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计划书(我国接种计划已发布)

2023-08-26 06:4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疫苗接种计划书(我国接种计划已发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疫苗接种计划书

今天(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公布了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两步走”的计划,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部分重点人群将开展新冠疫苗接种,随着疫苗上市和产能提升,接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具体哪些人能先打疫苗?近期国外不断报告疫苗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疫苗究竟安全吗?复阳病例多发,疫苗有效性能持续多久?打了疫苗还要戴口罩吗?多位专家在会上解答了热点问题。

问题1:哪些人能先接种疫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哪些人是重点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重点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

为何他们先打?曾益新解释,这部分人群由于工作岗位的关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对比其他人群更高。优先为他们接种,一方面是对他们进行保护,同时也有利于总体疫情防控。目前,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良好,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外防输入不仅要防人,也要防物。最近的散发性疫情中,有几起就可能与进口冷链物流有关系。随着冬春季来临,各地温度下降,疫情防控形势将更加严峻,挑战更大,这是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

问题2:后续疫苗接种工作如何铺开?

崔钢表示,我国疫苗接种策略分“两步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重点人群接种是第一步,第二步将有更多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曾益新表示,后续随着疫苗附条件上市或者正式批准上市,特别是随着生产供应保障能力、产量逐渐提升,对于涉及数亿人的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等感染后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高危人群,以及后续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都会全面有序地铺开。目标是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问题3:哪里可以打到疫苗?

崔钢介绍,通常情况下,接种点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我们已经要求各地及时把辖区内的接种点、能够接种疫苗的单位及时公布,包括地点、服务时间。

如果涉及集中接种的单位,会考虑设立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

市民可以咨询所在的辖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获得具体信息。

接种时,市民要按照当地的安排提醒,携带身份证,提供相关信息。要按照平常去医疗机构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口罩、配合医院扫码等。同时,所有的接种点都会提供接种新冠疫苗的凭证,以供各种场合需要时使用。

问题4:疫苗安全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随着美国、英国等启动疫苗接种,近期,陆续有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传出,引发公众对于疫苗安全性的疑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介绍,疫苗接种中,个别人群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良反应,指合格的疫苗经过规范的接种以后,产生的跟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发生的一些损害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所有药品,包括疫苗,都会产生不良反应,这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

另一种是偶合反应,指接种者在接种时恰巧处于其他一些疾病潜伏期或发病前的状态,之后巧合发病。这种情况跟疫苗的接种和质量无关,不属于不良反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介绍,7月份以来,我国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紧急接种累计完成100多万剂次,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焦雅辉表示,从前期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中国和国外的不完全一样,一方面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接种部位局部红晕、硬块、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

问题5:如何确保接种后市民的安全?

万一接种者出现不良反应,有哪些保障机制?

焦雅辉介绍,要求接种点同时符合两方面的条件,首先符合接种条件,其次具备医疗救治条件,相关医务人员都要进行技术培训,除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外,还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

此外,要求各地把接种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划分到若干个责任区,负责责任区内若干个接种单位的医疗保障工作。这些医院要派出有经验的急诊急救人员,也要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在接种点提供驻点保障,一旦发生情况可以及时处置。

出现需要继续处置的严重异常反应时,要有120救护车快速转运,对口的上级医院要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多学科的诊疗。

她提醒,接种者要实事求是地反馈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包括基础疾病、是否处于疾病发病期、过敏史等。根据既往经验,不良反应往往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接种后应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回家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问题6:疫苗能提供多长保护?需要每年都打吗?

曾益新介绍,新冠病毒发现的时间还不到一年,疫苗能保护多久,现在还无法下结论,需要后续持续跟踪研究。

不过,目前我国有部分信息可供分析。

今年2月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开展动物实验,给猴子注射疫苗后再接受病毒攻击,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这些猴子现在还在,仍可以用病毒继续攻击,最近的一些实验证明疫苗仍有保护作用,到现在已接近9个月。

在3月份启动的I、II期临床试验,有很多志愿者参与,随访发现他们的抗体持续存在。

一些医疗机构对出院的康复病人进行随访。如深圳市传染病医院首例出院患者是1月23日,一共随访了400多人,很多病人康复10个月后仍有抗体存在。

这些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基本没有太多疑问。能否终身免疫,或保护五年到十年,现在还不能下结论。

他认为,乐观估计,一年重新接种的可能性不大。有人将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对比,但流感疫苗每年接种不是出于保护期问题,而是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每年流行的亚型不固定。

问题7:打了疫苗还要戴口罩吗?

曾益新表示,尽管我们相信疫苗安全有效,但是接种新冠疫苗以后,还是应继续维持个人防护措施。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百分之百。

在当前群体免疫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公众接种后,仍要落实戴口罩、保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习惯。

问题8:病毒变异后疫苗还有用吗?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主任医师王华庆介绍,病毒变异是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影响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也不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变异速度比DNA病毒快。世界各地都在关注其变异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病毒的变异处于正常范围。目前全球共享的基因测序有几十万,通过对其中十余万质量较高的序列比较,没有发现大的变异;我国相关单位也用前期研发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对不同来源包括国外的毒株进行中和试验,发现免疫效果较好。

他也表示,病毒后期是否会有大的变异,还需要持续关注研究。总的来看,目前变异程度,还没有看到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问题9:疫苗会“全民接种”吗?

曾益新介绍,新冠疫苗被明确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广大群众。从最近情况看,外防输入的压力仍然较大,在“地球村”的大背景下,要想方设法地为更多人提供好的免疫保护,才能最后实现对于整个疫情的控制。会根据疫苗上市批准情况、疫苗的产量和供应能力,来逐步提升、逐步推广、逐步普及。

问题10:疫苗产能能否保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毛俊锋表示,目前,国药中生的北京所、国药中生的武汉所、北京科兴这三大企业已经完成了今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目前能够满足现阶段重点人群的接种需求。待药监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批准上市之后,我们可以立即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其他企业的产能建设也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对于备受关注的价格问题,郑忠伟表示,疫苗价格的制定以企业为主体,但要遵循公共产品属性的原则,即最终定价的依据是成本。此外,疫苗的价格还会随着生产规模和使用规模扩大而变化。上市以后,会形成相应的价格机制。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