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心得体会总结(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2023-08-01 14:1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励志心得体会总结(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励志心得体会总结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

个人认为,励志教育就是由外而内的反思过程。现在的学生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内心都是很复杂的,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对一切事情漠不关心,缺乏感恩之心。学生为什么会没有感恩之心,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没有加以阻止和教育;还有社会风气不好,同学之间的攀比,而这又恰好没有被老师加以改正;再加上孩子的虚荣心在作怪。这样一来孩子还哪有什么感恩之心了呢?

现在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在学校看到谁谁买了新衣服、新电话、新的运动鞋,又加上拥有新东西的孩子跟所有人炫耀自己的东西有多好,这种时候孩子的心就受不住诱惑了,就会回家跟父母要这要那,这时有些父母就会说,如果不给买孩子就会一直不理他们,回家也不说话,但是如果你买了,那下一次有新产品他还是会继续跟你要,有了新产品哪有心思学习呢,虽然说不能让孩子一味的学习也要适当的放松,但不代表让孩子有攀比心理,要让孩子学会控制住自己对新事物的欲望,或者也可以跟孩子说考试考好就会有奖励,这也是可以的,这样他就会对父母有感恩,说白了如果只是一直惯着他,那他只会变本加厉,严重的会误入歧途。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教育孩子的确辛苦,但也不能爱孩子反而让他变成冷血人,有感恩的心就会记得回报,世界会充满爱。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2

只要是有上进心的人,都是喜欢励志教育的。各种鸡汤、每个成功的经历,就像春风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励志教育成了空白的支票,说的人声泪俱下充满感情,听的人感同身受无比佩服,立下大志要学习这种精神。然而听完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去。如果问他,你不是要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目标吗?为何又重新玩上了游戏,一开始还会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反而满不在乎,一会说休闲娱乐学习成长两不误,一会又说可能自己不是那块料,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干脆放弃。

哎,悲乎,原本励志教育的初衷是好的,奈何效果总是有限,真正能帮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也有励志人士不愿放弃,他觉得哪怕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打动一个人,让他有所收获,能帮助他成长就是值得的。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下,很少有机会去经历那些贫困,所以感受也不会很多。

这位励志教育人士坦言,自身的演说水平也确实有待提高,不然说不到心里去,起不到作用。最好能够一次就能起到正能量的影响,不用每次反复重复的说,听众都会厌烦,更没有兴趣去接受讲的励志教育观点。

最好的方式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学校里,同学之间接触的一言一行,老师言辞之间都在进行励志教育。说到这,老师也是一个急需教育的对象,只有老师合格才能教出好的学生。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3

今天儿子学校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篇家庭教育心得。希望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朋友一起探讨,让我有所借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要实现这个愿望,关键在于教育。所以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给孩子一个快乐舒适的学习环境。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很累,所以作为我们的家长,应该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繁重的脑力劳动和适当的兴趣运动结合起来。同时,在当今学习型社会,我们也应该建立一个学习型家庭。让他们在言传身教的良好环境中快乐学习。

第二,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做好。和家长一起讨论一些学科的自然现象,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学习和被动学习效果不同。同时,自信心的建立是建立在一个孩子的成功经验之上的。因此,我们督促并帮助孩子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学习任务。当他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他会很有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的内心始终坚信“我想我可以”。

第三,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止一次听到这样一句话,“小学初中就行了,高中好好学。”我认为这种想法不正确。小学和初中是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一旦基础没打好,高中以后就很难改变局面了。所以这个阶段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从细微处入手,不要过分溺爱。用家庭制度来约束,然后形成习惯,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第四,认真总结每一次考试,找出每个阶段的弱点和不足。各年级出来后,要和孩子一起总结分析各科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计划。

第五,尊重、信任、鼓励和批评。我们应该尊重和信任孩子,理解他们,改变我们的心,以信任赢得信任。通过细心的观察、推心置腹的谈心、细心的关心和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和精神需求,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安慰他,帮助他找回自信。用适当的方式批评孩子的错误。

第六,感动感恩。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疼爱,都是家里的“小太阳”。有时候软的不行,硬的不行,很难管理。因此,我们应该尽力去做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比如要求他不要经常玩电脑游戏。首先,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他的榜样。孩子是有思想的,是有血有肉的,我们给予他们的爱、耐心和关怀,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会让孩子感动,教育孩子时刻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家庭。用一颗诚实、善良、感恩的心去努力创造和享受荣耀。

以上简单谈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培养孩子的经验远不止这些。它是多方面的,具体的,感人的。每个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具体的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我是一个普通的家长,我的儿子也是一个普通的儿子。他长大后我很迷茫,但我还是很努力。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4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以前知道却不太明白的心得,第一就是对父母,多公司,多身边所有的时或者物都要有感恩的新心,感谢涂老师在我人生的转折点上了我人生的第一堂前所未有的课,感谢公司给我这个学习的平台和就业的机会,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一切一切对我好的和不好的人,陪我成长,让我成长。

我看到了,我身上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责任感,我以前总是以为只要把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好了,老是推卸责任,对事情老是一股漠不关心的态度,就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我身上我知道,我不知道的盲点,总是会在潜意识里面浮现出来,伤害了身边的人,而自己却不知道,我会慢慢的把我的盲点变成我的优点。

因为我的固执伤害了很多的人,我以前老是以为自己是对的,可是上过这次课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执着,自己的自以为是伤害了身边很多的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在我证明了我是对的时候,我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我失去了曾经很好的朋友,失去了一段感情,就是因为我的执着,我的自以为是。

我现在只想和我曾经无意之中伤害过的人说一句对不起,同时也说一句谢谢你!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5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孩子上小学,中学以后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我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由此引出一些关于孩子教育的经验。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比如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父母(即使父母有错),父母经常以居高临下的方式批评孩子,总是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荣耀祖先等等。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孩子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协调能力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应该和学校教育相一致,相统一。

2.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3.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首先做孩子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4.经常和孩子讨论各种问题。加强双方思想感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正确鼓励,错误引导和纠正。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允许孩子争辩和反驳。

5.时刻对你的孩子充满希望。经常鼓励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第三,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经验。

多听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多看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刊,多与学校、老师、家长交流,多方面了解家庭教育,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新人的任务。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承担。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6

1.成功的家庭教育

成功的家庭教育一定不缺少赞美。孩子和大人一样,可能会面临很多烦恼,比如:有时候做不了作业,没有朋友,害怕写作文。首先,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尽力帮助解决。这个时候,父母及时的鼓励和开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能行。你可以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妈妈相信你。”孩子会充满自信。孩子与父母的依赖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话题。自从孩子出生后,父母就肩负起照顾孩子的重担。因此,选择合适的机会,教会孩子独立自主,让孩子发展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环节。每个人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学习生活的习惯都要教育。懂得与孩子沟通的父母,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敏捷性、灵巧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他们会比其他孩子优秀。

2.家庭教育失败。

面对孩子同样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这样做。父母不分时间场合的过分夸奖孩子,让孩子的自信转化为自负。所以“夸”要讲究技巧,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者很差的时候,不要给孩子一种世界末日的感觉。帮孩子找一些理由。关键是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永远不要让你的孩子失去信心。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孩子一代一代被管教,甚至别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就普遍多了。溺爱将成为现代儿童教育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让爷爷奶奶做我该做的事,父母给孩子送饭,孩子随意送父母,从而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成长。现在的孩子智商都很高,大部分都是因为不良习惯导致学习差。比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边写作业边说话,或者让大人陪你写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些孩子从小做事就混日子。就算他们现在学习很好,以后学习也会很麻烦。家长要督促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否则孩子很容易因为学习时间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

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智力开发、情感教育、社会公德缺一不可。只有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不妨关注一下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困惑,方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7

俗话说“是父母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家庭在我们庞大的教育系统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过很多困惑:为什么很多孩子学习很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多才多艺,心理素质却很差?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在学校是“宝贝”,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一定是好的学校教育和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但是老师经常会表达这样的感觉,5+2=0学校努力了一个星期,家庭教育负面两天很难抵挡。现有情况:教学方法有偏差。"期待成功”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因为历史的原因,父母往往把各种“成长中”的遗憾,以最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功”的期望很高。具体表现在: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孩子的作业成绩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习”和最佳“奖励”,已经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孩子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第一,成绩第一”是孩子的唯一目标。所以,父母代替孩子做家务。第一,他们心疼孩子,拒绝过早地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二、不屑让孩子做“杂”怕影响孩子学习。如果孩子考了个好成绩,家里就是“晴天”;如果孩子考砸了,家长几天都不会笑。

第二,愿意投资。

很多家长请孩子“家教”买参考书,或者自己辅导,甘于吃苦,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成绩。除了告诉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还在课余时间陪孩子上作文课、书法课、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在父母眼里,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主义和不一致性造成了“期待成功”这一家庭教育的主要症结。

所谓“超现实主义”,就是父母对待孩子“严”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和教育孩子;他们往往对孩子有很高的估价和希望,往往以邻居和同事孩子的优点来判断孩子的成败,导致心理失衡。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学校,有义务也有能力对家庭教育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才有希望。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8

七天有长有短,涵盖的内容很广,知识结构也很广,和当初的想象真的不一样,而且很有知识性,很震撼,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家庭教育导师思维的印象。

首先,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通常我们理解的是狭义的定义,而广义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同时也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员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工作内容。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吴淦老师指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们首先要快乐,真实地活得高,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内化在心中,成为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他人。这是我们在PD里常说的。我们必须活出PD,首先成为那个人。还有那句“你的财富不是你口袋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能给别人多少东西。"我们要做一个桥梁,帮助孩子和家长同时学习和成长,让这种氛围在回归家庭后还能延续下去。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无论整体环境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引导家长关注积极的一面,而不是盯着问题发牢骚。看看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和帮助解决问题。

作为专业的家庭教育导师,首先要提升自己,拥有科学、系统、先进的知识体系;正确、适当、有效的练习方法;健康、平和、积极的身心素质;同时,我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已经有哪些知识,知道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提高。我会建立自己的体系,通过实践成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好的一面,精致透彻。尤其是十六格的使用,让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给什么,哪里需要补充完善,合理优化,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借助绘本等载体和一些活动,采用不同的方式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们需要引导父母,启迪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告诉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愿意改变,帮助他们探索问题的根源,引导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调整教育理念,坚定积极的信念,陪伴、倾听、引导和支持他们,设立自己的工作边界。从指导到咨询再到指导再到自我指导,更重要的是知止和客观。

越学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某些方面我只有一个概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细化。对于具体案例的解决,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然后将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如目标倒推法、令牌控制法、舒尔特方以及一些评价表格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在建立咨询关系时,尊重对方,表达热情,真诚的情感反映,注意积极的关系,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明确主要问题是父母、孩子还是亲子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对错不重要。引导家长从错误中看到优点,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亲子关系的好坏。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强化和授权以及情绪ABC理论也启发了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应对策略。

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对比与反思,让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更加清晰。现在年轻的父母有多重教育,但是很容易进入教育。有十个误区,过度鼓吹西方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适合中国教育的新模式。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弊,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不应该迷信权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实践,让这些知识成为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需要积累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智慧和艺术,最重要的是坚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

感谢xx文化和X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也感谢你们安排这个“工作”让我们把所学过的东西再梳理一遍,非常有益。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感激这次相遇!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9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期望,今天的幼苗是明天的参天大树。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会用爱和责任给予关心和引导。然而,虽然希望儿子成功,女儿成功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期望,但并不一定所有父母都能如愿以偿。最近听了亿企刘老师的课程广播,有很多收获。孩子的教育需要人性化。社会能培养人,就有“废品”。学校里会出现一大批有才华的人,也会出现一些一事无成的有才华的人。最后决定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1)家庭是孩子的主要能量来源。处理好夫妻、婆媳关系,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去陶冶成长,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2)家长要注意言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作为父母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话有礼貌,举止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请放下手机和电子产品,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拿起书来看。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锐意进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技能。

孩子就像春天里的花朵,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纯洁无瑕,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强。家长要尽量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她真的会认真学习,认真自觉的去做。他们不愿意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赶鸭子上架是不行的。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才能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快乐学习”。

第三,勤勤恳恳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鼓励,给孩子满满的爱。

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主体,和孩子沟通尽量低调,少用命令式的语气,多使用谈判式的语言。多用“我们”,“你认为”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上课,孩子难免会有一种恐惧和厌恶感,也就不敢靠近你了。同时他们往往会有逆反心理,会越来越不愿意听你的话。给孩子更多的欣赏,善于发现她独特的优点和长处,看着她一点一点地进步,鼓励她,耐心地引导她,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大喊大叫或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开导她,积极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借用X老师的一句话:“修身,齐家,齐口,修行(行为),修心(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齐(学会帮助孩子成长,提高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处理好关系,控制好情绪,建立家庭能量场)孩子会越来越好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飞向欢乐!飞向成功!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0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在危难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让你攀上人生高峰,你战胜了苦难驶向了光明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回报吗?受恩之人一定要学会感恩。

人生的路既崎岖又坎坷,一不小心,就会栽的满身是伤,还好,一个好心人施与你一句关爱,你从此不再孤单,你也懂得了知恩图报,也学会了从此要帮助别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便是我们人类的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面对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需要尽努力去回报。这边是我们所说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受人以饭,也许他会渡过难关,也许他会成就辉煌,但当授人者不要求回报时,作为一个接受者则应做一个谦虚有德之人,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我们的救命恩人,这也就是对我们恩人的的回报。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这就是华夏古老民族的精神“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后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馨;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亲情友谊和爱情那么世界将是一片孤独的黑暗,正因遇见了雷锋,世界变得如此明亮,我们不再担心在黑暗中碰得鼻青脸肿。

莫让“双向的爱”缺失,让爱传递下去。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1

听完报告会后,我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因为当时在场的所有家长、老师、学生都流泪了,那是因为程教授讲的事情很真实感人,这些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我自己也是感动颇深,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感恩立德,明礼修身

感恩,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感恩,是人性的一大美德。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还会时时提醒自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的苦恼的一剂良方妙药;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变得会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取之不尽...... 对别人感恩,相应会得到他人对你的感恩,所以你是得到了两份好心情。学会感恩,就是学会了长存感激之情,永存爱心。

二、自强不息,立志成材

困难催生伟大的品格,压力凝聚坚不可摧的精神。作为播撒知识和传承文明的当代青年教师,我们应当秉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务实的行动书写合格的青春答卷。

在生命的历程中,只有不断地努力、奋斗和追求,才能实现人生价值,领悟人生真谛。愈挫愈勇,逆境成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始终坚信: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心中常树必胜之志,胸中常立豁达之情,永远奋发向上。 立足专业,广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过硬素质充实自己,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三、勇担责任,诚信做人

人无信不立,要将诚信做人贯穿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行动起来,让我们做诚信的主人,对自己诚信,对他人诚信,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当然,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醒大家的爱心、善良与社会责任感。让我们行动起来,把“感恩、自强、责任”这一美德进行到底!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2

伴随着第一声叫声,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得到过许许多多的关心与帮助,虽然我们都不能一一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想到这句话,就会让我想起生我养我的父母来了。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回忆起小时候是父母用手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学会走路,学会奔跑……每当我们遇到失败与困难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们身后鼓励我们,让我们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头上已经是长起了白发、眼角也长起了皱纹,但是我们何曾认真想过父母的哪一根头发不是为我们而白?哪一丝皱纹不是为我们所生?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然而,认为父母给予我们的一切是我们应得的,可以尽情的享受。我们何尝想过感恩父母呢?在今天,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荞麦恩情我们无以回报,从今以后,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以自己成绩的优越与进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当想到这一句话。就会令我想起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您―老师来了。感恩老师,在那次感恩教育活动中,当与老师拥抱的那一瞬间,我

们似乎想到了什么:老师啊!你犹如一位辛勤的园丁日日夜夜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所操劳着,在早上您一早就回来教导我们要好好珍惜早上的时间,然而在办公室里就有上百个作业本等待老师您的批改。在中午,当我们在看电视、在玩耍时……老师您却在批改作业。在深夜里家家户户都熄灭了灯进入梦乡时,唯有您的屋里是亮着灯的,在那灯光下是您老师一直拿着笔不放为明天备课……想到这儿我们不禁流下了眼泪,在流下真挚的眼泪的同时我们知道错了,我们没有明白您苦心孤诣是为了谁,您辛苦的付出是为了谁……老师,花朵以它馥郁的芳香作为对大自然的回报,那我们就以学习上的进步向您表示感谢吧!

感恩有你,感恩有我,正因为有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正因为有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正因为有感恩,我们才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3

前天去女儿学校听北京感恩协会张青老师的感恩报告会。家长和学生互动,接受感恩教育。

张青老师的演讲抑扬顿挫,感人肺腑,讲到动情处,全场所有的人都会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是一场既动人心弦,又让人深思的感恩演讲会。尤其对孩子可以说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感恩教育课。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切以我为中心,自私,狭隘,经不起一点挫折和风浪,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是不需要感激的。只知道一味的索取,从没想过要回报。甚至对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指鼻子瞪眼,横加指责,顶撞他们,蔑视他们的存在。有多少孩子懂得回报自己的父母呢?

在张青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尽管发出了“妈妈我爱您,妈妈您辛苦啦,妈妈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的感人之言,可那是发自肺腑的语言吗?单凭老师骟情的演讲,就能从骨子里感动他们,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吗?我看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几句感人的话也只能感动他们一时,而感动不了他们一世。也许少数人从中能受到教益,但多数人是不会真正体会其内在含义的。

我看到一位刚才还泪流满面、发誓不再顶撞母亲、惹母亲生气的学生,因为母亲无心的一句话,向母亲瞪起了眼,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这就是刚刚受完感恩教育的学生的表现,让人多么的寒心。

感恩是让你去行动,不是听听、说说而已。

感恩你的父母吧,是他们给了你生命,赋予你长大。感恩你可敬的老师吧,是他们给你打开了知识宝库的钥匙,照亮了你人生的道路。感恩你的同学和朋友吧,是他们给了你友谊,让你不再感到孤独。感恩世界上一切善待你的事物吧,正是有了感恩的心,你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励志教育个人心得体会 篇14

今天上午,学校邀请了中国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老师来给学生、家长、教师们做了一场“励志感恩”报告会,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家长同学都为之感动。老师深情的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感谢是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老师,你辛苦了!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我爱你们!” “妈妈,你辛苦了!从今天晚上起,我不再让你给我端饭了,我不再惹你生气了!”……

“爸爸,你辛苦了!你为我付出太多了,感谢你!” 上千名学生一起呼喊,一起举拳头,一起高歌,这壮观

的场面,草木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是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名同学和我握手,对我鞠躬,和我拥抱,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转动。一个个家长和我握手拥抱,表达他们对我的敬意。爱需要表达,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吧――

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记得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

何为教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却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这个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阐发。“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苏格拉底早已指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当时的智者宣称他们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苏格拉底嘲笑道,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特别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的。人们即使承认了“教育即生长”,也一定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仿佛不朝着这类目的努力,生长就没有了任何价值似的。用功利目标规范生长,结果必然是压制生长,实际上仍是否定了“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没有价值吗?一个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难道不是既优秀又幸福的吗?就算用功利尺度――广阔的而非狭隘的――衡量,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不是更有希望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功吗?而从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用外部功利目的规范教育,无视生长本身的价值,一个最直接、最有害的结果就是否定儿童期的内在价值。把儿童看作“一个未来的存在”,一个尚未长成的大人,在“长大成人”之前似乎无甚价值,而教育的唯一目标是使儿童为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好准备,这种错误观念由来已久,流传极广。“长大成人”的提法本身就荒唐透顶,仿佛在长大之前儿童不是人似的!蒙台梭利首先明确地批判这种观念,在肯定儿童的人格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她的儿童教育理论。杜威也指出,儿童期生活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又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是西塞罗的名言。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古往今来的哲人都强调,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一种内在自由,但是,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教育就应该为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如果只是适应现实,要教育做什么!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由我们今天的许多耳朵听来,简直是谬论。然而,卢梭自有他的道理。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的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卢梭为其惊世骇俗之论辩护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今天许多家长和老师唯恐孩子虚度光阴,驱迫着他们做无穷的功课,不给他们留出一点儿玩耍的时间,自以为这就是尽了做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卢梭却问你:什么叫虚度?快乐不算什么吗?整日跳跑不算什么吗?如果满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虚度,那就让他们虚度好了。

到了大学阶段,自由时间就更重要了。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但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我赞成约翰・亨利的看法:对于受过基础教育的聪明学生来说,大学里不妨既无老师也不考试,任他们在图书馆里自由地涉猎。我要和萧伯纳一起叹息: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我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中看到这句话,是他未指名引用的一句俏皮话。随后我发现,它很可能脱胎于怀特海的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

知识的细节是很容易忘记的,一旦需要它们,又是很容易在书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既吃力又无价值。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

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唯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正如怀特海所说: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

林语堂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理想大学应是一班不凡人格的吃饭所,这里碰见一位牛顿,那里碰见一位佛罗特,东屋住了一位罗素,西屋住了一位拉斯基,前院是惠定字的书房,后院是戴东原的住房。他强调:“吃饭所”不是比方,这些大师除吃饭外,对学校绝无义务,学校送薪俸请他们住在校园里,使学生得以与其交流接触,受其熏陶。比如牛津、剑桥的大教授,抽着烟斗闲谈人生和学问,学生的素质就这样被“烟熏”了出来。

今天的大学争相标榜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还拟订了种种硬指标。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大学。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是罗素为正确的师生关系规定的原则。他指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觉到学生是目的。他强调: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今日一些教师恰恰是以名利为唯一目的,明目张胆地把学生当作获取名利的手段。

教师个人是否爱学生,取决于这个教师的品德。要使学校中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目的的教育体制。把学生当作手段的行径之所以大量得逞,重要原因是教师权力过大,手握决定学生升级毕业之大权。所以,我赞同爱因斯坦的建议:给教师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应该尽可能少,使学生对其尊敬的唯一来源是他的人性和理智品质。与此相应,便是扩大学生尤其研究生的权利,在教学大纲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课程,可以改换门庭,另就高明。考核教师也应主要看其是否得到学生的爱戴,而非是得到行政部门的青睐。像现在这样,教师有本事活动到大笔科研经费,就有多招学生的权力,就有让学生替自己打工的权力,否则就受气,甚至被剥夺带学生的权利,在这种体制下,焉有学生不沦为手段之理。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