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创业项目

2023-11-11 12:1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利水电工程创业项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利水电工程创业计划书

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创业范文第1篇

引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陕速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长,但如果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在创新施工技术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程度和文明进程的基本准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基础,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地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秀陕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良的能力,要将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作为主要努力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n,~42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二、水利水电技术创新整体管理

1、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科学分类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没有系统分类管理,现按照按照工程项目技术、基础技术、设备工具制造、管理技术应用归类见统计见图1。根据统计图分类水电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四个方面、三类。四个方面是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技术问题(简称项目技术)、基础性技术研究问题(简称基础技术)、新设备、新工具制造研究类(简称设备制造)、企业组织行为模式研究(简称管理技术),按照技术创新发展层次,将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问题分为三类,主要特点如下。

(1)以立足解决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创新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立足使用一些新方法、新工艺,寻找一些新理论。

(2)以设备、工具加工制造方面,现有设备、工具无法满足生产的精度、难度需要,对设备、工具进行创新。

(3)以进行企业施工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模式、组织方法等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组织层面的创新。

2、制定技术创新阶段性发展规划

根据上述分类分析,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以解决工程中具体问题为主初级阶段模式是解决具体性问题为主的初级阶段。依托在建工程项目,解决工程项目技术问题和对本行业技术问题进行符合企业施工实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阶段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以基础性研究方式涉及行业共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电施工行业大多数企业处于该阶段,该阶段技术创新以项目导向型为主。

(2)发展阶段-共性问题为主发展阶段模式是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设备工具、基础性技术创新研究为主,以研制新设备、工具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内共性问题,提高生产力。创新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3)管理创新为主阶段高级阶段模式以自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在解决了行业内施工技术、工具问题后,企业高度发展,组织需要自发进行组织变革,适应发展需要。尽管水电施工企业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对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并应用,但客观的说我国的水电施工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上与我国的国情一样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大量的具体技术问题解决和进行基础性为背景来总结提炼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终走向以管理创新的自发创新阶段。

3、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根据上述发展模式分析,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创新模式以其主导模式进行客观分析。

(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项目导向型技术创新为主导,重在解决技术问题,企业处于初级发展,创新投入力度本身就不大,同时依托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创新可以依托工程项目投入,企业不投入创新项目也可以完成。

(2)发展阶段

立足具有共性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开发具有行业优势的新设备、新工具为主,企业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必须主动投入,而且该阶段创新市场风险大。突破该阶段后,企业进入高度发展阶段,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专有设备、工具,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管理创新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企业进行管理研究,从组织内部变革中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新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持续发展和最优组织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创新阶段是针对组织内部结构形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关系包括组织文化等,同时对变革对组织影响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企业层面分析研究进行。

三、组织管理结构的创新

1、创新原则

(1)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现有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部是创新主体,根据项目法施工原则项目部是工程施工的承担主体,要承担技术创新存在技术力量的不足,创新人员无法完全投入等缺点。在改进后管理模式中,项目部是技术创新执行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对创新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根据上述原则当项目结束后,创新责任自然转移到技术中心。

(2)有利技术创新成果向知识资产转移

创新成果作为无形资产部分,在现有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无法转移形成组织资产,创新成果无法在组织内部流动。在新的模式下,技术知识可以从下到上。从上到下自由转移,既可以体现企业对创新项目过程的指导,技术创新成果按照规定程序形成组织资产。

2、组织管理模式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

结束语: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期,把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集成和固化企业固有的知识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把创新知识转化为组织资产,规范化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技术创新的客观运行规律,有利加快技术创新知识的集成和向产业化、市场化转移,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培岭.现代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04,1-21

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创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 创业教育 特征 策略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中国高教学会课题“水利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CX14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94-02

就业压力是现阶段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水利的发展,水利行业对水利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实施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能拓宽水利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更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基本特征

(一)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基本领域分析

水利类专业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水利行业是传统行业,对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出现生态环境污染、历史性电荒、洪涝灾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中央适时出台了1号文件,国家对水利建设更加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对水利事业的投资力度。水利事业的迅速发展,在给水利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创业的极好机遇。

目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1)施工单位。从事项目施工、建筑安装活动的各类企业;(2)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监理业务的社会服务性企业;(3)勘测设计单位。从事建设项目规划和勘测设计活动的各类勘测设计院、设计公司;(4)建设单位。由投资方派代表组成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单位;(5)其他。包括水利事业单位、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继续深造等。而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主要领域也是就业人数较为集中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四个领域。

(二)毕业生创业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1.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准入条件高。水利类专业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前提之一,就是对应公司应具有一定数量的拥有相应行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而获得相应准入资格须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等方面的规定。如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准入条件是大专学历须从事造价工作5年、本科学历从事造价工作4年才可获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需要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条件和年限要求更加严格。与计算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其他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相比,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具备直接创业的资格准入条件。当前,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形势较好,就业岗位数基本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要求,也由于受专业、资格准入条件等多方面限制,选择创业的人数在创业总人数中占了很小的比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办企业所带来的就业岗位数是大量的,对就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对专业要求高。据对浙江省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调查,此类专业毕业生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毕业生从事就业的岗位性质与今后创业项目的企业性质对应率高,一般创业项目多选择勘测施工、监理、设计等水利建筑类单位。同时,还需要在该行业中具备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资历的条件,这也是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不具备的创业条件。在浙江省,与水利类相关企业的毕业生创业时绝大多数限在工作后六年及以上。

3.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与当地水利建设紧密结合。国内很多水利基础设施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工程标准低、设施配套不全、设备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大部分超过了工程设计年限,已进入整治、改造、加固时期。2011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后要加大水利的投入,并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水利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水利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往往从当地的水利建设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及行业背景,充分利用资金投入开展创业项目,为农村发展兴修水利,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综上所述,水利类专业应届毕业生不是即时创业群体,而是潜在创业者,因此,水利类学生打好创业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重要的。

二、水利类专业创业教育策略

开展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多数高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以外的附属部分,并没有将其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之中,教学内容也局限于创办企业流程和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传授,没有做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此,水利院校要结合水利的内涵和当前水利事业体现的新特征,努力实现创业教育与水利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根据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特点,着重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积累相关工作经验等。

(一)优化生源选拔机制,创造创业基础条件

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优良生源,才能顺利实施一系列的教育,也才能实现学校为国家培养高技能水利人才的目标。现行的高考制度还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延伸,难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方式和创新创业能力,而个性化选拔是招生考试的发展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可在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利形势下,扩大实施自主招生的规模,在自主招生中除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外,加试与水利专业相关的综合素质测试,水利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水利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这方面应在自主招生考试过程中着重考察,确保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二)更新教学理念,实施专业与创业教育的融合

应该改变创业教育孤立于传统教学体系之外的做法,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将有助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方面作者已做过相应的探索研究。①

(三)创新知识结构,灌输创业知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二是水利发展将更加注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三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运用市场理念的水利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四是各种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水利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科技水平将日益提高。因此,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水利类大学生要从事创业创新活动,需要具备全面的创业创新知识结构,如社交知识、水利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水利工程知识、水利实践知识、水文化等,但知识全面性和综合性并不是将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将各种知识整合、内化,体现知识的融合性、关联性和渗透性。培养大学生知识整合和内化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尤其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因为课程教学是水利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是水利类专业学生获取最新水利知识、与水利相关学科知识和形成创新知识结构的途径之一。课程的合理设置、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创新水利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其主要做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水利类专业创业创新能力是由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水利类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涉及面较窄,重视专业必修课程,轻视选修课程,而且教学过程中各类课程独立进行,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足以让水利类专业学生建立宽广的知识结构。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水利人才为导向,立足创业与水利类专业相结合,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在现有水利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围绕创业要求,除保证水利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开设与水利施工、设计、监理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经营管理的课程,并与专业课、实践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为例,他们为水利类专业学生开设了水文化、水利法规、水利工程概预算、招投标、水利产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团队合作和管理教育、品德教育与挫折教育,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

2.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教学方法是老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使用的工作方法。中国教育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造成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注重理论、忽视实践,将教学和学习过程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的过程,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革新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式、启发式、探讨式等教学,改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开发培养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增强创业意识。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引入先进的工程教学理念,开展SWH-CDIO教学模式试点,开设人际团队能力等工程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模块课程,增强团队合作、职业沟通能力,强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同步提升学生的软能力和硬能力,实现“环境熏陶、基础支撑、理实融合、实践育人、能力过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根据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需要,使水利专业人才培养与水利行业进一步结合,邀请水利行业的一些知名校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访谈会等形式,分析在水利行业如何创新创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进行工程管理,以及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从中领悟创新创业的历程,学到务实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四)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感受创业环境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成水利类专业学生培养与实践锻炼于一体的产学合作培养模式。高校可结合水利专业课程设置,选择一些社会效益好、技术力量雄厚等水利施工、设计和监理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践培养基地。一方面,这些校外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经费、设施,同时能提供有丰富经验的水利专业人员给予学生以专业指导。水利类专业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实践,可以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现场一线进行实战训练,可以参加工程项目的招标、会审、项目的经营管理,可以承担一些常规工程的技术负责与管理工作等,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水利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增加了工程背景,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业所需工程管理经验、团队协作精神及灵活的应变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水利类企业人才缺乏问题。把诸如现代信息化设计、施工监理等新知识带入企业、带入工程、带入管理,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利类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创新与创业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们与一批具有较高资质的水利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单位合作,如浙江省水电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绍兴县中源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水专监理有限公司等。此外,他们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创业,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五)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创业

“专”是指具有水利企业管理经验或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和监理经验的专业师资。高校水利专业教师可以实施挂职锻炼,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进行技术难点的攻关。同时,教师自身的水利工程意识和水利工程实践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双师型队伍在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引领水利类专业学生掌握前沿水利专业知识等方面,作用是明显的,他们促进水利专业学生从封闭式培养转向开放式培养,更有利于水利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水利类专业教师走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参与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攻关、项目设计、项目洽谈、监理及招投标实践,在工程应用与项目经营管理方面双管齐下,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与创业实践经验,并带入课堂中,从而使得水利专业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生动活泼。

“兼”是指在教授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形成一支通过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教授水利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日常社交、生活知识、相邻学科等方面知识的兼职教师,着重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奋斗精神和务实求真的应变能力,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并为求得企业或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既是专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大趋势相适应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水利类专业毕业生创业要从专业特点出发,适应当前水利事业发展形势,借鉴国内外实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方法,进一步努力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注释]

①方守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及实施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92.

[参考文献]

[1]刘建华,骆燕,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创业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53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面对当下日益竞争的经济形势,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当下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电力工程企业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实现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研究电力企业工程管理并且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首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促进电力工程企业的发展。只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因此,电力工程加强创新项目管理的模式是适应时展的趋势,促进电力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性选择。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进步,必须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

再次,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有利于维护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施工效率,必须要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让电力工程的施工更加的顺利,及时的解决施工过程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如期完工,减少支出,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最后,加强管理,减少安全与质量问题。通过提升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地在施工中减少安全事故,提升工程的质量。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能够加强电力企业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

2当下电力工程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力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我国电力工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当下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首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缺乏一个科学有效的体系,导致各项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推进。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本身周期比较长,涉及的方方面面也比较多,因此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比较反正复杂,如果不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各项工作都无法正常的继续。在当下的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片面的追求速度,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而且没有全面科学的指导体系,使得在电力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的控制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和漏洞,造成了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不利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正常有序推进。

其次,创新新意识不强,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了管理的方式的落后。由于电力工程本身危险性比较大,而且周期比较长,如果缺乏一些创新管理的模式的话,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比如说在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故时,如果不能采取一些得力的措施的话那么很容易延误工期,从而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

最后,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以及质量管理意识。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大部分精力都注重于工程建设的项目的进度,因此在安全以及质量管理方面都明显的滞后或者是严重的不足。在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些安全以及质量方面的培训,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而且导致了质量方面存在着不过关不符合标准的现象。所以,如果在管理中缺乏安全培训措施或者是质量管理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为了切的提高电力工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创业范文第4篇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水利水电单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竣工之后投入使用,如果不能保证其质量,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务必仔细分析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现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建设。

1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现状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健全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对水利水电单位而言,好的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施工技术的水平,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水利水电单位中,自身的管理模式不完善,使本单位不能顺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也制约了施工技术的提升。

(二)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技术水平也应该不断提升,但是我国水利水电单位中,普遍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并且施工人员趋于老龄化方向发展,这些人员往往不了解最新的施工技术,因而不能满足水利水电施工的需求。

(三)施工设备普遍老化

对于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施工设备机械化的程度也可作为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现代化、机械化的设备也直接决定了施工技术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仍使用一些落后、老化的设备,并且有部分设备缺乏应有的检修与养护工作,或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再加上长时期的闲置,均有了损害及老化现象。除此之外,还受到资金、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先进设备的更新较慢,因而不能顺应时代的前进步伐。

2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管理模式,加大技术创新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包括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方法的优化,施工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应对过去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并积极借鉴与引入高效、规范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内部的管理模式,应加强变革力度,争取寻找出一种适应本单位发展与进步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应加大施工技术的创新力度,首先,水利水电单位应提取一定的资金比例,专门用于施工技术的创新,并在单位中设立创新方面的奖励基金,以便鼓励员工展开技术创新。其次,水利水电单位对施工经费进行预算与安排时,应结合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主要特点,并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专题科研活动与技术培训,使经费安排同项目技术一致。最后,水利水电单位还应同科研院校展开深入合作,并积极组织一些施工新技术额培训活动,以便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从而开展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研讨活动。

(二)注重培养与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

在施工技术的创新过程中,人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水利水电单位而言,为了提升施工技术,就务必根据市场发展规律与经济规律,针对技术人才提见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包括对人才的选录、挖掘、评价以及使用等。与此同时,水利水电企业还需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积极组织相关的业务、技术及知识的培训活动,使技术人才的知识储备不断完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并时刻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注重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质量

(1)严格检查与验收工程的质量水利水电单位除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外,还需在施工现场配备一些检查工具,如塔尺、线锤、经纬仪、水准仪以及钢卷尺等,这样能够随时检查与评定施工工程的质量,检测其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工程的质量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检验时一定要及时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的新规定,以便加以调整。

(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质量为主的管理意识,不应将水利水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建立在牺牲质量的基础上;其次应完善质量管理的相关机制,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以培养其敬岗爱业的精神;最后应完善单位的激烈制度与责任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

(3)落实施工材料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都与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息息相关,这就要求质检人员严格把握每一批建筑材料,对于常规的建筑材料,需进行抽样检测,待到检查合格之后,方能准许入场与使用,而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建筑材料,如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需采取严格的普检或抽检方式,从而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水电工程中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工程技术的加强与创新,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水利水电单位应完善管理模式,加大技术创新,并培养与引进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应注重水利水电建设的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秋英.探究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和改革发展措施[J].江西建材,2014,24:171.

[2]郭丙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现状与改进措施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05:118-120.

[3]段志新.浅议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18-19.

水利水电工程创新创业范文第5篇

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管理体制陈旧,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普遍管理不善,效益衰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管理,一直成为我国农业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管理问题之一。

1、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1.1 管理手段陈旧,管理人员膨胀。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办法,不可避免出现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机械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造成劳务费、管理费增加以及材料损失。

1.2 技术与经济仍有脱节现象。搞技术的人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不懂技术,二者不能很好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层较为注意安全、质量、进度,对经济效益的注意不够,技术经济分析开展得不够。

2、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发展建议

2.1 明确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施工方作为一个项目建设的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和施工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是也涉及到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在工程实际施工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往往是交叉的,因而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也涉及到设计阶段,就国内单项工程施工而言,主要在于与发包人、涉及人的沟通。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施工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信息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上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相关的组织与协调。

2.2 优化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流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引导手段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形成有序的管理过程。方向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的直接管理型模式,转变为以多种投资方式、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为主和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间接控制引导的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投资出资、出资人代表及及其职权利问题成为制约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项目的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水利工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投资与补贴,实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要从以原来的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来管理项目,尽快适应由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角色转变。政府管理水利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能应侧重于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组建公益性水利项目的项目法人、工程质量监督等,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项目法人以达到间接管理项目的目的。

2.3 合理应用价值工程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首先,应根据企业战略确定项目所处的地位,明确项目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在投标时项目策划阶段或项目初始阶段完成。其次,根据项目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和具体任务,采用环比评分法、多比伊断分法、逻辑评分法、强制打分法(0-1 评分法或0-4 评分法)确定各目标的功能指数。根据各目标的功能指数大小,确定项目各目标的权重,功能指数越大的,该项目目标越重要,越需全力去实现。

2.4 合理应用技术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创新管理

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改进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组成:企业层面设立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鉴定委员会和创新战略研究办公室,负责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技术中心为责任管理机构;工程项目部为技术创新执行机构。在长期的惯性作用下,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众多弊端与不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出现了一些弊端和误区。即使目前明确了基础性、公益性工程以国家各级财政为投入主体,但对其他的综合利用工程,特别是可以完全经营性工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探索实践还不够深入。因此,要实现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应用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创新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客观分析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体制,要初步构筑起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虽然早年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时依然存在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能真正到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某些行政干预、监理市场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工程管理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管理、资质管理等十几项规章,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体系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之能够健全配套,克服存在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以及一些条款相互矛盾。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建设监理、加强质量管理、资质、责任追究和造价管理等。

3、结语

总之,要从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构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农民参与式管理的新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要社会上下形成共识,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长期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甚至威及公众安全的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铁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6,(6):23-24.

[2]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9-10.

[3]姜斌,张岚.国外私有部门参与公共水事业的管理制度[J].水利发展研究,2004,(7):55-56.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