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感悟(谈谈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感悟(谈谈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六章
X时代——在未知中穿行
第1节 战与和:深远的宇宙
——从太空中的某一个角落来看地球,一个美丽的蓝色的星体,像优美的一篇乐章静静地流过心田。
我们渴望谈论未来,但直到现在,我们始终在谈论历史,毕竟,未来属于未知,所有对未来的描述都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而历史,至少能提供一种镜像,一个模糊的坐标。
我们也一直在谈论战争,以至于有些忽略了和平。但理智看待,这也符合历史的呼唤。据统计,自人类有所谓的文明以来,没有战争的时间屈指可数。正应了那句话:呼唤什么,就缺少什么。和平之所以珍贵,恰恰是因为战争过于频繁。而战争过于频繁,又会反过来吞噬原本微弱的和平呼声。
l“和”为贵
一个经常被研究者忽略的细节是,中国古代虽然早就有“和平”一词,但它主要是被统治者用作“年号”,其内涵与今人头脑中的“和平”相去甚远。但与“和平”相关的理念中国早已有之,中国历史上尤其不乏为和平疾呼奔走乃至以武止戈的和平斗士。有些先贤的和平理念,今天看来不仅发人深省,而且还具有不可思议的前瞻性。
比如,《庄子》中有个寓言,讲战国时期某年,魏惠王想派刺客刺杀背弃盟约的齐威王,魏国将军公孙衍得知后觐见说:“我觉得这对咱们魏国来说有点可耻,您是大国的国君,怎能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报仇?我愿统率20万大军,为您攻打齐国,俘获它的士兵和百姓,牵走它的牛羊和马匹,攻占齐国的土地,打断齐国大将田忌的脊梁骨。”魏惠王本想采纳公孙衍的建议,却又有一个叫季子的人站出来反对公孙衍,随后又站出来一个华子,他既反对公孙衍,又反对季子,搞得魏惠王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关键时刻,庄子的朋友、魏国国相惠子为魏惠王引见了一个名叫戴晋人的隐士。此人既不讲战争,也不讲和平,而是给魏惠王讲起了童话。他问:“大王您可知道蜗牛这种小动物?”魏惠王自然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我就给大王讲一个与蜗牛有关的故事吧:有这么一只蜗牛,长着两只触角,左面的角上有一个国家,称为触氏;右面的角上也有一个国家,称为蛮氏。触氏和蛮氏为争夺领地,动不动就交兵开战,伏尸数万。前不久,两国刚打完一场大仗,倒下的尸体数也数不清,得胜的一方整整追赶了战败的15天方才撤兵回国……”戴晋人还没说完,魏惠王就笑了:“你讲的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戴晋人说:“这并非虚妄之言,让我来为您证实一下:以君王看来,四方和上下有尽头吗?”魏惠王想了想说:“没有尽头。”戴晋人又问:“人的思想可以巡游无穷无尽的宇宙,相信您也不会否认吧?那么人的思想在巡游完宇宙后,又返回到人世,与宇宙相比,可不可以说人世渺小到了似有似无?”魏惠王又答:“对。”戴晋人接着问:“人世既然都可以渺小到可有可无的地步,而魏国又只是人世间一个很小的地方,国都又是魏国之中很小的一块地方,大王又是国都中很小的一个形体,那么,相对于无穷无尽的宇宙而言,您跟蜗牛右角上蛮氏国的国王又有什么分别呢?”魏王说:“真是没有什么分别……”戴晋人告辞而去,魏惠王怅然若失,但他也体悟到了人世之短暂,尘世之渺小,感受到了征战和扩疆的无聊—即使能够胜利,所得不过蜗牛一角之地而已,实在没什么意思。
l大千世界
稍具科学知识的现代人,都不难理解戴晋人的话。一粒尘埃一世界,从宇宙深处看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同我们眼中的一粒尘埃并无任何差别,而的的确确,在这个星球上却生活着大千世界。宇航员在外太空看我们的地球,不过乒乓球大小而已,同戴晋人眼中的蜗牛角并无区别。反而言之,即使在太阳系中,地球也显得太过渺小,其半径仅为木星的1/10,太阳的1%,而我们又知道,在茫茫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单是在银河系中,就有1000多亿颗恒星,有的恒星甚至达到太阳的1000万倍。浩瀚宇宙,人类是何等渺小!
但渺小的人类也最伟大,正如大哲学家布莱士•帕斯卡所说,人不过只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轻易间便可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命。然而,人却又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人类曾经创造的辉煌也是高贵的,遗憾在于,人类至今仍然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及对生存的迷惘。
从人类懂得自己有别于其他生物那一刻,人就懂得了自己的肉体不能长久。后来,人又知道不仅肉体不能长久,整个人类的存续也一样无法保证永恒,而且连人类所寄身的这个地球、宇宙也是有限。当地球人满为患的那一天,文明又该何去何从?试问:在这个星球毁灭之前,人类会否具备移民外星球的能力?仅看眼前,当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时,人类又如何突破生存的困境?
前面那则寓言,本意是宣扬道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类之所以有今天,正是不断战天斗地的结果,人类的美好未来也仍须进一步去斗地战天。“发展才是硬道理”,仅仅回归自然,不仅难以令全球百多亿人口维持生计,而且会引发更多旨在抢夺生存资源的战争。如果不是为了石油,谁会在意中东那片不毛之地?
这一困境并非无解。单从能源上看,如果我们将落在地球上阳光的0.03%转化成能量,就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我们现在还无法做到,是因为太阳能板依然笨重、昂贵,且效率低下。不过至少已经走在路上,不远的将来,它们一定会变得更轻、更便宜,且效率很高。况且,太阳能并非唯一的选择。远的不说,离地球最近的月球月壤中,就存在地球稀缺的元素氦-3,这种令人“爱得深沉”的稀有物质,每年只需消耗50千克,便可运行一个500兆瓦的核电站,而月壤中氦-3的总含量约为100万~500万吨。此外,月壤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银、镉、铅、锡、钛、铁、钙、镁、磷、氮等几十种宝贵资源,然而,直到目前,人类对它们却只能可望而不可即。究其原因,就在于大航天时代远较大航海时代需要更高的技术与投入,另一方面则在于人类的大航天时代的开启,就像开创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人并非为了纯粹的航海和贸易一样,也不是为了开展纯粹的航天事业,为人类的未来谋福利,而是完全意义上的美苏军事对峙即冷战的副产品。
l太空时代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旅行者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由莱特兄弟开创的航天时代步入航空时代,或者说是太空时代。这颗卫星本身并未体现太过先进的技术,只是一个空心球体加一个能发射电码的发报机和一些简单科学仪器而已,不过这已经令自原子弹问世以来就一直走在前列的美国人坐不住了。因为卫星的问世纯属意外,苏联的本意是研制一种可以运载氢弹打击美国本土的火箭,但当时美国已经制订了自己的卫星发射计划,而苏联的火箭计划完成尚需时日,因此苏联科学家便建议政府先发射一颗卫星上天,抢占空间技术先机,震慑美国。这颗卫星也确实震惊了美国,它使美国的战略轰炸机群趴在机场不敢动弹,还影响了美国大选,当然也促进了美国的卫星发射计划提速。但两个月后,也就是12月4日,苏联人的第二颗卫星又成功升空,这次不仅卫星质量更重,功能更全,还搭载了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两天后,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卫星“先锋”号,但发射失败,被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嘲讽为“天上掉下的大柿饼”,同时吹嘘苏联“造导弹如同造香肠”。直到1958年1月31日,由德裔美国科学家冯•布劳恩设计的“丘比特–C”型火箭才将美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美国才稍许挽回些颜面。
此处,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冯•布劳恩。这个被后世誉为“导弹之父”的德国科学家,出身贵族,从青少年时代就痴迷火箭技术。为了自己的火箭研究事业,1938年,他加入了纳粹党,进入党卫军,并获少校军衔。他研制的V2火箭在二战后期成了德国法西斯最有力的远程打击武器,若不是希特勒很偶然地做了个梦,梦到V2火箭无论如何也灭亡不了英国,从而不再将V2火箭的研制放在首要位置,还会有更多的盟国士兵和百姓死在V2火箭的愈加强大的杀伤力下。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没有像其他纳粹分子一样被送上绞架,而是被当作“头脑财富”请到了美国。正是在他的领衔下,美国的“红石”、“丘比特”、“潘兴”导弹先后问世。但在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陆月球之前,美国在航天领域始终稍稍落后于苏联,处在苦苦追赶阶段。不过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对科技的重视大大增加,这使它受益至今。
同样是在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了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也就是后来的航天飞机的计划。经过长达9年的时间和无数次试验,1981年4月12日,美国首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而苏联,尽管在1971年就凭借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战,扳回了两年前被美国抢先登月的颓势,在研制航天飞机方面构想比美国人还早,但因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除了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于1988年进行过一次成功的无人驾驶试飞外,其“暴风雪计划”便就此中道崩殂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耗资200多亿卢布的“暴风雪计划”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后,苏联的主要接班人俄罗斯更是无力支撑这项烧钱的事业。2002年,随着最后一架能飞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毁于厂房坍塌,“暴风雪计划”最终凄凉收场。
然而,没有了苏联人竞争的美国人却未必有多风光。2014年4月29日,面对美国与欧盟就乌克兰局势对俄罗斯发出的制裁威胁,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罗戈津表示,如果美国一定要那么做的话,那就要做好“用蹦床将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的准备。因为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完全依赖俄罗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
当然,恰如一家俄罗斯媒体所说,除了蹦床,美国还可以考虑向刚刚在太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中国求助。抛开美国最终是会向俄罗斯低头还是向中国救援的问题不谈,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怎么也会陷入如此窘境呢?有人认为与当年的苏联一样,陷入了财政危机。其实不然,航天飞机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以美国的航天飞机为例,单架航天飞机造价约30亿美元,以每架飞机可执行任务20次计算,每次成本为1.5亿美元,这对全球第一经济体美国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即使是与美国2013年高达6820亿美元的军费而言,也是耗费无几。再比如,美国最新的航母,每艘造价150亿美元,足够美国人造5架宇宙飞船,发射100余次。美国,只不过是把它认为已经没必要花费在航天领域的资金放在了军费开支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军费开支上,与此同时,美国也始终没有停止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炒作与渲染。美国人一直在叫嚷“重返亚洲”,其实美国何曾离开过亚洲?同时,美国人也宣称要重返月球,无他,只因中国已经露出了后来居上的苗头。日本、印度也公布了其野心勃勃的探月计划。美国人重返月球背后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必深究,客观地说,正如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当年踏上月球表面时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不管美国最初基于什么目的,它毫无疑问为人类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其骨子里的霸权主义,单就探月而言,美国自从踏出了那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后,基本上便止步不前了,这无疑也是全人类的损失。当然,这也可能是全球人的福音。一旦美国人取得更大的空间技术突破,恐怕就会像美国大片中所演绎的那样,连外星人都要被列为征服对象。
l未来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美国人无处不在的征服文化,或许可以看作潜意识中恐惧的外现。事实上,美国人心中真正威胁来自太空,所以他们拍了《星球大战》;日本人心中的威胁来自陆地,所以他们拍了《大陆沉没》。中国人心中的威胁来自哪里?这是一个问题。康德讲,有两样东西让人感动,一是头顶的天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恐怕中国人的威胁也要从这两处找。时下的中国,应该持有大博弈观,大航天观,向宇宙深处行,向宇宙深处看,向人性深处思考。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从宇宙深处看,地球这个大千世界不过一粒尘埃;从人性角度看,没有人是天生的敌人,也没有人是天生的朋友。战争与和平,都是交战双方复杂博弈的产物。从军事博弈的角度看,未来—无须未来—早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之际,太空就已成为了攸关世界各军事大国命运的战略制高点。就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曾错过大航海时代,再也不能错过大航天时代。从全人类的未来着眼,大航天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全人类到了抛弃私心、真正融合的时代,只有当所有人都明白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只是一个星海中的小岛,我们所有地球人的命运始终都面临着宇宙这个伟大对手的艰难考验时,地球上的文明冲突或许才有可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