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3-12-04 21:3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省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扶贫项目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我省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及时消除40多万易返贫人口返贫致贫风险、330多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20个脱贫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1407元……这组数据,不仅蕴藏了脱贫群众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更展现了愈来愈足的脱贫成果“成色”。

10年前,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贵州要打造“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今年春节前夕,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战略定位。2022年,贵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创建目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务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四个不摘”:扶上马,送一程

3月初,威宁自治县双龙镇红光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陶婷又开始了每月的入户走访,让她最挂念的是韩敏芬一家。韩敏芬3年前患上重疾,丈夫去世得早,家里还有3个孩子在上学。村里把韩敏芬一家认定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对象,尽可能申报更多补贴帮其渡过难关。

自从去年5月驻村以来,一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手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成了陶婷的工作常态。让她印象最深的是村里获得1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不仅修了4条贯穿蔬菜基地的产业路,装了155盏路灯点亮村庄,还配套14个垃圾箱,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在贵州,像韩敏芬这样的人员,一直被持续关注。202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动态监测、线上预警、线下核处等,开展常态化帮扶,有效防止低收入人口规模性返贫致贫。目前,该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扶上马,送一程。我省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跟踪收入变化和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脱贫地区巩固脱贫成果保驾护航。

稳岗就业: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小康生活是什么?如果6年前问罗建朝,他会说:“家中能喝自来水,路修好后能把肥猪运出山。”如今,他用新生活给出了另一个答案:“衣食住行都不愁,一年存款好几万。”

罗建朝是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的新市民,2017年从晴隆县长流乡搬出,一到南兴社区后就当上了保安。去年3月,罗建朝夫妇到食用菌产业基地务工,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超过5000元。

新市民正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新鲜事。今年33岁的新市民李臣娣如今成为了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干部,工作之余,她每周都会和伙伴一起直播带货,推荐当地的农特产品,目前直播账号粉丝已超3000人。

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2021年以来,黔西南州紧紧围绕产业、就业、治理、保障“四个支撑”抓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近日被列为全国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备选地市之一。

“十三五”期间,贵州完成1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创造了“贵州奇迹”。当前,贵州用高质量统揽“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全力做好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多途径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务工就业,强化社区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开创新局:乡村振兴势头良好

微田园置于住宅庭院之中,村庄处处是秀美景色……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乡土”和“产业”擦出火花,昔日的贫困村如今跻身贵州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行列之中。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年近八旬的老支书于培毛每天晚饭后,都要和老伴绕着村子走上一圈。蓝莓造型的主题路灯、道路两侧的鲜花栅栏、以及墙上展示的田园壁画,都让于培毛十分舒心。

硐口村面貌大变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产业兴旺。从2015年发展蓝莓产业至今,全村蓝莓种植面积已有1万余亩,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片种植蓝莓过万亩的村庄。此外,薏仁米、食用菌、生态家禽等特色产业也相继铺展开来,产业发展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保障。

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奔向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我省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推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三个转变”,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五大行动”,20个脱贫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让脱贫地区昂首阔步走上振兴的新征程。

站在新起点上,贵州将积极抢抓、牢牢把握、全面用好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刘蓝婴)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