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杨作光(宜宾向“光”而行)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宜宾市杨作光(宜宾向“光”而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宜宾报道
回想起今年3月份与宜宾这座城市的第一次接触,张振忠直言,要不是疫情的影响,高景太阳能在四川宜宾的项目可以更快落地。
从谈判到签约,再到一期投产,四川高景太阳能宜宾单晶项目其实已经跑出了惊人的速度——5月31日举行签约仪式,7月15日正式签订协议,9月27日正式开工,12月10日正式投产。
从华北到西北,跑遍北方多个省市考察投资的张振忠,目前已经兼任了母公司高景太阳能旗下三家分别位于青海、四川、天津生产基地项目公司的高管职务。这其中,注册于宜宾市叙州区的四川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最晚。但年产50GW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片项目(下称高景宜宾项目)的规划,预示着,宜宾将是这家国内光伏硅片黑马企业重要的生产重地。
无独有偶,光伏电池片新贵企业英发德耀也将其年产2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下称英发德耀宜宾项目)落户宜宾。
英发德耀工艺部部长杨春阳是光伏行业的老兵,跟随公司项目来到四川宜宾后,他亲眼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11月15日,英发德耀一期1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首片电池片正式下线。仅用了4个月28天,宜宾便创造了中国光伏电池片环节建设速度的又一个纪录。
无论是高景太阳能还是英发德耀,两个百亿级的光伏投资项目为何能如此快速落地宜宾?在当前光伏引发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热潮时,宜宾又是如何定位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
这座长江首城,曾深深烙印下“黑白”印记——拥有占全省53%的煤炭保有储量,又是中国千年白酒之乡、知名酒企五粮液的诞生地,宜宾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工业旧都。
如今,一场由新能源产业带动的升级与变革,正在改变着这座历史古城的产业基因和发展脉络。
长江首城向“光”奔流
9月26日,宜宾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场动员会议,主题是“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
第二天,位于叙州区的高景宜宾项目就正式启动,车辆进进出出,紧锣密鼓。施工现场更是挂上了动员会议的主题横幅,显得十分醒目。
英发德耀宜宾项目的建设进程同样在加快。一个多月后,亚洲最大的单体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便宣告诞生。
高景宜宾项目和英发德耀宜宾项目的顺利落地,是宜宾实现晶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转变的主要驱动力。在今年的宜宾城市推介内容中,“一蓝一绿”的宣传已成主要旋律。这凝聚了这座城市产业转型的全部内涵——以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为核心,做大做强动力电池,数字经济和晶硅光伏的新兴产业。
每每谈起英发德耀在宜宾创下的行业纪录,英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都会总结为这样几句话:“政府服务有温度,企业行动有速度,疫情防控有力度,员工拼搏有态度。”
事实上,见识到宜宾做事的魄力和速度的外来投资商,不止英发德耀一家。
回忆起前期谈判的场景,张振忠连连感叹,“从没见过几个市政府领导跟我们谈都能谈到凌晨三四点的,大家有种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的搏命感。”
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材料产业科科长许智亲历了两个百亿级光伏项目的谈判全过程。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论是英发德耀还是高景太阳能,都是谈到三四点钟,针对对方所反馈的问题让所涉及部门一个一个当场答疑,合适的条件当场允诺。而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当时纠结的问题在实际过程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土地是项目建设的硬条件,也是英发德耀宜宾项目、高景宜宾项目推进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以英发德耀宜宾项目的建设用地为例,按照项目签约后的倒排工期计划,3月底签约后,宜宾市相关部门曾预计需要5个月提供建设工地。
“我们一开始提出这个时间就是怕随意乱承诺届时兑现不了。”许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讲述,虽然后来双方一再修改、商谈,将交地时间改到了7月,“但实际上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英发德耀宜宾项目的施工队伍在5月下旬就可以进场了。”
这一点也成为张敏对外界介绍英发德耀宜宾项目施工过程时喜欢提及的重要细节,“5月,建厂地块还是一块山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变成了平地交给我们。”
而除了硬件条件外,一些突发因素的出现也会考验着政府对于重大项目的服务和保障力度。
今年8月中旬,由于长期高温炎热,用电需求大增,四川省启动有序用电措施,要求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予民实施范围,让电予民。
这距离英发德耀宜宾项目正式开工仅两个月时间,恰恰是项目建设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刻。为了应对高温气候,许智表示,相关部门就采取倒班模式,即晚上7点上班,上午11点下班,整夜赶工,避开了用电峰时。
随之而来的是疫情影响。自9月起,宜宾市内陆续出现多点疫情散发,并在9月9日实行静态管理。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进展,宜宾开启“防疫泡泡”模式进行闭环生产,英发德耀宜宾项目和高景宜宾项目最终得以顺利推进。
根据目前的项目建设进度,随着上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宜宾光伏产业产值将达到350亿元。但这只是宜宾培育千亿级光伏产业集聚目标的开始。
11月29日,宜宾第三个百亿光伏项目正式浮出水面。
横店东磁(002056.SZ)在这天正式公布了其与宜宾市叙州区人民政府、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订的《年产20GW新型高效电池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
“目前我们按照三个百计划进行光伏项目储备:100GW拉棒、100GW切片、100GW电池片,力争到2026年冲击2000亿的产值目标。”许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历史警醒光伏“地方热”
2004年至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周期。
在这一波浪潮中,地方政府将光伏产业视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尖兵利器。一时之间,江苏、河北、浙江、河南、安徽等多地以打造光伏产业大省为目标,光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整个行业一片热浪滚滚。
但好景不长,2011年欧美“双反”刺破了彼时国内光伏产业的泡沫,产能过剩危机之下,中国光伏产业一度经历大洗牌。
而当“双碳”目标带动光伏产业迎来又一个大时代时,对于产业链上下各方而言,曾经的“阵痛期”可谓殷鉴不远。
作为我国实现新型能源体系、践行“双碳”发展的主力军,光伏产业再度受到地方热捧——提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屡见不鲜,争抢“光伏之都”势头互不相让。
如何避免历史重演,则需地方政府抢抓这一轮光伏产业发展机遇时要时刻警醒。
事实上,在近些年的光伏项目地方招商中,宜宾的起跑并非最快。
“当‘双碳’战略目标提出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明确宜宾除了动力电池之外,还需要有另一个新能源赛道的增长极。”宜宾市光伏产业发展专班成员彭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开始表述是“重点发展光伏氢能源信息技术”,经过半年多的摸索和调整后最终确立了聚焦晶硅光伏产业。
然而,当宜宾明确拓展光伏产业时,其并不具备先发优势。仅在同省,宜宾的竞争对手就不少。
位于宜宾市西北方向的乐山市,两城相距百余公里。后者在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第一波浪潮中便显露头角,并逐渐以多晶硅料为核心打造硅材料产业,志在成为中国的“西部硅谷”。2009年,乐山在《川南经济区(乐山)发展规划思路(2009年-2020年)》中规划:到2020年,累计投资650亿(自2009年起),年产35000吨多晶硅,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100亿元,硅材料及综合利用相关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300亿元。
不过,产业周期的重锤,在2011年把乐山的“硅谷梦”砸得粉碎。如今,依矿得势的乐山等来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新周期,2020年,乐山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绿色硅谷”称号。
四川是中国光伏产业多晶硅环节的发源地,许多省内城市对光伏产业并不陌生。与同省兄弟城市相比,宜宾只能算是光伏领域的新人。
在资深业内人士看来,这就要求宜宾需要总结自身的优缺点,找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定位。
在资源方面,宜宾具备了不输于省内城市的绿电资源优势。根据官方信息,宜宾地域面积占四川全省2.33%,但拥有水量占四川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4.37%;全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20.48万千瓦(界河只计一半),可开发量为353.60万千瓦。
水电成为宜宾吸引光伏项目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川是水电大省,水电又属于绿电,非常符合目前的光伏产业低碳制造的趋势。”张振忠在谈及高景太阳能为何选择落地宜宾时,就把水电资源视作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一个方面,也考虑到宜宾这边对光伏产业的布局思路。”张振忠表示,高景太阳能是做硅片,上游是硅料、下游是电池片,前者宜宾与乐山、眉山等有用硅料产业的城市距离近,后者宜宾目前引进了不少电池项目,“整个供应端和贸易端的运输成本大大节约。”
实际上,这背后强调的是产业协同的重要性,更是考验着精准招商的能力。
“我们现在重点围绕拉棒、切片、电池片等主要环节做好招商引资。”彭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未来组件肯定会考虑引入,但规模肯定不会很大。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对于区位、交通、工商业用电成本因素考虑的侧重点不同,这也决定了宜宾当前项目招商时形成的天然屏障。例如,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电价是非硅成本的大头,这使得具备水电资源的宜宾具有了优势;而组件端受用电成本影响小,物流成本对其影响因素更大,因而沿海地区组件项目相对集中。
“宜宾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一定会避免随大流。接下来,我们也会重点引进一些科研机构、研发项目,来强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彭伟表示。
2022年,宜宾的光伏产业发展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初具规模。站在新的起点,宜宾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产业发展之路,并朝着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向“光”而行。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