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震撼演讲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震撼演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开放科学是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仅促使科研范式发生深刻变革,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11月18日至19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活动上,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局长翟立新指出。
当前开放科学运动蓬勃发展,全球科研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本届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聚焦开放科学的意义和影响,与会专家围绕开放获取、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以及营造开放创新生态等问题进行研讨。
开放科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20世纪末,科学界发起了一系列体现“参与、包容、分享、合作、公开、透明”理念的开放科学运动,包括开源软件、开放获取、开放数据以及开放基础设施和平台等。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提到,开放科学应支持整个科学界、不同研究团体和学者,以及传统科学界以外的广大公众和知识持有者的需求。
“开放科学运动是为了克服传统封闭的科学模式造成的种种弊端,比如过高付费墙造成知识鸿沟与不平等,科学数据不及时公开造成的科学结论可检验性困难,生产工具过于集中造成知识附加费用高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说。
当前,国际上开放科学趋势已经形成,从开放获取迈向开放科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我国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
刘细文介绍,开放获取要求科研资助所产生期刊论文的开放,即最终成果的开放,而开放科学则鼓励从科学发现之初到科学实验、验证、产出、传播、应用和创新的开放,即整个科学生命周期的开放,并对科学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层面都提出了更高的开放要求。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直积极推动学术论文与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早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在国内率先签署《开放获取柏林宣言》,支持公共资助科研论文开放共享。”翟立新说。
然而,“我国要实现开放科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如何实现利益攸关方共赢,如何在学术界改变开放科学声誉,谁是推动主体、如何弥补差价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坦言。
杨卫建议,构建开放科学的中国路径,要形成购置开放科学数据的复合型主体,形成基价+资助补贴的价格策略,建立国际一流的学术数据运营和服务平台,高水平国内科技期刊的开放科学团购等对策。
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有“五高”
会上,构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也是大家高度关注的话题。
“开放科学对于规范学术交流,推动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指出。
在张智雄看来,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是我国以国家战略方式构建的支撑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发表发布、评审评价、交流传播和保存利用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其重要目标是促进科研活动规范运作,产出严谨、科学合理、高质量、可信赖的研究成果。
“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治理水平、健全科技评价机制、加强学风建设、促进科技开放合作都起着重要作用。”张智雄强调。
对于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高端”,张智雄在报告中进行了专门阐释。
他认为,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有着高起点目标定位,即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层次科研用户,重点服务于国家科技战略力量;高质量交流内容,即可信赖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效率交流模式,即开放模式新型学术交流;高水平服务方案,即丰富化的智慧知识服务。
对于中国科学院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的建设,张智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个平台首先要汇聚国内外高水平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能够从元数据层面融合汇聚国内国外国际高水平知识资源,包括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资源、国际开放获取科技资源、科学院产出的成果资源和自主建设的开放获取资源。”张智雄说道。
同时,平台建设要融合传统学术交流和新型学术交流体系,扶持中文期刊,规范高水平同行评审机制建设,推动开放评议学术交流体系和科学数据交流体系建设,进一步把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建设成为国内预印本交流的重要基础设施。
张智雄表示,建设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还要构建垂直领域高端学术交流社区,提供面向科研过程全周期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