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尖叫的内容是(蒙克画作《尖叫》的真实内涵)

2023-11-16 16:3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受到尖叫的内容是(蒙克画作《尖叫》的真实内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受到尖叫的内容是

爱德华·蒙克作品《尖叫》(1895)局部 

在近1.2亿美元拍价以及神秘买家、金融家莱昂·布莱克(Leon Black)和他那深不可测的文艺圈声望烘托下,若是moma为爱德华·蒙克经典画作《尖叫》所举办的小型展览未能为这家艺术机构创下新的观展人次纪录,我会感到很讶异。然而在刚刚开幕的这个展览上,有心驻足、思忖片刻的参观者可能都会承认,真实摆在眼前的这件作品多少有些令人失望:与其所被赋予的无可比拟、难以衡量的精神象征相比,它的物质存在显得不相匹配。这一原本是现代精神疏离之精髓意象,在大众文化作用下成为一种做作的陈词滥调。 

这件作品在苏富比拍得创纪录高价后,评论者们开始热衷于强调它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而它也因此被迫放大了自身的广泛意义,即,这一扭曲的画面是如何成为包括“从我们离家后对是否关闭烤箱的焦虑、到个人悲剧”等一切的象征。然而此类构想所引发的实则是一种虚弱、而非强有力的声音,甚至是这幅作品如何失去其震撼人心的原始力量的表现。同时,《尖叫》作为情感认同之媒介的可能性,与生俱来和创作它的具体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而这些信息,都是在拥挤且昏暗的moma展厅中防弹玻璃后面这幅作品所表现出的凌乱状态不仅不能提供、反而是越发疏离的。

催生蒙克这件大师之作的情感化学反应,纯粹源自弥漫于世纪末欧洲的衰落与困惑,再加上画这幅画的这位病恹恹的现代怪人自身的生活经历。他生平的种种细节早已为人所知,但或许在这儿还是值得再次回顾,尤其是将重点放在那些充斥于他作品中的往复拉扯的力量之上。此人出生在一个正发生戏剧性变化的世界,信仰正让位于怀疑,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观念正在分崩离析。蒙克脚踏两个世界,而这也正是其中所有焦虑的源头所在。 

一方面,他来自一个阴冷且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他的军医父亲娶了一位年轻自己20岁的妻子,后者来自于一个家道中落的富裕家庭。他们育有五个孩子,爱德华是次子。后来母亲早逝,留给家人一封凄惨的信,信中说:“上帝悉心联结起来的我们,将会在天国重逢、永不分离。”蒙克的父亲从此变得郁郁寡欢、举止狂热,他会在餐桌上反复对大家大声读诵这封信,若是孩子们有离经叛道之举,还会以在未来等待的地狱之恐怖来训斥他们。这种宿命般的气氛,无疑影响了蒙克的世界观。 

另一方面,当全家人之后依据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奥斯陆旧称),爱德华很快发觉自己强有力地被卷入当地的无政府主义风潮。当时克里斯蒂安尼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们由Hans J ger所领导,这是一个宣扬自由恋爱、反对一夫一妻制、反对压制妇女、反对家庭的人。J ger相当引人注目、也是其追随者试图以之为生活准则的戒条,包括:“汝当书汝生,汝当离祖根,汝当杀汝生。”也正是J ger鼓励蒙克以灵魂作画、抵制艺术惯例、从而策励自己的艺术突破。当这位波希米亚精神领袖因其反资产阶级信念而身陷囹圄时,蒙克还送给他一幅半裸女子像、供他在狱中消遣。 

这将我们带回《尖叫》这件作品。它的原名是“自然的尖叫”,是蒙克所写的一则短诗的配图,这首短诗同样也被刻在moma正展出的这个版本的作品上:“我与两位朋友一路同行。日落时分/ 天空变得血红。我感到一丝忧郁/ 我伫立良久,疲惫不堪/ 在那黑蓝色的峡湾与城镇之上,悬挂着血色与火舌。我的朋友们继续前行/ 我却滞留其后/ 因恐惧而颤抖/ 我感受到自然界的尖利叫喊。” 

是否留意到了这个故事?《尖叫》常常被作为一幅个人孤立或是疏离状态的图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场景发生在公共空间、而非某个幽闭的室内(像是在蒙克许多作品中的那样)。无论攫住这位哀号着的中心人物的是何种情绪,这一切都并非发生在他孤单一人之时,而是当他“与两位朋友一路同行”的当下,画面上在他身后,我们可隐约瞥见另外那两位踯躅前行的人,显然他们并未意识到画面前景中正在发生的戏剧性一幕。 

更为重要的,正如画作的原名以及诗中所提示的,画面的核心在于,这种令人恐惧的顿悟是从这片风景甚至是宇宙本身生成、继而经由人物表达而出的(“我感受到自然界的尖利叫喊”)。这也正是蒙克在当时尚且算是激进的表现主义风格,在其中,一切都是这种完美表达的一部分,描绘着一个被翻江倒海般情感内涵所充分调动的世界——天空,海洋,以及那位在哀号中变了形的人物本身。 

从十足的宗教背景、到被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后者是他最喜欢的作家)直言不讳的虚无主义所吸引,蒙克曾被训练着去面对一个充溢着神圣意义的世界、并服从于这样一个图景——然而他再也无法完全信任这一图景了。整个宇宙都在说话、都在尖叫,却发不出声音,一种超越任何人类交谊的失落感从中油然而生。 

最后,桥为《尖叫》提供了一个相当适宜的发生空间,因为它捕捉到了一个过渡时刻——从一个预设好固定意义的世界,过渡到一个人可以自设其意义、并有种种焦虑随之而来的现代世界。对被痛苦悬置的种种意义的这种感受,尤其为当时的欧洲文化所特有。若是你想要解密这幅画作的故事及其深度、并且将之从傲人的市场业绩从解放出来,这一点是必须得到再认识的。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