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总结 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报告

2023-12-05 07:5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总结 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总结

前言

本次调研由宝洁中国公司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的2019年“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支持开展。在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指导下,2019年“宝洁中国先锋计划”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要求,组织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7所高校大学生社团共1700余名大学生开展“全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调研。调研目的是了解我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情况,让大学生接触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在调研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为中国生态环保事业锻炼培养优秀人才。本次调研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组织实施。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实地调研、抽样调查、会议座谈和访谈交流,本次调研线上线下共回收有效问卷6915份,其中面向个人问卷6807份,面向环保设施开放企业的问卷108份。调研问卷设计得到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的专业支持。调研问卷首先由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整理汇总,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编写完成了汇总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2017—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联合公布了三批共1239家开放设施单位名单,旨在推动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近年来,我国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开放促进机制逐步健全,开放内容和方式丰富多样,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从企业到社会组织,参与各方积极探索并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工作走向系统化、常态化、规范化。

主要结论

大部分设施单位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随着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组织开展,大部分设施单位对此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工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并力所能及地满足公众需求,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宣传、推广工作相对完善,宣传渠道、报名方式多样的公众开放活动,对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技能、提高人民群众对环保的理解认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对继续开展此类活动持乐观积极态度。仅有小部分单位仍持观望态度,组织活动频次较少,需要进行进一步指导和动员。

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是环保设施开放活动信息传播渠道的“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影响公众参与水平提升。活动宣传信息未被公众有效接收,在未参加过活动的受访者中仍有半数不知道如何参加,公众参与的途径主要还是依靠学校或单位组织。二是部分设施单位面临着活动组织人员不足、讲解员工缺乏培训等困难,以及影响设施工作运转、承担人身安全责任等风险,迫切需要在经验交流、资金、讲解培训等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三是环保设施单位开放力度小、组织活动时间不合理,环保设施开放频次与国家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日渐增加的公众参与需求。四是公众环保意识不够强、环保知识欠缺,导致环境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仍比较薄弱。

对策与建议

进一步提高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一是进一步扩大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范围和对象。深化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总体部署,扩大活动影响范围、开放对象,灵活调整时间、频次,为设施单位开放参观破除阻碍和壁垒,鼓励企业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向社会公众开放。二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公众开放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兴趣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对话交流、政策咨询、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发特色宣传产品,提升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采用现场参观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疫情期间“云参观”等多种形式,增强趣味性和体验感,破解接待能力有限的瓶颈。三是与各类社会组织、高校等展开深度合作。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培养和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开展活动。积极探索“设施单位+高校+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新实践模式,借助社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专业能力,共同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社会治理,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不断增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实效,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增强环保信息主动公开的意识,多形式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进一步提高环保信息公信力。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推进政策落实,巩固政策成效,让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府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举措。二是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和“线上、线下”相结合。公众可云参观、视频参观或直接参观设施单位,设施单位也要深入周边街道社区、中小学、高校,通过宣传讲解、民企共建等活动加强与公众互动,实现政府部门、设施单位以及公众的良性互动。三是鼓励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多维度“政—企—民”信息沟通渠道与机制,主动提供多种监督途径,实施全过程开放式监督。加强环境信息舆论监督,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畅通环保监督渠道。

巩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深化环境教育体验和实践活动。联合教育、科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环境教育管理机制。建立环境教育实施激励机制,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发挥生态环保系统新媒体传播矩阵作用。主管部门及设施单位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和形式开展宣传,引导公众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报名参与、表达感悟。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鼓励运用网络直播、自媒体播报体验和感受,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面向不同人群的知识培训。面向党政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设施单位讲解人员、环保组织志愿者、社会公众等不同人群做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公民生态环保素养,激发环境责任意识。

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常态化,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打造可观可感可参与的环保宣传教育品牌。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推进生态环境教育设施和场所建设,鼓励环保设施单位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可观可感可参与的环保教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做好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的总结提升。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利用“两微”新媒体留言栏收集公众建议和意见。在回应群众关切的同时,积极关注有关舆情动态,做好舆论引导,防范化解“邻避效应”。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将开放活动效果不断扩大,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助推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环保公众开放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让环保设施时刻处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促进环保设施运转更加透明和规范。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刘煜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龙庆刚、张瑞、芦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李忠君,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