华为2020年财报分析【精选】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华为2020年财报分析【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华为3月28日公布了2021年的财报,营收636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8.6%,其中中国市场下跌更多一点,达到了30.9%,实现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这样2020年的8914亿元营收,就成了华为目前的历史巅峰。同样的,2021年华为的1137亿元净利润也是华为的历史净利润巅峰。
不过这高的离谱的净利润主要是跟荣耀和超聚变的出售有很大关系。在下图中“处置子公司及业务的净收益”2021年达到了574.31亿人民币。
另外2021年华为销售与管理费用同比降低93亿元,也导致了净利润的增长。
华为是在2020年11月签署协议出售荣耀的,而华为消费者业务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434亿元,同比下滑49.60%,这里面的下滑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荣耀出售了,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下滑并没有那么大。
CINNOResearch公布荣耀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380万台,而荣耀在海外还有不少销量,例如在俄罗斯,2020年荣耀有15%的份额,可以很容易算出荣耀是一家营收数百亿人民币甚至可能上千亿人民币的大公司,这一块没了当然会影响到华为的总体营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华为的可穿戴设备、TWS耳机、智慧屏等在2021年营收增长均超过30%。
其实看到这里我想到的还是芯片问题,为什么华为这些小产品在2021年还能实现营收增长呢?华为不是已经买不到芯片了吗?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产品出货量都不大,以TWS耳机为例子,根据旭日大数据的报告,2021年全球TWS耳机出货为4.9亿对,而除掉白牌耳机,品牌耳机销量仅为3.23亿对。
而在品牌TWS耳机里面,华为的销量也不高,2021年Q4份额仅为3.48%,排全球第八位,而第一位的苹果则高达42.76%.看出货量的话华为在这个季度仅为284万对。
因此相对于华为手机被制裁前2亿部的销量,这些产品的芯片库存较为充足。
另外这些产品重要性并不如手机,使用的芯片对制程要求也低,也存在美国批准一部分供货的可能性,毕竟华为的手机美国只是禁止了支持5G的芯片和零部件对华为销售,但是却允许高通对华为销售4G芯片。
美国的目标并不是打死华为,而是维持华为在低技术的水平,同时还能为美国创造收益,就跟中国国内其它专注于购买美国的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高技术产品然后专业组装三十年的公司一样。
我觉得美国对中国的目标也是类似的,彻底消灭中国是不可能的,而是把中国维持在一个低技术能力的水平,好好地为美国打工和提供市场,就跟封建社会的地主需要农民一样,毕竟脏活累活还是得有人干,总不能让地主老爷亲自种地吧。而且美国造出来的高科技产品,也需要国外市场有人买。
另外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在发布会上重点提及的:2021年6月2日,鸿蒙系统2.0正式登陆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应用。
华为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鸿蒙设备总量达到3.35亿台,其中搭载Harmony OS的华为设备数超过2.2亿,2021年新增鸿蒙智联产品发货量1.15亿台。
华为之所以要强调鸿蒙的装机量,是因为这意味着价值,在华为商城的官网上,就有专门的鸿蒙智联专区,从小家电,智能门锁到电单车,这些第三方厂家的设备支持鸿蒙,华为都是可以从中收钱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厂家都有能力和意愿搭建自己的软件团队。
而华为依靠鸿蒙赚钱,也避免了芯片无法购买的问题。
再说下超聚变,在荣耀宣布出售一年后,2021年11月华为旗下负责X86服务器的超聚变公司股东变更为河南超聚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股权占比70%以上。X86服务器是目前全球服务器市场的主流,其他还有ARM服务器。
以2020年Q4为例子,IDC的数据,X86服务器收入增长2.9%,达到约231亿美元。非X86服务器收入同比下滑9.0%至28亿美元。
华为的企业业务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同比仅仅增长2.09%,这跟X86服务器业务的出售是有关系的,不过华为并没有披露这会影响多少营收。
所以华为2021年28.6%的下滑,是需要考虑到荣耀和超聚变的出售的。卖掉了荣耀和X86服务器业务,获得了现金流,那华为还没有在持续增长的业务?
华为业务的亮点来自华为云和数字能源。财报发布会上,华为称华为云在去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20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7%,中国排名第二,根据业界老大阿里云的财报看,云的盈利并不太好,对于华为云应该也是类似,但对于华为来说,云是一个在不断增长的市场,华为云随之实现规模的增长,是可以为华为带来更多的利润。
而华为同时宣布数字能源业务增长也在30%以上,这个业务的规模比华为云还要大不少,目前可以查询到的信息,根据华为高管的演讲,2019年,华为数字能源的销售收入已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40%,而在2020年也宣布获得了增长,因此合理估计其2021年营收至少已经在400亿人民币以上,换言之四五百亿人民币的规模,盈利性也应该比华为云更强。
2021年6月7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厚崑,注册资本30亿人民币。该公司的唯一股东就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
碳中和大背景下,华为包括了数据中心能源,电动汽车电源,光伏等在内的数字能源业务预计将继续增长,这对华为就比较有利了,华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第一是将其出售,但是把一个持续增长的业务出售,看起来并不是个好主意;
第二是独立上市,这样一个优质的业务,在上市获取现金流的同时,又可以为股民和公司带来回报,虽然华为以前一直坚持不上市,但此一时彼一时。
至少在我看来,上市是比出售更好的选择。不管怎样,一个数百亿人民币且还在增长的业务,对华为无疑是好事,这让华为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除了在增长的华为云和数字能源之外,华为还在奋力投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新业务:电动汽车,而实话实说2021年华为向电动汽车厂家销售零部件的业务还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起色,表现在搭载了华为软硬件的塞力斯和北汽极狐销量均不太好。
但这个业务华为表现出了持续投资的韧性,我认为做硬件,提供零部件其实是华为比较擅长的,华为的车业务在以后出现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华为在年报中称:“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2021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投资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规模。”
同时,华为称今年北汽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长安阿维塔11和AITO问界M5将陆续量产交付,其中AITO是华为和小康股份合作推出的品牌。
华为的核心基本盘是其运营商业务,是其护城河最深,各种专利技术标准最为雄厚,组织最完善,产品国产化做的最好的产品。
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华为的所有高管,全部都有深厚的通信业务背景,并具有全球各地的业务成功和失败经验,而反之就是华为的最高层没有人是做软件业务出身的,这意味着华为向软件业务转型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付出学习成本。
其实一项业务,上面有人懂你很重要,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有体会。如果失去了通信业务,华为就失去了灵魂,看华为的兴衰,可以说就是看运营商业务。
华为来自运营商业务的收入在2016年达到2905亿后就进入了平台期,2016~2019年连续四年稳定在2900~3000亿人民币之间,2020年突破了3000亿达到了3026亿人民币,而2021年为2815亿人民币,比上年下降了7.0%。
但下降幅度并不大,同时华为在公布自身亮点时称2021年其运营商业务海外收入占比仍在50%以上,我查了下中国运营商的的资本开支,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2020年资本开支为1806亿元,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1025亿元。
2021年资本开支指引为1836亿元,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1100亿元,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至少中国市场的规模还是稳的。
至于为什么运营商业务下滑,由于华为没有公布各个市场的数据,因此无从判断,但理论上芯片库存逐渐消耗,是可能会导致华为在一些非重点客户不再拓展新业务,甚至战略性收缩的。
另外一些客户出于长期供货稳定性的考虑,可能会在签署三年或者五年合同时认为这是华为的弱项而影响其最终选择。
总之,运营商下降7%可以认为是开始受到了损失,但还没有到伤筋动骨。
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一个挑战就是2022年是中国的5G建设高峰的最后一年,“今年5G投资比去年略有下降。从明年开始5G投资也不再增长,并且会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换言之,从2020年到今年的三年是5G投资的高峰期。
当然了,至少2022年大客户还是有投入的。
反周期研发投资,其实我觉得这是华为财报的最大亮点了,2021年研发投入1426.66亿人民币,而2020年为1418.93亿人民币,在营收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居然还增长了0.5%,营收占比从15.9%大幅上升到了22.4%。
而投资的主要领域,华为在财报中是这么说的:“坚持对云,人工智能,智能汽车部件及软件根技术等面向未来研究创新的投入,及保障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投入”
2022~2023年会是华为最困难的冬天,但简单地说,华为为了生存做了很多准备:
1. 从华为三大业务的角度来看,首先作为华为基本盘的运营商业务在2021年开始受到影响,但总体尚属稳定,即使假设在今年再下滑10%,2022年也仍可给华为带来2500亿人民币以上的营收。
华为的终端业务,智能手机因为缺芯片肯定是无法增长了,但是可穿戴产品,TWS耳机,智慧屏等产品因为销量本就不大,具备增长空间。
另外就是鸿蒙操作系统的装机量增长,不只是华为自己的设备,各种各样的第三方厂家接入华为鸿蒙系统,实现万物互联,也是能为华为带来收益的。
华为目前搞的全屋智能产品,对科技有所好奇心可以去华为的店里面去实际看看。因此华为的终端尽管下滑,但仍将持续为华为带来现金流。
不过总体来说,由于智能手机业务是大头,是核心,因此不管是鸿蒙还是各种可穿戴产品,都并不能弥补手机业务营收的下滑。
2021年华为消费者业务收入2434.31亿元,预计今年将萎缩到2000亿以下。
华为的企业业务是其实现增长的重点,华为2021年在商业模式上做了改革,成立了煤矿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智能光伏军团、港口与海关军团,以及数据中心能源军团,以及在2021年底签发文件要成立十大预备军团,包括互动媒体、运动健康、显示芯核、园区网络、数据中心网络、数据中心底座、站点及模块电源、机场轨道、电力数字化服务以及政务一网通。
在华为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
“华为产品线比较长,技术也比较多、比较繁杂,我们通过‘军团’这样短链条的运作和管理授权,使得给我们的客户更容易跟华为做生意,我们希望这种试点能为客户,也为华为创造一个新的共赢的商业模式。”
换言之,军团主要是面向客户的销售组织。
我看了下这十五个军团的名字,有按照行业划分的比如煤矿,港口与海关,也有按照产品划分的,比如智能光伏,显示芯核。
其中尤其有意思的是显示芯核军团,这个是做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的,其客户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显示面板企业。
显示面板领域国产芯片占有率非常低,市场被韩国等地的厂家占据。显示芯片对于制程的要求并不高,都在28nm、40nm或者以上,华为现在研发显示驱动芯片,应该是看准了这是一块份额较大的市场,而28nm及以上将是我国最先实现去美化制造的领域。
我们都很关心芯片什么时候实现去美化生产,其实从华为成立这个显示芯核军团来看,说明华为已经在开始面向拓展显示驱动芯片业务,显示华为对实现去美化生产的预期是乐观的,一般来说各个公司的销售人员都会在产品上市量产前半年到一年就开始拓展业务,如果开始拓展客户业务的话,那意味着量产的时间已经为时不远。
华为的第一批显示驱动芯片估计会是40nm,而最先会开始在去美化芯片产线上生产,然后下一步才会是完全国产化。
2. 出售荣耀和超聚变带来了巨额现金流,使得2021年净利润超千亿,而且这个574.31亿的处置子公司收益,应该不是出售荣耀和超聚变的全部收益,如果这个判断没错的话,则这两大业务的出售将还会在华为2022年的财报里面贡献净利润。
3. 华为仍有华为云和数字能源两个增长较快的业务,而且规模并不小。2021年华为云已经做到了201亿人民币,而数字能源更是做到了大约四五百亿人民币的规模,云和能源总体市场规模都发展很快,这对华为扩大业务是有利的,保持增速这两个业务到2023年规模就能做到1000亿以上,就对华为非常有利。
我举个例子,做光伏逆变器的上市公司阳光电源,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53.74亿元,估计全年也就是200亿左右的样子,而市值目前就有1500多亿人民币,这还是在目前A股低迷的情况下。而华为数字能源的营收和盈利能力都比阳光电源强得多。
同样的,国内云业务的老大阿里也把阿里云的发展作为财报的亮点,显而易见对其股价也是有帮助的。
一个快速增长的业务,华为不管是自己继续持有,还是出售,还是上市都能获得现金流,哪个可以让华为利益最大化就走选哪条路,可以说印证了那句“发展才是硬道理”。
另外华为还有不少营收不高的小业务,比如华为智能安防业务,尽管进入该市场已经有几年时间,但是跟海康和大华相比差距仍然极大,并且并未显示出如虹的增长态势。
对于这些非核心的业务而言,如果不能实现快速增长,也是可能会被考虑出售的。
4. 电动汽车零部件和软件业务是华为最大的未来市场,但2021年进展还未进入收获期,还在战略投入期。
电动汽车是高价值产品,一部手机华为卖5000元,而一台电动汽车华为提供的零部件和软件价值可在5万元甚至更多。
这个业务做起来,华为光是卖自动驾驶软件和鸿蒙智能座舱都能挣不少钱,看2022年华为电动汽车的相关业务能否有所表现。
5. 华为其实还可以开拓其他收入来源,比如华为商城其实就是华为的电商业务,华为开通的智选业务,在上面上线的第三方产品如果售出,华为是会获取分成的。
再比如专利费收入,这个收费利润率极高,2021年3月16日下午,华为在深圳发布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华为对外表示,为了促进开放透明与5G技术应用、平衡创新保护与行业发展,华为将从2021年开始对5G专利收取使用费,将提供适用于5G手机售价的合理百分比费率,单台许可费上限2.5美元。
不过我认为华为虽然会增加来自专利费的收入,但不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详细可以见以下文章:《聊聊华为能收到多少5G专利费》。
从2019年遭受制裁开始,华为总体还是履行了比较好的社会责任,从两个数据可以看出来:
一是2021年财报其员工人数为19.5万人,只是比2020年的19.5万人略有下降,而仍高于2019年华为19.4万人的员工数量;
二是2020年至2021年,华为大概招聘2.6万名应届毕业生,这个其实也非常重要,华为是每年985和211高校应届生招聘的大户,如果大幅缩减应届生招聘人数,则会大大的挤压应届生的就业岗位,而华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华为计划招聘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这意味着华为在努力不影响应届生就业。
最后说一下芯片的国产化情况,其实打破制裁,芯片开始供货的时间并不会太远。
首先会是产线生产实现去美化,利用欧洲、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的设备和材料实现去美化,然后才会是国产化。中国设备和材料要想完全替代欧美日韩的同类产品难度很大,但如果是使用中欧日韩的产品来替代美国产品,则相对容易很多,因此预计是先去美化再国产化。
同时去美化不是一定就要从28nm开始,也可以是先从对技术难度要求更低的40/45nm开始,可以和华为搞显示驱动芯片对照。
当然即使我们在2022~2023年造出了去美化的芯片,也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此解决了,还需要在未来实现全国产化,并且还要在技术上领先国外同行,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华为即使有望在2022~2023年解决低水平制程芯片的供货问题,但未来仍然将长期面临使用低技术水平芯片和国际对手竞争的局面,华为仍将面临长期的考验。
尤其是需要高性能芯片的智能手机业务,都进步到5nm水平了,而实现这个层级的去美化或者国产化生产,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这也是华为为什么把精力放在拓展电动汽车这个大市场的原因,体积大了,可以通过系统设计获得性能。
其实看华为的业务逻辑也可以看出来,在转向“体积大的产品”比如数字能源,电动汽车零部件,“软件化”比如鸿蒙,人工智能算法,华为云。
因为近两年内只有可能实现45nm/40nm/28nm芯片的去美化生产,要做5nm那种先进制程芯片尚需时日。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华为基本盘的通信设备也算是体积大的产品,可以通过优秀的系统设计和算法实现高性能。
不过,一旦中国实现了去美化生产的第一步,不仅仅是全球市场都将极大增强对华为乃至于中国的信心,对于美国来说也将是极大地震撼,因为2018年的贸易战到今天四年的结果,表明美国的贸易战工具对中国并没有作用,而如果半导体制裁也失效,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可用的经济和科技制裁工具,越来越少了。
同时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讲,本来中国只想做产业链中的一部分,而美国逼着中国什么都要做,要全盘通吃,这对美国是不利的。
我一直认为美国2018年对中兴,2019年对华为的芯片制裁对我国总体是好事,尽管对华为中兴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得来的却是全产业链的进步,从2018~2022年全国芯片产业新创造了几十万个工作岗位,行业薪资也大幅增加,某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家招收2022年毕业的应届生,能开出30万的年薪,比以前壕了很多。
这样的发展方式,比之前华为一枝独秀挺进无人区的发展可是要好。
对于华为而言,也逼迫华为下定决心走进了它以前从未触及的领域,鸿蒙就是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