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育措施(校园新冠疫情防控教案)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疫情教育措施(校园新冠疫情防控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是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国上下同舟共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仅在个别地区出现局部暴发和少数境外输入病例,但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很多国家都已经发现了新冠变异病毒,病异病毒的传染性增强了40-70%,所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一、新冠肺炎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大多数人会出现肺炎,且重症比例高,新冠病毒是-种全新的病毒,目前对其研究和认识还在不断深入,可以确定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比流感强,容易造成人际传播,由于人群对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在人群密集场所极易暴发流行。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只要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随时存在流行的风险。
二、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Ø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天内传染性较强。
Ø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传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Ø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
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为什么说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2020年年初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以来,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呈局部聚集散发状态,如:2020年的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青岛、沈阳等地,2021年的河北石家庄、望奎等地,目前,境外输入病例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学科学有序推进,社会秩序、人们的生活等逐步回归正常,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
疫情进入常态化后,不排除个别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大家不用过度恐慌,要关注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遵守和执行政府指挥部的防控要求。
人们在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秩序的同时,还要对疫情时刻保持警惕,把疫情防控意识和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疫情反复的心理准备。
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哪些总体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后,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l 新冠疫情的特点:
1、同质性:
①随着飞机、高铁、汽车等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和便利性,通过
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会随着人流带到所到之处,稍有不慎就会引 发传染病暴发。
②不管是乡村诊所还是乡镇卫生院、亦或者是民营医疗机构、城市三级医院,均需要规范“预检”、强化培训,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将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宗旨落到实处。
③防控要求是针对所有机构、所有人群,不论医院级别如何,不论城市农村,需要同质化管理。
2、全员性:
①疫情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往往不取决于做得最好的那群人,而
是取决于做得不好的那个人”。
②这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每一个个体自觉参与战斗,需要全民
抗疫,做到全员参与、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才能有效堵住感染漏洞。
3、普通性:
①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各个角落几乎无一
例外的发生新冠病毒疫情。新冠病毒不分国界!
②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各国政要,在这
场疫情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在新冠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③新冠病毒不分人群!
感染病例中,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只有几个月。新冠病毒不
分年龄。
五、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有哪些具体要求:
1、要坚持预防为主: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接触小于1米距离时应佩戴口罩;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身体出现不适,前往医院就医人员应佩戴口罩。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聚集性活动的人员数量: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养成勤洗手、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工作生活场所加强通风消毒。
2、要落实"四早”措施: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早发现、早报告。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早隔离、早治疗措施。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楼栋、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最小单元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3、要突出重点环节: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分类有序开放公共场所,加强社区防控,继续做好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福利院等重点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
4、要强化支撑保障:加快检测试剂和设备研发,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要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强化对各地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精准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l 为什么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鼻腔.咽部、下呼吸道等处“定居"并进行繁殖,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在人群中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早诊早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密切接触者及公众等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者,特别是及早发现那些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从而及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既可以避免传染他人又可以减少自身发展成重症的风险。
l 提示:外出就医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遵守“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分级就诊原则,选择就近就医。
②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挂号,了解就诊流程,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减少在医院停留的时间。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就医期间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④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⑤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⑥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⑦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卫生,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掩口鼻。
⑧就医返家后,立即正确洗手。
五、新冠肺炎的消毒隔离:
1、室内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
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短于15分钟。寒冷季节开窗通风要注意保暖,不要对着窗直吹,避免受凉。
2、常用消毒方式有哪些?
在家庭和学校,要做好日常清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经常接触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经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进行消毒,主要的方式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煮沸消毒主要用于对餐具.水杯的消毒,先将物品洗净,再放入沸水中煮(蒸)10分钟。化学消毒是指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达到消毒的目的。家庭一般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和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含氯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餐具等的消毒,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含醇消毒剂乙醇含量为70% -80%,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3、使用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消毒剂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是含醇消毒剂(如75%酒精)和含氣消毒剂(如“84"消毒液),使用消毒剂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浓度使用。
②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并远离火源。
③消毒剂应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④不要使用饮料瓶等盛放消毒剂,防止儿童或不明情况者误服。
⑤严禁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同时使用或混合使用。
⑥酒精只适用于物体表面擦拭或喷洒消毒,不适用于大面积喷洒,不能用于空气消毒,以免引起火灾。
⑦使用酒精时应远离高温物体和明火,不要吸烟。
⑧含氯消毒剂要用冷水稀释,现配现用,且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
⑨含氯消毒剂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应戴橡胶手套。
六、普通公众应如何选戴口罩?
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公众应根据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和所处环境选择适宜防护级别的口罩,不必过分追求高防护级别。做到科学选戴口罩,既达到防护效果,又避免资源浪费。
①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②处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办公、购物、餐厅、会议室、车间、乘坐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等,应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1米)时佩戴。
③有咳嗽或打喷嚏等症状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 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④与居家观察、出院患者共同生活的人员,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Ø 提示:佩戴口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戴口罩前、摘口罩后,均应做好手卫生。
②区分口罩正反面,不能两面戴。
③不与他人混用或共用口罩。
④捏紧鼻夹,使口罩与脸颊贴合,避免漏气。如佩戴口罩感觉胸闷、气短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户外开放场所,摘除口罩。
⑤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时不应佩戴口罩。
⑥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应定期更换,不建议清洗或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后使用。
Ø 提示:使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
普通公众使用过的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进行处理。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或其他可疑污染的废弃口罩,需单独存放,并按医疗垃圾进行处理。
七、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核酸检测阳性的人。无症状感染者多在聚集性疫情调查、重点人群筛查和检测等过程中发现。无症状感染者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另-种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需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期间如出现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转为确诊病例。集中医学观察满14天且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者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仍为阳性且无临床症状者需继续集中医学观察。对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还需继续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随访,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第2周和第4周需要到定点医院随访复诊,及时掌握健康状况。
八、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是多长?
新冠肺炎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因此,与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均需隔离观察14天。
九、出现发热症状如何就诊?
发热患者就诊时,除遵守外出就医要求外,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到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就医时,应如实讲述患病和既往就医情况,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与可疑人员的接触史等。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隔离治疗。
十、前往公共场所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1、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如必须去,应随身携带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通风不良或与他人接触小于1米距离时佩戴。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或用肘袖遮挡;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如果咳嗽、打喷嚏时用手遮掩,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擦洗双手。
3、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手消毒液,在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或用消毒湿巾(手消毒液)擦拭,避免直接接触口、眼、鼻。
4、外出回家后要正确洗手,确保手部卫生,避免经手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