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20 信息技术论文

2024-04-29 17: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2020 信息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2020

信息技术论文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推广和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在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中,通过数据交换技术在Internet上实现电脑与终端之间的通信,以此实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更新。数据加密技术是信息交互过程中,对用户信息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保障用户隐私、企业商业信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数据加密技术及其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系统软件、硬件以及相关用户数据的保护,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以及隐私性。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障用户权益以及隐私的重要技术,也是计算机网络得以推广和应用的基础性技术支持。

(一)病毒因素病毒是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主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是浏览器软件出现的漏洞所导致,在网络浏览过程中网页中的木马以及网页自身安全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在对网络病毒进行研究中,将其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以及引导型病毒[2]。广义上的病毒是指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病毒的影响,导致网络组件受损,这也被称之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是指在病毒传播的过程中以文件形式进行传播,通常为一个带有病毒的文件,在网络终端打开或者浏览时导致病毒的传播。网络感染病毒后会导致信息泄露以及网络组件受损等,造成信息安全风险以及经济损失[3]。

(二)非法入侵非法入侵也是造成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指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受到企业以及合法使用者意外的网络终端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入侵[4]。非法入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非法入侵的主要因素,是指人在恶性竞争以及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监控以及盗取用户账号密码等方式非法获得他人的信息。非法入侵在生活中的案例较多,比如“账号被盗”就是典型的非法入侵。

(三)其他方面因素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除了病毒以及非法入侵外还包括黑客以及网络自身系统安全性不足等因素[5]。黑客入侵是指主要包括获取口令以及木马入侵等方式,是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但黑客入侵通常以企业或重大社会事件信息等内容为主。计算机网络本身系统的安全性不足也是导致计算机网络信息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网络自身的安全性稳定能力不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一旦浏览风险较大的网站,网络本身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在无意浏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泄露等风险[6]。

二、数据加密技术

(一)数据加密技术原理数据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密码以及相关技术的形式进行交替,使用密码的方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7]。采用加密方式对文本进行处理,只有通过解密将存储内容还原成人们能理解的文字和语言进行阅读,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降低信息传播以及查阅中的风险,为提高管理质量、保障信息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存储的过程中将信息内容转化“乱码”的形式进行记忆,当越过密匙时,只会得到毫无用处的密文。只有通过密匙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初保存的原文,用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二)数据加密技术的构成第一,链路加密。链路加密是指在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加密的过程中,对管理过程中各节点信息均进行加密处理,每节点均采用密码装置方式对信息保存和保护,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阶段信息提取以及传播都需要进行节点密码的解密,形成全过程信息加密管理[8-9]。链路加密所有的信息都加密,包括消息头和路由信息;单个密钥泄漏不会危及全网安全;每对网络节点可使用截然不同的密钥,能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但由于所有网络节点都必须获得密钥,所以密钥分发和密钥管理困难,且密码设备成本增加。第二,节点加密。节点加密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线路各节点采用密码装置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保密处理。节点加密在信息数据保护过程中需要对各节点设置不同的密码用于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各节点密匙不同,在信息传播的不同途径中,均需解密处理不同的加密信息,每两个节点用同一个密钥加密数据,能更好地保障传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10]。第三,端对端加密。端对端加密是网络信息技术安全应用中一种新型的加密技术,是指在信息安全保护中,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加密转换,实现密文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能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能弥补节点加密管理过程中存在节点被破坏导致信息不完整的情况,能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完整性[11]。

(三)数据加密技术基本形式数据加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对称性加密以及非对称性加密两种形式。对称性加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密管理的过程中加密以及解密均采用同一个密匙进行处理,非对称性加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密以及解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两个及以上的密匙进行处理。对称性加密应用的范围更广,在使用过程中能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整体性。非对称性加密在管理过程中分为“公匙”和“私匙”,在信息传播以及共享的过程中能选择性地进行信息分享,能进一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对称性加密在企业中应用更广泛[12]。

三、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使信息共享以及实时分享等成为现实。数据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中的基础保障,是保障用户隐私安全以及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持。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保存和传播[13],在使用过程中,用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数据加密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营造了安全的信息传播环境。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中包括数据库应用、软件层应用以及传播链路中的应用等。

(一)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库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具有容量大、开放性强以及共享性强等特点,作为数据库在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存贮中心,在信息存储的过程中能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权限设置,在查阅信息以及提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获得相应权限,才能完成数据信息的查询和获取。在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非法入侵或其他信息风险,数据库将对网络信息进行权限管理,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又是对数据库内的相关信息进行权限管理,能自动拒绝无权限访问。且在权限管理的过程中,一旦数据库内的信息出现泄露,在数据加密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库内的信息会转变为毫无关系的密文,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应用以来访者权限设置以及密文处理等方式为主,在数据库信息保护的过程中,能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防止数据库信息泄露。

(二)数据加密技术在软件层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与我国通常了解的软件不同,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包括硬件、软件两部分。硬件是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外部物质支持,包括主机、网络以及硬盘等。软件是指执行系统指令操作的中心。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层中的应用以“杀毒软件”最为常见,常见的杀毒软件包括腾讯电脑管家、360安全卫士以及微软电脑管家等。杀毒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智能化,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是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中最常见的类型。同时,数据加密技术在软件层中的应用,能结合用户实际的情况,对软件进行更新和修复,操作方便且安全性强。杀毒软件不仅是对外来风险的防控,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自身也是加密系统,能保障软件在应用过程中能拥有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以便杀毒软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对潜在安全风险的防控,同时自身能抵御信息安全风险的侵袭,提高应用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加密技术在传播链路中的应用第一,链路加密技术。链路加密是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应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链路加密形式实现对传输线路的合理规划,以及相关数据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保障。数据加密技术在链路中的应用能实现对传输线路的合理规划,在管理中从不同范围以及路径出发,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加密管理。数据加密技术在链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传播途径中,是通过密匙以及解密匙的方式对传播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在数据加密技术应用下,链路传播能通过多节点模式进行管理,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传播安全性最高的应用方式之一。第二,节点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在节点加密中的应用,是现实传播线路加密的基础,是指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节点位置的信息进行加密管理,将其转化为密文的方式进行保存,通过解密匙对其进行转化。信息的解密和加密在保密模块内完成,无暴露消息内容之虞,能更好地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但节点加密技术应用中,信息输出以及接受双方需要一同对数据进行加密。第三,端端加密技术。端端加密技术也是数据加密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方式之一。在加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接收双方的计算机进行管理,采用一对一传播的方式进行,以避免传播路径的安全风险。数据加密技术在端端传播中的应用,能更好地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

(四)数据加密技术在局域网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信息互享的效率,企业、学校等组织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局域网。局域网也是数据加密技术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局域网虽在内部进行使用,但仍然会出现信息风险,造成企业、学校信息风险以及经济损失。数据加密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主要是将传输的信息自动存储在路由器中,并对其信息进行加密管理,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比如,数据加密技术在虚拟专用网络中,通过VPN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数据信息安全管理。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比专用网络是由路由器构建的局域无线网络,在使用过程中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快速上网的需求。数据加密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通过局域网的路线,实现对网络信息数据的加密管理,以保障局域网内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加依赖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电子产品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各种风险的出现,比如人们的信息更加容易被窃取。数据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密码以及相关技术的形式进行交替,使用密码的方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库、软件层以及传播链路中的应用为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创造了条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数据加密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保障人民以及企业的权益,保障信息安全,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张梅单位: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技术论文2

疾控中心属于公共事业单位之一,其档案管理包括日常的各类疾病防治档案、疾病治理档案、人员信息档案、认可健康教育等,覆盖范围广,对我国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在疾控中心办公室档案工作中逐步应用,档案文件资料也从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电子文件,管理方式也从传统手工收录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收录。

(一)文件档案由传统载体转变为数字信息化。疾控中心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质为载体的管理。疾控中心档案实施信息化之后,档案管理等相关专业随之改变,档案相关工作由传统的档案文件载体改为电子化、数据化、图片化,数字化的档案文件数据越来越多。国家对疾控中心档案文件信息化提出相关要求。

(二)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网络信息发展过程中,所有事物都趋向于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疾控中心管理者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模式以及理念并不适合现代单位的发展需求,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管理方式对档案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这样才能促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

(三)多样的工作管理模式。信息化背景下,疾控中心向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发展,凸显出多样化和动态化。因为疾控中心每天的档案是不断变化的,需要管理人员更新数据、实时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会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二、信息化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意义

(一)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疾控中心管理水平,强化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能力,有效弥补和优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信息查找困难、查找耗费时间和精力过大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档案管理部门与医院以及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疾控中心档案利用效率。

(二)有助于疾控中心制定正确的决策。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包含整个卫生部门以及相关疾病控制管理部门的资料,可为各种疾病医疗提供数据和信息依据,有助于疾控中心制订正确的管理策略,有助于管理层快速全面地掌握相关的档案信息,为相关决策的制订提供有效的依据,确保制订的决策更加准确、更加全面,从而提升疾控中心工作质量及效率,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对档案进行查阅,相关人员在疾控中心数据库中对档案资源进行快速地查找和使用,有效提升了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档案信息的价值,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四)有助于档案信息的长时间保存。在信息化条件下,疾控中心的档案信息主要由硬盘和数据库进行保存,这不仅为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了保障,还避免纸质档案文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影响而遭受侵蚀。同时,还简化了传统纸质档案繁琐的使用程序,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有效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五)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档案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对档案文件的获取途径进行了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流通的问题,有效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力度,促进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为疾控中心档案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化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欠缺完善的管理制度。因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具有复杂性,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疾控中心信息档案管理工作落实的实际情况来看,疾控中心在落实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完善性、系统性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工作效率比较低。

(二)没有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目前,部分疾控中心在档案资源利用过程中,并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充分认知,认为信息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没有对档案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无法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体现出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三)档案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在信息化技术下,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现阶段,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培训,无法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基于这些问题,导致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原地踏步,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优化,这就需要不断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以此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信息化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面对信息化时代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显现出的特点,在分析完弊端后,必须研究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满足社会的需求、符合国家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想让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更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理念,培养出更多的档案管理人才。首先,对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对工作的态度不可马虎,不能因为个人操作失误造成档案资料遗失,不仅要在内心给予高度重视,明确工作内容,还要熟练掌握管理工作。其次,疾控中心招聘管理工作人员时要掌握重点。老一辈工作人员已经熟练掌握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但并不熟悉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工作资历不能作为重点,由于年轻人相对于老一辈人更熟悉网络,也更加容易接受新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和理念,所以应将招聘重点转向年轻一代。想在信息化时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不断更新工作理念。

(二)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及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疾控中心需要处理的档案信息越来越多,虽然大量的档案文件资料可以为公共卫生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但也增加了公共卫生事业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现阶段疾控中心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档案信息,使档案管理工作系统、规范,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

(三)加强“云计算”在办公室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云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云计算”作为新颖的计算方式之一,如果能将“云计算”应用在疾控中心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能减少档案查找时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压力。通过运用“云计算”的方式,可以有效整理、分析、储存大量来自公共卫生部门、企业、政府等方面的数据,并且保证可靠真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疾控中心还需要对档案文件(例如视频、音频等)进行复杂的编辑处理,这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云计算”可以轻松解决这类问题,并且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每一类工作都有属于自己的流程,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设计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将档案管理流程转为系统化,更利于管理档案文件资料。

(五)更新管理模式。以传统方式管理档案时,时常会发生文件丢失、寻找特定文件等问题,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在突发情况下寻找文件资料时,会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企业必须不断更新并采用新的工作模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例如建立科学合理适合企业的档案文件管理系统,采用新型管理模式避免出现问题,将电子档案按照内容、类型进行分类,并按照信息录入时间进行编号、存档,避免出现文件丢失、遗留等问题。

(六)提高档案信息的私密性。对于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障文件资料的私密性,但无论是传统的工作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工作模式,对文件资料来说私密性不高。传统的档案存放在一个房间内,私密性不好,容易出现文件丢失问题;而电子档案存放在虚拟计算机和硬盘中,一旦硬盘出现差错,无法读取硬盘内容,那么就会丢失重要数据。如果想解决文件遗留丢失问题,就必须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私密性。例如,在储存好档案文件资料时,可以提前做好备份,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发挥最大价值。

(七)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现阶段,人才培养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只有全面培养人才,才会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查档工作提供便利。首先,想要培养更多的档案管理人才,相关单位、企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要全力支持;其次,可以通过各个企业、高校、事业单位之间的频繁深入交流,为档案管理工作者之间创造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取长补短,弥补工作人员的不足;最后,由优秀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开展管理工作,认真执教。以培养档案管理人才为主要目的,不断推动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步。

五、效果分析

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陕北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经济和医院管理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市级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延安”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政务信息化、疾病中心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7年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成本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早期成本高,主要在于管理系统及软硬件成本,但在档案系统建成后,可极大节省相关的人员成本和传送成本。此外,档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维护成本低,而档案的查阅和调用逐渐增加,信息化管理下的档案成本明显低于优化前的成本,其成本比较见表1所示。

(二)审批环节分析。档案审批环节优化后,优势明显:一是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由纸质审批转向网上审批,降低了审批成本和时间。二是将非档案管理人员的审批工作减少到监督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落实了主要职责。优化前后审批环节及时间对比见表2。

(三)安全性分析。信息技术助力疾控中心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了人为疏忽,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通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减少人工审批、申请和批准过程,在线操作减少了档案传输过程时间,实现了档案的高效管理。

(四)其他方面。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流程优化,有利于档案管理。原来的管理制度与现在的管理制度差别很大。优化后,各档案管理系统相互融合,信息共享,数据自动比较和更新,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促进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要想得到实质性提高,需要完善日常工作并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团队的建设力度,提升档案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最大限度发挥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让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在未来发展中变得更完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作者:刘璐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信息技术论文3

社会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企业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给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摆脱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1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概述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集中分析、外联服务共享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水平。提高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优化员工服务体系。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将客户作为优化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综合运用流程优化、电子商务、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起了完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工作效果较好。

2信息化技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

2.1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效率较低,需要面对十分繁杂的工作内容。例如,企业管理薪酬工作需要让员工签字之后再发放薪酬。大规模企业工作量较大,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人力成本,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薪酬管理工作,运用网上转账的方式发放工资,可以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避免因为人工操作失误引发的各类问题。此外,若员工想要获取更多信息,可以登录企业网站自行处理,避免在整合信息时出现错误状况。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企业内部考核制度的合理性,在互联网上进行打卡,记录员工出勤情况,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2.2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互联网+”是时展的重要特征,可以将各个行业有效连接起来。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传统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工的依赖性较强,需要依赖人工完成信息统计与处理工作。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可以运用大数据挖掘信息,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库,选择性管理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用数据分析并说话,将其作为重要决策依据,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分析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优势,结合现状增加信息建设投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使用与流动体系,根据企业内部各部分的特征投入资金,科学使用资金资源,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加快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脚步,满足新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事业提出的要求。同时,运用各类信息软件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简化管理步骤,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水平与工作效率,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事业顺利发展。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展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统一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得管理人员掌握当前工作情况,简化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与推广过程,制定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决策。

4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息化管理是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趋势,需要综合考虑信息化建设脚步与建设效率,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尚不完善国内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体系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深入分析该现象原因,可以叙述如下。首先,企业不够重视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设工作过程缺乏理论指导与支撑,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脚步。其次,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可以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系统工作的集中性。分散的工作模块会增加人力资源数据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影响了整体工作进程。

4.2建筑企业内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对企业内部职务进行任务分配时,可能存在部分职务的工作内容和信息领域相关度过高,部分工作内容与信息领域的相关度较低。与信息领域相关度较高的工作对于信息建设给日常办公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认知深刻,并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意识到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但与信息领域相关度较低的职务,在日常办公中极少使用信息技术,对其信息建设雏形了解不足,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无法跟随潮流,存在社会脱节现象,同时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必要问题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较低、办公流程混乱的现象,难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意义。此外,信息技术作为科技新兴产物,年轻职工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但分析建筑企业的职工年龄构成,管理人员多半为中年管理者,接受新技术、学习新技术过程缓慢,对于信息技术了解不够全面,可能掺杂个人错误认知,坚持传统的人力资源工作可维持建筑企业的日常运作,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无法发挥有效作用,传统人力资源工作效率较低,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

4.3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没有触及到信息化的核心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建筑企业需要跟随时代潮流,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效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即便企业中存在部分思想顽固、守旧的管理者,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信息化建设理应在企业内部推行。目前,建筑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管理效果存在较大偏差,部分企业深入贯彻信息建设使得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增强,发展速度加快;部分企业因对信息化建设认知不足,技术推行与工作安排流程化,导致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度较低,难以提高管理水平、无法促进企业运行。

4.4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软件尚不完善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各类软件及硬件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作任务完成效率。当前,国内较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软件尚不完善,缺乏核心软件支撑。国内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可以将国外各类标准作为重要参考,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与产品的创新性,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性服务水平,简化操作过程,避免繁冗工作步骤给企业带来的困扰。

4.5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企业需要聘请并培养组织性较强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人才,使其完备信息技术知识,对于信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给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观念较弱,难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不能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建设提供服务,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5加快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步伐的有效方案分析

5.1科学选择软件开发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与其工作效果具有密切关系。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选择软件开发商,提高信息建设质量与效率,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模块与功能模块有机连接起来,提高系统工作的兼容性,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此外,在使用信息化系统软件时,需要积极与软件开发商交流,综合考虑各方面信息,熟练掌握相关软件,全面了解软件环境,细化工作步骤,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效率,推动企业顺利健康发展。

5.2加快自主服务系统建设脚步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系统获得自助服务及开放式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提高各类日常活动开展效率。例如,可以通过软件下载进行活动调查,提高建设业务的效率与质量,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网络技术可以给员工提供自助功能,使其具备访问权限,执行与所需信息相关的查询活动,提高网络运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员工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查询企业内部招聘信息,提高员工政策的合理性,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与假期。网络技术可以给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服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开放性、兼容性与舒适性,给企业员工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工作空间,给企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与价值。

5.3搭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流通速度较快,传递过程的精确性较高,给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积极应用各类信息化技术,充分展现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创建出基于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出岗位匹配模型、人才评价模型及人才激励模型等,提高人才资源管理过程的整体效率,为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对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排除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避免技术或软件缺陷对系统工作过程产生影响,保障系统工作的持续性。在人才招聘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官网的宣传媒介作用,提高招聘信息的公开程度,开通专门的简历投递平台,运用系统分析出有价值的简历信息,提高招聘过程的针对性,挑选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高水平人才。先进的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企业需要运用动态管理的方式,顺应当前经济发展趋势,保障信息化软件及硬件的先进性。当前,国内信息化软件设备并不完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革新软件系统,提高软件的先进水平。

5.4革新人力资源组织管理框架体系传统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采用金字塔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位于顶层,对于各类事务拥有决策权力。金字塔的中层是基层员工,需要在负责人领导下完成本职工作;底层是普通员工,处于被动领导的地位。大型企业的管理层级较多,管理过程十分复杂,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效果较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扁平化的工作结构,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有效整合,提高层级沟通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有效沟通目标。此类改革的难度较高,需要摆脱传统工作观念的局限性,优化领导管理与组织模式,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相关技术部门的帮助,创建出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格局。

5.5提高薪酬管理机制的信息化程度企业员工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特别任命顾问、受训员工、临时员工、编内人员及编外人员等,难以运用统一的计算公式计算每个人的工资水平。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方式,运用信息化技术对员工进行分类,简化薪酬计算步骤,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摆脱付款模式的静态限制。

5.6做好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为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企业领导需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要求,提高薪酬核算方法及绩效考核方法的合理性。第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责任,提高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保障企业系统顺利运行。第三,企业需要做好各类风险防范与应对工作。信息技术可以简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提高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但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数据泄露、安全威胁等。因此,需要制定应对突发状况的策略,降低意外状况的发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逐渐增加,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面临着较大难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但当前信息化硬件及软件体系尚不完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面临着发展困境。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人才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者简介:綦晓雷(1988-),男,籍贯:吉林松原,学历:本科,职称:政工师,研究方向:办公室行政岗,涉及人资、工会、党群及其他行政业务。

参考文献:

[1]赵富强,黄颢宇,陈耘,等.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工作-家庭关系的中介作用与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11):124-140.

[2]王震,宋萌,彭坚,等.服务创新靠“领导”,还是靠“制度”?服务型领导和服务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员工服务创新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8,30(11):46-56,67.

[3]朱飞,章婕璇,朱曦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影响服务导向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和象征性雇主品牌的调节作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0(12):106-114.

作者:綦晓雷 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沙特)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