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时 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评析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进行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时 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方法评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十分大,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取最高的工作效率,无论是频繁地使用一次性用品,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不刻意地对土壤污化,都导致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
1土壤环境监测概况
我国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不断进步与完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于《中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研究》中提出了以“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为主”的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路线。目前已发布的标准规范主要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2000)、《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9)等。生态环境保护部于2005年至2013年间组织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此次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并编制了一系列土壤监测的相关技术文件,同时在这项工作中培训了一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才,为进一步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于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不同的污染,土壤污染是人们最难以重视到的一点,正是因为人们对于土壤污染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才导致土壤污染愈发严重。甚至有部分人们认为环境污染仅仅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是相关的环保机构进行治理,这些问题难以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导致土壤污染问题在出现时,其治理效果相对较差,无法满足我国当前对环境保护的整体需求。第二,现阶段我国在土壤环境监测系统以及监测技术、监测能力上仍存在很大不足,想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的满足土壤环境监测的整体需求,就需要我国相关部门以及科研人员在技术方面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为社会发展、为环境发展、为土壤环境监测质量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需要提升监测的整体效果,而在土壤环境监测上面,由于缺乏专业的土壤环境监测人员,即使是在监测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仍旧有很多地区没有专门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的人员,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性能不够、工作效果相对差,缺乏专业人才,这也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当前所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专业监测人员短缺、高等院校缺乏相关的专业这些都导致土壤环境监测人员难以在当前社会中进一步的被培养出来,需要我国各地区定期开展有关土壤环境监测的讲座,并且让人们理解土壤环境污染同样也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忽略了土壤环境污染就会从根本上导致我国环境问题难以解决。高等院校也需要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以及土壤环境管理的相关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且专业的人,才能投入到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为土壤环境监测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第三,在实际开展土壤环境监测中,不同地区所使用的设备不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及监测设备质量较差,在使用时对土壤环境的监测效果难以达到实际需求,甚至无法检测出土壤已经存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虽然我国已经研发出了一系列相对质量较好的监测设备,但是这些设备自身所需要的消耗的经济成本较高,无论是购买的经济或者是在实际使用时操作相对困难,对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而言,难以使用这一系列设备。为此,在土壤环境监测设备改进中,需要降低设备的经济消耗,简化设备的操作方式。
3土壤环境现状现场调查
3.1点位布设
(1)布点方法。常见的布点方法如下:第一,简单随机法,工作人员可以先将所需监测的土壤环境以网格的形式进行划分,并且对每一个独立的网格进行编号,在确定样品数量之后随机抽取网格编号,并将抽取到的网格设为采样点,随机抽取网络编号时工作人员可采用掷骰子、查随机数表等方式来确保结果的随机性;第二,分块随机法,对于多种不同类型土壤环境的监测区域,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分块随机法来完成布点作业,先将监测区域按照类型的差异性分为几个不同的监测单元,再在这些独立的监测单元中进行随机布点,从而有效提高布点样品的代表性;第三,系统随机法,按照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等面积的网格划分,然后再在每个网格的中心位置布设监测点位。
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土壤环境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选择布点方法,判断布点选取是否恰当。通过构建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并且开展动态化的监测工作,就能够对土壤的状态有时刻的而掌握,而且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能够作出判断并且采取措施。(2)布点数量。土壤环境监测区域内的布点数量主要由三个因素来确定,其一为调查目的,其二为调查精度,其三为调查环境。通常来说,监测区域内的每个检测单元都需要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位布设。此外,监测区域内的布点数量还可以结合网格节点进行估算,也可以通过样品数的绝对偏差、相对偏差、方差、变异系数等一系列地数值结算来进行参考。
3.2 采样质量控制
现场采样过程中采取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① 进场采样前,应对目标地块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块基本情况。依据地块现状和监测目标,制定完善的采样计划。现场采样过程中,严格按照采样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确保点位及样品具有代表性。
② 现场采样监测人员应掌握目标污染物的基本性质、土壤基本性质以及地质分层情况,同时熟练使用现场采样设备及仪器,能够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现场采样监测工作。
③ 进场采样前,提前准备好采样工具及器材,并对现场检测仪器设备(包括XRF、PID和GPS等)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现场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整洁性,以避免污染采集的样品。
④ 现场作业时,采样人员应佩戴相关的防护衣物,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劳保鞋等。采样过程中应佩戴一次性丁腈手套,确保一个样品使用一套采样工具。
⑤ 采样容器要保持清洁,同时确保密封性。土壤样品瓶应采用棕色或深色玻璃广口瓶,样品瓶在保存运输过程应避免受到阳光直射。需要添加保护剂的分析项目,应由实验室提前在采样容器中加入了保护剂,现场采样结束后及时送至实验室,以确保在样品的有效期内完成分析。现场样品装入容器后,应立即放入带蓝冰的保温箱中保存。
⑥ 采样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地块信息、采样过程、采样点位信息、样品基本性质、土层信息以及现场检测数据,并对样品进行标识,确保标识的清晰。
⑦ 现场采样工作结束当天,应现场核对检查样品流转单和现场记录,同时核对样品瓶标签及样品数量,确保标签清晰,避免出现样品瓶破损或遗漏情况。
3.3 样品制备质量控制
样品进入实验室检测前,需进行样品制备,主要步骤包括风干、粗磨和细磨等。制样过程应在制样工作室内进行,制样室应当配置粉碎、风干和装样等操作工序。样品制备过程中,需保证制样室的整洁性和通风性。制样期间,应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及实验室要求进行制样操作,避免产生样品混淆及交叉污染等情况。样品进行分装的过程中,应使用洁净的装样工具,避免二次污染情况的发生。样品交接、制样及管理工作应保留完整的记录,在样品交接时送样方和接样方需要进行现场核对,并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确认。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国内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在开展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监测企业的工作人员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严格按照特定的监测流程、做好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等方式有效地解决监测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最终所得到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性,为后续土壤环境保护等其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真,陈铁文.简述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102.
[2]庄国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04):477-483.
[3] 周俊,梁鹏.基于环评数据的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基础状况调查研究[J].环境保护,2017,45(22):53-55.
[4] 武春林,王瑞廷,丁坤,等.中国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西北地质.2018.51(3):240-252.
[5] 陈玉芳.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3):67-69.
[6] 舒笑寒.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7] 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03):116-120.
[8] 绳秋月,钟罗罗,吴植.土壤环境监测中现场采集和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研究[J].节能与环保,2019(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