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冈书院观后感

2023-05-15 08:1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银冈书院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银冈书院观后感

虞之

在铁岭市银州城区中部的银冈社区的东南隅,有一方青灰色的外观朴素、造型精巧灵秀的古代建筑院落藏身楼群,泊靠在喧嚣扰攘的现代文明中。

这座有着350余年历史的古典建筑群就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办学最久、保存最完好、影响力最大的清代第一书院——银冈书院”,它“开本邑教育之先”,培养出大批英才。在清代,银冈书院与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为五大书院,而它的名气全因一个人而起,这个人便是清初的重臣郝浴。

流人开创东北文教复兴

中国的书院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唐,盛于宋,而延续于元明清。书院是培育文化大家的一块重地,是汇聚文化思想的殿堂。回溯银冈书院的勃兴,最初是从明清两代的“流人文化”开始。明清之际,有“九边之端”“北门锁钥”之称的辽北银州古城铁岭,集聚了大批被流放于此的中原文人、学者、朝廷重臣,累计达到10万之众。这些被流放而来的高官绅士、文人学者,著书立说、聚徒讲学、兴办诗社,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使这片荒芜的土地出现了文教复兴、文运遐昌的历史文化盛况。银冈书院就诞生在这种特殊的人文历史土壤中。

清初,统治者害怕书院的讲学活动传播明朝臣民的反清思想,顺治九年(1652年)宣谕的“各提学官督率教官、生儒务将平日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学,躬行实践,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这一禁令,直到康熙时仍未解除。所以清代前90年,书院处于被禁的停滞状态。但是一批思想家和教育家,仍坚持进行书院的讲学活动,宣传自己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360多年前被放逐东北的文人郝浴——正是这样的一个思想家、政治家、学者。

关于郝浴,《清史稿》中为其立传,说他少年时便有雄心大志。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授刑部主事。因其非凡的才干和胆略,顺治八年,升任湖广道御史,并委以钦差大臣重任巡按四川。后因得罪吴三桂被诬告,当时的清廷迁就正在为其平定叛乱的吴三桂,于是将此事交由部议,将郝浴定为死罪,后改判为“流徙盛京”。

黑暗中点亮文明的火种

顺治十一年(1654年)九月,在明清战火荡涤万物的蛮荒年代,背负着人格的屈辱、同僚的背叛、政敌的嘲笑,被朝廷所牺牲、放逐的郝浴携妻带子,踏上关外这片“人烟荒芜、可御牛马”的苦寒之地。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到来,熄灭已久的文明火种被再次点燃,泽被后世的教化之风再度吹拂辽北大地。

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清置奉天府于盛京陪都,朝廷视为喜事,盛京大赦。凡此年以前在盛京的“流徙者俱赦为民”,给他们以有限的自由,在盛京境内择居安家,但不经朝廷赦准,不得返回故里。

郝浴遇赦之后,与流人高僧函可等人在第二年投奔同样是流人的诗坛大儒左懋泰,并移居铁岭。当时的铁岭,除管理流人的官兵之外,尚无居民。郝浴在“南门内之右”选中一片风水宝地,成为第一个入住铁岭城的居民。他还亲书“致知格物之堂”的匾额,挂在门楣之上,从此潜心于义理之学。

在铁岭筑屋定居后,郝浴开始招徒讲学,东北地区的一些名士纷纷把子弟送到郝浴这里接受熏陶。郝浴的办学思想非常鲜明,即“致知格物”。所传授的知识,以儒学、理学为主导,又不排斥佛道之学,因而文理隆盛、英才辈出。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第二年,清廷的部院大臣纷纷上表为郝浴申诉冤情。康熙十四年,康熙帝特旨召回郝浴:“郝浴著免罪,取回录用。”离开铁岭前,郝浴将“致知格物之堂”改名为“银冈书院”,并将其在铁岭18年来所置办的全部房产捐给书院,作为办学之资,为铁岭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银冈书院在东北地区清代书院中连续办学时间最长,从创建到1911年,办学的历史基本上没有间断。郝浴复官回朝后将银冈书院托付给好友董国祥和弟子徐元弼等,他们没有辜负郝浴的期望,继承了郝浴的事业,发扬“致知格物”的精神,银冈书院名声不减当年,外地学子纷至沓来。

乾隆年间,银冈书院的讲学活动受到朝廷重视,乾隆皇帝东巡时曾到铁岭,对郝浴在铁岭办学的业绩甚为赞赏。铁岭地方官员“于余地内拨给学田一千亩,征银五十两”以助银冈书院兴学之用。

周恩来在此求学半载

银冈书院历时200余年之久,在这期间,中国社会由清代迈入近代,由封建社会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急剧动荡的时代,银冈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人、英才,如书法家魏燮均、陈德懿,画家郭翊,爱国志士曾宪文、周恩来、任辅臣、邓士仁、石璞等。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来到秀美的铁岭古城,插班到银冈小学堂的三年甲班就读。半年学习时光为他一生所铭记。1946年9月,周恩来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时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当周恩来迈出生命旅途关键的一步,铁岭的银冈书院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1962年再回铁岭时,少年已成长为新中国的总理。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传遍全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发奋读书,投身到国家建设中来。这次有意安排的、持续不足一天的调研之旅,促成了周总理与第二故乡再度谋面。由于行程紧张,他只能在龙首山上望一眼银冈书院的朦胧身影,意味深长地说一句,“铁岭变化太大了”。在慈清寺东侧的半墙亭上,他还叮嘱随行人员,一定要下力气改造自然,让柴河水造福家乡,造福人民。

作为承载着古代书院文化、革命文化、园林文化的综合性纪念馆,银冈书院与纪念馆现已成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党史教育基地,以及省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