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理念培训心得 追寻教育样态背后的文化力量——芬兰教育考察心得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芬兰教育理念培训心得 追寻教育样态背后的文化力量——芬兰教育考察心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芬兰教育的神奇可谓众所周知,从2000年开始,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均名列前茅,被誉为“世界最佳教育体系”、“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等等,吸引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众多国家前去观摩和取经。作为教育人,为着那一份执着的教育梦想和教育情怀,自然也想超越文字介绍,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得益于成都市教育局的“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培训项目,9月份在芬兰进行了教育考察,走访了于韦斯屈莱大学、Saarnilaakso中学、Maaniitty小学、赫尔辛基自然学校、Amisto职业学校、Nurmijärvi学校、Jokiniemen幼儿园等,对芬兰的教育体系、教育文化、课程改革、学校管理、师资培训等做了比较深入的考察。
一意外与困惑
教育考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寻找拿来就用的东西,当发现由于自身条件达不到的时候,就失去兴趣。的确,在芬兰,有许多国内教师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也无法实施的教育策略:
在芬兰,当老师太难了,所有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有硕士文凭,并经过专门的教师资格培训。教师从10%优秀的毕业生中进行选拔。
一所幼儿园仅有不到50个孩子,但有20多位老师,还有两位特教教师。
没有所谓快慢班,所有孩子一视同仁,不管聪明与否都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学校没有围墙,没有保安,但到处是草坪,校校有秋千。
中小学阶段,除了最后的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没有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考试。小学和初中考试不允许判定分数,只有“合格”与“不合格”的等级。由此,政府对学校和教师也没有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估。
老师一天只在教室里花4小时,同时每周要花2小时用于提高个人的职业水平。
学校的办学经费全部由政府拨付,几乎全部是公立学校。
中小学中午全部在校就餐,但是免费的。
有20所自然学校,用于学生专题实践研究,包括岛屿、森林、河流、湖泊等等。
学校之间极其均衡,也不强调“办学特色”,全部就近入学,不存在择校。
……
当然,大家也存在一些困惑,没有绩效考核老师会不会偷懒?老师的薪酬并不具有多大优势,凭什么吸引教师?如何处置户外运动和社会实践中的意外事件?放开让孩子去自主学习,如何保障学习效率?
这些意外和困惑,都是带着典型的中国学校教育思维和困惑来评判而产生的。我们惊讶于为什么芬兰做得到,它背后支撑的力量是什么?我们感叹于难以照搬沿用,我们去考察的目的就是拿来就用吗?
做法背后是思想在支撑,思想背后是文化在引领,我们不能直接学其某些具体的做法,但可以扬弃的态度,吸收其合理的、先进的思想文化,来引领和改进我们的教育实践,在变革中发展教育,在发展中铸就文化。
二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在芬兰考察期间,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也不管是校长,还是老师,甚至当地老百姓,交流到教育问题,都会不由自主地说:“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一个有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样个人身心和谐,社会稳定和谐。教育是养育人的生命的事业,教育的地位取决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正因为对“人”的重视,芬兰把培育人的事业——教育放在最崇高的地位上。可以说,为了教育,芬兰是不惜代价的。Jokiniemen幼儿园不到50个孩子,但有20多位老师,还有两位特教教师,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对学业落后、学习障碍、有个性化需求等情况的孩子,给予特殊帮助,由政府买单,真正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师是芬兰高中生最向往的职业,尽管并非高收入,新教师平均月薪2900欧元,与其他行业的起薪并无优势,但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荣誉感强,因此教师行业吸引力大,教师工作也很认真。
三信任是教育的基石
“trust”在芬兰教育人的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信任是芬兰教育的基础,一切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政府相信学校会遵循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制定的教育政策,因而淡化对学校的考核。学校相信教师会专业而勤勉的工作,因而没有绩效考核,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材,都由教师定。教师相信学生会积极上进,因而极少考试,并且也相信暂时落后的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假以时日而得以转变。芬兰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主发展的能力,如学业规划、职业选择等等,都要求学生自行制定,而老师只是指导和跟踪。在信任文化支撑下,芬兰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大大减小,能够专注于教育,并按教育规律办事。
这份信任并非脆弱的,有两大保障体系。一是社会形成了追求真理、尊崇教育、尊重生命的浓厚文化氛围,校长和教师都有着强烈的教育责任感,而学生有着自我生存和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二是,严把教师关,加强职后培训。芬兰几乎拥有全世界最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报考师范院校,要经过层层面试,以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即或是这样,录取率也只有10%左右。哪怕是幼儿园教师,也必须至少是硕士研究生。随后,就是芬兰师范院校的教学和实训体系,以及工作后严格而专业的职后培训。这样一来,确保芬兰教师整体水平非常高,知识体系完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强,临床经验丰富,成为芬兰的社会精英。
四自主学习是最有效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如何平衡?这是教育中纠缠不休,而又不得不回答问题。芬兰教师的回答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与学生”,教师的职责是致力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习者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环境。芬兰教师强调教学不是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和知识,而是要他们在体验、探究和反思过程中自然生成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会如何过红绿灯或街口,方法很简单,老师带着孩子反复地到街口去体验。为了让孩子理解多元文化,老师和学生设计去某个国家旅游的活动,包括制定旅游攻略、进出海关、坐飞机、独立商场购物、进入民居生活、选择文化和自然景点、参与民俗活动等等,进行全程模拟体验。为了帮助孩子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选择,在初二时孩子就要开始做职业体验,一年两次,分秋季和春季各一次,每次两周。由孩子自制简历,自己去相应的企业或单位去自荐,不许家长代劳,孩子也耻于家长代劳。活动结束后,孩子要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聘用单位要写鉴定,主要针对孩子的职业倾向和工作态度。在教学上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即老师抛出一个话题,让孩子自行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后,在进行交流分享,老师由讲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五反思与展望
芬兰教育是成功的,这毋庸置疑,事实摆在那里的。这就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芬兰教育有何风险?二是我们能不能照搬?
很显然,任何教育制度和举措都有风险和漏洞,芬兰教育也不例外。“无竞争”的教育,把握不好就会陷于倦怠和保守之中。过高的教育投入,是依赖于国民经济的高度发达和高赋税,如果经济下行,教育投入就会受拖累,事实上,芬兰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不得不增加收费和压缩投入。冗长而松散的小组讨论,以及缺乏监管的自主学习,容易使教学处于“放羊”状态。基于“现象”的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这并不能排除课堂上教授式教学的存在的合理性。过多的校外活动,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得学习效率下降。
尽管芬兰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不能照搬。一来,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它不能孤立的存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问题绝不单单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芬兰教育制度的先进,离不开基督教的宗教文化,离不开地广人稀的地理条件,离不开注重公平和人权的社会文化,离不开发达的经济,等等。然而,我们又不能因为我们的诸多条件还不具备就放弃自我发展和自我革新。尽管芬兰教育取得了世界各国高度认可的佳绩,但崇尚教育的芬兰人并没有停留在现有成绩上,而是以追求卓越和勇于变革的精神,不断地推行教育改革。2016年开始,芬兰将在原有的传统学科教学基础之上,加大力度开展“主题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这被誉为“最具挑战性的教育变革”或“最激进的教育改革”,由此可见芬兰人对教育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
芬兰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虽不宜照搬,但他们对教育的虔诚和追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对于我们推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课堂等方面有着诸多有益启发和可行之于实践的的借鉴。作为教育人,我们应有这份责任、勇气和智慧去响应和践行国家教育改革,起好“种子”和“旗手”作用。
备注:本文发表于《教育导报》2016年11月21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