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行政效率的表现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提高行政效率的表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自 MBA智库百科
行政效率(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目录
什么是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这里所说的各种资源,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以及其他各种有形无形的各种资源;这里所说的成果,是指管理成果;它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成果,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成果;这里所说的效益,既是指社会效益,也是指经济效益,但主要是指社会效益,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效益的主要标准。
行政效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效率阶段、社会效率阶段、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阶段。这三种效率概念是在不同时期产生和形成的,都具有时代特点,对全面考察行政效率都有积极意义。
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组织效率,又称决策效率;
公共组织中间管理层所表现出的效率,为管理效率;
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工作效率,亦称机械效率。
公共组织的三个层次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只有三个层次的效率都高,组织才能达到真正的高效。
行政效率的基本要素
1、行政行为速度
办事速度是效率的外在表现。但是,就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指时间使用的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时间标准是指行政服务对象希望的“快”和可以接受的“慢”之间的结合。所谓希望的快,当然是越快越好,即时即刻。所谓可以接受的慢,是指行政服务对象的希望底线,即不因政府工作的周期破坏其原定的计划,或者付出额外的成本。
通俗地说就是不至于“坏事”。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是比较理想的。一方面,政府机关不需要为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十分必要的速度而支付不合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不会对服务对象造成任何意义的延误。
2、行政行为的成本
政府处理问题的投入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行政设施成本、行政制度成本、行政人员成本。如果政府机关处理某个问题速度很快,具体的服务对象评价为效率高。但是由于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与处理该问题的最后社会效果不成比例,就不能认为该政府运作具有高效率。
例如,某地通往某旅游景点的公路年久失修,经常发生堵车和游客被围困在旅游景点的现象。当地政府于是派出专机免费疏散被围困的游客。如何评价当地政府的工作效率呢?对被围困的游客来说,政府办事效率高。如果是非常特别的情况,如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作为既定的应急措施,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如果通过及时维修公路能够解决的问题,却不及时维修公路,而是等到游客被困再派出飞机来解决,就不能得出结论说这里的政府运作效率高。
3、行政行为的正确度
处理问题的效果是行政目标的核心。行政行为的目的是实现和增加服务对象的合法利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成本也好、速度也好,只有同效果联系起来考察才可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是指制定的公共政策(包括各种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充分兼顾相关利益群体合理利益的基础上,积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并最终增进社会整体福利。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言,行政效果是指行政机关对管理(服务)对象所作出的行政决定合法、合理、公平、公正。
行政效率的特点
[1]
行政效率是由效率演变而来的,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效率,特别是与通常所说的经济效率、机械效率相比,却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1、行政效率与经济效率、机械效率相比,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不但具有经济功能、技术功能,还具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所以,衡量行政效率的高低,不能仅用抽象的速度、耗费、比率等,还必须要有政治标准、社会标准与文化标准等。
2、从理论上说,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但是它与经济效果、机械效率相比,更难以用数字测量。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从消耗上说,有更大的复杂性和更多的无形性;从效果上来说,又有更多的间接性和更强的社会性。因此,对行政效率的测定固然要十分注意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但更多地还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同时还要有正确的行政效率观。
3、行政效率与经济效率、机械效率相比有更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一方面表现在衡量行政效率不但要看投入与产出的比,更看经济效益,而且还要看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表现在测量行政效率不能只看局部的效率,一时的效率,还必须要看总体的效率,特别要看上层领导机关的效率。这是由行政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决定的。
行政效率的作用
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行政效率的测定
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测定行政效率十分困难,但是测定行政效率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政府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标准。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测定行政效率质的标准首先指公共行政是否充分发挥了公共行政职能,是否真正实现了公共行政的功能与价值,真正实现了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和公共利益的宗旨;其次,还要看行政目标是否正确;最后,要能够反映各种不同管理对象的个性与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就是要遵循公共行政的客观规律。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所谓社会效益标准,是指公共行政适应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反映与满足公众需要的程度。公共行政必须把社会性因素和精神性因素的效果当成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公共行政因为行政部门不同、性质不同和分工不同,有许多管理工作无法量化,不能用数量标准来衡量行政效率,因此必须用规范性标准来予以测定。规范性标准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标准,因此是一种定性考察标准。
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
[1]
行政效率的测定方法大致分为:经济指标测定法、行政管理效果指标测定法、速度和消耗指标测定法、功能指标测定法等。
1、经济指标测定法
经济指标测定法是指以行政工作中所收到的效益为标准,来衡量行政经费支出的合理性—测量行政效率的高方法。
2、行政管理效果指标测定法
行政管理效果指标测定法是指把行政管理的效果通过采用分值的办法加以累计计算,与计划达到的行政管理效果的分值加以比较,得出一定的比值,在经过多次的积累与对比来测定行政管理效率的一种方法。
3、速度和消耗指标测定法
对行政管理中的一些不能用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行政效率的工作,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速度和消耗指标测定法是把某些可比速度的指标和可比消耗费用的指标,通过自我纵向比较或同类型行政管理组织的横向比较来确定本单位的速度与消耗量是否合适,行政效率是否提高的种方法。
4、功能指标测定法
功能指标测定法是以某个假想的设定值为标准,将所有反映行政效率的因素设为一定量,并依照行政管理实践的结果,把得到的各种对比值进行计算,再比相同类型的比值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行政效率的值。
行政效率的提高途径
行政效率是一个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行政效率低下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同样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及手段也需多管齐下,针对不足之处予以各个击破。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可以从健全组织机构、选择优秀领导、健全人事制度、实行决策科学化、健全行政法规和监督体制。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强化行政体制改革,明晰职责,各司其职。将社会能够管的事交给社会管,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对于社会难以调节、解决、管理的事务则由政府提供必要的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将市场能管且能管好的事交给市场管,将企业能关且能管好的事交给企业管,实行政企分开;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领导,而将社会经济中的具体事务交由政府管,实行党政分开。这样有利于权利和责任的明确,有利于实现分工专业化和专门化。
2、优化组织结构设置。行政机构臃肿、层次繁多、职责不清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而,必须建立高效、民主、公正、精简的组织设置。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界定行政能,理顺各层次各部门关系;按照科学性和整体性的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决策、执行、信息、监督四类机构;优化管理幅度和层次;实行行政决策一元化,避免多头领导,在赋予权力的同时明确其职责。
3、强化竞争意识,完善激励制度。这有利于增强广大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亦可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增强。建立开放、竞争、公正、透明的干部管理和任用机制,任人惟能、任人为才;大力提高公务员素质,实行竞争上岗机制,优胜劣汰,实行能上能下的公务员制度;按照德能勤绩标准选人用人, 实行岗位责任制,把政治表现、个人业绩与宣布任用联系起来;建立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规范、准则,促使行政人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保持提高行政人员素质的长期性、规范性和制度化。
4、努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制建设。努力构建精干、高效、协调、廉洁的政府机构体系,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合理化;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责任明确、运转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使行政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加强责任制建设,坚持以行政法律法规作为行动的准绳,做到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5、切实提高领导者素质。包括努力提高领导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素质及领导者领导艺术能力。领导作为领头羊,其素质的提高对于行政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只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的力量远强于一只绵羊领导的一群狮子的力量”。可以采用举行培训班等形式,使领导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得到保持和提高。
6、建立电子政府。配备现代化设备,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重视办公设备现代化和信息传递的现代化,从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出发,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采用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方法,实现办公自动化、协调化、高效化。例如在土地资源观行政管理中,可以实现信息化、自动化办公,利用航测取代人测,等等,这样就有利于减少不必要成本,实现信息的准确化、动态化、适时化,这对于提高土地行政效率可以起着巨大作用。
7、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打破部门垄断主义、小团体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加强联合办公能力,完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达到杜绝踢皮球现象的目的。在现实土地规划行政中,城市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属城市建设部门和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制定,在内容上就往往缺乏沟通和协调,出现“打架”现象,在具体执行中更是各自为政,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进行协调了。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高效地规划好、管好、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土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更大的调控作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努力营造提高行政效率的氛围和环境。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一个组织的正确的价值取更能对此组织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向如在实际行政工作可以建立工作卡片,进行时间预算、决策,开展工作竞赛如进行“工作大练兵大比武”等等,使提高行政效率成为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这样就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 1.01.1出自: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课件).《行政管理学》[M].第十一章 行政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