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女性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策略研究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离异女性心理问题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策略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阳1 王丹妮2
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离异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的离异率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子女也日益增多。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父母的离异行为会给子女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产生自卑、恐惧、冷漠、学习困难、社会性发展不良等问题。因此,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应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离异家庭是由于夫妻婚姻关系破裂,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数据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9年,我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7年上涨。离婚率的显著增长表明家庭结构趋于不完整性,其离异家庭子女无法成长在一个健康、结构完整的家庭,这势必会对其身心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就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探究影响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1、自卑
自卑是离异家庭子女显著的心理特点之一,主要产生于对自身过于否定而出现的消极情绪。一般来说,离异家庭子女在自我评价中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如胆怯、内疚、不安、失望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长的道路上再次经历挫折时,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同伴关系紧张等,会唤起内心的自卑感,若长时间沉浸在自卑情结的痛苦之中,最终会转变为自卑性格。
2、怯懦、恐惧
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上之所以会表现出怯懦的一面,是源于其内心的恐惧感。而孩子的恐惧感主要来自父母[2]。夫妻离异后,父母中的一方会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给予他们过高的期望,对孩子十分严苛,这使得他们非常渴望得到父亲或母亲的认可。当他们令父亲或母亲失望时,会伴随着恐惧的情绪。
3、冷漠、粗暴
在离异家庭中,孩子常常见证了父母因为意见不合而吵架、冷暴力,久而久之在此影响下孩子易形成冷漠、粗暴的性格。当父母吵架时,他们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处理问题而回避,不知道该找谁寻求帮助,内心的恐惧和担忧也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他们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对外界的人和事情不为所动。父母离异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
二、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从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外因素交替共同发挥作用。
1、亲子关系失调
离异家庭由于缺失父母其中一方使得家庭结构变得不完整、不稳定。在一些离异单亲家庭中,由于离异的夫妻不能消除对彼此的怨恨和敌意,直接抚养方会阻挠子女与另一方的感情建立[4],再婚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家庭结构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新成员的加入会使原本建立的家庭关系遭到破坏。研究表明,一般单亲家庭子女很难与继父或继母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
2、教养方式极端化
离异家庭一般是由父母一方承担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任务,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很容易走向极端,过度溺爱、专制粗暴或者期望过高[5]。(1)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由于父母对子女过于愧疚,想要通过尽可能的满足子女的需求来弥补离婚对子女的伤害,但这种方式会使他们变得自负、骄纵的性格。(2)专制粗暴的教养方式。父母因婚姻破裂而将负面情绪转嫁于子女,以自己的意志为主忽视孩子的想法,导致子女形成没主见、胆小的社会化反应。(3)期望过高的教养方式。由于父母婚姻失败而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期望子女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走向成功,对于子女来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三种方式都不利于拉近亲子关系。
3、刻板社会印象
在人们刻板的印象中,离婚被认为是不光彩的事情,离异家庭的子女被看作是“问题孩子”,存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的问题,社会上的一些人常以世俗的眼光看待离异家庭的子女。在这样的坏境下,他们每一次进行社会交往的尝试在遭受阻碍后,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逐渐强化自我防御机制,这也是造成他们孤僻、冷漠的重要原因。
三、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基于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班杜拉等心理学家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教育启示,本文将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方面,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干预对策。
1、家庭教育
第一,父母应该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教育质量。离异父母不仅要重视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 更要重视家庭人际心理环境的改善。而改善人际心理环境的关键是提高离异父母的素质[6]。第二,重视子女交往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是促进社会化进程的条件之一[7]。通过更多的陪伴和有效的沟通,建立好亲子关系,潜移默化的提升子女进行同伴交往的效能感。第三,重视性别角色教育。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青少年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父母应注意引导其性别角色的认同,关注子女在性别化游戏选择上的恰当性。
2、学校教育
第一,学校应建立好学生的心理档案,持续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第二,通过开展专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利用团体的力量帮助离异家庭子女正确认识自己。第三,及时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个体心理咨询与疏导,使他们积郁的情绪及时得到宣泄[8]。以面对面的交流模式对学生内在问题予以深入了解,并以此为基础,适当地干预学生的错误认知[9]。
3、社会教育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婚姻的重要性,倡导婚姻不可草率和冲动。第二,社会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为离异父母和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离异父母和子女快速适应生活变化,调整心态。第三,利用大众传媒引导舆论方向。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家庭离异与对离异子女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其包括:父母离异是另觅幸福的一种选择。与其痛苦的相处在一起,不如寻找一种更愉悦的生活方式;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未必是负面的。如果不离婚,父母经常性的争吵,对子女情绪的影响更严重,离婚对于夫妻和子女也许都是一种解脱等等。总的来说,大众传媒在扭转人们对于离异和离异家庭子女的偏见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正向的宣传,才能逐渐为离异家庭子女营造出健康的社会环境。
结论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应该加强联系和合作。学校应该营造出友好互助的学习环境,降低离异家庭子女的孤独感;社会应该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利用大众传媒引导积极的舆论方向,为离异家庭子女营造和谐、关爱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苏君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1(08):143-144.
[2] 张海燕,徐健,宋玉冰.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24-27.
[3] 陈童. 单亲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负面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4] 丁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影响因素及其教育对策[J].理论与现代化,2008(03):121-124.
[5] 杨全清.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
[6] 矛盾与冲突 超越与升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08):225.
[7] 李欢欢.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125-126.
李阳,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王丹妮,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