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宣讲心得体会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多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兵宣讲心得体会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多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寄语]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多篇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1
身已经洗掉了色的旧军装现在穿在身上却依然显的那样的威武,已经没有了象征军人的肩章和帽徽,但军人的气质却无法从身上抹去,军旅生活总是到了最后才懂得了什么是珍惜。
总是想永远和战友在一起,总是不想离开这里,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又能改变这一残酷的现实呢,我们现在只能做的就是留恋与珍惜,留恋这绿色生活,珍惜这能与战友在一起最后的时光。老兵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份经历,我们知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很少了,所以我们就这样坐着 坐着,谁也不愿意早点离去。或许在一定的程度上,分离了就意味着重逢,可是在这里,分离只是意味着分离,老兵们都知道,这次的分离也许就是最后的相聚,所以我们格外的珍惜,珍惜这最后的时光,珍惜这世间最为珍贵的情意。
就要走了,以往显露在我们脸上的那些快乐与无虑此时都已经不知去向,而现在我们的脸上更多的挂满了离别时的伤感与留恋,因为是部队使我们变的坚强,变的自信,变的成熟,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不管其中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现在谁也不会去计较,我们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对部队的感谢,感谢部队给了我们在地方学不到的一切。两年/五年/八年/十二年……在岁月长河里也许并不算长,但是在人生的旅程当中它却不是短暂的,可时间能有一段从军的经历,能使自己快速的成长,就算付出再多那也是值得的,因为付出的是汗水,回报给我们的却是一生一世的,永远也忘不掉的!
在退伍前的那些日子里,老兵们都变的很沉默,回想在部队的点点滴滴,那一幕幕难忘的往事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许多老兵们都是眼含热泪,他们不想就这样离开部队,不想就这样离开心中那神圣的军营,可不管现实再残酷,可这也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现实,谁也无法逃避。当兵的人总会有这么一天,这也许是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天,也许会有些伤感,也许会有些遗憾,但是我们从不后悔,毕竟世间万物总是不能完美,这也可能是上天留能我们这些老兵们最后一些的想念吧。在还没有退伍的时候我们总是说,我肯定会笑着离开部队的,可真到了这一天,笑这个字佛是军营里消失了,弥漫在空气里的全是悲伤,这想到了这个时候是最能体现战友情的时候,所有的战友 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他们想让时间停在此时,他们想再多抱一抱与他们相处了好几年的战友。再见了,我的好战友,再见了我的好兄弟,是缘份让我们相聚在这里,而如今我就要离开,不管今后的我们身在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这份绿色的经历。送老兵的饺子已经端在了我们的面前,可等这些饺子已经没有了热气,老兵还是没有吃完。已经响起了哽咽的声音,我们都清楚,我们真的不想走,我们真的不想离开部队,这在部队最后的一顿饭我们之所以不想吃,是我们想再看一看部队 ,再看一看那整齐的营房,再看一看我们亲爱的的战友。上车的时间到了,可还是迟迟不肯上去,战友紧紧的在车前拥抱着,往日在身上无处不在的刚强,现在都已经被泪水取代,所有的战友都哭了,都哭的那么的伤心,我们不想面对分离,但我们更期待重逢,期待着所有的战友能再一次相聚在这绿色的军营。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2
秋,本就一个伤感的季节。
黄叶漫天飞,打乱了宁静的天空。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离开枝的哀伤。然而懂的人又有几个?这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因为……
这个秋冬交替的季节,亦有秋的伤感,亦有冬的寒冷。同时怀有感伤的人还有他们——那些把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老兵!
兵,儿时的坦克、飞机
兵,少年时的敬仰、梦想
兵,青年时的奋斗、目标
兵,对于成年的我来说那还是一个已经错过且遥不可及的梦!但是在我心底,从未泯灭过。一直在、一直在……
我喜欢蓝色。如果可以:身着海蓝色的军装遨游在无边际的天空里,才能与那种蓝融为一体。
我喜欢绿色。如果可以:身着橄榄绿的军装奔跑在鎏金的大地上,那么我也是万绿中的一员。
我喜欢白色。如果可以:身着亮白色的军装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巡洋舰上的白同样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军队,是座神圣的城堡。住在里面的每个人都是刚强的卫士。他们赋予着祖国的重任,就在今天,有人要离开了……亲爱的老兵。
此刻,浮现在眼前的不是离开部队以后的美好憧憬,而是与昔日的战友每天一起吃饭、睡觉、训练、甚至是微笑、眼神这微小的动作都历历在目。退伍仪式开始了,退伍老兵站着笔挺的军姿,迎接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时刻。军歌响起,老兵们最后一次向军旗庄严宣誓。战友间相互摘下带了几年的肩章、领花、帽徽、臂章。可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希望这个动作慢点,慢点,再慢点……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的他们这些全抛开,痛哭流涕的与战友之间道别。那个熟悉的旋律又想了起来“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哭吧,脱掉军装一样是那令人敬仰的老兵!
唯独胸前的大红花与此时的场景显得格格不入。那么冷傲,那么刺眼!
回首,没有了父母的督查,没有了兄弟的并肩作战,没有了条条框框的军纪,没有了早上嘹亮的军号,没有了清脆的军哨,没有了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没有了人人都会唱的军歌,没有了整齐的“一、二、三、四”,没有了与你朝夕相处、感情倍深的伙伴——军犬的追随,没有了……太多太多了。那些都深深烙在他们的心底。
这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更不会忘记!
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老兵被送走。可送不走的是他们那颗炙热的兵心。即使脱掉军装,依然是那个百经历炼、英姿飒爽的老兵!
回首,别了睡了几年的宿舍,别了走了几年的小路,别了用了几年的装备,别了穿了几年迷彩,别了那身最爱的橄榄绿。别了部队的大门,别了这里的一切一切……
再回首,希望可以重来希望时间不要太快。
站好最后一班岗,自觉做好传、帮、带,把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留队战友,并永葆军人本色,做到退伍不褪色!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3
20xx年x月x日,我系走访老兵团队到了老兵xx家中,对老英雄进行了亲切的慰问。我们为老兵送去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陪老人聊天,听老人抗战的故事。并对老人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
在走访慰问中,我们送达了退伍军人事务局给老兵们的信件,上面表达了对抗战英雄们由衷的感谢、对英雄的崇拜和对老兵深切的问候以及关心。
我们询问了老兵的身体状况、家庭生活、退休工资以及子女是否会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等等问题。以及对国家关于抗战老兵的福利政策是否满意,是否有需要向上级反馈的问题。 老人表示在生活上对生活质量没有过多要求,只希望能过得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去抗战,因为我年轻时没有过上好日子,我希望我的子子孙孙能过上我要的平淡日子,没有抗战,哪来的和平,现在祖国强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不正是我们那一辈人想要的结果吗,我是看着中国一步一步变强,国人的腰杆子一点变硬,想到这里,我就知道我们那一辈的仗不是白打的,至于说国家对我们的政策,我觉得已经很好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家还想着我们这些老同志,我就心满意足了,还要什么要求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打仗,就是让中国立住脚跟,那你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让中国更加的强大,这样你们的下一代才不会被欺负,在这个世界上,列强是不讲道理的,拳头才是道理,我们的是子弹,你们的是知识,努力学习、爱党爱国才能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4
退伍返乡的列车汽笛长鸣,我回眸曾经伴我一起成长的军营,心底深处难以言表的情愫噎住了我的喉头,既使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我思绪的万一。让轻轻的风拂去我旧军装上的尘埃,让情不自禁的泪珠糊住眼前心跳的告别场面,让咬破的嘴唇一滴滴流淌我诚挚的心语。让军营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永远定格在我的心底,
告别了,我亲爱的战友。这撕心裂肺的一别甚于妈妈送子的往昔。这一别,似乎注定了与这批手足兄弟再也不易相见。俯在车窗,脑际萦绕着战友们分别时深情的祝愿,营门口亲手植下的小树,回味着军营生活的一幕一幕。心头是情感撕碎的一地残纸,有如夕阳金光铺地,浑天彩澈,美仑美奂。一切再重新开步,象是生命初孕的激情,有如情窦初开的神密,总之心头没有一个头绪,找不到一点线索,只能任思维去幻想。
就这样轻轻地离去!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留下我青春的汗珠,带走的是永恒的记忆!
铁打的营盘留水的兵,再见了,我的战友,再见吧,我的朋友。让我们永远将年轻的军营定格在心底,失去的永不言悔,得到的受用终身。别了,我梦中挥之不去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这里的方言俚语都是那么的朗朗上口,这里的黎民百姓都是那么的淳朴厚道,是他们养育了我,增长了我的知识,教会我如何做人。也许是我们年轻,我们才多情;也许我们单纯,我们才动情,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热烈而短暂的从军经历,让人情愫难释。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没有军功,我不以为憾。反而我因没有战功而为祖国和人民庆幸,但我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捐躯,为祖国献身。目的就是为祖国人民谋求和平,为天下盛世太平,做为军人,没有战功,却也无怨无悔。
再见,亲爱的战友!明天再见。祝愿你们苦练精兵,相信你们战无不胜,感谢你们一程一程的相送。打背包,向后转。我终于极不情愿地脱去了戎装,怎么也收不起来。不知多少眷恋的情感都深深地渗透到这绿色之中。我尽量不让自己的泪珠流下,但抑制不住,实在是情不自禁。我真想在一个夜深人静,荒无人烟的小岛,在不触动别人心弦的封闭世界,痛快地号淘大哭一场。以喧泄分别时这揪心的痛。之所以眷恋,是因为在这片热土上我付出了努力的汗水,留下过生命年轮的印痕,还有我曾经做过的许多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的梦,以及所有难以忘怀的程式的生活和熟悉的线条与方块。哭是弱懦的表现,但它对于退伍军人,并非如此,这热泪是感情酿出的琼浆,是经过了常人无法理喻的环境发酵和菌变后的天然玉液,无须勾兑,所有的滋味都在其中,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这些铮铮铁汉。出发,擦干眼泪,告别军营,让所有的辉煌成为历史,让所有的情感都成为记忆。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神州大地,大江南北,潮起潮落。记忆中的家乡已面目全非,孩童时的伙伴,已是商海的弄潮儿,大有一夕万年的感慨。所有的角落都是一显身手的热土,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火热的时代,更庆幸自己戎装的经历,这才是受用不尽的人生财富。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5
20__年6月全县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机制,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__镇位于__县的东部,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气候属温带气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间。全镇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为468.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34户,22235人。镇境内居住有彝、汉等8种民族,是__县右所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__县金铁矿业集团位于__镇境内,省道s307公路横穿全境,是__县的东大门。全镇耕地面积22969亩,出产水稻、马铃薯、玉米、荞麦、小麦,种植业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
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为认真落实__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__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
一是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经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按照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工作要求,制定了《__镇精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推选,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四是广泛宣传,培训到位。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4期共11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2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镇领导、驻村工作组成员深入贫困村督查指导共23次,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工作,根据__县扶贫移民局所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识别出了11个贫困村。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788户,贫困人口数3274人。省上下达任务,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将2014年我镇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贫困户107人,在系统中进行删除处理,最后录入系统贫困户数为765户,3152人。
三、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
积极和“挂、包、帮”单位衔接,我镇和帮扶单位共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挂钩帮扶责任人,确定帮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帮扶台账、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
(二)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挂、包、帮”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协调安全饮水资金82.3万元,惠及8个村23个村民小组。协调投入通村通组修路资金610.6万元,惠及10各村26个村民小组。投111万资金修建桥梁8座,惠及5个村。对3个贫困村开展彝家新寨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电力公司对10个贫困村实施了农网改造。
(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和指导,截止2014年年底,全镇共种植核桃65885亩,改良嫁接36800亩,受益挂果核桃逐年增多。
二是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我镇二半山的贫困村特别适合种青(花)椒种植,截止2014年度,全镇共种植青(花)椒15240亩,受益面积逐年增多。
三是在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烤烟,共有种植面积700亩,共2100担,可创造经济效益270多万元。
四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在我镇二半山以上贫困村开养殖业,在上级部门扶持下,近两年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种猪、种羊发展畜牧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贯彻省、州、县扶贫政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收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扶持产业建设,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种植、养殖、务工等技能技术的培训。
四是以雅砻江沿江经济开发为契机,加大农业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6
一年来,我局深入贯彻中央全会关于精准扶贫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局20__年结对帮扶村是兴国县兴江乡南村村,有10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62户238人。
(一)健全组织,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保障。成立了“兴国县医疗保险事业管理局精准扶贫工作队”,由副局长廖海明同志任分管领导兼工作队长,其余九人为工作队员,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走访调研,确定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20__年,我局扶贫工作队及全局干部深入到南村村走访调研,并与南村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南村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为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扶贫措施和目标。
(三)措施得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到实效。结合南村村的特点,我局确定了以政策帮扶为主导,以民生实事为重点的帮扶思路,通过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政策和医保局资助等多项措施,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出实招,做实事,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建档立卡规范有序。我局在建立档立卡工作中,安排了一名干部对所有结对帮扶干部对扶贫对象信息进行了进一步核实和系统录入,并严格按照摸底调查、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名册、数据录入、措施更新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62户扶贫对象档案的整理工作。
2、党建工作更加夯实。充分利用工作队长职责,协助和监督南村村党支部做好“党建+”、“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等工作,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小组长会议,为他们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南村村是地处偏僻,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农业生产严重滞后,农民生活非常贫困。我局从走访调研得知村民对改善村级路桥、尽早脱贫致富反映强烈,为此我们与南村村“两委”班子及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制定帮扶措施。今年已来,向上争取资金及自筹资金为南村廖家段至伞坑等多条进户路硬化建设56.4万元;加强水利设施营上水陂、水圳建设安排资金4.5万元;建设了两座桥上池、廖家段平板桥安排资金15.7万余元;总共改水59户、改厕50户安排资金11.9万元;土坯房维护9户安排资金9万元。
4、产业扶贫稳步推进。一是南村村积极发展现有种植产业,如:养牛、养家禽、种植茶油、水稻杂交制种,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创新产业帮扶思路,充分利用南村村的地理优势,鼓励扶贫对象发展种、养殖产业,扶贫户袁冬方全年养牛20余头,预计全年创收6万余元,扶贫户杨太阳水稻制种20余亩、养猪年出栏40余头年产值10万余元,通过产业扶贫,尽早让百姓脱贫致富;二是协助南村村做好“扶贫光伏贷”、“产业扶贫贷款”等工作。今年,我局组织帮扶干部进村走访,宣传“扶贫光伏贷”、“产业扶贫贷款”等惠民政策,指导填写贷款申请表、收集资料等工作,建档立卡扶贫户已申请贷款的有20户,其中11户已领到贷款资金。
5、中国社会扶贫网建设工作
上级考核目标值是:1、贫困户注册率达130%(237);2、贫困需求发布率达200%(364);3、贫困需求成功对接率达200%(364);4、爱心人士注册率达总人口3146人的5%(158);5、爱心捐赠成功对接率达100%;上述5项考核指标均已超额完成任务。
6、走访对象坚持常态。我局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坚持把走访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1500余次数。工作队长常驻南村村,通过与县南方医院协商组织该院医务专家(10余人)在2017年4月28日到南村开展了义诊、健康体检、送药下乡活动,免费为精准扶贫户体检100余人次,免费送药200多人份,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路
南村村地处偏僻,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山体易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基础资源相对匮乏,群众还是停留传统农业、传统作业的模式,没有形成规模。虽然我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20__年我局将继续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的扶贫攻坚要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因地制宜促进发展,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看老兵退伍心得体会篇7
20xx年x月x日下午,我们中文系xx临时党支部成员便开始筹备第二天的回访老兵、老党员工作,在xx村委们的协助下,我们确定了十八名走访对象。
x日中午我们便开始走访活动,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兵、老党员基本是上了一定年纪,身体状状况也不是很好,而他们却仍有着一颗为国家贡献自身的力量的不老之心,虽然离战争的那个年代已经很远,每位老兵老党员也已经退役在家,但仍每天都关心国家的点点滴滴,他们并不是只是看过,感叹一声便罢了,老党员在了解国家每天的发生的事宜,也会自己进行一番思考,纵使现在自己没有多大的能力去改变、去贡献,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教导孩子,将希望寄予子女。还记得当问到他们如果国家现在亟需他们为国家做点事,他们是否还愿意出来为国家贡献力量时,每位老兵、老党员都是信誓旦旦的说着:愿意。虽然这是一个假设问题,但是每位老人都希望能够一直为国家燃烧他们的光和热,现在他们都已白发苍苍,为国家做重大的事情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们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教好自己的子孙,我们还了解在这十八名老兵、老党员当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但是这并不是阻止他们与时俱进、继续学习的障碍,在这群年过古稀的老人的生活中,每天看新闻、报纸,是他们每天必可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或许有些字他们不懂,但是他们会问身边的儿女、孙子,每天的新闻也是他们的必看的,他们从报纸、电视上学到的,思考到,他们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他们的子孙,他们还会给自己子孙讲自己当初的故事。
老兵、老党员们,年轻是为国家燃烧了他们的大部分的光和热,年老了,他们仍想着为国家燃烧最后的一点热量,他们把这份希望投到了自己子孙中,希望子孙可以可以学习有用的知识,为建设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群老兵、老党员的真实寄望,年轻时,他们做出了为国家“死而后已”的承诺,年老了,他们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可以在为国家做贡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用一生在践行这句纵古今的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