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自我的书籍 能不能帮忙推荐一本认识自我的书籍

2024-02-14 22:1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认识自我的书籍 能不能帮忙推荐一本认识自我的书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认识自我的书籍

愿你能收获内心的平静,活出自洽的人生

大家都听过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意思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的故事主角——赵括,作为军事理论高手,是很优秀的,但是否能上前线指挥打仗,则需要由实践来决定。当他统领着四十万赵军与敌军对垒,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不仅害自己丢了性命,也让赵国变得岌岌可危。那么,是什么导致赵括的失败呢?就是缺乏自知之明。

若人没有自知之明,就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结果就是不能都达到既定的目标,甚至错付努力,一事无成。这就好像那只待在井底的青蛙,即使你告诉他,他也不愿意相信外面的天空更广阔,只会坚守自己的理念,固执地坐在深井之中。

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难?”他就回答:“认识你自己”。

我们的人生,是由大大小小数万个选择构成的:是要继续学习还是进入职场?要不要进入或结束一段关系?选择事业还是选择家庭……面对选择,你也想听从自己的心,可内心的声音嘈杂得像个菜市场。你会疑惑:到底我该过什么样的人生?

心理学告诉你,人生中所有的迷茫与困顿都是一个信号,在提醒你,该向内心看一看、该关照自己的内心了。我们过去的经历、被情绪加工过的记忆、环境的影响、防御机制等构成了我们庞大且复杂的内心世界,随时左右着我们的选择。这就意味着,对内在的认知程度越深,越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中,我们将和心理学家张沛超一起探索内心中每一个未知的角落。

愿你能做自己的知己,勇敢面对真我

“知己”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唐诗中有很多与知己有关诗句,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知己传达了一种细细品味起来很美好的感觉。这些诗句的“知己”描述的是一种彼此懂得心灵相通的朋友关系。“知己”还有一层意思是了解自己,也就是“知己知彼”“知人易,知己难”中的那个知己。

如果说和自己心有灵犀,足以成为知己的朋友可遇不可求,那么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知己理论来说,好像更简单一些。

莎士比亚曾说过:愚者自以为聪明,智者则有自知之明。人不自知,就好像“目不见睫”一样。想要看清楚自己,就要客观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适合干什么,找准自己的方向和位置。

但是,不要企图一下子就能认识自我,因为只要我们活着,认识自己就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像修行一样,是一辈子的事。圣贤如孔子也经历了漫长的自我认知过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对自己的认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打磨出来的。

张沛超老师在书中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认知的方法——撕标签思想实验。你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如何界定你自己”的问题答案。比如你是一个公司的副总,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某某的老师,是某个协会的会员,等你可以尽情地列举,如果有足够的耐心,你甚至可以写满一整张,A4纸写完后做什么呢?接下来依次说我不是。

最终你可以看看,在这张纸上留下了哪些标签,哪个标签是你觉得万万不能少的。你可以借这个机会体会一下,这几个标签对你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你觉得你身体的哪个部分在响应这些标签?哪些标签是你难以割舍的?如果撕掉这些标签,你还剩下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一些标签,它不只是被贴在外边,还可能被贴在灵魂里面,我们会对这个标签产生非常强烈的认同感,我们会相信这绝对不是标签,而是我们生命的固有部分。如果你能很用心的对待这一次的实验,相信它对你的自我认知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的。这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如果你自己先修炼了自己,那等社会在修炼你时,你就胸有成竹了。

学会转化情绪,活得更自在

我们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劝导自己、他人要快乐,仿佛快乐就是幸福的代名词。情绪是我们心理活动的正常产物,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由于社会文化、家庭教育以及个人性格的影响,我们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身心逐渐疲惫。当我们在否定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隔绝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身心的不一致,自然会影响与其他人的沟通表达。

生活中,为了维持关系的和睦,很多人会选择压抑负面情绪。然而时间久后,却往往事与愿违。宣泄情绪本来是连孩子都懂得的事,但很多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慢慢地忘记了怎么去做。如果一种情绪长久的被淤积,肯定有哪里不对劲儿,哪怕只是淤积了一时,这种情绪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有些妻子不断压抑自己的委屈和不满,而丈夫却全然不知,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所以说,你的每一个负面情绪里,都藏着你最真实的内在感受。我们情绪是有能量的,是切实存在的,压抑和逃避是没有用的。存在就是合理的。也许它是想来提醒我们什么,你需要做些改变了。情绪的困扰与身体的不适一样,同样需要精心呵护,情绪虽看不见,但同样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

我们要学会,不要仅仅把情绪当成负面的东西。情绪出现的时候,同时也是认识自己的黄金时刻。找出你的主导情绪。了解你的情绪从何而来,了解情绪给你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情绪的方法。深刻认识情绪,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最真实的自己,也能帮我们疗愈灵魂之伤。

张沛超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有了情绪不要怕,如果你想要处理情绪,或者说应对和转化情绪,最基础的办法其实就是找到合理的渠道,正常宣泄情绪。

比如,当你很悲伤的时候,你可以去看一场悲伤的电影,然后陪着主人公哭一哭,这在他人看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比如你很愤怒,可以试着去运动,很多运动都有宣泄愤怒的效果;比如你感到压抑,精神紧张,不妨放下手里的工作,去和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登上高山会顿感心胸开阔;放眼大海,会有超脱之感;走进森林,就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清新。

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并了解困扰我们的情绪,学会转化情绪,才能让我们活得更自在。去努力做到:不会让情绪操控大脑做出冲动的选择,不会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而后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过的生活和自己想要的幸福,以及自己的人生地图。

看到《我的内在无穷大:自我探索的40堂必修课》之后,希望我们都能够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就如同作者张沛超老师希望的那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本书找到独特的自己,成就繁盛如花的人生。

人生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张沛超在《我的内在无穷大》里为这个难题开了一副解药,那就是不断认识你自己,做自己的知己。书里面40堂自我探索的必修课,看后你肯定会有所思索、有所收获,

迷茫

小的时候,我经常半夜躲在被窝里哭泣,具体不知道为何,反正是心里不顺畅,隐约知道自己的家里诸事不顺,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无知的我听过这样的老话“女人一生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次是考学,一次是结婚”。所以我也憧憬着我能改命。

结婚后,接连生了两个孩子,每天抱着老大、拖着老二,累得不行,邻居经常安慰我,熬吧,把孩子熬大了你就熬出头了。

孩子大了,我去了超市工作,工作环境每天都是热闹哄哄。每天空闲时间我们几个同事就会聚在一起婆长大姑短闲聊,除了闲聊我们还爱对顾客的衣着打扮评头论足。下班后趁着孩子没有放学,我们就一起去卡拉OK,一起就近游玩,当年住在一起的邻居见到我就会说:“你熬出来了!”

曾经一度,我觉得人生不过如此,这就是我今后的生活。可是舒适区呆久了人也会腻歪。

张沛超在《我的内心无穷大》中说“不舒服不行,太安逸也不行”。还真是这样,热闹的表象背后是内心的空虚。

如果这就是我今后的生活,如果我就这样终其一生,每每想到这儿,我就会害怕,内心波涛汹涌,慌乱焦虑却不知如何是好,我害怕辜负自己的一辈子。我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了,但对未知我会感到害怕,我害怕做出改变,我害怕走出舒适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正是经历过这样的惶恐,所以才会对张沛超的《我的内心无穷大》这本书有强烈的共鸣。

《我的内心无穷大》是心理学家张沛超所著,旨在帮我们”突破关系束缚、卸下防御伪装、修通情绪困扰、找到自我价值“。引发人们对自己内在的关注,帮我们了解自己,做自己的知己。

张沛超是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更是被誉为”国内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申荷永、朱建军等多位心理学教授赞誉他是”心理咨询界的小超人“。他的执业时长达到了12年以上,咨询时长高达10000个小时以上,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让他找到了迷茫的真相,才能帮那些渴求探索自己又迷茫的人做出积极的改变,认识真正的自己。

重新调整配重

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其实好多的忙碌都是围绕着面子在转,我们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想让自己变得更有钱,我们想住好房子,想有好车,我们们把大把的精力都耗费在了这些事情上,为了这些,我一直在路上。其实,细想,有多少是我们内心真的需要的呢?住在大房子之后我们真的开心吗?开了宝马我们就会幸福吗?也许这些都是我们为了维系面子。

老话说:“人要脸、树要皮”,老话还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些老话也许在无形之中就被印刻在了我们脑子里,所以我们重视面子,让它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为了面子我们都忘了真实的自己,我们戴上面具行走,我们附和着热闹的人群,我们接受着大众审评,我们把热闹当丰富、把附和当充实,本该艳丽的人生让我们过成了一种色调——追逐面子。

如果我们把过多的精力耗费在了这件事情上,留给关注自己的精力就很有限,但“人最深处的本质,其实是想成全自己。”所以,给面子留点空间就行,打破旧平衡关系,撕掉旧标签,为自己的生活重新配重,才能成全自己。

走进内心的无人区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与自己保持亲密,那么孤独就会非常深刻。真正的成长都是从根开始,向内寻找属于自己的原始力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无人区,那是我们热闹过后的落寞,落寞后的困惑;那是我们内心的孤寂一隅,别人无从得知,我们也不敢轻易踏足,害怕迷路走不出,害怕剪不断理还乱。

走进内心的无人区,仔细观察自己的内在有什么需求?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焦虑?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找一个独处的空间面对无力的自己、内心里所有的烦恼。

烦恼的背后是怕,愤怒的背后是脆弱,深入自己不敢涉足的无人区想一想,自己究竟怕什么,如果我们离开这片区域后我们的内心变得清明,内心变得愈发充实,意识到自己隐藏的力量,不再害怕外界的评判,那么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底气,这种底气和那种用于与人竞争的底气不同,这个底气不会轻易被他人击碎。有了这个底气,在遇事上我们会知道“那能怎样、那又怎样”。理清了这些,才能为心灵重新找寻出路。

充电类型和耗电类型的关系

总有一些人,会让我们感觉自己很差劲,感觉自己没有力量,感觉自己没有希望,我们一边讨厌他的负能量,一边继续和他来往,因为我们在他们的状态里看到了自己的轮廓,我们骗自己生活就是这样,好多人的生活都是这样,我们也完全可以这样。

但也有一些人,与他们在一起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更有能量、更自信、更有勇气、更果断、更生动、更富有生命力、更愿意主动探索世界、感到更自在、更安全。这种关系就像在给我们充电一样,让我们的电能不断增加。

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都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冲突,所以绝大多数关系同时存在充电和耗电状态,只是程度不同。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些,就对生活又多了一个角度,我们在关系中自己的感受会变得更清晰。

面对未知的勇气

作为“心理心理咨询界的小超人”,张沛超老师经常会被问到一些大众关心的普适性问题,比如,一个人总是破坏亲密关系、总是玩手机、总是对亲近的人发火,或总是在家里囤很多东西时,该怎么办?

张沛超老师知道症结:一个人总是重复地做什么,一定有他的道理,他重复做这件事对他肯定有好处:要么这样做能帮助他逃离或躲开了一些外在不利的环境,要么这样做帮助他逃离或躲开了一些内在的不利情景。老师给出的建议也都是千篇一律——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体系,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体系,才会放下那些该放下的东西,才能做那些该做的事情。

听着这个答案挺简单,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未知:我们害怕不确定性,我们害怕失败,我们害怕也许自己就不会成功,我们害怕外界对我们的指望变成指责,害怕自己的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增长,于是我们就进入了一种困局,缩在自己的舒适区。

这些人觉得自己一个人被扔在了夜路上,但他们不知道,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在未知的路上遇上了什么事情,或是碰到了很大的麻烦,即使糟糕的想要发疯·····所有这些,都曾经有人经过,我们完全可以从前人那里获得一些应对的勇气,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知道,不怕走夜路的人都是锻炼出来的,与其逃避,不如借这个机会迎接更丰富的自己。

我很喜欢鼹鼠的土豆老师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项技能,它不是通过继承得来的,不是被人赐予的,也不会被人夺走。

面对未知的勇气如果算是一项技能的话,这个技能可以说是最炫的技能。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身份、标签越来越多,这些标签丰富了我们的毛羽也成为了我们的束缚,我们小心翼翼,我们不敢走错,没有退路也不敢冒险,我们努力维持着这些标签害怕他们被撕掉,我们固步自封在舒适区里。但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想辜负自己的一辈子。《我的内心无穷大中》说:人生所有的困顿都是一个信号,都是在提醒你,该向内心看一看,该关照自己的内心了。“如果我们能接收到内心发出的信号,如果能向内看看,成功渡过这场危机,生命之河的宽度会自然而然地变宽,或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流去。”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