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讲话全文(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营商环境讲话全文(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通报了全市5月份县域营商环境排名情况,相关责任单位汇报了问题整改情况,XX同志对我区营商环境整改及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希望同志们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正视问题差距。
营商环境是一杆标尺,既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又检验着当地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当前,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地方都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摆上更加突出位置,营商环境正成为各地检验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热词”,也成为各地激烈比拼的“焦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六稳”“六保”的重要举措,作为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去年3月11日,省政府制定印发了《**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2月28日印发了《**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今年1月份,省政府下发了《**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为全省各地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奠定了基础;2月份,**市制定了全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任务分工,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标准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6月17日,省政府又专门印发《**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实施方案》,列出可先行开展的9个方面共57项改革创新事项;同时,对标国内前沿水平,复制推广先进地区16个方面共64项改革创新事项。如果我们跟不上这个大形势,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去年,省里对全省158个县(市、区)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价,我区在54个市辖区中排在30名之后,属于中下游序列,成绩不理想。在这次月评比中,我区和XX市并列第四,在全市属于中游,从刚才通报情况来看,我们工作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市营商办反馈的问题中涉及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拖欠工程款、部分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可以说是针针见血,指出了我们的短板弱项。从根本上看,问题还是出在作风上,这项工作究竟干没干、干多少,与各部门单位重视不够有很大关系。一些部门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少、对上沟通少、协调解决少、督促检查少;有些甚至对于惠企政策是什么、怎么落实、关键点是什么“一问三不知”。
今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我区经济下滑严重。当前,营商环境就是**区经济复苏的“命门之穴”,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改进作风,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眼于**区长远发展,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直面短板差距,以问题整改为契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突破口,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姿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本好转。
二、抓住关键,全面优化提升。
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必须从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全面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要从以下4个方面发力。
(一)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要坚持问题导向,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以我们的“服务力”跑赢疫情带来的“冲击力”。一要进一步改进行政审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多少、门槛的高低、程序的繁简,直接反映着营商环境的优劣。去年年底,全省县域放权赋能改革推进会召开后,市里已经向县(市、区)下放了涉及市直23个政府组成部门、共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我们要抓住机遇,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持续深化,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压减审批事项,对现有审批事项和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要推进流程优化,对该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明确审批流程和要求,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能并联的必须并联,既横向整合,推进部门之间系统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又纵向压减,以更大力度减层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要整治变相审批,对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严禁以其他任何形式进行变相审批,不能换汤不换药。各级各单位要经常看看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审批事项,还有哪些需要市场主体排长队、反复跑,全国全省哪个地方的办理时限最短、有什么好的制度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工作。需要强调的是,改进行政审批不是简单地做“减法”,更不是无原则地降低门槛,需要办的手续一定要办全办好,关键是每个环节都要依法高效,用最短的时间办最高效的事。二要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在放权的同时,事中事后监管这一手必须硬起来。要完善监管机制,坚持“无事不扰”,把握好服务的边界问题。一旦越了“界”,再好的服务也会成为干扰,结果适得其反。这段时间,少干扰就是支持,就是为经济发展、为全区大局作贡献。除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检查督导外,一律不准安排督查事项,让企业恢复元气、安心发展。要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实行严格监管,守牢安全和质量底线;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引导促进其健康规范发展。对市场主体不能仅仅说不行,要讲清楚为什么不行、怎样才能行,坚决避免简单粗暴搞“一刀切”。三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要把能否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作为衡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多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不能总是等到企业和群众反映了、甚至有怨气了才去解决。要着力增加服务供给,紧盯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统筹做好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公共服务等,既解决好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融资、用工、用能、用地、物流等问题,又增加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全方位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要结合当前开展的“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用最短的时间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项办好。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有效载体,要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
(二)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要以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基础,以清除各种隐性限制为重点,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公平进入,决不允许在清单以外再搞门槛限制。对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城建等领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围绕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重点在“照后减证”上下功夫。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协调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贷支持力度。二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目前,我们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上还有差距,要素“错配”“低效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机制等6方面25条具体举措,我们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落实好。三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要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努力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的良好氛围。政府要带头讲信用,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能开空头支票或新官不理旧账。要充分发挥全市信用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红黑榜”制度,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四要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让市场主体感到“服务高于周边、负担低于周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要求。要把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结合起来,着力在降低制度成本、税费成本、要素成本等方面下功夫,用降本减负的“减法”换来企业发展的“加法”。尤其是近期国家、省、市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形势,陆续出台了一揽子扎实稳住经济的政策措施,6月中旬区发改委牵头,参照市里“4+5”惠企政策汇编模式,印发了《**区惠企政策汇编》,各职能部门要加快落实,确保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要持续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坚决斩断“向企业乱伸的手”,通过政府过“紧日子”让企业过上“好日子”。
(三)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当前法治要素在整个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约三分之一,占比很重。一要推进依法治区。全面落实民法典、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精准执法、柔性执法、服务型执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轻微违法行为由重行政处罚向重教育引导、重督促整改转变,提高企业对执法的满意度。二要优化法治服务。结合“红色治理”推进,要整合政法资源,探索在街道、社区、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和“红色会客厅”设置统一的法治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法治服务。要推动政法力量常态化下沉社区,推进“三官一律”进网格、进庭院,用好由警官、法官、检察官和法律服务官组成的法治服务队伍,切实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三要保护合法权益。以提高企业获得感安全感为导向,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要依法保护经营自主权,从严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恶意竞标、敲诈勒索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要依法保护财产权,对依法确需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要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所得、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依法维护涉案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多元化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更有效地维护好产权人利益、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四)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政府服务意识的凸显,更是城市软实力的具体体现,要把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点工作。一要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持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实施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提质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完善功能配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二要着力推进城市更新。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在城市社区,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物业管理、停车难等问题。在涉农社区,统筹抓好庭院卫生、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三要着力彰显文化特色。厚重的历史文化,能让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些年,市里倾力打造曹魏古城,就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厚重的曹魏文化,大力彰显**的文化传承、文化魅力,这也是**区优化营商环境最深厚的底蕴。要围绕“让城市亮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让消费火起来”的目标,发挥中心城区区位优势,依托曹魏古城核心商圈,加快形成“夜间经济核心集聚区”,推进消费升级,让城市更具“烟火气”。四要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同时要在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既来之能安之,把**区打造成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沃土”。
三、务实重干,确保取得实效
各级各单位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真抓实干、抓出成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统筹谋划、部署和推动;要建立健全统筹推进、督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纳入区委巡察和纪委监委监察,加大督导力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好日常协调调度,牵头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协同联动,形成解决问题、推动落实的合力,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靠前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经常抓,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区纪委监委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监督执纪的重要内容,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加大问责力度。
二要强化能力提升。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要把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探索,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尤其要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新思想新理念谋划推进工作,善于通过改革创新手段破解实际工作中的瓶颈制约。要提升政策落实能力,及时学习领会中央、省市政策,善于从中发现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导向和政策机遇,既知晓政策、吃透政策,更善于抢抓政策、落实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决不能让好的政策措施在实施层面“卡壳”、在“最后一公里”搁浅。要提升专业运作能力,窗口服务单位聚焦短板弱项,围绕企业开办、纳税、获得用水、获得电力、获得信贷、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执行合同、办理许可证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实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真正做到专业人干专业事。
三要强化实干实效。坚决克服等靠思想、懈怠心态,坚持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不断提升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要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县级领导干部要亲自上阵、扑下身子,带头研究谋划、带头向上对接、带头深入一线了解问题、带头攻坚克难破解瓶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牵好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加强项目谋划和实施,把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严格台账管理、节点管理,确保重点项目按节点推进实施、及早见效。要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将月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列入重点督查事项,并与干部选用、评选评优和资金支持等挂钩,以评促优、以评促建,倒逼各项工作落实。
同志们,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着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营商环境“强磁场”,为实现“产业兴区、创新强区、富民安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