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转化工作日志 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2023-09-24 00:2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教育转化工作日志 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区教育转化工作日志

王波,教育学硕士、法学学士,副教授,青岛市李沧区社会教育办公室主任,李沧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

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成人教育。

摘 要: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创新供给机制,搭建社区教育公共空间服务运营平台,调动和聚集各类资源,推进多元协同供给,这是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路径探索之一。本文基于青岛市李沧区社区教育实践的调查,通过研究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丰富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内容,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助力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彰显社区教育价值功能,探求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的的发展路径。

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如何拓展社区教育功能,创新供给机制,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究与提炼总结。青岛市李沧区在推进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的社会实践中,创新社区教育供给机制,打造社区教育公共空间运营平台。通过对李沧区的调查研究,可以总结提炼如何搭建各类社区教育公共服务运营平台,进而探索在社会治理视域下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发展路径。

一、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是社区教育的新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

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2017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创新”。

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是顺应时代发展,对社区教育的新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从顶层设计的政策维度,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治理的目标与方向。梳理一下社区教育政策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在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从最初的“校外德育补充”的角色扮演,逐渐过渡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再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现代转型。

二、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是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求

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创新供给机制,搭建社区教育公共空间服务运营平台,调动和聚集各类资源,推进多元协同供给,这是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的路径探求之一。

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就是以社区营造为方式,基于社区公共空间的公益化服务、专业化运营、自治化管理,联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建,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多元协同供给,培育居民的内生动力和行动力,实现可持续运营,让社区公共空间成为居民的教育文化生活理想之地、公民精神的培育之所、社区治理的活力之源、社区全人群公共服务的平台。

青岛市李沧区社区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丰富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内容,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助力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彰显社区教育价值功能。

三、实践案例

(一)案例情况简介

2019年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米。这里有社区会客厅、沧口小剧场、舞蹈室、瑜伽室、中国式摔跤馆、非遗实践基地、棋牌娱乐室、青少年创想空间、烘焙厨房、公益理发屋、24小时图书馆、多功能活动室等。2000平米的空间,只有10个平米用来做基本的办公室保障,其余空间全部归还居民,政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中心整合政府机构、区教体局、学校、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驻区高校、老年学校、老干部协会等各类教育资源,通过专业社工进行公共空间运营,让中心成为社区全龄人学习、社交的场所,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教育文化服务,构建起社区信任、互惠规范的关系网络,打造社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工作定位

沧口地处青岛西部老城区,老年人口聚集,跟一般老年大学不同的是,老年大学注重的是文娱技能的培训,而沧口街道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因为有专业社工的介入和引导,可以引导掌握技能后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各项活动中去,提升居民的社会交往、参与、表达与行动实践能力,构建社区信任、互惠规范的关系网络,有利于社区党建引导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打造。

围绕着“服务社区全人群教育需求,构建‘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场景”,形成了五条工作主线:

第一、聚焦学习型社区建设,打造“人人为师”共享终身学习平台。第二、着力群众性社区自治,打造“共享家”教育文化生活服务平台。第三、社区党建引领下,打造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平台。第四、统筹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名师名校在身边”社区青少年教育平台。第五、提升幼托服务标准,打造“家长无忧”托育服务平台。

(三)管理运营模式

公益化服务、专业化运营、自治化管理。

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专业化运营。社区教育文化中心采用5+2、8+x的运营模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全部输出普惠共享类的公益类课程,利用周末两天和下班后的时间,引进专业的教育资源,开设公益化抵偿类的课程,让居民免去车马劳顿之苦,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将社区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社区教育的层面加强针对贫困青少年的能力提升,设立专门的课程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在共建单位支持下,启动了小候鸟帮扶计划,针对新市民子女和困境儿童围绕“文化艺术,美学生活”开展系列社区儿童成长活动,以艺文体验丰富情感,升华审美,以互动和成长带动更多社区融入,以行动激发社会更多的关注,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与“权力”。

专业化运营相对行政化运营而言,打破了传统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开放模式,以“5+2”天、“8+x”小时的服务时间面向所有社区居民,真正实现党群服务中心的普惠制;运营人员非行政社工,而是具有社区工作经验的专业社工,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为社区中的党员群众、社团自组织赋能。

日常管理实行自治化,这里不仅仅提供“服务”,而是立足于“群众性参与”的基本点,居民自发自愿进行空间的值班管理。管理者的办公室仅有10平方米,占总空间面积的千分之五,工作人员“背包式”“移动式”办公,没有固定工位;公共空间全部归还居民,政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墙上没有生硬的管理制度和口号,群众把自家绿植、手工艺品搬来,自发成为宣传的“主角”。100多名由普通的社区党员群众组成的“小邻”志愿者团队让“5+2、8+X”(周末正常开放,晚上时间根据居民需求开放)成为现实。

(四)多元力量共治共享

1.多元力量

中心整合政府机构、区教体局、学校、幼儿园、民办培训机构、驻区高校、老年大学、老干部协会等各类教育资源,让社区成为全龄人群学习、社交的场所,党员群众互动平台。

例如引进“高校资源进社区”项目。2019年开始沧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深度合作,将高校社区课程引进社区。通过“居民之声”学习需求整合,开办儿童创意美术课堂、中式点心、烘焙、茶艺等。社会各界开办的多种公益项目,如翰墨书社、儿童小提琴启蒙、繁华珠编课堂、剪爱记忆学堂(非遗剪纸午)等,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人气满满。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共治共享

李沧区环保分局在中心打造了环保知识体验区;交通银行李沧二支行与社区党员共同建立了“口袋花园”;交警火车北站中队建立了“少年模拟法庭”……社区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式协作的社区治理新模式蔚然成风。目前,21家共建单位与街道党工委签约,认领了17个党员提案服务项目,辖区内跨体制、跨行业、跨系统的资源通过协商、协调、协作方式统筹起来。

3.社区居民自治

沧口街道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在筹建时做过一份民情调研表,结果显示居民非常希望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出于这种考量,中心将社区公共空间喻为“盘子”:整合、共享资源,让“盘子”里的“菜”丰富起来。

“服务认领”“公益积分”纷纷试水,“共享共治”理念在社区党员群众中间击鼓传花:每季度一次的选课大会上,共享家合唱团因为极高的“公益积分”,选中每周一下午多功能厅黄金时段的使用权;几位全职妈妈在中心相识后组团认领了“绘本妈妈小剧场”项目,满足了二胎时代学龄前儿童阅读和社交的刚需;42个自组织孵化而出,一批社区达人、带头人成为社区自治的核心力量。

100多名由普通的社区党员群众组成的自主管理团队--“小邻”志愿者团队,让“5+2、8+X”(周末正常开放,晚上时间根据居民需求开放)成为现实。

由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的可行性路径下,亲子烘焙、够级比赛、老沧口物件展等50余种党员群众自主组织的活动“叫好又叫座”,一个更真实、更温暖的人情大社区日渐形成。

(五)模式输出

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成为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建和运营的典范,现在已开设70余门课程,活跃着76多支群众教育文体和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辐射周边7个社区,约6万居民,周一到周日,早九点至晚七点对外开放,预约可活动到晚九点,开放时段,日均服务居民400余人次。2000平米的空间全部归还居民,政府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其模式已经辐射到其他街道社区,在李沧区浮山路街道,九水路街道宾川路社区等得到了复制推广。

李沧区的这个案例,聚焦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共建和运营,针对老城区内文化教育优质资源稀缺、覆盖人群少,老龄化、课外教育渠道有限、幼托教育紧张等痛点,全面依托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这个综合平台和阵地,广泛利用各类教育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社区教育网络。依托社区公共空间的共建和运营,聚集了各方资源,探索了新空间的新属性和新服务,其创新了社区教育的供给机制,是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

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共建和运营,通过公益化服务、专业化运营、自治化管理,以社区营造为方式,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专业化运营,联动各方力量参与,培育了居民的内生动力和行动力,推动多元力量共治共享,实现了可持续运营。通过平台化运作,为社会提供更多精细化的社会服务产品,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通过社区教育公共空间的运营和共建,丰富拓展社区教育公共服务功能和内容,发展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助力解决社会治理问题,彰显社区教育价值功能,探索社区教育平台化的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