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自我 忘我什么意思 无我,忘我,大概是个什么状态

2023-07-31 21:3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无我 自我 忘我什么意思 无我,忘我,大概是个什么状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我 自我 忘我什么意思

首先应当知道观念、看法、想法来自于心,而什么是心呢?心即识知所缘。心就只是执行这一种作用:识。就是说,如果没有看的对象,佛陀曾经这样询问:如果一样事物,你没有见过,也没法想象,你会不会对那种事物有执取呢?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心只是对自己能够取到的目标执取以之为我。就像是认同了一个角色,认定了一个境遇,认定了什么是自己的得到。这个心抓到的、作为立足点、参照点的“观念、看法、想法”,如同一个后台进程,一个贯穿于程序运行的逻辑或核心程序代码段落,会被不知不觉地不断重现、维护、以之为比照来进行思考。

可以试想,去除了这些角色感、境遇想、得失的判断,那心还剩下什么呢?还存不存在一个能够被执取的自我呢?

心的想法、表白,就像一段文字有其目的性、有其观点、有其倾向、有其主人公、有其特殊视角那样,同样的,人们难以如同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教导的保持“随观”。就是说,没有办法不执取目标、不在目标上盯住、停留、多做分析,而只是知道有目标出现、有目标消失,只是这样保持如同掠过水面而不荡起波纹那样地如实地、当下地、没有更多地知道。

这就是从凡夫到觉悟的“此一行道”——四念处。通过如实地随观身、受、心、法这四类目标,达到清楚地了知,来到念的稳固、不动摇。经由这样强大的念力和由于正确观照而得到的定力,来进一步观照五取蕴——亲自确认我们所有的经验、感受、想法、倾向、心不断地转换目标,都只是:

生灭变异的、不恒常的、苦的、没有实质的、找不到作为核心 能执取为核心的我的。

即因缘而生诸法的三共相:无常、苦、无我。

这就是从有我、我的到觉悟无我的解说。

此外,忘我则容易理解。即,心没有觉知,没有正念,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没有对心有所把握,而是放任它追求自己喜欢的所缘,这称为正念忘失的、散漫放逸的、轻浮飘荡的、心如同猿猴的。比如陶醉在好吃的味道、迷失在很强大的所缘的遍取当中(想着什么而拔不出来)、或者入神地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可能有更好的体验的忘我,或者高层次的忘我,是达到了一定的定力(专注、心一境行),这时候由于心执取的只是之前灭去的速行心的状态,而心达到了稳定生起的状态,如果这时候正念、觉知、观照不是很强的话,也会感觉到好像一段时间很快过去、不能觉察到过了多久,但事实上只是觉知弱于定力,而不能够说是完全地忘我。如果真是没有觉知,在禅那的修习当中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认为是忘我:

落入有分心——深度的睡眠。由于心的目标只是上一生的临死速行的目标。比如导致今生结生的是上一生供养比库而执取比库的生命的业,睡眠时候的心就会取比库为目标持续不断地生起。由于有分心的目标不能被一般人所知到,有分心只是作为不活跃的心而在日常当中间断地生起,所以就会感觉到瞌睡啊、迷糊啊、昏沉啊、短暂地睡过去了啊、走神儿了啊,而觉得是种忘我。

当心很强地被所缘遍取时,就像是禅修时候看到的禅相,心就会贴住所缘、被极大的、极清晰的所缘所攫取住、不断地生起依于所缘、围绕着所缘展开的想啊、受啊、对乐味或者苦味的回味啊

这就是心被遍取,心在遭受强烈的痛苦——一般这个所缘都是不善的,即美女啊、帅哥啊、强烈的病痛、引起强烈的不快 厌恶 嗔怒的目标等等。应当保持正念地知道,在生活中多培育正念,减少心的散漫飘荡,以稳固、牢靠、不容易被带走的心来面对目标——只是知道,这是一种现象,这是一个种种特性所组合而成的、被心认为是一个整体的目标。如实地知道之后,比如用三十二身分去观照那个人、用地水火风四大的特相来观照食物之后,就能够破除或者减弱心生起的贪染或者嗔怒(排斥、不喜欢、忧愁、焦虑)等等。在多修习了四念处之后,就能够期待心从“低级的忘我、迷醉”的倾向当中解脱出来,有一天能够达到以不执取而不战栗,以不战栗而自证解脱。

那,就是彻底地知道、证知、达到 “无我”。

在此结束对于我、无我、忘我的特相、常见地现象、如何解脱和证得的解说。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