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3.1 从个人偏好到社会偏好
我们前面提到过:契约曲线上每一点都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但却未必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了解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偏好,来推测整个社会的偏好,进而得到一个既符合效率要求又符合公平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呢?
我们假设川普、拜登和张三竞选某村村长。竞选之前的民调结果显示:
A类选民 B类选民 C类选民
占总选民数的百分比 35% 45% 20%
第一选择 川普 拜登 张三
第二选择 拜登 张三 川普
第三选择 张三 川普 拜登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竞选的结果就表明了社会偏好的选择。那么,谁将胜出?
首先,我们比较川普和拜登谁更受欢迎。显然,A类选民和C类选民都将投票给川普,川普将得到55%的选票。
接下来比较川普和张三谁更受欢迎。显然,B类选民和C类选民都将投票给张三,张三将得到65%的选票。观察到这里,我们或许会认为:川普击败了拜登,张三又击败了川普,那么张三将成为新一届村长。
且慢。我们如果先比较张三和川普谁更受欢迎,会发现张三会得到65%的选票;再比较拜登和张三谁更受欢迎,会发现拜登会获得A类和B类选民合计70%的选票。这样的话,结果就变成了:张三击败了川普,而拜登又击败了张三,拜登就是新一届村长。
按理来说,偏好应该表现出传递性的特征:川普击败了拜登,张三又击败了川普,那么张三就是社会偏好的最优选择。但是在两两比较的民主投票规则中,传递性被打破了——实际上,谁最后参与竞争,谁将获胜。投票的顺序对于选举的最后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换言之,投票竞选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究竟想要什么结果。这又被称作康多塞悖论(Condorcet paradox)[1],用专业点的术语来说,“多数者胜”的规则并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一个体现社会偏好的完美投票机制应该有以下特点:
(1)确定性:如果每个人对A的偏好都大于B,那么A就击败了B。
(2)传递性:如果A击败了B,B击败了C,那么A就击败了C。
(3)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A和B的排序不取决于其他结果C。
(4)没有独裁者:不能由一个人的偏好代表社会偏好。
肯尼斯.阿罗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没有一种投票制度能够满足这些特征。或者说,不存在某种将个人偏好加总成为社会偏好的方式,体现所有社会成员偏好的社会福利函数不存在。
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不存在一个同时满足(1)(2)(3)(4)要求的社会决策机制。如果同时满足(1)(2)(3),那么这必然是一个独裁统治:社会偏好就是独裁者的个人偏好。
3.2 社会福利函数
阿罗不可能定理表明,构造社会福利函数需要放弃某些条件。我们一般放弃条件(3):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在此,我们不讨论复杂的数学问题,只需要知道:通过操纵投票程序的方法,可以得到某种社会偏好。这和我们前面讨论的村长选举的结果是一致的。
换言之,如果将社会福利(社会偏好的表现)视作因变量,将所有个人福利(个人偏好的表现)视作自变量,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投票程序”,是一个可操作的“黑箱”。那么,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千奇百怪,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三种社会福利函数最为常用:
(1)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2]
假设一个社会有n个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福利)为 u_i (x) (x表示其偏好),那么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W(x) 为:
W(x)=sum_{i=1}^{n}u_i (x)
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表明社会福利只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效用总和,而与分配状况无关。或者说,穷人和富人对于社会福利的边际贡献是一样的,每个人的贡献都是 frac{1}{n} 。
(2)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3]
假设一个社会有n个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福利)为 u_i (x) (x表示其偏好),那么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W(x) 为:
W(x)=u_1 (x).u_2 (x). ….u_n (x)=prod_{i=1}^{n}u_i(x)
当所有人的效用都相等,即平均分配时,社会福利最大。
(3)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假设一个社会有n个人,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福利)为 u_i (x) (x表示其偏好),那么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W(x) 为:
W(x)=minleft{ {u_1 (x),u_2 (x),…,u_n (x)} right}
即:社会福利状况由境况最差的人决定。
总之,采用什么样的函数形式,与社会的价值判断有关。而这本身就是没有定论的。
至此,一般均衡理论部分已经全部更新完毕了。一般均衡理论的重点就在于论证竞争性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有效性。但是,竞争市场能够发挥有效性的前提有许多,如果其中一个或多个前提被破坏,结论也无法成立。下一章,我们将讨论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前情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