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

2024-01-02 14:18: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点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传承中国精神的倡议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届哈师附中东师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网考】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 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最高领导人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的确,正如水是人生命的必需品,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必需品。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吾辈青年更应肩负时代使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唯有如此,华夏文明的长河才会川流不息,一泻千里。

那么,应该怎样传承中华文化呢?究其根本,文化传承首先应是思想价值的传承。

从二十四史,到唐诗宋词,再到四书五经……这些蕴含深邃思想的文化瑰宝,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推动中华文化不断迈上更高阶梯。《诗经》《楚辞》成为我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滥觞。冰心作品中表现的“爱”,就是受到孔子孟子先贤“仁爱”思想的熏陶,又在《飞鸟集》的影响下,走上文学道路,确立了“母爱、童真、自然”创作风格;小说家金庸古龙等,受到了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和李白诗歌的影响,对武侠的描绘可谓入木三分。前人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彰显。然而,传统文化的河流也是鱼龙混杂,一些迂腐的思想需要摒弃。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对“老菜娱亲”等现象的批判,便是“弃其糟粕”最好体现。因此,作为青年学子,应炼就一双慧眼,既要吸收优秀文化,又要及时过滤不良文化,这样才能客观上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进步与发展。

白乐天云:“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文化不仅要汲取,更要创新,即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当人们在出行、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皆能感知文化的存在时,传统文化便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近日,一位大学教授用贴近生活的“麻辣普通话”讲解古诗词,获得多数网友的赞赏。这种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不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还能增强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传播方式。放眼全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正方兴未艾,这使得用不同语言讲解汉文化成为现实,种种实践表明: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含义,才能赋予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清渠需活水,用心方传承。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弘扬经典,传承经典,为维持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做出努力。

为此,我提出倡议: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承传中华传统文化;二是自觉地应用传统文化;三是对歪曲丑化我传统文化者,要敢于鄙视与矫正,自觉坚守文化自信,守住我们民族的魂,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科学高中部2020届6班 张宇轩 指导教师:孙延堂

【升格指导】(757——949字)

一是文章的题目和开头都符合文体特征,但倡议书的结尾应该明确指出倡议什么?即是紧扣开头,又是重申论点,才能符合倡议书的文体特点;二是文章举例子有三处硬伤: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不属于中华文化承传范畴;“文章合为时而作”不是“韩愈有言”而是白居易说的,下句是“歌诗何为事而著”;列举的事例大致应该这样排列:唐诗宋词、二十四史、四书五经(这里面有交叉);三是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语言简练,思辨性强,语言具有逻辑性;四是需要提升的地方要避免硬伤;要在论述中周密(字数少不能丰富);要提升高度,彰显深刻:即自觉坚守(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灵魂)文化自信与自觉。

【原文】 关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领导人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没有文明的继承与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的确,正如水是人生命的必需品,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繁荣发展的必需品。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吾辈青年更应肩负时代使命,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唯有如此,华夏文明的长河才会川流不息,一泻千里。

究其根本,文化的传承应是思想价值的传承。 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再到唐诗宋词……这些蕴含深邃思想的文化瑰宝,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的文人,推动他们迈上更高的阶梯。例如冰心, 早年受《飞鸟集》影响走上文学道路,还确立了“母爱、童真、自然”创作风格。小说家古龙,受李白诗歌的影响,对武侠的描绘可谓入木三分。前人的身影,在他们优秀的作品中得以显现。然而,这文化的河流也是鱼龙混杂,其中一些迂腐的思想需要摒弃。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对“老菜娱亲”等现象的批判,便是“弃其糟粕”最好的体现。因此,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炼就一双慧眼,既要吸收优秀文化,又要及时过滤不良文化,这样才能客观上推动文化的进步。

韩愈有言:“文章合为时而作。”文化不仅要汲取,更要“嫁接”,即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当人们在出行、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皆能感知文化的存在时,传统文化便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近日,一位大学教授用贴近生活的“麻辣普通话”讲解古诗词,获得多数网友的赞赏。这种别具一格的讲课方式不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还能增强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理解,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传播方式。放眼全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正方兴未艾,这使得用不同语言讲解汉文化成为可能,种种实践均表明: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含义,才能赋予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清渠需活水,用心方传承。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弘扬经典,传承经典,为维持中华文化经久不衰做出努力!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2020届 班 张宇轩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