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琶洲片区打造世界级商圈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广州塔—琶洲片区打造世界级商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珠区将全力推动“一区一谷一圈”,力争到2025年琶洲试验区实现营收超5000亿元;广州塔—琶洲片区将打造成为商业商务集聚、互动体验功能突出的世界级地标性综合商圈……10月26日,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代理区长毛松柏作政府工作报告,海珠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布局、新谋划让人振奋。
要点如下——
过去五年成绩单:
海珠经济实力不断跃升、质量明显提高。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3%;今年1—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较高增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7.9%,高于经济增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世界发达经济体水平。
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等36个“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全面投产达产,带动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超1600亿元。
琶洲区域面貌焕然一新、引擎作用凸显;
城区品质系统提升、颜值蝶变升级;
海珠民生福祉大幅攀升、发展硕果累累;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自身建设全面进步。
今后五年主要目标:
认真落实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再上新台阶,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区发展品质、生态环境品质、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向实现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12大亮点抢先看:
·全力推动“一区一谷一圈”
海珠区将注重产城融合,全力推动“一区一谷一圈”协同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培育更为强劲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全力构筑“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创新产业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琶洲试验区实现营收超5000亿元。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枢纽、创新创业集聚高地、生态创新示范基地。全方位整合新港路沿线大学、大院、大所优势资源,按照“1+2+N”模式,打造1个示范园区,整合资源建设2个试点园区,逐步拓展多个创新载体,建设生态创新示范基地。谋划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总部基地。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将打造成为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高品质改造提升南华西街、洪德巷、龙骧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展示核心区。整体提升江南西等特色商圈品质,谋划“江南西—宝业路—金沙路—太古仓”美食大道,激发老城区商业活力。深挖海丝文化、非遗文创、工业遗存等资源,串珠成链打造精品特色文旅游径。
·深入实施海珠创新“四大工程”
深入实施海珠创新“四大工程”,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实施创新策源“聚能”工程,注入创新创造“源头活水”。全力建设“一区”“一谷”两大创新策源基地,以新港科技创新大道为轴,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链群、标杆平台,勇当广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排头兵。
实施创新企业“培优”工程,推动创新创造“鲲龙出水”。力争到202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突破30家。
实施创新平台“增效”工程,赋能创新创造“行云流水”。力争到2025年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突破50家。
实施创新环境“提质”工程,促进创新创造“如鱼得水”。力争到2025年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250亿元。
·打造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新高地
坚持总部经济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到海珠设立国际总部、区域总部、研发总部、业务总部、工业总部,打造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新高地。提高楼宇注册率、贡献率。到2025年全区总部企业超200家,税收亿级、十亿级商务楼宇实现翻番。
·推动国企改革
优化国资战略布局,推进国有资产重组整合,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为海珠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完善国资监督和运行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建立项目跟投、超额业绩分配、风险储备金等中长期薪酬制度。
·高标准建设国际商圈
整体提升1个世界级商圈,谋划落地一批商业综合体,将广州塔—琶洲片区打造成为商业商务集聚、互动体验功能突出的世界级地标性综合商圈。培育壮大5个区域特色商圈,推进江南西—太古仓、广纸—沥滘、滨江、中大、海珠湿地片区商圈优化提升。力争到2025年新建大型商业综合体6家、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商业面积超50万平方米,广州塔等景区游客接待量实现翻番。
建设全球消费品展示交易中心,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展会体系。尽快启用琶洲客运码头,争取建成离境免税商店。支持广州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建成运营羊城广场,争取建设广州国际媒体港东塔等一批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吸引高能级品牌首店、旗舰店、概念店入驻,集聚更多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新兴时尚品牌,开展全球、全国新品首发、首秀、首展宣传推广。
·构建城水相融绿树成荫的江岛示范体系
全面建成106.5公里碧道,打造“小环+大环”游憩系统,建设百里滨水带状公园,形成水清岸绿、都市风光的生态廊道。结合海珠桥南广场等节点建设,加大留白增绿力度,推进2个以上社区公园建设,因地制宜建成8个口袋公园。建设最美城央湿地。
·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目标,按照“一年一个品牌示范段、两年一个品牌公共空间、五年一个品牌活力区”的要求,用好码头、驿站资源,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科学制定实施建设计划,串段成链,优化珠江沿岸功能空间格局。
前航道打造文化、多元、精致的魅力水岸。广州塔区段发挥地标效应,将广州塔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打造都会活力区。利用南华西、海幢、滨江街等老城区资源,结合大元帅府、潘家大院等活化项目,打造传统岭南文化与都市滨水资源相融的文化长廊。
后航道打造创意、生态、活力的创新江湾。太古仓区段采用“修旧如旧”模式改造提升太古仓等工业遗存,建设具有文化沉淀的产业载体,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区;广纸区段开展土地储备、有序更新,灵活整合沿岸旧厂地块资源,推动“工业锈带”转化为“生活秀带”,打造智能化、信息化商贸新业态集聚区。
抓实地区总设计师、社区设计师制度,加快推进石溪等重点片区地区总设计师设立。做精做深环中央湿地价值圈保护与发展、新城市轴线南段提升等规划。把有机更新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存、古树名木等统一起来。
·推进5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
推动广佛环线、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地铁10号、11号、12号线全面开通,地铁8号线东延段、28号线开工建设,新增轨道交通30公里。构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枢纽,完善“一江两岸”交通体系,推进5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2条过江隧道开工建设。构建便捷高效内部路网,完善“九横九纵”路网骨架,琶洲西区50条道路路网工程全面建成,力争42.2公里环岛路全线贯通,新增道路桥隧32.1公里。
·“街净巷洁”“城美景靓”品质提升
开展“街净巷洁”“城美景靓”品质提升项目,用足绣花功夫精雕细琢广州塔、琶洲等重点片区管理,建成一批“席地可坐”、特色鲜明的城市管理高品质样板街区。力争到2025年新增15个以上市级容貌品质社区,创建5个以上市容景观样板街道。
·5年内供应住宅、人才公寓15万套以上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羊城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安置帮扶对象等群体就业工作。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力争5年内供应住宅、人才公寓15万套以上。
·新建17所中小学、幼儿园,打造更多优质特色高中
着力扩大基础教育优质学位供给,新建17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13个校园改扩建工程,提高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比例,打造更多优质特色高中。
·打造首席服务在线平台
持续推进首席服务官机制模式升级和效能提升,优化安商暖企“五个一”机制,打造首席服务在线平台,为企业和产业人才提供全流程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完善政务网、政务云、政务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5G+智慧政务”“区块链+数字政务”延伸。统一全区移动政务服务入口,实现高频政务事项100%“指尖办”、100%“跨域通办”,有效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海宣、廖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