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准确的说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思想。虽然说它是学习理论从联结派到认知派之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但是实际上,它似乎一直都在那个地方,似乎是我们回过头去的时候意外发现的,在我们吃了一惊的同时它也开始大放光彩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哲学根源在康德,即认为我们的内心像是一面镜子,我们能够知晓的只是我们这面镜子所照射到的模糊不清的世界,但是,真实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另外还有库恩的想法:科学只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一定会改变,到时候我们只能摸摸脑袋,嘲笑自己错了。总之,这种观点比较悲观:我们只会知道自己知道的,真实世界是不可能知道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也受到了两位心理学家的影响: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是一种发展理论,而不是学校理论)中提出: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思维发生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图式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维果斯基在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同样主要是一种发展理论)中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作用。这两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虚幻的世界中学习知识的可能性和方式,因此被借鉴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种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四种取向,现在分别介绍如下:
激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皮亚杰的影响较大,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我们的知识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对真实世界是无法知道的,也是没有必要知道的。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维果斯基的影响较大,其观点比激进建构主义要平和,认为知识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建构起来的,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获得的知识可以与真实的世界越来越一致。它也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但是重视建构过程中社会的一方面,特别是语言等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社会文化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强调学习者建构自身知识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提倡师徒教学。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又称为温和建构主义,它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区别在于,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承认学习的主体性,承认新知识必须经过学习者的理解才能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新知识对学习者已有的只是也存在影响,两者是相互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的暂时性和情境性,我们的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假设,最终都会被推翻和替代。
学习观:知识的获得并不是接受和积累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与新知识之间经过反复的双向作用而完成构建。
教学观:学生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是目前学习的基础,教师不是传递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转换和处理,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
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
建构主义提出了三种学习模式,分别是随机通达教学模式、抛锚学习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