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村塾活动(扬州希望村塾:给留守儿童真爱)

2024-03-19 06:1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希望村塾活动(扬州希望村塾:给留守儿童真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希望村塾活动

五年级学生吴陶冶很喜欢去村委会活动室练书法。这里有专业的书法老师免费指导练字,还有不少小伙伴,他很开心。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谷营村村委会里的“希望村塾”,是孩子们课余时间里最常光顾的地方。

近年来,团扬州市委结合大学生村官和爱心志愿者资源,在全市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村(社区),建设了一批以“希望工程”为依托,关爱留守儿童、传承国学经典的志愿服务阵地――“希望村塾”,聚力为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暖心服务。

截至目前,扬州团组织已在全市建成“希望村塾”69家,开展志愿服务和专题讲课1891 场,先后有两千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大学生村官志愿者413人,志愿服务留守儿童20807人次,筹集爱心资金及各项捐赠物资60余万元,受到众多留守儿童和家长的欢迎。

让留守儿童有爱的陪伴

2013年7月,扬州市首家以“关爱留守儿童,传承国学经典”的“苍颉村塾”开班了。这个以邗江区杨庙镇苍颉村村委会活动室为载体建立的“乡村私塾”,成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

此后,10岁的高再也不在电视机前打发课余时光了。父母在外地打工,高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苍颉村塾”里,高和小伙伴们玩剪纸、画水墨画、练书法,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假期生活。

“留守儿童是亟须关爱的群体”,“苍颉村塾”的发起人――邗江区杨庙镇团委书记常志涛坦言,开办村塾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村里的十多名留守儿童聚集起来,组织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为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同时也解决留守儿童去处难的问题,让孩子们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也能有爱的陪伴。

“苍颉村塾”的开办为全市推广建立“希望村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围绕“苍颉村塾”的开办经验,扬州团组织开始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乡村(社区)展开调研,依托当地现有阵地,秉承一室多用的原则,设立“希望村塾”志愿服务阵地。同年10月底,全市首批6家“希望村塾”应运而生。

对于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李天晔来说,“希望村塾”既是一个爱心志愿服务的平台,也是工作中的重要抓手。开展农村工作时,常会遇到村民们不搭理、不理解、不配合的尴尬情形。“希望村塾”开办后,李天晔先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再通过孩子们与村民说上话,慢慢的,认识李天晔的村民越来越多,开展工作时也顺利了不少。

两年来,扬州团组织经过一步一步的扎实拓展,逐步将“希望村塾”作为希望工程关爱留守儿童的品牌工作进行推广。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已建成“希望村塾”68家,目前已形成各市区、县积极联动,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有形化的要求,以点向面逐步推广。

深挖资源 服务多元

6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常年跟爷爷奶奶生活的小磊,曾一度自闭内向,沉默不语。

在“嘉禾希望村塾”心理咨询师许小红的长期介入下,2015年上初一的小磊,已经能大大方方地在同学们面前用英语做一番自我介绍了。

仪征市嘉禾社区是一个有4000多户居民的拆迁安置小区,200多名留守儿童的管护问题,成了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明最挂念的事。

“很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容易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等问题,让人心疼。”

作为“嘉禾希望村塾”志愿者服务队组长,李明找到了社区内的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请她们加入团队,长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帮扶工作。“小红心语”工作室如今也成了“嘉禾希望村塾”的品牌志愿服务。

不仅是“嘉禾希望村塾”,在扬州,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也为每一个“希望村塾”的课堂增添了活力:有弘扬古典艺术的古筝展示,有发扬现代艺术的舞蹈训练,有传承经典文化的书法练习,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评话和木偶指导......

按照“一村塾一特色”的原则,每个“希望村塾”在开展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的同时,也以传授国学、书法、艺术等为课程内容。同时,充分挖掘本地历史和文化资源,结合村(社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

每次村塾集中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台账,每个“希望村塾”都有统一的村塾标识标牌,制度、师资、课表上墙,规范化运行。团扬州市委还组织开展《希望村塾专题教材(试用版)》的编写和试点工作。

为了能确保志愿服务队伍的常态化、稳定性,团组织主动联系本乡镇的“五老队伍”、小学老师、艺术特长者等加入村塾志愿者团队,结合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的自身所学专长,成立专业服务队,团委面向各高校征集村塾志愿者队伍,分派至各个村塾,增强寒暑假的服务力量。

在农村建立青少年常态化服务阵地

随着全市“希望村塾”志愿服务阵地的逐步建立,为留守儿童送关爱也逐渐成了全市社会各界一种不约而同的默契。

听到村里建成了“希望村塾”,江都区小纪镇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张媛,带着幼儿园里的15名老师,成了“花彭希望村塾”的第一批志愿助教的爱心队伍。

为了能给“郁桥希望村塾”里的孩子们提供专业化的棋类教学,新城镇团委书记陈文凯在网上找到了扬州仪征棋院的联系方式,电话联系表明初衷后,棋院院长第二天亲自接待了他,并最终达成了6名专业老师定期轮流开展免费授课的约定。

在得知荷叶社区的“希望村塾・荷香学堂”缺少志愿者队伍时,扬州大学教科院小学教育专业的20多名大学生主动邀约,成立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队伍,每周末为社区及周边留守儿童免费进行课业辅导及爱心助学活动。

邗江区地税局与该区杨庙镇“希望村塾”对接,主动承担“希望村塾”日常建设经费,区里各个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员工定点开展互动志愿服务。

“希望村塾”的建立充分发动了社会力量的聚集,成了一种持续性的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团扬州市委副书记袁慧中表示,“希望能以有限的资源,为留守儿童做最多的事。”

将社会资源整合汇聚,让社会大众的爱心力量融入“希望村塾”,为留守儿童开展多元化、专业化的教育提供了可靠保障。

团扬州市委书记佘俊臣认为,“希望村塾”是一个植根农村、服务乡亲的平台,在这里,团干部、志愿者、社工等工作力量实现汇聚,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心资源得到整合, “也许我们所做的并不多,但每当看到家长们的点赞、孩子们的笑脸,我们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也是那么值得。”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