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引领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2023-08-10 03:0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学校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引领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

白冠军  李春艳

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镇刘堂小学, 河南  新密市 452372

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基于校本教研深入分析农村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人文情怀、结对帮扶、培训学习,多措并举有效地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把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改进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近年来,校本教研成为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手段。但是农村学校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校本教研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之一。  

从学校管理来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重视常规性管理,忽视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重视制度化管理,忽视人文性关怀;重视检测成绩,忽视教师教研评价。

从教师团队来看,学校地处偏远农村,教师还没有形成教师职业专业化意识,把工作看做简单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近三年青年教师比率由35%上升到52%,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89%专业不对口,75%学历与专业素养不同步。

从学生需求来说,学校坐落于农村,25%以上的家庭或自己小本经商,或进入附近工业园区打工。家长既无暇管理督促孩子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学生更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与生为友,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

二.主要阶段

从2018年9月起,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结合“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实践方式进行研究,使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初步形成。

(一)准备阶段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调查等方法,收集整理资料,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分工,加强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二)实施阶段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主要有校本培训、讲座、教研活动、管理论坛和教育科研。

研究初期阶段,设计发放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现问题,收集案例,开展研究,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规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研究中期阶段,明确实施细则,根据学校实际讨论并改进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研究成熟阶段,讨论、实施并改进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方法和措施,收集整理课题材料;课题组负责研究实施及方案修改,材料收集整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三)成果总结、验收阶段

课题组收集、梳理课题实施资料,进行分类处理,讨论与确定研究成果的框架,形成文集书稿,汇编论文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成果,完善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并进行结题论证,并参加市镇级组织的“课题总结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三.研究策略

(一)小组合作共定方案

学校牵头组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成员共同商榷,明确小组研究目标,确定个人成长规划,制定小组活动方案。达成了共识,明确了目标,成员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根据方案开展扎扎实实的活动,大胆尝试,积极反思,落实规划,形成浓厚的成长氛围。

(二)阅读专著提高理论

(三)集中自主相互结合

1.推行主题式教研

每周固定时间,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校本教研活动,如语文组开展“前置作业的研究”,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解决问题”的研讨等,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专业成长的能力,青年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2.实行多元联动教研

每月组织召开专题校本教研活动,如“班主任经验交流”“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会”等,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帮一”的培养方式。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实行多元联动式教研,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3.完善校本教研机制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教师评价机制、奖励机制等,开展形式丰富灵活的活动,促进机制的运行发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修改、再实践、再完善,逐步形成基于校本教研的机制体系。

4.搭建研究交流群

建立学习研讨微信群,坚持每天学习打卡,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并确定每个星期二的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共同学习一个小时。每月集中研讨,汇报学习成果与体会,组织问题沙龙、互动研讨等活动,并结合课题研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师的自我反思,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力求以交流促思考,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以研究为抓手,促教师学习、促教师思考、促教师前进,引领广大教师专业成长。

5.活动提升设计能力

根据研讨课活动安排,组织开展“达标课”,“示范课”、“观摩课”等。青年教师集体研讨以观摩课《猎人海力布》为例,采用个人设计提交初稿,教研组集体备课形成修改稿,班级演示后二次集体研讨修改,组审核形成定稿,在全校展示观摩。

6.反思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侧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它着重指向思维内部;教学中的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着重是对教学过程与效果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写“教后记”。通过对教育问题的反思、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提升教学能力。

四.研究成果

(一)建立专业化发展机制

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我们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即教研、评价、激励机制。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科学指导制度,成立了教师发展团队,制定专人编制教研工作计划,进行指导使教研落到实处;建立听课调研制度,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个性、能力等专业发展状况,发现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剖析、研究、解决;建立学科教研制度,以教研组为学科教研基地,边研边训,教研结合,帮助每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建立教育科研制度,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学年向教研组下达教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反思能力,探求自己的教学个性与特色。

2.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评价内容,我们确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职业角色、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教育科研等方面。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通过过程型的成长评价档案,把教师的每一步成长都记录在册,教师能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记录和引导教师的成长。

3.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目标激励,奖励激励,“名师工程”激励。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目标管理,给青年教师确立了三级目标发展体系;学校从政策和财力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对参加公开课、优质课、辅导竞赛以及发表论文、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学校坚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制度,积极推选骨干教师参加市镇“名优”评选活动。评估结果与教师评优、平时考核、绩效工资、职称评定等挂钩,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

(二)组建“一帮一”学习共同体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为充分发挥各层次骨干教师的辐射、帮带、示范作用,学校成立“一帮一”学习共同体,结成师徒帮带关系。要求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指导本校一位以上教师。“以一带多”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而且对骨干教师也是一种学习,培训的成效是共赢的。

(三)搭建展示评比平台

学校定期举办多层面的课堂展示评比活动。如学期初组织“名优”等骨干教师的示范观摩课活动;学期中进行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学期末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复习研讨课等。

(四)建立专业成长档案

借鉴教师专业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学校初步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记录,注重教师在业务学习发展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记录。成长档案有两种,一种是展示型档案袋,另一种是过程型档案袋。我们把着重点放在建立过程型的档案袋上。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及时从中获得成长中的自我反馈和过程记录。

五.思考与困惑

(一)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教师望难止步

学校所处地区为镇偏远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工作繁重,不受人青睐,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影响,教师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面对繁杂的工作,教学热情消失,教师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二)受专业水平限制,部分教师发展基础不牢

1.学历与能力差距大。三分之二比重的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无法运用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教育科研水平偏低。平时工作中,教师对遇到的问题不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在沉重的生活和工作负担的压迫下,他们放弃了对新教育思想、新教材内容、新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

3.缺少真正实用的培训。由于受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专业发展对象锁定为个别群体,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比较稀少,再加上不切合实际或者流于形式的培训,使得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一句空话,大多数教师缺少真正实用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

(三)缺乏人文性评价,迫使教师忙于应付

学校基于常规管理对教师进行评价,缺少发展性人文性评价机制,教学实践中缺少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地咨询指导。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督”得较多,“导”得较少,教师听到“不能怎样”的建议,没有获得“怎样教”的方法,还得疲于应付各类督导检查。

本文系: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立项编号:18-HJYY-091

课题名称:《校本教研引领农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

策略研究》的相关论文。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