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情况评述

2024-04-09 03:0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司经营情况评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钢铁经营状况如何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钢铁市场由经济强预期向经济恢复不及预期转变,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上下游产业链错配严重,原燃料价格仍相对处于高位,钢材价格降幅较大,钢厂亏损面明显增加。1-6月,全国累计生产生铁4.52亿吨、同比增长2.70%;生产粗钢5.36亿吨,同比增长1.30%;生产钢材6.77亿吨、同比增长4.40%。

2022年1月-2023年6月炼焦煤、铁矿石、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根据海关统计快讯数据,1-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钢材371.1万吨,同比減少202.9万吨,降幅35.2%;累计出口钢材4,358.3万吨,同比增长1,039.1万吨,增幅31.3%。

1-6月累计进口铁矿石57,613.5万吨,同比增长4,102.9万吨,增幅7.7%。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面对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公司管理层坚决锚定“争上游、走在前”的目标定位,坚持“定标倒逼、模型控制、细化纠偏、激长克短”工作方法,着力在极高效率、极低成本、极优产品、极稳运行、极效协同、极足动力、极严管理、极强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以商业计划书为总抓手,攻市场、抓订单、稳生产、挖内潜、提绩效,生产运营在攻坚克难中总体保持了逐月向好的运行态势。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523.21万吨、粗钢751.74万吨、商品坯材780.0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69.6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50亿元。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俄乌战争及地缘冲突持续,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联储连续加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出口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内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总体偏弱,供大于需的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内钢铁布局优化调整加速,钢铁企业战略重组持续推进,国内稳增长财政、金融、产量控制等宏观政策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对国家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研究,持续提升政策研究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宏观政策调整发展机遇,及时优化调整战略规划,全面落实“构建生态圈、打造新标杆”新发展方略,聚焦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精品等关键领域,坚持极致思维,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原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全球铁矿石供应垄断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国内铁矿石需求对外依存度高,煤、焦等战略资源短板明显,我国钢铁行业“基石计划”实施时间短,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较弱。矿石、煤焦黑色系资源金融属性增强,国内外游资投机炒作频繁。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深化,上游煤焦企业产能受限,内外部多种因素导致原燃料价格高位波动频繁,原燃料价格及安全保供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

坚持“预测式”经营采购理念,加强原料产能和市场需求分析研判,科学把控采购时机,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加强原料供应战略合作,巩固拓展国内原料采购渠道,深度聚合原料资源,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供应链安全保障格局,提升规模采购价格优势;优化生产炉料结构,调整采购原料结构,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效减少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钢铁市场风险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钢铁下游行业需求总体较弱,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钢材市场价格低位震荡运行态势明显。

管控措施:

强化市场分析研判,准确把控市场节奏,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区域市场协同,深化战略长期合作,优化资源流向配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独有、领先、重点产品比例,稳定提升产品质量,极致降低成本费用;深耕终端市场,扎实推进QCDVS定制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客户精准化服务和满意度水平,持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人员稳定,勤勉尽责,公司各项生产经营保持稳定。

公司深化用户应用技术研究,持续提升市场应变能力,破解工艺瓶颈,推进高端化、特色化、专业化、绿色化研发。上半年,济南钢城基地成功开发生产Q390NE/S420NL风电法兰用钢等新产品32项;日照基地开发新产品98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智能制造,6月底“四个一律”指数36.45,较年初31.89提升14.30%。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特钢100吨转炉建成投产,该装置的投产有利于推动公司特钢的高效低成本冶炼。同时,公司积极策划各产线智能制造升级改造及莱芜分公司环保创A工作,推动公司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公司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注重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关键技术人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实施全员岗位创新活动,从管理、技术、操作等多维度鼓励全体员工创新创效,全方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917件,其中发明专利967件,专利创新能力位于钢铁行业前列。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2年,面对钢材市场大幅下滑、原燃料价格持续高企、增支减利因素增多等不利形势,山东钢铁坚持“做到极致、走向前列”的工作总要求和“稳中求进、以进固稳”的工作总基调,以商业计划书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商业模式创新,稳抓机遇、狠抓落实、强抓突破、严抓风控,坚定不移打赢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经营增效、深化改革、动能转换、全面稳定“六大战役”,在攻坚克难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累计生产生铁1,246.71万吨、粗钢1,555.48万吨、商品坯材1,620.1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05%、5.24%和9.75%。实现营业收入1,022.89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72%、54.80%。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受国际政治和安全形势动荡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承压前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持续演化,钢铁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极其严峻。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钢铁市场震荡幅度收窄,均价下移,钢铁行业利润明显收缩。行业具体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消费强度有所减弱。2022年,全国累计生产生铁8.64亿吨,同比下降0.80%;生产粗钢10.13亿吨,同比下降2.10%;生产钢材13.40亿吨,同比下降0.80%。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持续下降,机械、汽车行业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船舶行业三大造船指标一升两降,主要用钢行业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全年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9.59亿吨,同比下降3.5%。

二是钢材出口同比基本持平,进口出现明显下降。202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732万吨,同比增长0.9%;累计进口钢材1057万吨,同比下降25.9%,为1993年以来钢材进口的最低水平。受国际市场价格较高拉动,我国钢材进出口价格均同比上涨,其中出口均价为1434美元/吨,同比上涨17.7%;进口均价为1617美元/吨,同比上涨23.2%。

三是钢材价格由升转降,燃料成本明显上升。2022年,CSPI中国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年度平均值为122.78点,同比下降13.55%,总体震荡下行,年末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受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影响,钢铁生产用燃料价格快速上涨。钢协对标挖潜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对标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4.16%,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上升24.91%,炼铁工序碳素成本首次高于铁素成本,对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形成较大压力。

四是企业效益同比下降,资产负债率略有提高。2022年,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5875亿元,同比下降6.35%;实现利润总额982亿元,同比下降72.27%;2022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1.73%,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

(二)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2022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6号),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22〕76号),两文件提出,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两文件的出台,有利于加快推进钢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提效资金投入、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具有从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整体装备水平较高。钢材品种主要有中厚板、热轧板卷、冷轧板卷、H型钢、优特钢、热轧带肋钢筋等,是全国著名的中厚板板材、齿轮钢和H型钢生产基地。其中,低合金结构钢热轧H型钢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特优质量奖,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钢热轧宽厚钢板、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等7类产品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履带用热轧型钢、锚杆用热轧带肋钢筋、保证淬透性结构钢获评中钢协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培育“金杯优质产品”,公司油气工程用热轧型钢、大型机械装备用高强度中厚钢板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铁路、桥梁、建筑、电力、交通、机械、造船、轻工、家电等多个重要领域,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

板材产品:拥有一条3500mm炉卷生产线、一条4300mm宽厚板生产线,整体设备和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有:碳结钢板、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钢板、工程机械用钢板、压力容器用钢板、风电用钢板、管线用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桥梁用钢板、磨具用钢板、耐磨板、耐候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造船、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风电、桥梁建筑、压力容器、磨具等领域。产品已成功应用到国内知名企业,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型钢:拥有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H型钢生产基地,拥有大、中、小、异型钢四条生产线,其设备装备、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年产3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H型钢、工字钢、槽钢系列以及门架型钢、履带钢、磁悬浮轨排用F型钢、钢板桩等。产品先后被运用到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

优特钢:具备年产260万吨优特钢材能力,是中国特大型特钢企业。主要产品有: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铁路矿山用钢、电站锅炉及石油化工用钢、轴承用钢、海洋系泊链及船用锚链用钢等。齿轮钢年销售量保持在70万吨左右,是国内最大的齿轮钢供应企业。

热轧钢带:公司现有一条2050mm连续热轧板带生产线和一条酸洗板生产线。主要产品有:热轧窄带钢、宽带钢、酸洗卷等三大系列上千个规格,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冷轧钢带:公司现有一条2030mm冷轧板带生产线,并配套连续退火、连续热镀锌、罩式退火炉等后处理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冷轧和热镀锌深冲/超深冲用钢、汽车用烘烤硬化钢、双相高强钢、低合金高强钢、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热成型高强钢、QP高强韧淬火配分钢、汽车覆盖件用钢;以及焊丝专用钢、搪瓷用冷轧钢、耐候结构用冷轧钢、焊管专用钢等。产品实现国内主要汽车、家电厂和欧洲、韩国、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稳定供货。

螺纹钢:公司拥有四条建材生产线,年产能350万吨。主要产品为热轧带肋钢筋、锚杆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精螺纹)、离线热处理锚杆等。产品多次荣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公司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板材、型钢、优特钢以直销为主,经销商销售为辅;螺纹钢以经销商销售为主,以直销为辅。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装备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工艺装备及配套设施,所有钢铁生产设施已全部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企业规范准入审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装备居世界先进水平。5100m3高炉、210吨转炉生产系统、4300mm中厚板生产线、2050mm热连轧生产线、2030mm冷连轧生产线、大中型特钢棒材生产线、H型钢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智能化。

(二)产品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型钢、棒材、钢筋、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等,在超高强船板、高强大梁钢、高等级马氏体钢、高级别船板海工钢、超高强钢、高等级耐候桥梁钢等新品种开发取得重大突破,产品结构丰富,覆盖面广,规格齐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市场能力强。

(三)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的华东地区,介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内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既可接受多方辐射,又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沿海优势突出,随着铁路、码头等物流专用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济南钢城基地升级改造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目前1号3800m3高炉、2×120吨转炉连铸系统已建成投产,特钢区100吨转炉主体建设完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协同优势

公司控股股东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以钢铁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钢铁产业,着力打造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等近钢产业,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公司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公司制定实施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营方案,加强产、销、研、人才、市场全要素协同,济南钢城基地和日照基地在资源采购、关键生产工序、产品销售、共性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同。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研发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了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洁净钢工艺开发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系军队一级供应商。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低碳炼铁共性技术创新联盟、金属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大大提升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2022年以来,公司开发了超重单齿履带钢、EH690超高强船板、超高强钢Q690D、高强大梁钢750L/BH750、高等级马氏体钢1180MS、高级别船板海工钢EH690、超高强钢Q1350D、高等级耐候桥梁钢Q420qDNH等新品种,品种规格不断丰富,形成了水平较高的产品集群。

2022年公司参与承担“抗疲劳高止裂非均质组织风电用钢研究”“基于钢铝协同的非石灰拜耳法赤泥增值冶金技术及工程示范”“钢铁轧制全流程工艺优化与管控软件开发”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和参与承担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牵头完成的“超高强韧汽车用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两个省重大科技专项均以综合评价“优秀”的成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验收。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2057件,在2022年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7位。

(七)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秉承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深化资源的梯级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公司所属主体单位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工厂”“山东省节能先进单位”等称号。公司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和日照公司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其他钢铁生产区域达到环保绩效B级标准,绿色发展水平继续巩固与提升。

(八)人才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大序列职业发展体系,实现了员工职业发展“纵向发展、横向联通”机制;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实施了契约化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各序列员工发展考评体系,形成了定性与定量、日常与年度、绩效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较好地发挥了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人才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不断深化,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公司人力资源丰富,核心管理团队稳定,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整体管理水平较高。公司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人员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全国技术能手10人,钢铁行业技术能手35人,“杰出工程师青年奖”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称号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齐鲁首席技师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10人,齐鲁大工匠1人,山东省冶金(有色)行业首席技师66人,各类优秀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全年累计生产生铁1,246.71万吨、粗钢1,555.48万吨、商品坯材1,620.1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022.89亿元,利润总额15.0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55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双控”“双碳”政策的实施及长期影响,预计未来钢铁控产将会成为常态,发展低碳冶金及节能降耗将会成为钢铁行业未来一段时间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同时,预计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结构将逐步改变。钢铁生产将由追求产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提高钢材质量、改善品种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将成为钢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23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家在继续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2023年钢材需求的预期:从钢铁行业供给侧来看,预计2023年粗钢产量继续小幅下降;从需求侧来看,2023年在“稳增长”调控政策下,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下行态势有望放缓企稳,但制造业用钢需求面临一定放缓压力,我国钢铁需求将小幅下滑。综合分析,202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但国内钢铁市场供求情况好于上年,预计2023年钢材平均价格水平将比2022年下半年有所提高。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愿景: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钢铁强企;

公司使命:成为中国北方绿色低碳智能高效钢铁制造引领者,支持服务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公司发展战略:融入钢铁生态圈,打造绿色智能行业新标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能源结构、工艺结构、技术结构;突出沿海,规模引领,打造中国板材精品基地;优化内陆,产品转型,打造中国型材特钢基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

公司商业模式:充分发挥沿海内陆布局优势、区域市场优势、市场细分优势,极致提高效率,深入推进客户、人才、营销、生产、研发“五位一体”协同优势,全面对标找差,快速推进三高两化(高科技、高市占、高效率,生态化、国际化),打造产品特色和差异化优势,不断提升本质化运营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三)经营计划

1.2023年生产计划:生铁1,130万吨,粗钢1,641万吨,商品坯材1,700万吨。

2023年公司坚持“定标倒逼、模型控制、细化纠偏、激长克短”工作方法,树牢“现金为王、订单为王、成本为王、效率为王”理念,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工作总要求,以全面预算为统领,以商业计划书管理为主线,以对标找差、精益增效为抓手,着力在极高效率、极低成本、极优产品、极稳运行、极效协同、极足动力、极严管理、极强保障等方面狠下功夫,持续提升比较优势,奋力争上游、走在前,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主要措施:(1)聚焦极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各类资源效能;(2)聚焦极低成本,瞄准关键环节,深入挖掘系统降本潜力;(3)聚焦极优产品,打造过硬品牌,加快塑造市场竞争优势;(4)聚焦极稳运行,守牢一排底线,切实提高运营安全水平;(5)聚焦极效协同,增强战略思维,广泛凝聚融合发展合力;(6)聚焦极足动力,提升改革成效,持续激发创新创效活力;(7)聚焦极严管理,保持从严定力,营造健康发展良好生态;(8)聚焦极强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发挥政治保障优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2023年,俄乌战争及地缘冲突持续,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美联储连续加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出口环境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内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总体偏弱,供大于需的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国内钢铁布局优化调整加速,钢铁企业战略重组持续推进,国内稳增长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变化将对钢铁行业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应对措施:加强国家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研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政策研究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抢抓宏观政策调整发展机遇,及时优化调整战略规划,全面落实“构建生态圈、打造新标杆”新发展方略,聚焦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精品等关键领域,坚持极致思维,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原燃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全球铁矿石供应垄断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国内铁矿石需求对外依存度高,煤、焦等战略资源短板明显,我国钢铁行业“基石计划”实施时间短,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较弱。矿石、煤焦黑色系资源金融属性增强,国内外游资投机炒作频繁。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深化,上游煤焦企业产能受限,内外部多种因素导致原燃料价格高位波动频繁,原燃料价格及安全保供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

坚持“预测式”经营采购理念,加强原燃料供给和市场需求分析研判,构建原燃料采购模型,科学把控采购时机,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加强原燃料供应战略合作,巩固拓展国内原燃料采购渠道,深度聚合原燃料资源,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供应链安全保障格局,提升规模采购价格优势;优化生产炉料结构,调整原燃料采购结构,合理控制原燃料库存,有效减少原燃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原燃料成本。

3.钢铁市场风险

国内钢铁行业产能、产量仍处于高位,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钢铁下游行业需求总体较弱,钢材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世界经济面临衰退压力,钢材及下游产品出口存在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

深化预测式经营,强化市场分析研判,准确把控市场节奏,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区域市场协同,深化战略长期合作,优化资源流向配置;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独有、领先、重点产品比例,稳定提升产品质量,极致降低成本费用;深耕终端市场,扎实推进QCDVS定制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客户精准化服务和满意度水平,持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2年上半年,受到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疫情散点多发、部分生产物流受阻及高温雨季提前等因素影响,国内钢铁市场呈现“供给端同比减量、需求端整体偏弱、库存端压力加大、原料成本端整体上移,而市场价格冲高回落、行业收入利润同步下滑”的运行态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同时,2022年以来,国家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专项债提前下达使用,财政、货币靠前发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同步加力,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国内经济有望在下半年逐渐转暖,带动下游需求特别是基建、汽车、家电、工程机械等用钢需求逐步恢复。

2022年1-6月份,国内生产生铁43,892.7万吨,同比下降4.7%;粗钢52,687.7万吨,同比下降6.5%;钢材产量66,714.4万吨,同比下降4.6%。

同期钢材出口3,346万吨,同比下降10.5%;进口577万吨,同比下降21.5%。

2022年1-6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33.92点,同比下降3.93点,降幅为2.85%。

2022年上半年,国内进口铁矿石5.36亿吨,同比下降4.4%,进口均价127.6美元/吨,同比降低46.6美元/吨、同比下降26.8%;国产铁矿石原矿5.01亿吨、同比下降2.9%。

上半年焦炭产量23,950.3万吨,同比增长0.5%。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行业信息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际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2年上半年,面对骤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日趋激励的市场竞争,公司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的工作总要求和“稳中求进、以进固稳”工作总基调,稳抓机遇、狠抓落实、强抓突破、严抓风控,取得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经营增效、深化改革、动能转换、全面稳定“七大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627.1万吨、粗钢757.28万吨、商品坯材786.87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67%、9.44%、4.87%;实现收入535.50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8.98%、47.76%。公司近三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政策风险。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市场需求低迷,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下滑。下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地缘冲突加剧,通货膨胀趋强,美联储加息,世界经济下滑,国内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实施,将对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应对措施:

动态跟踪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发展变化,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政策调整,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调整变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加强国家财政、金融货币宏观经济政策与钢铁行业产业政策变化研判,提升政策研究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完善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打造更多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2022年上半年,铁矿石、煤焦价格高位波动。下半年,地缘冲突持续,危及全球原燃料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加。秋冬季环保限产,原燃料产能释放受限,原料价格高位波动上涨及稳定保供的压力仍会居高不下。

应对措施:

持续完善《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框架体系》,系统提升深度聚合资源能力,加强国内外原料供应战略合作,拓展开发战略合作新资源,稳定资源供应渠道,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供应链安全保障格局。加强原燃料产能变化和市场需求分析研判,准确把控采购时机,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优化长协现货比例,调整原料结构,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效减少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环保风险。

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持续深入推进和《“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发布实施,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公司全流程环境绩效评级创A保A任务繁重,环境综合治理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应对措施: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对标“三治四化”(“三治”即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四化”即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环保先进理念,坚持“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发展定位,日照公司继续保持环境绩效A级标准,莱芜分公司加快环境绩效创A项目实施进度,巩固提升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成果;加强固废、危废、土壤、噪声、放射源等环境因素综合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4.市场风险

2022年下半年,世界经济面临着全球高通胀和欧美货币政策收紧两大负面冲击,地缘冲突持续,资源能源供应趋紧,原燃料价格高位震荡,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国内疫情反复,钢材市场需求及市场预期转弱,钢材价格弱势低位运行,盈利空间趋窄。

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预测式经营机制,加强市场变化分析研判,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区域市场协同,深化战略合作,提升区域市场影响能力;按照定位高端化、运行一体化、管理精益化、事项清单化、服务重点化、推进协同化、目标清晰化的总体要求,加强“五位一体”协同,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加强对标找差、精益增效管理,极致开展全系统降本增效活动,严控各项成本费用,保障公司资金链安全,有效提升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人员稳定,勤勉尽责,公司各项生产经营保持稳定,在上半年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竞争优势不断显现。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注重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关键技术人员创新创效的积极性;公司稳步推进实施全员岗位创新活动,从管理、技术、操作等多维度鼓励全体员工创新创效,全方位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截止2022年6月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861项,其中发明专利961项,专利创新能力位于钢铁行业前列。

报告期内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成投产的1#3800m3高炉、2×120t转炉已实现日达产和月达产,经济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积极策划各产线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改造以及环保创A保A工作,推动公司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公司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1年,公司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工作总要求和“进中做优、主动应变”工作主基调,积极应对钢铁市场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消化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全面对标找差,提升比较优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经营增效、动能转换、全面稳定“六大战役”,在走向前列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公司严格落实国家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全年累计生产生铁1187万吨、钢1478万吨、钢材1476万吨,较2020年分别下降14.24%、9.18%、7.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108.5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5%、69.95%。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消化环保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行业整体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1.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

2.2021年2月8日,工信部发文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2月份,全国生铁产量86,857万吨,同比降低4.3%;粗钢产量103,279万吨,同比降低3.0%;钢材产量133,667万吨,同比增长0.6%。

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021年进口铁矿石11.24亿吨,同比下降3.9%,进口平均单价164.3美元/吨,较2020年增加58.5美元/吨。

4.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进口量大幅降低。2021年,国内出口钢材6689.5万吨,同比增长24.6%;全年进口钢材1426.8万吨,同比下降29.5%。

(行业信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具有从焦化、原料、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整体装备水平较高。钢材品种主要有中厚板、热轧板卷、冷轧板卷、H型钢、优特钢、热轧带肋钢筋等,是全国著名的中厚板板材、齿轮钢和H型钢生产基地。其中,低合金结构钢热轧H型钢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特优质量奖,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钢热轧宽厚钢板、非调质机械结构钢等7类产品荣获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履带用热轧型钢、锚杆用热轧带肋钢筋、保证淬透性结构钢获评中钢协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培育“金杯优质产品”,油气工程用热轧型钢获得“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铁路、桥梁、建筑、电力、交通、机械、造船、轻工、家电等多个重要领域,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

板材产品:拥有一条3500mm炉卷生产线、一条4300mm宽厚板生产线,整体设备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有:碳结钢板、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造船及海洋工程用钢板、工程机械用钢板、压力容器用钢板、风电用钢板、管线用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板、桥梁用钢板、磨具用钢板、耐磨板、耐候板等。产品广泛应用于造船、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风电、桥梁建筑、压力容器、磨具等领域。产品已成功应用到国内知名企业,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型钢:拥有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H型钢生产基地,拥有大、中、小、异型钢四条生产线,其设备装备、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年产300万吨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H型钢、工字钢、槽钢系列以及门架型钢、履带钢、磁悬浮轨排用F型钢、钢板桩等。产品先后被运用到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

优特钢:具备年产260万吨优特钢材能力,是中国特大型特钢企业。主要产品有:汽车用钢、工程机械用钢、铁路矿山用钢、电站锅炉及石油化工用钢、轴承用钢、海洋系泊链及船用锚链用钢等。齿轮钢年销售量保持在70万吨左右,是国内最大的齿轮钢供应企业。

热轧钢带:公司现有一条2050mm连续热轧板带生产线和一条酸洗板生产线。主要产品有:热轧窄带钢、宽带钢、酸洗卷等三大系列上千个规格,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冷轧钢带:公司现有一条2030mm冷轧板带生产线,并配套连续退火、连续热镀锌、罩式退火炉等后处理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冷轧和热镀锌深冲/超深冲用钢、汽车用烘烤硬化钢、双相高强钢、低合金高强钢、高强无间隙原子钢、热成型高强钢、QP高强韧淬火配分钢、汽车覆盖件用钢;以及焊丝专用钢、搪瓷用冷轧钢、耐候结构用冷轧钢、焊管专用钢等。产品实现国内主要汽车、家电厂和欧洲、韩国、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稳定供货。

螺纹钢:公司拥有四条建材生产线,年产能350万吨。主要产品为热轧带肋钢筋、锚杆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精螺纹)、离线热处理锚杆等。产品多次荣获“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公司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板材、型钢、优特钢以直销为主,经销商销售为辅;螺纹钢以经销商销售为主,以直销为辅。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装备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工艺装备及配套设施,所有钢铁生产设施已全部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企业规范准入审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装备居世界先进水平。5100m3高炉、210吨转炉生产系统、4300mm中厚板生产线、2050mm热连轧生产线、2030mm冷连轧生产线、大中型特钢棒材生产线、H型钢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品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型钢、棒材、钢筋、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等,产品结构丰富,覆盖面广,规格齐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市场能力强。

(三)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的华东地区,介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内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既可接受多方辐射,又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已全面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效,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济南钢城基地升级改造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其中2×480m2烧结机已于2020年5月建成投产,1号3800m3高炉、2×120吨转炉连铸系统已于2021年12月先后建成投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协同优势

公司所属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以钢铁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除钢铁产业外,着力打造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等近钢产业,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积极培育金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城市服务等远钢产业。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公司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公司制定实施了“五位一体”协同运营方案,加强产、销、研、人才、市场全要素协同,济南钢城基地和日照基地在资源采购、关键生产工序、产品销售、共性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同。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研发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了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洁净钢工艺开发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系军队一级供应商。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低碳炼铁共性技术创新联盟、金属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大大提升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

高端叉车用新型门架槽钢、高强韧小单重叉车横梁钢等型钢产品;开发供重齿风电用

2021年以来,公司成功开发了莫桑比克LNG工程用热轧H型钢、低温储罐支柱专用型钢、18CrNiMo7-6、20CrMnMoH齿轮钢;轴承钢工艺质量持续改善,开发的GCr15A高级优质轴承钢进入汽车制造中端市场。开发的9Ni钢供货取得新突破,与国内大型石化公司建立稳定供货关系。海工钢FH40成功通过9家船级社的认证。

公司参与承担了“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复杂断面型材智能化生产及应用示范”、“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任务。

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量1327余项,在2021年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5位。

(七)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秉承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深化资源的梯级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公司所属主体单位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工厂”、“山东省节能先进单位”等称号。公司所属日照公司和莱芜分公司焦化厂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其他钢铁生产区域达到环保绩效B级标准,绿色发展水平继续巩固与提升。

(八)人才优势

公司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三支队伍职业发展体系,实现了员工职业发展“纵向发展、横向联通”机制;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实施了契约化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各序列员工发展考评体系,形成了定性与定量、日常与年度、绩效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较好地发挥了考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人才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不断深化,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公司人力资源丰富,核心管理团队稳定,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整体管理水平较高。公司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人员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钢铁行业技术能手34人,“杰出工程师青年奖”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齐鲁首席技师1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5人,齐鲁大工匠1人,山东省冶金(有色)行业首席技师40人,各类优秀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1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1187万吨、钢1478万吨、钢材(不含商品坯)1449万吨,较2020年分别下降14.24%、9.18%、7.7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5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95%、69.9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钢铁行业格局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元年。伴随国内外疫情多发、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钢铁市场宽幅震荡,均价大幅上行,在克服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下,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粗钢产量前高后低,累计实现同比下降。上半年,受国内外需求拉动,全国累计粗钢产量5.63亿吨,同比增长11.80%,创同期历史新高。下半年,随着国家调控政策的落实,钢铁产量过快增长得到有效遏制。自7月以来,粗钢产量连续6月保持同比下降。全年累计粗钢产量10.33亿吨,同比减少约3200万吨,下降3.0%。累计粗钢表观消费量约9.92亿吨,同比下降5.3%。

(2)铁矿石价格上半年持续冲高,下半年震荡回落。上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5月12日达到历史最高点230.59美元/吨,极大偏离了供需基本面,严重影响了钢铁行业稳定运行。下半年随着钢铁产量下降带动铁矿石需求减少,铁矿石价格明显回落。全年累计进口铁矿石11.2亿吨,同比下降3.9%,均价为164美元/吨,同比上涨55.3%。

(3)钢材价格波动上行,四季度开始高位回调。今年以来,受铁矿石、焦煤等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上半年钢材价格一路走高,5月中旬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达到174.81点,创历史新高。随后钢材价格高位回调,尤其是四季度以来,受需求减少等影响,钢材价格大幅下滑。至2021年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31.70点,较2021年最高点下降24.7%。全年平均指数为142.03点,同比上涨36.46点。

(4)钢材出口总量高于去年,下半年逐月回落。受国外需求恢复较快、国际钢材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2021年我国钢材出口在连续5年下降的情况下大幅反弹。随着取消出口退税等政策效果显现,自7月开始,钢材出口环比持续下降。

(5)销售利润率明显改善,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受国民经济整体向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21年钢铁行业效益呈前高后低走势,钢铁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

2.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受疫情变异反复、高通胀、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从市场需求看,今年钢铁需求基本保持在去年水平,其中房地产行业受“房住不炒”及“三道红线”等政策因素影响面临下行压力,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明显回升;钢需求总量将有望与2021年基本持平。

随着“双控”、“双碳”政策的实施及长期影响,发展低碳冶金及节能降耗将会成为钢铁行业未来一段时间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同时,预计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结构将逐步改变。钢铁生产也将由量转向质,不断提高钢材质量,生产高附加值的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是提升钢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行业信息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

(二)公司发展战略

以“成为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钢铁强企”为公司愿景;以“成为中国北方绿色低碳智能高效钢铁制造引领者,支持服务国家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公司使命;公司发展战略为:融入钢铁生态圈,打造绿色智能行业新标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能源结构、工艺结构、技术结构;突出沿海,规模引领,打造中国板材精品基地;优化内陆,产品转型,打造中国型材特钢基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

公司商业模式为:充分发挥沿海内陆布局优势,区域市场优势,市场细分优势,极致提高效率,深入推进客户、人才、营销、生产、研发“五位一体”协同优势,全面对标找差,快速推进三高两化(高科技、高市占、高效率,生态化、国际化),打造产品特色和差异化优势,不断提升本质化运营水平、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三)经营计划

2022年的主要目标是:铁1244万吨,钢1485万吨,材(商品量)1551万吨。

2022年公司将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工作总要求和“进中做优、主动应变”工作主基调,深化改革攻坚,全面对标提升。2022年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坚持全面对标找差,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化运营水平。以提升效率、效益和效能为切入点,以先进企业为标杆,坚持全面对标找差,持续提升比较优势,全力以赴超越自我、跑赢大盘、赶超标杆、追求卓越。

二是加强“五位一体”协同,着力打造市场竞争新优势。围绕高科技、高市占、高效率目标,强化“五位一体”协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营销、研发、生产、运输各环节深度融合、高效衔接,做优品种、做精品牌,以过硬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山钢特色的竞争优势。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充分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变革,充分融入发展新格局,以改革创新推动企业实现新发展。

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抢占做强做优做大钢铁产业制高点。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指数提升,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统筹推进两基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沿海精品板材基地和内陆特色发展样板,努力创建一流竞争力的钢铁强企。

五是防控运营重大风险,筑牢企业安全稳定的基石。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控意识,妥善化解风险,保持生产经营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稳定。

公司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19,234万元。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政策风险

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内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总体偏弱,供大于需的市场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区域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国内钢铁布局正处在优化调整的变革期。钢铁产能、产量压减,能源消耗总量和消费强度“双控”,碳达峰、碳中和等宏政策措施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刻影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

应对措施:提前筹谋,精细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钢铁行业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构建生态圈、打造新标杆”新发展方略,以对标找差、精益增效为主线,聚焦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精品,持续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更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有效化解经营风险。优化调整产品、原料结构,探索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完善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方案,探索建立健全碳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与升级,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市场风险

世界经济恢复动力不足,钢铁下游行业需求总体较弱,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弱势平衡。受供应渠道限制、地缘冲突以及资本炒作等多种因素影响,能源资源要素市场供应趋紧,矿石、煤焦等大宗原燃料价格高位波动上行,企业运行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凸显。

管控措施:

建立预测式经营思维,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强化市场变化分析研判,准确把控市场节奏,动态调整营销策略,及时调整营销价格;加强区域市场协同,深化战略长期合作,提升市场直供直销比例;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原料结构,抢抓低成本资源,合理控制库存,有效应对市场风险。

3.原料供应风险

2022年,随着《“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发布实施,双高行业产能产量“双限”、能耗总量强度“双控”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持续深化,环保法规日趋严格,上游煤焦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环保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煤焦产能受限,价格高位运行;铁矿石供应方面,国内供应量比例较低,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地缘政治、资本炒作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供应量和价格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矿石价格将维持宽幅震荡格局,对钢铁企业供应链安全及经营绩效将产生严重影响。

应对措施:

加强原料产能和市场需求分析研判,积极推进原料供应战略合作,巩固拓展国内原料采购渠道,深度聚合原料资源,加快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供应链安全保障格局,提升规模采购价格优势;科学把控采购时机,及时调整采购策略;不断推进工艺革新,优化生产炉料结构,调整采购原料结构,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效减少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4.环境保护风险

2022年,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持续推进以及《“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新修订《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要求日趋严格,企业面临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应对措施:

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着力抓好“源头减、中间控、终端转”全过程环保治理,巩固提升超低排放环保绩效创A保A工作成果。按照“三治(治气、治水、治固)四化(即洁化、绿化、美化、文化)”环保理念,推进“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绿色钢厂建设,全面实施“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工程,加快形成“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的绿色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国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和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标杆,确保实现环境生态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新局面。 收起▲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2021钢铁行业运行情况

报告期内,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有利环境下,钢铁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总体呈现出产销两旺、效益提升的局面。而铁矿石价格持续保持高位,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压力在逐步加大。

上半年我国钢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全国累计生产生铁45637.6万吨,粗钢56332.6万吨,钢材6983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11.8%、13.9%。1-6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钢材3738万吨,同比增长30.2%,出口钢材735万吨,同比增长0.1%,钢材出口量总体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是山东省内唯一的钢铁类上市公司,拥有济南钢城和日照两个生产基地,具有从焦化、原料、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到轧钢完整的生产工艺系统,整体装备水平较高。钢材品种主要有中厚板、热轧板卷、冷轧板卷、H型钢、优特钢、热轧带肋钢筋等,是全国著名的中厚板板材、齿轮钢和H型钢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石油、铁路、桥梁、建筑、电力、交通、机械、造船、轻工、家电等多个重要领域,远销英、德、印、日、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经营模式是采购铁矿石、煤焦等原料,进行钢铁产品的冶炼加工制造,生产钢铁产品,进行销售并提供必要的服务。公司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营销模式。板材、型钢、优特钢以直销为主,经销商销售为辅;建材以经销商销售为主,以直销为辅。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产销研紧密衔接、协同配合,1-6月份累计生产生铁665万吨、粗钢836万吨、钢材827万吨(含商品坯),同比分别减少1.95%、增加4.89%、增加5.73%。

(行业信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1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8.34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4%、508.69%,全公司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公司近三年半年度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主要风险

(1)宏观政策风险。2021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市场进入高峰波动期,受限产、减产以及有关政策驱动,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后又处于波动起伏状态。下半年,随着国家钢铁企业战略重组、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粗钢产量压减等宏观政策的实施,将对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021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持续飙升,并创下近年新高,钢铁生产成本增加,钢铁企业效益受到挤压。

下半年,随着国外钢铁企业产能相继恢复,铁矿石需求旺盛,但国内钢铁行业受限产影响,预计铁矿石价格波动加剧。基于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的煤、焦双限,国内煤、焦资源将更为紧张,原料价格波动上涨的可能性增大。

(3)环保风险。

随着《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深入推进,公司环保绩效评级创A保A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与提升,部分超低排放项目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随着《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应对措施

(1)认真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全面把握宏观政策带来的战略机遇和挑战,持续优化完善公司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精益运营,打造更多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公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深化精益购销管理,密切关注市场,加强与供应商对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采购结构调整与炉料结构优化紧密结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物流效率;合理控制库存规模,提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低成本保供,减少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积极构建钢铁行业生态圈,加强原料采购战略合作,深度聚合资源,强化国内国外双循环格局下的供应链安全;优化国内外采购渠道,抢抓低成本资源,扩大规模采购优惠幅度;加强原料价格走势研判,把握采购时机,控制采购节奏,科学经营库存;优化原料结构,提升再生资源利用,做好采购应急预案,有效防范原材料市场价格风险。

(3)全面推进《钢铁超低排放治理实施计划》,加快环境绩效创A项目实施进度,进一步巩固提升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成果;实施清洁生产,创建绿色清洁样板企业。加大环保综合治理力度,有效促进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装备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工艺装备及配套设施,所有钢铁生产设施已全部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企业规范准入审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装备居国际先进水平。5100m3高炉、210吨转炉生产系统、4300mm中厚板生产线、2050mm热连轧生产线、2030mm冷连轧生产线、大中型特钢棒材生产线、H型钢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品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型钢、棒材、钢筋、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等,产品结构丰富,规格齐全,覆盖面广,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市场能力强。

(三)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的华东地区,介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已全面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效,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济南钢城精品钢基地升级改造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协同优势

公司所属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以钢铁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除钢铁产业外,着力打造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等近钢产业,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积极培育金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城市服务等远钢产业。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公司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公司内部济南钢城基地和日照基地在资源采购、关键生产工序、产品销售、共性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同。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研发优势

公司建立了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洁净钢工艺开发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低碳炼铁共性技术创新联盟、金属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16个联合研究中心。先后开发生产了LNG罐体9Ni板、高级别管线钢、海洋工程、磁悬浮轨排、桥梁用钢等系列新产品;是国内具备20万m3大型储罐用钢生产资质的企业。公司参与承担了“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复杂断面型材智能化生产及应用示范”、“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任务。截止2021年6月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781件,其中发明专利979件,专利创新能力位于钢铁行业前列。

(七)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秉承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深化资源的梯级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公司所属主体单位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工厂”等称号。2020年公司所属日照精品基地和济南钢城基地焦化厂成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其他钢铁生产区域达到环保绩效B级标准,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八)人才优势

公司搭建了开放式吸纳与培养人才平台,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整体管理水平较高。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公司有序推进各项改革,持续打造比较优势,加大效率提升、降本增效、结构优化、改革调整、管理创新等工作力度,强化生产运行组织,提高物流保障能力,生产运行稳定,产销研衔接顺畅,钢城、日照两生产基地高度协同,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及营销创效能力持续改善,公司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公司工艺装备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等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绿色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日照基地成为山东省第一家长流程环保绩效评价A级企业,济南钢城基地实现保B目标,焦化厂成为山东省焦化行业环保绩效评价A级企业。

2021年,公司将积极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的总要求,稳中求进、进中求优,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对标找差,提升比较优势,努力赶超标杆、追求卓越,奋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1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生铁1425万吨,粗钢1655万吨,钢材(商品量)1632万吨。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1384万吨、粗钢1627万吨、钢材1601万吨(含商品坯);实现营业收入873.17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2%、24.80%,

全公司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钢铁行业格局

(1)钢铁产量平稳增长。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但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78.8%,比上年减少1.2%;累计生产生铁88,752万吨,同比增长4.3%;粗钢105,300万吨,同比增长5.2%;钢材132,489万吨,同比增长7.7%。

(2)钢材出口下降,进口大幅增长。2020年,在需求内强外弱、钢材出口价格优势减弱的情况下,我国钢材出口再现大幅度下降,而钢材进口则显著回升。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5367万吨,同比下降16.5%;累计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

(3)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2020年,铁矿石生产受到一定制约,在中国钢铁生产保持增长以及国外企业复产的情况下,铁矿石供需偏紧,价格短期内大幅拉涨,并持续高位运行。截至2020年12月31日,铁矿石普氏价格指数为159.2美元/吨,较年初93.2美元/吨上涨66美元/吨,涨幅70.8%。同时,因环保、去产能等原因,焦炭也出现供应偏紧现象,价格较上年底有明显上涨。据西本新干线统计,截至12月31日,焦炭价格指数为2240,较年初上涨28.7%。

(4)钢材平均价格略有下降。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中国钢材价格指数2020年1-12月平均值105.57点,同比下降2.2%,4月末逐步回升,12月升至最高点129.14。

(5)企业效益实现增长。2020年1-1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实现利润2074亿元,同比增长6.6%。

2.钢铁行业发展趋势

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稳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为中国钢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从钢铁行业供给侧来看,超低排放改造深入推进行业绿色发展、产能置换标准趋严有效调控钢铁产能发展;从需求侧来看,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继续回暖,制造业加快升级步伐,带动需求保持良好局面;从原料端来看,铁矿石、焦炭价格水平在高位波动,均价高于上年,成本支撑力度进一步增强;预期2021年国内钢铁市场将呈现宽幅震荡格局,钢材均价将有所上移,全国钢材平均价格较2020年略有上涨。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钢铁行业推进兼并重组的重要时间窗口,大型企业将继续战略布局,不断通过兼并重组、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和培育竞争力,实现企业在行业梯队中的占位。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打破“小、散、弱”的现状,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而推进产业结构和布局合理化,推动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信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

(二)公司发展战略

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按照“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精品与规模并重”发展战略,按照“做到极致、走向前列”的总要求,坚定不移落实山东省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山钢篇”,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塑造比较优势。优化整合内外部资源,建设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努力营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产业布局调整方面,济南钢城基地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努力达到“极致标准化、极致紧凑化、极致高效化”,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环境深度治理,明确“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定位,将济南钢城基地打造成为全国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日照基地以精品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布局调整的核心,实现沿海产能比例大幅提高,优化原料和市场全球布局;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着力差异化、低成本,强品质、铸品牌;在营销创效方面,推进“产销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强化营销在生产经营中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聚焦目标市场,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服务价值、拓展服务空间,提升营销创效水平;在创新驱动方面,以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为主线,以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产品研发为突破口,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公司内部技术资源高效协同的创新机制,全力建设协同创新、创造价值、精益运行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方面,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型山钢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和延伸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实现钢铁业务在个性化钢铁产品定制、柔性制造、服务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经营计划

2021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生铁1425万吨、钢1655万吨、钢材(商品量)1632万吨。

2021年公司将积极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全面塑造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产能规模和品种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全力提升公司经营绩效。主要措施有:

1.突出抓好“六大体系”建设,全力以赴做优做强做大钢铁产业。重点是建设以本质化运营水平提升为核心的“五位一体”(人才、客户、产、销、研)协同体系,以塑造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市场化绩效管理体系,以保障公司规范化,一体化运营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先进钢铁、绿色智能制造为核心的转型升级体系,以聚合资源、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为核心的融合发展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政治保障体系。

2.深入推进“市场化、精品化、高端化、开放化、生态化”建设。一是建立形成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二是加快济南钢城生产基地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三是打造具有山钢特色、钢铁特质的核心竞争力;四是逐步实现精品钢比例70%以上、中高端和直供用户比例70%以上和省内产品比例70%以上;五是打造国内城市钢厂“绿色发展样板”。

3.优化生产组织,持续提升精益生产水平。以炼铁稳产高产、炼钢品种优化、轧钢高效生产为重点,全面提升精益生产能力。强化工序衔接配合,强化济南钢城、日照两基地生产协调,科学配置资源,确保产能发挥、经营绩效最优。

4.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推动《钢铁超低排放治理实施计划》全面落地见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在日照公司和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已达到环保绩效A级标准、莱芜分公司其他区域达到环保绩效B级标准的基础上,巩固并进一步提升环保绩效成果,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5.以创新求突破,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围绕管理、制度、技术、产业、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开展全方位创新。强化科技创新投入,2021年研发投入增长不低于10%。深入推进重大专项实施,积极开展新一代超短流程、绿色超低排放等关键前沿技术研究。整合研发资源,强化内外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6.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确保安全稳定生产。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和督察力度,狠抓相关方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职业危害源头治理,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权益;重视厂区社区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切实保障企业、职工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主要风险

(1)宏观政策风险。2021年,国外钢铁生产迅速恢复,国际市场钢铁供需关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钢铁市场已经进入高峰波动期,国内粗钢产能仍会高位释放,钢铁行业总体供应强于需求,减量生产任重而道远,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凸显,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钢铁行业正处在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重组整合风起云涌,转型升级全面提速,竞争格局正在加快重塑;中央经济会议确定的碳达峰措施及工信部提出钢铁产量2021年同比下降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020年,铁矿石价格持续飙升,并创下近年新高,钢铁生产成本增加,钢铁企业效益受到挤压。山东省2020年开始实施焦化限产,钢铁企业面临煤焦双控的局面;煤焦行业随着环保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产业结构重组、落后产能淘汰等一系列强制措施陆续执行,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可能性增大。

(3)环保风险。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应对措施

(1)提前筹谋,精细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政策范围内,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量提升、成本改善、结构优化、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为重点,持续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更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化解经营风险;优化原料、工艺和能源结构,加强能源介质平衡,强化能源精益管理,探索建立碳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与升级,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2)深化精益购销,密切关注市场,加强与供应商对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促进采购结构调整与炉料结构优化紧密结合;采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提升物流效率;合理控制库存规模,提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努力实现低成本保供,减少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3)深化节能环保,促进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推动《钢铁超低排放治理实施计划》全面落地见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双赢”。强化源头控制,日照公司和莱芜分公司焦化厂在达到环保绩效A级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成果,莱芜分公司其他区域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持续提升环保绩效水平,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装备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工艺装备及配套设施,所有钢铁生产设施已全部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企业规范准入审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装备居国际先进水平。5100m3高炉、210吨转炉生产系统、4300mm中厚板生产线、2050mm热连轧生产线、2030mm冷连轧生产线、大中型特钢棒材生产线、H型钢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品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型钢、棒材、钢筋、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等,产品结构丰富,规格齐全,覆盖面广,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市场能力强。

(三)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的华东地区,介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突出沿海、优化内陆”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已全面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效,后发优势日益显现,济南钢城精品钢基地升级改造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五)协同优势

公司所属母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以钢铁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除钢铁产业外,着力打造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等近钢产业,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积极培育金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城市服务等远钢产业。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公司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公司内部济南钢城基地和日照基地在资源采购、关键生产工序、产品销售、共性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了高效协同。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建设,为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各类资源保障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研发优势

公司建立了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省洁净钢工艺开发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先后与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低碳炼铁共性技术创新联盟、金属材料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16个联合研究中心。先后开发生产了LNG罐体9Ni板、高级别管线钢、海洋工程、磁悬浮轨排、桥梁用钢等系列新产品;是国内具备20万m3大型储罐用钢生产资质的企业。公司参与承担了“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复杂断面型材智能化生产及应用示范”、“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任务。

(七)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秉承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深化资源的梯级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公司所属主体单位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工厂”等称号。2020年公司所属日照精品基地和济南钢城基地焦化厂成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其他钢铁生产区域达到环保绩效B级标准,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八)人才优势

公司搭建了开放式吸纳与培养人才平台,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整体管理水平较高。 收起▲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0年以来,公司坚持“变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优、进中防变”工作总基调,以规范化、一体化运营为主线,以提升“五位一体”协同效应为抓手,切实把疫情防控期转化为抢占市场客户的重要机遇期,大力推进高层营销与营销高层,强化生产组织,深化对标挖潜,持续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智能商务”建设,持续提升本质化运营水平。2020年上半年,公司累计生产生铁678万吨、粗钢797万吨、钢材74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35万吨、171万吨和17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84%、27.37%和29.92%。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主要风险

(1)宏观政策风险。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世界经济面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我国经济复苏态势基本形成,二季度GDP增速如期回正,达到3.2%,但国内总需求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钢铁市场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钢企生产经营面临多重挑战。钢铁合规产能集中释放,去产能任务依然繁重,相关行业政策面临不确定性。

(2)进出口风险。钢材出口持续下降,进口大幅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1-6月全国累计出口钢材2870.4万吨,同比下降16.5%;累计进口钢材734.3万吨,同比增长26.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钢材出口下半年将面临更大压力,同时钢材进口量大幅增加,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一定负面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据海关总署数据,1-6月全国铁矿石进口量54691万吨,同比增长9.6%。6月进口粉矿(62%品位)平均价格100.77美元/吨,环比上涨9.2美元/吨,涨幅10.0%,国内铁矿石需求保持旺盛,下半年铁矿石价格有可能继续高位运行。

(4)环保风险。2019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有序推进其他地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同时,山东省印发《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钢铁行业生产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2.应对措施

(1)深化精益运营,打造比较优势。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量提升、成本改善、结构优化、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为重点,持续深化精益运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更多比较优势,不断提升价值创造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化解经营风险。

(2)巩固内部市场,开拓外部市场。加大对主要客户和市场走访力度,深入现场和市场,调查研究,掌握一手信息,加大新市场、新客户的开发力度,巩固现有市场,维护现有战略、重点客户。积极采取“走出去”战略,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绕开贸易摩擦区域地区,利用国际市场需求促进公司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上再造重生,努力实现钢材出口新局面。

(3)科学控制库存,深化精益保供。深入研究大宗原燃料供应运行趋势,把握市场规律,踏准市场节拍,合理控制库存规模;持续优化工艺,促进采购结构调整与炉料结构优化紧密结合,减少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努力实现低成本保供。

(4)强化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0年)》和《钢铁超低排放治理实施计划》全面落地见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工艺装备优势

公司目前拥有相对完善的工艺装备及配套设施,所有钢铁生产设施已全部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钢铁企业规范准入审查,日照精品钢基地装备居世界先进水平。5100m3高炉、210吨转炉生产系统、4300mm中厚板生产线、2050mm热连轧生产线、2030mm冷连轧生产线、大型特钢棒材生产线、H型钢生产线等工艺装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产品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有中厚板、型钢、棒材、钢筋、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等,拥有4300mm中厚板、2050mm热连轧、2030mm冷连轧、大型、中型、小型H型钢及异型钢生产线,优特钢生产线,钢筋生产线,产品结构丰富,覆盖面广,规格齐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绿色环保,适应市场能力强。

(三)区域市场优势

公司所在的山东省属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产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强的华东地区,介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之间,属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和中日韩东亚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内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既可向多方辐射,又有着广阔的发展腹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实施,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已经建成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国家钢铁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是山东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0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达《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鲁政字﹝2018﹞242号)做出了“着力打造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业基地、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日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集群、莱芜精品钢和不锈钢产业集群”的战略部署,为公司在沿海进一步建设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济南钢城精品钢基地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由省重大准备项目调整为省重大建设项目,目前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为公司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全国钢铁产业以“搬迁”“调整”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布局优化中,公司先行一步,赢得了主动权。

(五)协同优势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已形成以钢铁产业为主、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除钢铁产业外,着力打造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耐火材料、信息技术、钢结构建筑等近钢产业,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积极培育金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房地产、城市服务等远钢产业,着力构建安全高效钢铁产业生态圈。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公司钢铁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巨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六)研发优势

公司建立了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系军队一级供应商。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等多家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共建了能源与环境、H型钢、中低速磁浮交通轨排等19个联合研究中心,大大提升了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先后开发生产了LNG罐体9Ni板、高级别管线钢、海洋工程、磁悬浮轨排、桥梁用钢等系列新产品,其中,中低速磁浮列车轨道用F型钢及轨排、转底炉技术、氨法脱硫技术等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转炉智能化炼钢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具备20万m3大型储罐用钢生产资质的企业。公司参与承担了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课题“高强度、大规格、易焊接海洋工程用钢及应用”“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绿色化与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项目的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七)绿色发展优势

公司秉承发展循环经济和科技节能减排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强化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深化资源的梯级和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公司所属主体单位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授予的“国家环境友好型企业”、“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十佳企业”、“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工厂”、“山东省节能先进单位”等称号。

(八)人才优势

公司搭建了开放式吸纳与培养人才平台,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经营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学历,整体管理水平较高。既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可为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收起▲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