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路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第十五期观后感(“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

2023-04-22 21:1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林中路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第十五期观后感(“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中路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第十五期观后感

2016年起,教育部关工委先后联合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组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4年来,“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等百余位两院院士相继受邀回到母校参加“院士回母校”活动,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分享治学做人、敬业报国、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和感悟,用亲身经历为在校大学生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的思政大课。为使更多学生感受到院士强大的人格魅力,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设“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5月11日起, 每周一同步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媒体平台(网站、微博、微信、喜马拉雅等)陆续推送1位院士的精彩片段。

网站

微博

微信

喜马拉雅

自强不息

永不言弃

雷清泉

■绝缘技术专家

■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长期从事工程电介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纳米电介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运动及性能研究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承担社会工作的过程中

得到很好的锻炼

主持人:

当时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大家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了吗?

雷清泉:

我是从四川农村来的,小时候父母去世的早,跟着奶奶长大,我从11岁开始就干农活,什么农活都干过、都会干,所以我抬东西、扛东西都没有问题,我当时挑东西飞快飞快的,比他们城里来的都快。我现在手上还有茧, 我很喜欢干活,一干活儿特别高兴。我记得我们那时侯没有钱,我们的体育场,就是现在的体育场,跑步的时候我打赤脚,因为家里没有父母给做鞋,经常就打赤脚在草地上跑。因为在四川老家跑惯了,根本没有问题,要是上海等来的学生肯定不行。

当时交大学子学习也是非常用功,我一进大学当了课代表,后来又当了电工课代表,电工课是当时电气工程最难的,还有电介质物理,叫“天书”,也是最难的课程。后来又当学习委员、生活班长, 社会工作不容易,但我不感到累,跟大家融入得也很好。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很好,所以做得很认真。我的考试成绩还是很好的,因为当时交大推荐研究生只有两个人,我是其中之一。

条件很艰苦,

但是我毅然决然

主持人:

经过这样的一番学习,交大的毕业生毕业后都会分配到祖国的哪些地方去呢?

雷清泉:

因为我们那一年比较困难,1962年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困难的时期。当时一般是7月份毕业,我们那一年拖到10月底才分配,我记得10月中旬才下的方案,分配的比较晚。当时我们两个班,由于改无线电系、工程物理系调转了一些人,大概60个人,毕业时大概42个人,有留级的、退学的,等等。当时大部分人都分到北京、上海,其他的都在大城市。我们那个时候到东北叫支边,国家还给一个大棉袄,保暖用的, 条件很艰苦,但是我毅然决然。因为我希望做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能完成陈老师(陈楷)的教学事业,继承他的科研,其他什么都没想就去了。在那儿我觉得成长的很快,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对我一辈子来讲,我这个路走是很正确的。

自学是我最大的成功

主持人:

我知道雷院士也是前后学了四门外语,甚至您有法文的译文、德文的译著,都是对您的科研很有帮助的。

雷清泉:

我记得我大学毕业,开始到东北每个月工资是四十六块五,当时我花了二十多块买了三本大字典,我外语学的比较好的一些。我印象很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初我们考试时,机械部考三门课,一个是外语,一个是技术课,我考的电工、物理,然后考的数学。德语我考了71分,机械部第一。当时出国都要有1年培训,我只有3个月就出去了。数学我也比较好,我考了82分,因为数学十几年没学了,空间几何、微积分都不知道忘到哪儿去了,但是我们交大学习基础很厚,就那么短短的一年时间,我数学考了82的分数。我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对比,当时中山大学数学系的一个老师,也是中山大学毕业的,他教了几年的高等数学,结果考的成绩都是82分,我和他完全一样。 之所以取得现有的成就,数学、物理、外语的基础非常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做的半导体,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物理基础比较好, 自学了很多(半导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等),所以自学是我最大的成功。学完以后,1982年我首先给研究生开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当时我们学校连物理系的老师都不敢开。所以, 我认为交大给我最大的成功,一个是自学、一个是基础。我还有一个回忆,当时交大搞教改,叫“自教自学”。第一章讲完了,第二章讲之前,我们先要自己备课,给同学讲一遍,然后再听教师讲课。我觉得这是交大教改最成功的一个方面,我记忆尤深,不是预习,而是先自己读完了给小组内同学讲一遍,然后再听课,这就收获很大了。

有一种精神在支持,

始终没有放弃

主持人:

当年雷老先到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时候,他面对的是团队里没有一个博士的困境,而且是没有任何实验器材和设备的。当时美国的海陆空三军和飞利浦都在研发这个项目,但都没有成功,雷老研发的传感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的。

雷清泉:

半导体物理我也很熟,而且恰好阅读了《高分子半导体》这本书,我看到书中的一些参数对温度压力的变化很陡,敏感性很强,就提出了制作传感器。但当时做传感器很困难,什么条件都没有,连万用表都没有。从传感器的材料合成到设计,再到工艺路线,再到标定、信息处理等,所以一切东西都是我们创造的。我们报国家发明二等奖时,有评审专家说,你们所有都是发明,没有一样不是发明,全都是你们自己的。我们确实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 13年中,我们经历了数百次失败,我们都想放弃,但有一种精神在支持,始终没有放弃。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