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我效能感分为哪几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培养)

2023-04-01 14:4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分为哪几类(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培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自我效能感分为哪几类

一、教师效能感的涵义及作用

1、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涵义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主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

2、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教师自我效能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他对教学活动的选择,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确立较高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更投入也更容易采取民主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教师情绪的调整,高效能感的教师在工作中信心十足,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往往会自觉地调整自身的教育行为,敏感地察觉和判断哪些行为是积极适宜的,哪些方法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达成有效的教育效果,哪些行为不利于提高儿童的积极性和教育的效果,并能够不断地根据儿童的反馈,调整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强化自己作出更多的积极行为,避免消极行为,从而使教育活动和行为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在教学活动之后,自我效能感影响教师对教学行为成败的归因。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业失败的情形下,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比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觉得自己对学生有更大的责任;学生学业成功时,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将其成功归因为教师的能力及课程特性,而低教学效能感的教师则将其归因于学生家庭的因素。因而,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在面对挫折时则比较倾向于采取逃避策略,容易将教学成败归因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忽视自己内在能力和努力的因素,这就可能会降低他们对教育?教学精力的投入。此外,研究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对专业的革新态度密切相关,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表现出更积极的教育改革意愿,致力于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教育革新的意愿消极,游离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边缘,而缺乏进取?改革的热情与投入。

二、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冲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一种全新的理念诠释了我国的课程体制,教师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将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成为课程的创造者,由课程知识的施与者成为教育学意义的交往者,由课程分数的评判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目标?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出现时,旧理念支配下的自我效能感必将受到极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回归生活世界,关注过程体验,提倡主体间交往,呼唤隐喻语言等理念,教师必须重新建构元认知认识;面对新课程从“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教学范式的转换,教师必须学会在有效的参与中调整自我的角色;面对新课程“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思维的改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对教学行为的预期;面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必须使自身的效能信念发生内在的改变。在新课程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具有相信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的信念。

三、新课程中教师自我效能感提高策略

班杜拉及其同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无论是准确的还是错误的,都建立在行为的成败经历(即个体的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即观察别人得到的经验)?言语劝说(即说服性建议解释以及自我规劝)?情绪与心理状态这四种信息源上。班杜拉认为这四种经验和信息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提高产生影响,自我效能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效能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根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干预效能信息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立足课改,鼓励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班杜拉认为,实践的成败经验是个体获得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成功性的操作经验是最有效的?最有影响力的自我效能信念的信息源,即所谓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鼓励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掌握一些挑战性的任务作业,促进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积累成功的经验。当教师体验到教学与管理的成功时,自信心会不断加强,自我效能感会不断提高。

2、立足校本,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1)观摩教学,产生替代性强化作用。在课程改革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有效行为和策略,从而给观察者提供大量的替代性经验。当教师看到其他人格特征相似的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提高作为观察者的教师的自我效能感。(2)带活动,即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带等形式,一方面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还能及时解决被帮扶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3)短期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者是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定期或者是不定期举办讲座,开办培训班,集中讲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观念认识。(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也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5)言语劝导,积极的言语劝导能够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在课程改革中,权威人士的评价能够诱导教师以加倍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培养个体的活动技能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应该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的工作作出及时的肯定,给教师更多的鼓励。但同时应该注意鼓励要恰如其分,夸大或者是缩小太严重反而会失去效用。

3、立足管理,优化学校环境氛围,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优化学校的客观环境,提高学校教学的硬件配置,为教师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在课程改革当中,依靠学校自身条件,创设学校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校园建筑布局,使教师在改革中感到心情愉快的同时可以尽情地运用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技术?新策略。其次,优化学校精神制度环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酿造?孕育具有学校特色的教风校风,尤其要重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成长氛围。再次,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好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处于一种宽松温暖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当中。

4、立足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研究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自身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或者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条件,灵活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个人自我效能感。

5、立足自身,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

教学归因就是教师对自己已经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其行为的自我归因能够产生一种情绪体验,产生一种自我效能感。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的归因,失败时进行努力归因,有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效能的发挥。所以应该指导教师进行正确的归因,帮助他们认识到应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努力和策略的有效性,这样他们就会认为成功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而且相信是自己的能力高。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以及教学策略应用不当,这样教师就会加倍地努力,在自己能行的信念的指导下,对教学任务适度进行重新认识,从而确定其对后续教学任务的调整,这样会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33】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