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润物无声——读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润物无声——读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读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有这样一句话“假如一个人处处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就会迟钝起来。”每次读到它,内心就有触动。暑假里,读了李镇西的《自己培养自己》中的一篇文章《自然而然的教育》,对这句话的认识又有更深的感悟。
文章中提到了两个案例颇令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汗颜。
每一届新生入学,我们总是会跟学生说说,学校的日常规范、班级的规矩约定,说得口若悬河,说得口吐白沫,以希望每一位学生能告别过去的点滴的不是,遵守新学校、新班级的规矩。学生在害怕甚至恐惧中,强硬地接受了指令性的生硬的每一项、每一条。如果发现孩子当中有不守规矩的,一定会痛痛地处理,达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好好地放一把火来烧烤这些新生。
不妨看看,李老师新学期开学的做法。给每一位学生写一封信。通过学生上前来拿李老师亲手发的信,来发现出现的教育因素和教育契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不动声色”的教育。第一个学生没说“谢谢”地单手接过老师双手送过去的信,李老师没有批评他。因为那样,他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维护一个孩子的尊严,要比“教育”全班同学重要。直到第七个孩子上来时,说了“谢谢”地单手接过她的信,李老师马上对大家说:“这个同学多有礼貌啊!”接下来,每一位孩子都说了“谢谢”。直到第十一个孩子上来时,说了“谢谢”地双手接过信时,老师马上跟大家说:“大家看,这位同学更有礼貌了,既说了‘谢谢‘,又双手接信。”
好啊,处理得多么睿智啊!李老师是不让学生“感到和知道别人是在教育他”,从而让他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完善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细细考量李老和我们各自的教育方式,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基于批评的、明显生硬的、“说教式”的、高高在上的教师对处于弱势的学生的教育,而李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基于表扬的、自然而然的、体验式的、榜样感染式的教育。教育就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感化。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学生早恋的。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常常会发现学生之间早恋的。我们的处理方式是广纳众言,明察秋毫。各个击破,各个谈心,刨之以微末,吓之以请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逼之以矩。弄得班级沸沸扬扬,使得孩子心惊胆战。甚至还出现,破罐子破摔,索性就谈朋友,最后奈何他们不得。
再来看看李老师手捧作文本,在墙角看到班上一对男女生拥抱时,是怎么处理的。他不动声色,装着什么也没看到,敏捷地松了一下手,作文本滑落到地上,那对男女生闻声而来,帮老师捡拾起作文本,还得到李老师的表扬。后来在一次女性主题课文的单元总结时,李老师有意地谈论起女性的命运,谈论起中外杰出人才中女性占比低的原因,有意识地总结出女性过早关注自己,过早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男性这一重要原因。后来,那位女生想到自己,觉得早恋不妥,主动找李老师倾吐心绪,并希望李老师多关心她,多督促她。
细想想,这一招,顺势而为,欲擒故纵,着实用的巧妙。试想,如果李老师发现他们拥抱,就当机立断地训斥处理的话,他们一来尴尬,二来心里陡增压力,最后就会象我们那样,于事于人,都会造成伤害。
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不露声色地让教育一步一步到达期待的目的。而这种不动声色,就是自然而为,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育的目的一定是显性明确的,但教育的过程最好的的方式就是不露痕迹,大道无痕。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那么,就让我们学习李镇西老师的睿智的做法,在自然而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去摇动、推动和唤醒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35,587评论 1赞 277
茶点故事阅读 46,927评论 1赞 237
茶点故事阅读 28,671评论 2赞 197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昨晚晚上的线上课程主要是讲解运用情感主持,朗诵的的艺术,包括文学性、艺术性表演型,像婚礼主持,更多的是要用...
莫不期许这一世流浪 也不憧憬下一世相逢 不要念起我的名字 不要忆起我的气息 在岁月无声中消逝 在似水年华中离去 残...
男人的颜和身材,重不重要? 可能在越来越拥有女性自我意识的今天(咦,我怎么会说出这么严肃的话?) 男人的颜和身材变...
其实检验自己这项技能是够掌握的方法,不是凭感觉,而是能把这项技能传授给别人。确实如此,如果你自己都不会怎么可能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