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计划 浅谈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9-03 18:2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文素养计划 浅谈学生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文素养计划

本文要探讨的人文底蕴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人或群体所秉持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而是属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之一的“人文底蕴”。2016年9月13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框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包括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时间创新。其中将人文底蕴排在了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之一的人文底蕴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辞海》中对“人文”的定义:“人文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易·贲》中对于人文的重要性早有阐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庆昌在《人文底蕴:文明人的基本标识》中,对于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既可以以知识和思想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凝结在一切人造的物件和人为的事件之中。”

人文的分类主要有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理解运用这八大类人文知识和技能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应重点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这三个基本要点入手。

1、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人文积淀的内涵主要指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增强学生的人文积淀,一方面可以加强语文教材内容选取、编排和课程设置上对人文领域知识和成果的侧重,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知识、成果的课外阅读,以及举办相关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以往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大多围绕着应试,弱化了人文教育。要不断深化中小学校语文改革,重视学生的人文积淀,提高语文教材内容中涉及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成果的比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知识偏好等因材施教,展开个性化引导、指导,组织适宜的主题活动,以提升学生人文知识和成果积累。家长的言传身教也会对孩子人文素养提升产生影响。通过家长的“以身作则”和科学引导,父母的阅读行为、兴趣点、对人文知识的好奇心均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对人文知识的关注度。以北京石油附中为例,2016年4月,该校组织高二学生以小组方式合作探究文字产生与演变、古代文学艺术、传统服饰、传统节日及习俗等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增加学生的人文积淀。

2、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主要指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和培养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以人文本”的教育观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把人作为核心,关心人的生存、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发展等, 是“以人文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学校可通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利用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近年来不断曝光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就是缺乏人文情怀的行为,校园暴力不仅对被欺凌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人发展和幸福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带来抑郁、恐慌、人格障碍等问题,还可能导致自杀、暴力、恐吓等恶性事件发生,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难以估量的痛苦和损失。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打击校园欺凌、暴力等行为,注重德育发展,并通过加强人文情怀教育等方式,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和价值。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探讨防范校园暴力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对别人施展暴力行为。

生存、发展和幸福是人类所关注的永恒话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生态破坏等危害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新闻热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家长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习惯和环保生活方式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采取适合人生存、发展、幸福的方式去生活和创造价值,提升人文情怀。

3、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情趣,其内涵主要是指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学校可通过艺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积累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通过艺术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学生实践,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积累、掌握艺术技能和方法,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家长也可以通过日常交流或者专门的艺术培训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我国幅员辽阔,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艺术特点。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接触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艺术。学校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应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以包容的心态去了解不同的文化艺术,从不同的文化艺术的感受当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学校要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课程或活动,比如古典诗词朗诵、书法、国画、戏剧曲艺等来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2017年3月14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2)班开设了“立足核心素养,丰厚人文底蕴”的主体班会课。通过学生们展示自己手写不同字体的汉字,以及诗词“飞花令”活动,让学生们领略汉字、诗词之美,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心智、审美还没有完全成型,分辨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审美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来源于人的审美理想,决定着人的审美标准,对于人的审美观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把培养人的健康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培养学生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需要拓展和升华。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就要培养学生对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或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当中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根据主题进行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发现、拓展、升华生活中的美。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