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10年的心得体会 工作10年,有什么感想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了10年的心得体会 工作10年,有什么感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00—引言
2013年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转眼已毕业整整十年,时间真是不等人,一眨眼的功夫,老了容颜,白了头发。毕业时唱那首《再见》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刚工作时打球的场景也清晰记得,工作的很多场景被各种项目任务充斥,觉得近在眼前却又有些遥远。时光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流逝,经常被叫小*的我,已经只能对得上老*这个名号了。
但不能否认的,十年的时光里个人在工作方面还是发生很多事情,就用这一篇文章来对这十年时光做个简单的小结吧。
很多生活的琐事就不再絮叨太多,主要还是以几次人生中经历的选择作为成长过程的记录。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不同的人生,无关好坏,有时候回过头想,如果当时自己选择另一条路,是不是又会有不一样的精彩(或遭遇),但是,没有如果,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选择和经历。
01—2013年 工作的选择
先将时光拉回到2013年,即将毕业的我,面临着就业的选择,当时是有几个offer,分别是3个地方,深圳(国电)、广州(粤电)、桂林(研究所),一直在纠结怎么选择,三份工作待遇依次降低,但因为另一半在桂林,所以这样的选择变得尤其艰难,单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会选择待遇好,挑战大的;而从双方的角度来说,作为异地2年的恋人,我们需要有一个能在一起的结果。
思虑再三,我选择了桂林,一方面是可以两个人在一起共同努力,另一方面是觉得桂林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比较慢,可以有自己自由的时间去学习,去兼职,能通过兼职弥补收入的不足。就这样,到了桂林,当时自己也一直觉得,应该会长期就在桂林了。
工作性质是软件研发,主要从事软硬件集成类项目的软件开发,第一个项目是巡检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和硬件集成的项目,我是主要负责软件开发,一个高校的老师带着我和另一个同事完成了软件的开发和项目的交付。第二个项目是北斗综合车辆管理系统,基于北斗设备进行车辆的定位和轨迹跟踪,整个开发团队就2人,我需要兼顾需求分析、研发、测试和实施,怎么说呢,由于公司规模限制,完全没有办法严格按照软件开发的全流程涉及的各个岗位配置人员。之后又尝试了一些零散的小项目,但成效都不大。
总体来看,研究所里大部分人员的工作强度不算太大,按时上下班是常态,偶尔加班当然也会有,也需要面对一些来自用户的压力,但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承受。这从工作节奏上来说,当然是好的一方面,能兼顾工作和生活,悠闲自在。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一定的弊端,就个人经历来看,主要有几方面:
1、没有配置完整的团队,没有标准的流程,研发不成体系,也没法培养团队能力;
2、以自我摸索为主,没有研讨学习的氛围,个人成长很慢;
3、以稳定或旧技术为主,与新技术应用脱节,不利技术创新,待得越久就越难与社会通用技术衔接;
4、经历的项目不大,没有实际应用,个人获得感不强,且经济收益较少。
这个阶段总体还是以学习和开发为主,做了一些项目,个人的成绩也能得到认可,优秀员工,新人进步奖是对我工作的一些肯定,但是总是感觉跟我想象中的工作节奏有差别,心里很空,看不到希望,找不到方向,得不到收益和成长,所以,2015年底逐步也萌生一点想要逃离或者改变的想法。
02—2016年 换个地方工作
就在考虑如何逃离的时候,来了一道曙光,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新的公司招新员工,可以通过内部调动方式过去,当时很激动,是一个极佳的改变现状的机会。所以迫不及地报了名,当时就想着,去个一年半载再回来。
从工作的方面考虑,是想要去尝试一个新的环境,看看“外面”的世界;当然,从生活的方面考虑,需要做出一定的牺牲,又要重新开始异地的状态,在得到另一半坚定的支持后,开启了深圳的工作生活。当时还从家庭、兴趣、价值、报酬、前景等5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完成了第一次的选择。
这个选择决定了一个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这一年发生的再一次选择是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是继续从事开发工作还是换成产品设计?来到新的环境,由于受到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制约,开发工作不算多,我刚进入公司后,实际上并没有再继续从事开发工作。第一个工作任务是机房建设,完成设备安装、沟通协调等,说实话,不太擅长,但还是把这个事比较好的做完了。
真正涉及到工作性质的变化是来到公司2个月后,当时有两个选项,可以继续从事开发也可以从事产品设计工作;当时主要考虑有两点:一是继续开发对于我来说技术层面有可能很难再做到很突出,后续的节奏可能就是不断重复着常规的同类项目、同类功能的通用开发,对全局的信息接触得不全,难以有非常大的提升;二是产品设计能将开发的前置工作这个全过程都涉及到,可以补充自己的能力短板,从头到尾实现整个产品线的规划和实施,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所以,决定从事产品设计工作。
转入产品岗,算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之前对产品设计的理念、工具、意识其实都认识不多,所以还是有挺大的难度,但既然决定了,必须要认真学习补充短板,在项目中成长,在与同事交流中学习。有时间就看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论坛,用Axure画一些组件,逐步培养基本的产品设计技能。后续逐步在项目中锻炼,完成了几个小型项目的产品设计,并全过程跟进完成开发,通过项目的历练是最快的成长方式。在这段时间,了解了产品设计的思维、掌握了使用的工具、明白了工作的分解、客户的沟通、团队的协调,也是收获颇多,当然,成果也还是受到了认可。
03—2017年 产品经理变项目经理
这一年从工作来说,长期兼顾着产品经理、项目经理、解决方案的工作。
从选择和变化来说,涉及到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选择;涉及到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选择;
城市的选择,其实也纠结了很久,两边都各有收获、各有牺牲,在一线城市里,个人锻炼和成长、经济回报都会好很多,但是更强的工作压力、更繁忙的节奏、买房压力、异地也是面临的直接问题,如果只是考虑自己,我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在一线,因为我从来没觉得工作的压力和节奏是让我退却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需要考虑的是家庭的和谐、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等问题,所以一直犹豫了一个多月还无法决定,最后想着的是,先待着2-3年,在这段时间快速提升自己+攒点小钱,以后即使回去也能更有底气。
因此就这样留在了一线城市继续奋斗。
在工作上,兼顾着两个项目,一个是实施项目,一个是产品项目,实施项目更多的在于用户调研汇报、产品把控、项目管理、方案编制;产品项目更多的在于怎么设计产品,能讲故事,能符合用户需求。
这个时期,也是自己不断补齐短板,往综合能力方向发展的时期,在各种任务节奏中,不断发现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又不断补充领域知识,在把任务做好的同时,自然的提升了这方面的能力。
当然,这期间,更多还是偏向于往广的方面延伸,在深度上还是存在不足。也是在这期间,岗位随着项目的需要,自然切换到了项目经理,逐步从产品过渡到了项目。虽然不存在自主选择,但岗位性质和工作要求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
这中间还有过一个插曲,也算是自己的选择吧。
当时有一个时机,部门领导问过我,有没有想法当一个小组的组长,我当时考虑的是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有欠缺,管理经验还很少,同时性格方面也还没有打开,从心底里想当,但是又怕当不好,最后面是害怕胜过了期待,所以当着领导的面,我说我还想再成长历练一下。
怎么说呢,后来想想,很多时候其实不一定是你完全具备了某个岗位的能力之后才能去那个岗位,而是你的能力会随着你在那个岗位上逐步的提升和补齐。
说俗一点是:屁股决定脑袋,文明一点叫“位置决定想法”。所以,在任何时候,如果有机会去挑战自己,先不用想太多,先去挑战再说。
04—2019年 项目经理到组长
2017年底到2019年中,有一年多的时间基本上在项目上,具体工作就是项目实施推进,当时回公司的时间都很少,也历经了公司一些组织架构、组员和组长的变化,但我一直是项目经理的角色,时不时兼顾一些产品配合工作。
2019年年中,随着人员的变动和部门架构的变化,部门有一个基层管理岗位的空缺(组长),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当然竞争也是比较激烈,我觉得在当时的节点下,我具备了一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项目成果和业绩,个人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能当上组长,对于我来说,可能又是对自己另外一个层面的能力和视野的要求,这对于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来说,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老)员工,形势也需要我能有一个岗位匹配,所以我是极希望能竞争上的。
最后的结果也还算理想,当然也归根于领导的认可,竞聘成功了。当上了组长之后,工作的性质也逐步发生变化,不单纯只是做项目管理工作,既涉及方案也涉及管理,小组业务上也需要统管,因此一方面要做项目统筹,管理和协调大部分项目,另一方面需要对组内外的资源协调、任务分配、员工指标分解、人员招聘、对上汇报等方面都要涉及,因此对于个人的要求和能力提升来说,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在经历了刚开始的忙乱之后,也逐步适应了这样的节奏。
05—2022年-2023年 组长到部门长
2022年
2019年中到2021年底这两年多的当组长时间里,经历了解决方案和项目管理整体统筹,也经历了项目管理和产品研发统筹,团队人员的性质和规模也有变化和扩大,整体个人在思考和统筹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对于目标的分解,团队的组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时间说快也快,到了2022年,公司层面的发生了一次调整,让我有进一步转型的可能,通过竞聘上岗模式,从组长升级为部长。
对于我来说,虽然之前也不断经历着转变,但这个岗位,是一个更高层级、更大挑战的岗位,几年时间里虽然也经历过岗位竞聘,但严格意义上这一次竞聘规格更高、竞争强度也更大,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
最后的结果还是符合我的预期,但是竞聘的过程的表现,自我感觉还是没达到预期。不管怎么说吧,在这个新的岗位期间,开始聚焦于项目交付工作,包括项目管理、产品打造、运营服务,面临更高的绩效目标、更多的管理事务、更大规模的人员、更多的团队协同,不仅要把单个项目做好,还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强化部门内各小组的协同,关注规范化、流程化、关注风险的把控,目标的精细化分解、人员的考核、团队的培养,这些平时没那么高要求的,都逐步的冒出来,成为要统筹兼顾的工作事项。
岗位提升的同时,压力当然也是不断增加的,更高的经济指标要求、更多的团队问题,总之只要涉及需要我做的工作,基本就是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事,做协调、做决策、做沟通,都被推到这个岗位上的我来解决,因此,压力也是与日俱增。但是挑战和成长,确实是并行的,没有艰难的上坡,就没有个人不断的能力提升。
2023年
今年,逐步又从单纯管理项目交付提升到管理解决方案和项目交付两项工作,全面负责合同和利润,涉及的工作面更大,而且增加了一项本身就不是非常擅长的市场拓展工作,需要决策的人力资源配置,重难点攻关问题更多。
因此,不断往上走的过程也是不断挑战自己短板的过程,不可能再是做具体执行的工作,更多的偏管理、做计划、促执行、定标准。慢慢适应吧,事虽难,作则必成,毕竟,这十年也就是这样走走停停的也就过来了。
06—不是最后的最后
十年时间,从一个开发人员变成了一个部门经理,从一个性格内敛的技术人员到一个相对不那么内敛的管理人员,面临过很多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和挑战,也面临着不断冒出的短板。当然,自己也已经从一个二十多的小伙子,变成了三十多的中年大叔。
算成功吗?
不好说,成功本身很难定义,如果说赚大钱算成功,那我没做到,深圳有钱人太多,比不了;如果说有权算成功,我也没做到,这也不算什么权,更多的是多一分责任;如果说年轻有为算成功,那我也不算,比我年轻,比我厉害的人也多了去;当然现在也已经有很多人早就不把名和利算作成功,所以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
对于我来说,我也不认为是一种严格意义的成功吧,我觉得算是工作阶段里的按部就班,所以我定义这的过程是普普通通的成长、常规的工作发展轨迹,只是按期在那个特定的时间阶段内把该做的事做好,没有很优秀,但也没有很差,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那么在工作上一定要往上走行吗?
往上走,压力会很大,幸福感其实会更低。那为什么还要往上走,这个问题,我跟家里人有探讨过,最后我总结是是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毕竟还是俗人一个,有些时候还是会在意一些别人的看法。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如果你不去管理岗位,会不断的有新人上去,内心还是很难接受不断有新人后来居上领导你(特别是作为老员工的你),所以,只能随着大流在有机会的时候逐步走上管理岗。
另一方面,现实的经济条件也需要我们这么做,要想改变现状,就得承担更多,所以,往上走应该是普通职场人改变的一个比较快的方式。当然,财务自由的人,技术大拿,创业者肯定不在这个范畴了。
以后会怎样呢?
过去的十年,变化确实很快,自己也在不停的变换着岗位和身份,以后
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到底会变成什么状态,还有可能一直变,自己也说不准,说不定,也会在某个时刻,又会因为某些原因,去到另一个地方,从事一个简单的工作。
谁又知道呢?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