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工作个人感悟(法院实习感悟与报告)

2023-07-07 10:4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法院执行工作个人感悟(法院实习感悟与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法院执行工作个人感悟

2021年暑假期间,我在某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以下为本人的体会,围绕实习工作内容、个人工作体会和反思与收获三大部分展开:

一、实习工作内容:

我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与卷宗打交道、与人打交道两部分,但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三部分。

1. 整理卷宗及归档

我在法院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日常的文书装订、整合、分类以及归档,虽然可能会有些枯燥,但阅读整理各种卷宗确实让我受益良多:整理一份卷宗的顺序实际上就是一个诉讼的完整流程,从立案到庭审再到判决,需要哪些材料,要经过哪些程序,都在一次次的整理中逐渐清晰。就整理卷宗而言,每一份卷宗都有厚厚的一沓,而我的工作就是把法官已经审理完毕的案件按照一个规定的顺序整理好,然后移交档案科归档保存或是扫描上网。一般来说规定的顺序都是按照时间来的,所以整理卷宗可以对审判工作流程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框架逐步去了解其中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这种案卷整理,能对一个案件从立案到执行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了解案件审理全过程大有裨益。整理之后,就是订卷和书写封皮。按照卷宗目录拣好顺序,标好页码,然后装订,最后在案卷的封皮上书写上案卷的基本信息,如案号、案由、当事人、判决或裁定、审案法官书记员人民陪审员等。我会在装订案卷之后的闲暇时间翻看案卷的内容,这也帮助我对证据的重要性、对法律条文的引用、对司法文书的书写以及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都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

2. 日常琐碎工作

日常一些琐碎工作主要包括收发文件快递或完善材料,比如在整理卷宗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些资料需要盖章,或是差了什么材料需要补齐之类的;还有一些程序性的工作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产生的,比如举证通知书的制作,寄EMS法院传票、裁判文书等各种材料的送达。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校对工作,如检查庭审记录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核准原被告信息等。

3.调解与审理

实习期间,我收获最大的部分可能就是协助法官、书记员和法官助理会见当事人、陪同其进行调解的工作。虽然大部分时间我只能充当一个旁观者,但它确实给它确实给了我做幸运观众的机会,去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去见识千奇百怪的案件。在裁判文书方面,我也参与了一些工作,比如写判决文书的开头。因为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我的任务比较轻松,就是借助智能法院应用系统中的智能审判系统制作判决书模板,并将原被告、案件纠纷、委托诉讼代理人、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部分作替换性描述。在这部分的书写中,需要格外注意请求和事实理由的书写,因为当事人可能存在情绪激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等情况,需要在书写的时候化繁为简,概括出当事人核心诉求的同时不偏离、疏漏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将口头表达改为法言法语,力求精准简练。这既是一个学习法律文书写作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二、个人工作体会:

1. 个人直接感受

于我而言,首先,个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基层法院的民庭十分忙碌,“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除了院里的一些行政工作和日常事务外,我所在的庭基本每天要会见至少两个案件的当事人并主持调解,再外加开一次庭审;而且,基层法院的案件种类繁杂,虽然标的额可能都不大,但范围涵盖婚姻家庭纠纷、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借贷纠纷、侵权责任等民事纠纷,还夹杂大量琐碎的小和新型案件需要一步步的跟进,对专业素养和既有实践经验有一定要求。

2. 切身实践体会

其次,我深切体会到了与我十几年学校生活的割裂感,可细分为两方面。庭外,既见识到了当事人在调解时偷偷录下视频和音频以待反咬尽心尽力的法官和书记员,也看见了子女不负赡养义务的老人拒绝起诉但无处可居的矛盾窘境;庭上,既见到了亲兄弟为利对簿公堂,也看到许多离婚诉讼当事人庭上不留一丝体面的互撕……透过这些案件,社会的千姿万态和人性的脆弱在我面前暴露的一览无遗,此为第一层割裂感。

面对这些问题时,绝大多数时候,法官都不会过多强调法律问题,而多以情感和人际关系展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只会在涉及关键实体利益的地方向当事人阐释法律后果。现实中,引发许多民事法律关系的,首先是情感,而让关系得以维系的,也是情感(这一点犹以婚姻关系为典例),而实践中法官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集中于情感和生活,法理和法律只是作为辅助和调解不成的一层保障;反观平时学习,对于案例分析,我大多以局外人的视角去考察分析,借助形式逻辑,找到其中无涉感情的规则(当然这些规则也有人文关怀)以解决问题。但“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是逻辑”,情感面前,在寻找法律中的“定义”和“公理”的过程中,逻辑注定是无力的,我们势必要从生活经验中去提取这些东西。这些体会重塑了我对于法学实践的体验,此为第二层割裂感。

3. 疫情冲击与变化

再次,我也感受到了疫情带给法院工作展开模式的改变,线上立案和网上调解与开庭逐步普及以借助法院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司法工作的影响。 对本人实习期间的庭审进行考察,线上庭审相较于线下庭审,经常遇见掉网、断线、杂音、证据原件难以展示、庭审笔录不同步显示等诸多问题,对法官庭审驾驭、预测、筹划、协调和应变能力的要求更为苛刻;而其优势在基层法院也非常明显:在线下的庭审过程中,原告与被告之间出现争吵的情况不可避免,家属出现无法控制情绪的情况也常发生,往往会影响庭审的正常进行。这时候审判人员维护秩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互联网法庭则没有这种问题,审判人员可以通过禁言当事人,使得庭审继续正常进行,更为方便快捷。

三、工作的反思和收获

1. 收获与总结

(1)专业技能增长

就专业技能而言,借助实习,我有机会从法院的视角了解和熟悉了整个诉讼过程、庭审过程,熟悉了常见案件实务所需要准备的工作,对判决书、调解书等裁判文书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同时,我也接触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在实务过程的运用是怎么样的,学习到如何合理的安排各个过程的工作以及一些庭前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我也了解到了在一些案件中,判决的行业“潜规则”,比如离婚纠纷第一次通常不会判离;诉讼时效的诉求法官会尽量找不认可的法条规定;对借款纠纷的证据在借款超过一定限额时必须有银行的转账记录,在双方对是否有借款以及借款大小存在纠纷时不认可现金形式等等,这些都丰富了我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经验。

(2)待人接物能力提升

2. 审视与反思

(1)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矛盾不可忽视

实习之前,我一直认为当事人对于法官的态度应是尊重、信任甚至是想尽办法获取法官好感以赢得胜诉。但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事人对法官抱有戒心,基于自己的想象质疑法官,对庭前和调解工作开展造成阻碍。而败诉之后找法官大闹或是编造谣言的当事人也比比皆是。法官不仅要解决数量越来越多的案件,还要承受来自外界越来越多的误解和当事人无理取闹的谩骂,极其考验法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这些情况往往最难解决,最耗精力,但与这些顽固的当事人打交道是基层法院的常态,甚至工作日大半的时间都要安抚或震慑当事人,并且向院里写报告解释情况。 在亲眼目睹众多当事人与法官的激烈矛盾后,我也明了,案件审理中,面对的当事人不可能都是知礼明理的理性人,由于“人”这一不稳定的因素,调和与部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是司法工作实践必然要面临的艰难问题。

(2)法院以解决纠纷为根本目的

接触审判实践接触得越深就越是能够感受到,法律并不是简单地跟公平正义画等号,它不是非黑即白的东西,而以解决纠纷为首要任务。法律的魅力不光停留在学说理论的争锋中,更多的表现是在对实务问题的处理中,用最少的时间提供最好的纠纷解决方案。司法供给是紧缺的,如果各种案件以诉讼为战胜对方的手段而非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则诉讼的展开将会变得毫无意义。不论是调解还是裁判,追求的无非都是定分止争的目的。而纠纷的解决往往需要双方的妥协让步,这就需要实践中法官准确把握情与理的度,既让当事人于情感上能够接受,又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调和矛盾和冲突。

(3)生效判决不是终点

生效判决不是终点,反而是许多案件的起点,是我又一反思体会。在学习中,我们考察的范围多截至判决做出时,基本不对生效后执行的问题多做研究。而在实践中,多数案件的判决生效只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在履行生效判决方面有各种难以落实的情形。不管裁定、调解书写得多好,判决书遣词造句有多么严谨,法官判决得有多公正,可只要没有最后的执行,当事人的问题还是一点都得不到解决。现有的诸如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名单、冻结银行账户等等措施都没能解决执行难这个问题(至少对于我实习间见到的一些案件而言)。

人间百态,世间千情,肩担正义,手持法度,运筹帷幄,初心为民。法官是一份身肩重责、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职业,需要时刻秉持为民初心,客观负责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但同时又要有站在当事人角度看问题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在法院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令我受益匪浅的实践经验,亲身体会到了法官的难处和工作常态,使得我在课堂上学好理论和逻辑之外,有机会融入生活中去阅读生活和经验这本大书。

借用实习期间一直帮助我的法官助理姐姐的话:“如果曾经有一个那么一个瞬间感受到,自由畅快和勃勃生机,并由此激发了无穷的探索欲望;曾经有那么一个瞬间感受到,真理和知识的美好,并由此暂时从内卷中抽离;曾经有那么一个瞬间感受到人之间的纯粹美好,并由此愿意投身到爱与关系之中,那这趟实习就没白来。”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