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卧龙简介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卧龙简介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1.地质卧龙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在第三纪,尤其是从始新世喜马拉雅山及其附近山脉发生抬升运动以来,卧龙的山脉经过强烈的折皱运动,地形呈冰川覆盖的冰峰和幽深的峡谷,蔚为壮观。龙门山断裂带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致使境内山川也呈相同方向走向。卧龙境内的...
1.地质
卧龙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在第三纪,尤其是从始新世喜马拉雅山及其附近山脉发生抬升运动以来,卧龙的山脉经过强烈的折皱运动,地形呈冰川覆盖的冰峰和幽深的峡谷,蔚为壮观。龙门山断裂带从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致使境内山川也呈相同方向走向。
卧龙境内的岩层主要由志留系到三叠系的砂岩、板岩、片岩、粉砂岩、片麻岩、石英岩、白云岩、石灰岩和千枚岩组成,其中,石灰岩和千枚岩最为丰富。除此之外,还有蛇纹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强烈的构造运动和侵蚀形成了深切的V形山谷,两侧是悬崖或陡坡,崩塌、泥石流和其他滑坡现象到处可见。
2.地貌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急剧倾斜,以皮条河为界,东南部除个别山峰超过海拔4000m以外,大部分山峰都在4000m以下。西北部沿巴朗山、四姑娘山及北部与理县接壤的山地,海拔高度平均多在5000m左右,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在海拔3000m以上的上游谷地,沿冰川谷发育,上部形成U形谷,而下部受河流溶蚀切割,形成V形谷,组形成v形复合河谷。河谷以上的山坡和山腰上分布有四级剥蚀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2000~2200m、2400~2500m、2800~2850m、3000~3100m。削蚀面的面积虽不大,但地势平缓,有较厚的风化残坡积层,如五一棚就位于2520m的削蚀面。二道坪和方子棚均在2800m的削蚀面,表层发育有黄棕色粉沙质厚土层,竹林生长茂密,形成多数大熊猫活动的核心区域。
成者,常形成峰林状山地;由沙质千枚岩组成的山地,则形成典型的梳状山地,山脊呈锯齿状,远看似龙背,卧龙即由此得名。海拔4000~5000m的山地为寒冻风化作用的高山,岩基裸露,悬崖峭壁屡见不鲜,其下部形成碎屑坡及倒石堆,并有古冰川遗迹的分布。其古冰斗亦分四级,按海拔分别为4000~4200m、4250~4450m、4500~5000m、4620~4660m。部分地区冰川退后,冰斗积水成湖,即卧龙高山上所分布的众多海子。今保存有冰斗湖约30个,但面积都小,最大的才1km2。5000m以上终年积雪,为现代冰川作用的极高山,主峰四姑娘山,四峰均为金字塔形角峰,巍然屹立。
西北边缘的四姑娘山最高,海拔6250m,是邛崃山脉的主脉,也是四川省的第二高峰。东边的木江坪隧道洞口最低海拔1200m,相对高差十分悬殊,在48km的水平距离内,海拔高度竟相差5000m以上。超过5000m的山峰就有100余座,终年冰雪覆盖。
3.气候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区的范围,西风急流南支和东南季风控制着本区的主要天气过程。由于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半封闭地形,冬季阻止了南下的寒流,夏季湿润的东南季风从东部进人而停留,带来了丰沛的雨水。所以,本区气候特点是:第一,气温年差较小,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不特别寒冷;第二,干湿季节明显,相对湿度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这给种类繁多的生物的繁衍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冬半年,在干冷的西风急流南支的影响下,天气晴朗干燥,云量稀降雨少。但是,在西风急流南支的进退过程中,常带来小雨、小雪。夏半年有湿润的东南季风,沿着岷江、顺正河等河谷,由东南到西北,深入到境内各河的河谷,从而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因此,境内的气候特点是气候凉爽。以管理局所在地为例,冬不太冷,夏不太热,年平均温度8.5℃。干湿季节明显,年降水量为861.8mm,降水日达200d以上,多集中于5~9月份。因此,夏季相对湿度要大些,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由于山体高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充分反映了境内的气候特点。
4.水文
境内溪河众多,主要河流有皮条河、正河、中河及西河等。皮条河发源于巴朗山东麓,至磨子沟口与正河汇合,全长约60km。正河发源于四姑娘山东坡的中梁子,全长约45km。皮条河与正河汇合后称耿达河,经耿达,于映秀注入岷江,全长约34km。西河发源于马鞍山,至三江口与中河汇合,全长37km。中河发源于齐头岩和牛头山,全长约30km。西河与中河汇合后称都溪河,流至漩口注入岷江。
卧龙自然保护区河水主要靠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正河除以上两种补给水外,还有冰雪融水补给。河流的丰水期在5~10月份,低水位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洪峰多出现在7~8月份。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河水含沙量较低,一年大多数时间河水清澈。
几条河流受地势的影响,大体自西向东南流出。河谷形态多样,耿达河和皮条河两条河流两岸基岩松散,易被侵蚀,河谷有不断加宽之势,而形成宽谷,并常发育有五级阶地。部分地区由于河流沿张性断裂垂直下切,两岸基岩笔直陡峭,如英雄沟和银厂沟等,形成峡谷,水流湍急。
区内河流长100km左右,分别源于4000~5000m的高山山麓,从不同方向曲折东流,于海拔700~900m的漩口、映秀汇入岷江,落差达3000~4000m。河谷深切,谷坡陡峻,水流湍急,多瀑布叠水,河中巨砾众多,河水咆哮轰鸣。水温低,流速快,透明度大,含氧量高。鱼子溪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并进行了梯级开发利用。都江水量较小,落差小,比较平缓,也进行了低坝低水头的开发利用。
5.土壤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壤发育环境复杂。它的发育与分布取决于气候和生物条件的空间变化。由于水热条件和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所以,土壤型的垂直分布带也十分明显。总之,本区发育有从亚热带到冰缘环境的各种土壤类型。由河谷至山顶,主要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布如下。
山地黄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分布于本区东南边缘海拔1600m以下地段。
山地黄棕壤:发育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分布于海拔1600~2000m地段。
山地棕壤:发育在次生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于海拔1900~2300m地段。
山地暗棕壤:发育在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于海拔2100~2600m地段。
山地棕色暗针叶林土:发育在冷杉林下,分布于海拔2600~3600m地段。
亚高山草甸土:发育在亚高山灌丛、草甸植被下,分布于海拔3600~3900m地段。
高山草甸土:发育在高山草甸植被下,分布于海拔3900~4400m地段。
高山寒漠土:发育在流石滩疏草植被下,分布于海拔4400m以上至现代冰川的冰舌前缘,是本区分布高度最高的一种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