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安庆博物馆有感 观安庆博物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有感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安庆博物馆有感 观安庆博物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岁月的树还透着的沁沁绿意,当时间的风还拂着青春的气息,匆忙的我们,不经意间就步入一片夏的浓荫中,这个季节,我们开启了我们的暑假实践活动。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广大青年深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发展悠久历程,巢湖学院团员青年紧跟国家政策号召,通过采访老戏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等来记录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高度认同和衷心追随,让大家更加了解黄梅戏。2022年6月16日12:30,巢湖学院“传承非遗文化,唱响美丽安徽”调研实践团于巢湖学院老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开会。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团队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安徽安庆的路上。
从报名参与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我就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了这次期盼已久的实践,就算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当时感觉很幸苦,但现在回想起来乏味中充满希望,苦涩中蕴含这甘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让青年一代了解他们的故事,学习文化、保护文化传统,守住文化根脉。我们“传承非遗文化 唱响美丽安徽”团队的实践主题是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作为巢湖学院的一支校级队伍,我们开始了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安徽安庆作为黄梅戏发展壮大的重要地点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的调研地。
6.18日我们团队启程去了安庆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黄梅戏专题的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坐落在安庆市菱湖风景区、皖江公园内,与安庆黄梅戏艺术中心连为一体,是全国唯一的黄梅戏专题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陈展面积1800平方米,由陈列区、宣教区、互动区、戏剧资料信息研究中心、办公区和设备区组成。博物馆分为“戏曲之乡,源远流长”、“黄梅绽放,梨园奇葩”、“梅开数度,生机无限”、“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四个篇章。馆内珍藏着大批珍贵的实物、图片资料。馆内既有用16毫米老式放映机放映原版《天仙配》等黄梅戏老电影的“怀旧放映区”,也有雾幕成像、幻影成像、大型触摸屏等现代展示设备,许多珍贵的实物及历史照片属首次亮相,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一个多世纪以来诞生发展的曲折历程。
图为入馆前与馆主的学习交流。
入馆前,馆主任先给我们提了关于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戏的特色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入馆,我们一行人竖起耳朵跟随讲解员姐姐进入了馆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领略了黄梅戏发展的风采,也欣赏了精美的黄梅戏服饰、道具。讲解员小姐姐给我们说戏曲中的一句行话:“宁穿破,不穿错”说的是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以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的规定性相符合,而不能单纯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以至对人物的形象有所歪曲和破坏。在参馆过程中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和主任交谈的最后他说:“你们今天来学习黄梅戏,我们很欢迎,只要你们其中有一个人以后从事了相关行业,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传承种子就播出去了”。这句话让我非常触动,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决心。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影响永远不会结束。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发现了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
图为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小姐姐学习黄梅戏发展史。
通过这次黄梅戏的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黄梅戏、了解黄梅戏的机会。深入黄梅戏,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确,感性认识到只右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