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的基本原理 广告学经典理论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广告学的基本原理 广告学经典理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代理制,是广告主委托广告公司实施广告宣传计划,广告媒体通过广告公司承揽广告发布业务,广告公司居于中间为广告主和广告媒体实现双向、全面代理业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广告代理制要求媒体不直接向企业承揽广告业务,而是通过广告代理公司这个“桥梁”来联系广告主和媒体,广告代理公司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创意、制作、策划、购买等服务,并赚取佣金。
代理制是广告经营业最显著的特征,以致“广告业”或“广告经营”可以看作是“广告代理业”(Advertising Agency)或“广告代理经营”的简称,即广告公司接受广告主委托代理提供各种广告服务业务。
广告经营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就是“广告公司”。因此,广告公司及其经营管理活动是整个广告代理运营框架体系的核心。
广告代理制的意义
(1)广告代理制适应了广告业中专业化分工发展的需要;
(2)广告代理制强调专业广告公司在广告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使其能超越不同媒介的特点,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3)广告代理制可以消除企业广告无整体计划、效益欠佳的种种弊端,帮助企业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广告资金,收到较好的广告效果;
(4)广告代理制有助于企业摆脱“关系广告”、“家长意志广告”、“权力广告”、“摊派广告”等行为,有效消除广告业中的不正之风,使广告市场得到治理;
(5)广告代理制有利于广告行业参与国际广告业竞争。
广告代理制的类型
广告代理制是广告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广告业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广告代理制有两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品细分广告代理制,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媒体细分广告代理制。
广告代理制类型 | 代表国家 | 含 义 |
西方模式 | 美国 | 实行“商品细分”,指广告代理公司在同一种竞争性商品中只接受一个客户,对客户所委托的商品广告业务全权负责。 |
东方模式 | 日本 | 实行“媒体细分”,是数家广告代理商对同一客户提供不同的媒体服务。例如,《广州日报》属于甲代理商,《南方都市报》属于乙代理商。 |
两种广告代理制的比较
在商品细分代理制中,广告代理商不能同时接受两家相互竞争商品的客户,有利于保守商业秘密。广告代理商能将最好的创意提供给唯一的商品客户。
在媒体细分代理制中,某客户或某商品由几家广告代理商分别提供不同的媒体服务,容易导致广告代理商只关心推销自己的媒体,而忽视整体营销活动。
因此,商品细分广告代理制较为有效合理。
品牌形象论
大卫.奥格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产生背景
50年代初USP理论大行其道,要求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但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替代品和仿制品不断涌现,寻找USP变得愈益困难.
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是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创意观念。品牌形象论是广告创意策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认为在产品功能利益点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奥格威的形象论认为消费者购买时看重的是实质与心理利益之和,而形象化的品牌就是带来品牌的心理利益。
BI理论的定义
一、广告活动的目标就是要力图塑造并且维持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形象
奥格威认为,产品就像人一样,也要有个性。
产品的个性是由许多因素混合而成的,多如包括产品的名称、包装、价格和广告的风格。广告活动所表现的广告作品必须保持一以贯之的形象风格。
奥格威“往往是一个品牌的整体性格,而不是琐碎的产品差异决定了它在市场中的终极地位。”
二、任何一个广告创意作品都是对品牌的长程投资
奥格威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广告必须去维护一个好的品牌,甚至应该以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取品牌的长远利益。
应该说服广告主从长远的利益出发。
三、塑造并传播品牌形象比单纯强调产品的具体功能特征要重要得多
产品的同质化造成消费者选择品牌时所运用的理性愈来愈少。
四、广告创意应该重视运用形象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实质利益的需求→实质利益为主、心理利益为辅的需求→心理利益为主、实质利益为辅的需求→心理利益的需求。现代的消费者追求的是“实质利益+心理利益”。
植入式广告
定义:“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 把产品及其服务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品牌符号融入影视或舞台产品中,构成了观众真实观看到或通过联想所感知到的情节的一部分。在观众关注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传递给观众,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的广告形式。
植入广告早已在许多外国大片中被用得炉火纯青,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植入广告还是一个急需思考的崭新课题从过往成功的植入广告看,它们大多都遵循了三个成功法则:
一、巧妙地介绍新产品、新功能
二、走情感路线
三、上升到卖文化、卖概念的层次
如何将产品、品牌策略化地融入节目内容?
如何将植入式广告的效果与品牌整体战略相匹配?
如何处理与同在一部影片中的其他品牌的关系?
如何更好地利用植入式广告带来的广告效应?
如何运作植入式广告?
上述理论均来自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