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图书借阅计划(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模板)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图书馆图书借阅计划(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18-02
系统化分析就是将完整的系统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展开精确的设计分析、综合考察,并使其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效果。在这个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详细的掌握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整体的系统管理任务。相对来说,流通管理工作是图书管理中最为复杂的内容,其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大系统的管理秩序,是对图书管理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因此,将系统分析法用于流通管理工作,能够使图书管理的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图书馆流通管理的内容
作为当前图书馆中主要的流通部门,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就是维持图书馆中图书的基本流通, 进而使读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阅读生活,从而建立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1]流通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分为四点,第一,制定图书馆中书籍流通的各种规章制度,按照阅读者的需求调整工作计划,进而编制出完善的图书馆工作规章计划。第二,组织图书馆中的读者交流活动,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读者对阅读的要求,更加明晰图书馆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第三,对部门的工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第四,通过各个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使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源得到持续更新,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
二、图书馆流通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中的流通管理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中,由于每日的阅览借阅人数较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图书馆的书籍有时会出现无法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现象。其次,在多数的阅读室中都有自助借阅书籍的相关设备软件,能够使读者的书籍借阅工作更加便利,但在实际的设备使用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如设备自身出现故障导致读者借阅书籍的存档内容丢失,且没有工作人员在一旁对机器进行监督,则会使机器故障带来的不便进一步扩大。另外,若是图书馆中的管理设备不够完善,读者在阅读中还会遇到图书借阅信息无法查询等情况。最后,由于这一工作对人的能力要求较低,工作也较为清闲,在多数院校中的图书管理人员多数是学校退休教职工或是教师家属,在工作中缺乏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具体开展
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必要从流通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第一,制定工作的最终目标。这是对整个系统工作的规划,也是体现管理工作完成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对系统分析法的开展应具体体现在综合的系统设计规划上,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制定整体发展目标,并在后期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目标。[2]
第二,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设定具体的目标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对计划中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减少影响总目标的不利因素,使流通工作更加顺畅。并对设计方案中的内容进行模拟测试,将测试结构用于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第三,有效评价。根据模拟工作的结果可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并对其中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进行修正,不断完善运行方案。建立模拟系统的评价结果,对系统的方案比对修改,最终选择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
四、图书流通管理业务中系统分析法的应用
1.系统分析法在图书馆上下架管理中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的图书管理就是图书上下架中的系统化过程管理,应当在管理中做好图书的分析及数据统计。图书上架工作应当做好入库图书的登记,对图书的馆藏分类和已经著录好的一一进行记录,系统应当精确记录图书馆藏地的编码,更加方便图书的控制借还,防止图书由于记录不准确难以找到造成丢失。其中,整个系统共用的代码是馆藏地代码,在图书馆中的期刊、流、典、编、采等业务模块都与馆藏地代码有所关联,需要在系统设置时就进行馆藏地代码的编制以及具体的分类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之后的阅览环节,不然会在工作中造成管理缺失、图书遗漏等现象。馆藏地代码的编制要增设借阅时间和归还时间两方面内容,对图书的流通环节有效控制,若是追查图书的去向也有据可依。另外,对书籍下架工作应当有流通部门进行记录,将书籍名称信息等从数据库中删减,并将馆藏地中的代码著录等信息剔除出来,后续工作移交至其他部门处理。
2.在读者系统化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法还能够进行读者的阅读信息管理,并对借阅的读者进行综合整理,其中包含读者证挂失、读者信息查询、读者证注销、停用、办理等各类工作。在系y分析法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在流通环节中的权利,管理工作通过读者的代码信息管理分类,读者能在借阅的过程中了解到之前的借阅者,建立兴趣相同的读者群。图书管理工作还可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借阅规则进行处理。
3.在图书借还管理中的应用
图书的借还管理是图书流通中重要的管理过程,先将读者的借阅时间信息进行登记,后期就能通过检索条码得到读者的阅览信息以及图书信息,将读者与图书互相关联,再进行之后的借书工作。[3]通常情况下的借阅信息是还书后在数据库中消除,将图书中的读者信息删掉,从而让图书进行新的入库流通环节。
4.在维护管理中的应用
为使图书管理工作更加安全,系统人员可在工作中加强对数据、参数的维护管理。参数维护就是对图书馆中的各项管理目标设定参数,进而使系统在运行工作中的管理更有方向。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尽量达到设定的目标值,从而使借阅工作的规则制定与借阅工作相互结合,数据维护工作还应当对流通数据定期修复检查、更新异常的数据,进而使系统运行更完整准确。
5.系统分析法在流通统计中的应用管理
这一管理工作热葜饕有工作量统计、分类统计、读者量统计,在系统化分析后,可以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参数设定,从而使数据库中的信息记录更加详细,流通工作的质量效率得到提高。
五、系统分析法在图书流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1.使图书流通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实际就是通过借阅、内部阅读等形式向读者提供更加有意义的图书阅览过程。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对读者的管理是目前的工作重心,也是重点内容。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应当面向每一个读者,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读者与图书馆的联系更加密切。随着当前高校规模人数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图书馆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为使图书馆的系统流通更加高效,对其今后的工作转变应尽量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相融合,构建更加科学的流通管理工作内容。
当前的系统分析法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整体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规划,进而深入到其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流通管理工作一般可以划分为六个工作模块,即信息查询、流通打印、 图书上下架管理、流通管理、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管理。[4]面对日益扩大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它能够对工作的流程作出更为有效的安排,也能够实现工作各个环节的梳理安排。图书馆中的流通系统一般按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能划分,通过对业务工作的明确划分,使工作部门更加协调合理,日常工作分配更加均衡,系统运行更加顺畅稳定。
2.提高图书利用率
系统分析法使图书馆中的书籍利用率有很大提升,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管理技术能够提高图书馆中的图书利用率,图书馆中标准利用率提高,则图书流通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提高,利用率越低则质量越差。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机的流通系统管理,结合系统分析法对图书流通管理的工作质量进行提升。首先可对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简化借阅书记录的工作流程,使图书馆里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可通过计算机的系统分析和流通管理,对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即读者能够实现自由查找自己想要阅览的图书,若是没有还可用内容相似的书籍替换,能有效减少拒借率。最后可以进一步落实计算机的系统化管理工作,进而使图书管理的工作更加有序,通过计算机记录借还书籍的时间信息,也会减少工作中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对读者的借阅时间进行规定,使得好书的流通率得到增加,加速图书馆中的书籍流通,相对来说也提升了书籍利用率。
此外,还可以对读者借阅较多的书籍和较少的书籍进行统计,如冶金工业、金属工艺学、动力工程学等过于高深的专业书籍在图书馆中乏人问津,借阅的人数少之又少,这就提示图书管理工作,如何使图书利用率得到提升,拒借率进一步减少。可从系统化的分析角度对工作进行细化:首先,书籍的内容结构应当与借阅人员的知识面、兴趣点相契合。第二,图书馆的书籍种类应尽量齐全,完善各方面的书籍类别。第三,可用信息化检索帮助学生更快获知图书馆的藏书目录、类别,能够对借阅书籍快速检索。第四,通过读者之间的调查研究,将图书的采购情况同实际的借阅需要结合起来。
六、结语
作为图书馆基础管理系统的流通管理,对阅读人员和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图书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的现象,使服务水平得到良好的发挥,使图书馆的文化传播作用进一步扩大,推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同时,广大图书管理人员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解决流通管理的各项问题,将系统分析法用于图书流通管理制度的探索发展,促进图书管理工作的长远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明珍.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7):20-22.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2
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收藏与服务中心以及学习研讨、阅读引导、文化活动的基地,是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馆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图书馆今后各项功能和应用系统顺利开展的基础,以长远的视野和缜密的设计建设好新馆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密切参与过多次新馆建设,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就新馆建设若干有重要影响的具体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未来的新馆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新馆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据史料记载,管仲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1]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内涵总体来说就是要为广大读者及图书馆员提供一个材料健康、结构安全、功能适用、舒适方便、整洁美观并且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能否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其渗透到设计的各个环节,是新馆建设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二)形式服从功能
任何建筑都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图书馆建筑的本意是藏与用,应首先很好地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和工作特点[2],围绕有利文献收藏、提升管理效能、方便读者服务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三)开放性、灵活性与多元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藏为主、藏阅分离的闭架封闭式服务发展成藏用结合,以用为主、藏检阅借咨合一的开架开放式服务;从单一印刷型文献向多类型载体、多元文献馆藏体系转变;读者服务也不断向深加工、学科化、综合性读者服务转变。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特点角度,可以将之概括为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化的建设理念。[3]
开放性是指图书馆除了珍贵文献、特种文献等不宜完全开放的文献,大部分文献都可以采取开架开放式服务。作为读者,都希望能直接地接触到馆藏文献,尽量避免或减少中间环节,用最快捷、最方便的手段查阅。
灵活性是指不仅满足当前需要,又能尽可能兼顾未来发展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考虑同一空间可以作藏书或阅览等多种用途,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可实现功能上的灵活调整。
多元化是指图书馆设计除了满足文献藏阅外,还要注重满足多元化的读者服务的空间需求,比如小组研讨、书吧、读者沙龙、图书漂流、休闲餐饮、电子阅览与视听、文化展示等,阅览室内的文献服务也注重纸本、电子、各类专题推介等综合性的服务。
这些建设理念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学习为中心、以服务为主线的功能定位。
二、开架借阅空间的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使馆藏资源得到更便捷的利用,除了极少数特种文献,现代图书馆大量实行图书文献的开架借阅,省去了中间环节,为读者提供直接面对馆藏的机会,方便读者、节约读者时间,降低拒借率,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4]实质是指对读者的一次验证,即读者只要在进入图书馆时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即可在图书馆内自由出入各个阅览室,获得各种服务,具有校园卡的读者可以通过门禁通道机自行刷卡验证,没有校园卡的读者在管理台登记后进入。
在这种开架借阅空间的内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模式上,有些图书馆采取了内部完全一体化的模式,也叫做“大流通”模式,只在图书馆大门口设置借阅服务台,各楼层阅览室不设借阅服务管理台和图书防盗检测门等配套设施,读者可以自由地在各个楼层阅览室取阅图书,并将书随意带到其它楼层,甚至可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至卫生间等隐秘场所。这种模式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5]比如:1、图书乱放现象严重,工作人员整架工作量大增,也影响了其它读者查找到图书。2、如果图书可被随意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将对图书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一些不文明的读者可以毫无障碍地将图书的防盗磁条或标签去除,从而造成图书遗失。3、如果不设置楼层借阅服务管理台,也不利于人工借阅和咨询答疑等读者服务工作的就近开展,现代图书馆的楼层服务管理台功能实际上还应进一步加强,拓展为除了借阅、咨询服务和管理外包含更多内涵的综合站。
方便读者的同时,兼顾对文献的保护和有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也是为了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服务好。因此,更为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模式是:在保障读者馆内行动畅通和自由便捷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空间设计,使得每个楼层阅览区在接近电梯和楼梯处形成一个或二个服务台和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图书防盗检测门,卫生间设计在阅览区出入口外,一方面服务台可为本楼层读者就近提供借书、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检测门也可保证读者不能将未通过自助借还机或服务台办理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出阅览室,也就不会出现不同楼层图书混到一起或图书被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的情况。
这种设计并不会给读者正常使用带来麻烦,读者在馆内如果没有携带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离开阅览室,阅览室检测门也不会报警,读者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在各楼层阅览室自由出入。
这种设计还使得楼层出入口图书防盗检测门和图书馆大门的图书防盗检测门互相配合,形成了双重图书安全保障。一方面,从设备角度,使得单个检测门存在检测盲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不同检测门盲区位置可以做到不同和互补;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楼层服务台馆员和大门物业保安也构成了双重图书安全监管。因此,在目前开放式服务的背景下,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使得图书安全得到了尽可能的保障。
三、书架布局和馆藏动态调整模式
(一)书架平滑扩充能力
新馆的规划设计是着眼于满足今后长期的需要,新馆刚使用时,不会处于满负荷布置和工作状态,因此,新馆家具、设备一般都是整体规划、逐步配备,这样既比较经济,也便于不断采用更好的新产品,在书架布局规划设计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书架的规划要便于今后的平滑扩充,也就是说,在今后书架扩充时图书容量也能自然地扩展,不需要进行大范围整体性图书倒架。
开始时由于图书数量不多,书架不能一次配足,否则,书架太空,摆放过于松散,既不美观也不便于使用,一般图书占架率不宜小于40%。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书架填充系数为75%,随着图书不断补充,到书架超过75%的整体占架率后,即应考虑增加书架,或者调整部分低流通率的图书到二线阅览室,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频繁的局部满架,从而需要频繁倒架,影响管理和使用。在需要增加书架时,如果开始未做合理的规划,造成增加的书架只能与原有书架分开独立放置,就很可能需要整体大范围图书倒架,因为扩容不是简单增加书架就能实现,必须要保证图书按索书号依次排列。当然,图书馆不可能完全避免倒架,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减少倒架工作量,避免大范围整体倒架,一种比较好的书架排列设计思路是在首期书架的每排的方向留下扩展空间。
(二)馆藏三线布局及动态调整模式
三线典藏是藏书组织与布局的一种方法。超过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一般将藏书空间分为一线阅览室、二线阅览室、密集库或储藏馆(即仓储式图书馆)3个层面[6]。除此之外,图书馆往往还有古籍、特殊文献、知名学者专藏等特种馆藏,在特定的阅览室单独存放使用,这些特藏阅览室也可列入一线阅览室的范畴,只是存放的不是可随意借阅的普通图书。
在藏书类型方面,一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高的图书,新书到馆后均首先放置在一线阅览室,不少图书馆在一线阅览室还设置了不需细排索书号的新书专架,更加提高了新书利用率并减轻了首次上架工作量;二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低的旧书,图书来源主要是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线阅览室转入;密集库或储藏馆放置流通率很低但仍需要长期保存备用的图书。
在服务模式方面,一线和二线阅览室一般采取开架服务,但书架布局和图书排架方式有所不同,密集库和储藏馆一般采取闭架服务的方式。
在书架的类型和布局方面,一线阅览室和二线阅览室都主要采用标准书架,前者由于读者较多,书架间距可适当宽松,提高读者使用舒适度,比如7.5米的柱距放5排书架;后者则可适当密些,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比如7.5米的柱距放6排书架;密集库作为图书馆建筑的一部分,国内基本采用传统手动或现代智能密集架,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用自动化仓储物流概念建设自动化高密度书库,尽管投入较大,但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检索和存取图书馆快速方便,其图书排列方式也根据书架使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按索书号排列的模式,按图书大小等方式进行整理排列。[7]储藏馆则是专门建设的整体用于存放大量极低流通率图书的建筑,随着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图书文献的迅速增长,建设单馆使用或地区多馆合用的储藏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书架设计包括各种高容量模式,如标准书架密集排布、手动或智能密集架、自动化高密度书架等均可。
这种三线动态典藏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符合图书使用生命期和“二八率”的客观规律以及分类管理的实际需求;2、精炼的入出平衡的藏书模式保障了一线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和空间需求;3、二线阅览室和密集库的藏书排架设计大大提高了书架和空间利用率;4、三线的划分便于根据服务的需要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8]
(三)标准书架和专题书架
目前一、二线阅览室配置的书架一般是标准6层双面木护板钢木书架,作为图书收藏和使用的主体家具。其层数、层高、宽度、深度等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成熟合理的规格,书架排布和单元架级联数等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员既要做好文献资源收集者和管理者的传统角色,更应该是知识信息的领路人和优质阅读和优秀文化的推广者,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应更加注重对读者的阅读推荐、引导和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等主动式的服务。因此,在主体标准书架之外,还应该根据阅览室的空间特点和图书展示排列的具体需求和规划,选择阅览室内与原有书架区适当分离同时较为醒目和方便取用的位置,精心设计布置一些特色专题书架,其材料、样式、尺寸规格等可灵活多样,富于美感,力求与标准书架形成有机和谐的搭配,一方面使得整个阅览室的空间显得更加饱满和错落有致,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拓展阅览室的服务内涵。各类专题书架,可用于集中摆放获奖图书、经典阅读、学科推荐、专题收藏以及新书、工具书等,各类获奖图书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内主要图书奖项的历届获奖图书。
对列入专架陈列使用的图书,应在书脊上加贴相应专题类别或架区标识,使得图书归还后可正确归架,保证有序的使用和管理。
图书馆作为体量大、功能丰富、服务大众的场所,同时也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运用较多和较快的现代化建筑,新馆建设的设计规划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仅选取其中若干要点进行探讨,做好新馆建设,尽量不留遗憾并便于今后长期的使用,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投入的奠基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苗在香.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160-162.
[2]王正兴.论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用意及实现[J].图书馆论坛,2009(5):163-165.
[3]林泽明.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55-59.
[4]庄琦.呼唤高校系统的"一门子"图书馆[J].津图学刊,2001.
[5]赵林.高校图书馆实施一门式服务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1):22-24.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3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促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服务对象、 服务内容、 服务功能、 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服务手段已从手工操作逐步转化为自动化、网络化; 服务方式由全封闭到全开放, 用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 信息服务的变革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了图书馆用户新的需求意识、 需求特点的产生。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借助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处理功能,也给我们读者借阅数据信息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为更有效的分析读者需求以及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保证。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读者服务工作,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分析挖掘系统数据资源、总结规律、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和借阅动向,将更有利于读者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通过分析我馆近两年的数据,从中寻找借阅规律,来进一步优化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
二、系统数据分析
1.各类别读者年度借阅情况
按读者属性统计年度图书借阅量,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各读者群体的借阅数量,分析各层次读者对图书的总体利用情况。以下收集了2006年至2007年两年期间借阅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图书馆最大的读者群是本科学生,所占百分比为:53%;其次是教师读者,所占百分比为:8.3%;在次是实验班学生,所占百分比为:4.2%;研究生读者占0.8%。以上数据说明:本科学生读者依然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及喜好,成为我们最忠实的用户。我们读者服务工作做得成功与否,这些读者给我们的工作以直接的折射。教师读者,主要围绕专业课程建设和科研需要来馆查阅资料,所以也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对象,我们服务的水平和深度在他们身上能直接的体现。对待这些读者,需要我们进一步跟踪分析,以提供其更好的个性化需求服务。
2.月图书借阅情况
表2中可以看出:以月为时间段,我馆每年有三个借阅高峰时段,分别是1月、3至5月、9至12月。1月份正逢放假,经过一学期紧张的学习,广大同学们终于可以换换脑子为自己的兴趣阅读,所以也导致节约量攀升。3月或9月是开学初期,为新学期的准备阶段,学生在经过一个较长假期的调整后,精力充沛,急需还回假期借阅的图书,重新借阅新开课程的图书资料及其它课外书来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因此,这两个月图书的借阅量较大。另外,每年10至12月图书的借阅量也较多,有时甚至超过放假始或者开学初,这是因为除正常的借阅外,还有一支考研的读者队伍在进行最后的强化阅读,有了他们的存在图书馆的整体借阅量凸现高峰。
3.各类图书借阅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近两年我馆外借图书数达615464册,其中以文学类居多,占总借阅册数的27.8% ;其次是数理化学类图书,占总借阅册数的12.4% ;位居第三的则是语言文学类图书,占总借阅册数的10.9%,这几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一半。可见,我馆各类借阅量基本上形成以文学、数理科学、语言文字及计算机科学方面为主,社会经济、一般工业技术等相关学科为辅的借阅格局。
3.1 文学类图书过热
从表3可以看出,文学类图书是大多数学生读者借阅首选。由于文学作品具有调节精神和消遣作用,它在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类图书所无法取代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过于在这类图书方面牵扯进太多精力,势必会对影响对专业学科的钻研。特别是对于一些沉溺于言情、武侠小说等方面的读者,图书馆员还应加以正确引导。
3.2 计算机和外语类图书依旧成为借阅热点
由于社会需求的变化,现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尤其是自身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的强弱,成为了学生毕业后求职的重要砝码和考评标准。而此类图书均已以英语、计算机教材教学参考书为主,与研究生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当代大学生热衷或必备的,自然这两类图书也就成了大学生的借阅热点 。因此,这两类图书的借阅量较大,尤其是在英语与计算机考试前,相关的图书成为了最大借阅热点,刚刚还回即被借出,同时也颇感此类图书的副本量不足,而使广大学生们的满意度降低。因此,如何优化配置相关的文献资源,应引起图书馆采购人员的重视。
3.3 哲社类图书及自然科学类图书倍受冷落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现代大学生追求知识方面更注重社会的实用性,他们对基础科学理论、政治理论类图书如:马列政治类、自然科学类等兴趣十分冷淡,这使得我馆哲社类及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借阅量相对较小,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缺乏以及学习目的性及功利性很强,对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尤为不利,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三、依据分析数据所要采取的措施
通过对读者群体、月份借阅规律、类别借阅统计分析,从不同程度上也能挖掘出一些潜在规律。即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为我们读者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进而优化读者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的读者来馆借阅,也是我们工作细化、深化的一个重要参考和依据。
1.分析流通借阅高低峰时间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读者借阅特点和规律,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当借阅高峰期到来之时,图书流通部门应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一方面搞好人员调配,组织好书源,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热情接待读者,认真解答读者的咨询,尽量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当借还书处于低峰时,应抓紧时间开展内部图书整理工作,以迎接下次借阅高峰时段的到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流通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2.定期分析读者各种借阅数据,做好读者需求调查。
读者借阅数据信息的收集与挖掘是图书馆一项不可缺少的业务性工作,它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读者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读者层次和外借的统计调查,将有助于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变化,从而可有针对性地改善文献结构,提高办馆水平和读者服务质量。如不定期地向学生、教师等读者发放图书需求情况调查表,及时了解师生的阅读倾向和需求。同时利用好购书经费,有效合理地补充藏书,尽最大可能满足全校师生读者的借阅需求。
3.设定合理的借阅参数,最大发挥图书使用价值。
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主要读者群,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出借期限。对于教师读者借阅期限和借阅量不宜太长、太大,太长、太大都会导致一些图书长期积压在教职工手中,影响了学生的利用和图书的有效流通。如果量太小、时间太短则会影响教职工的正常工作。反之,对待学生读者(包括研究生、试验班学生、普通本科班学生)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设定一个合理的借阅权限和借期,只有设定合理,才能更充分发挥图书的使用价值。
同时对于一些书目的借阅参数的设定也要周全考虑。比如社科类书,文学类书,外语类书,计算机类图书流通率很高,借阅期限过长容易使一些书在读者手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浪费,不利于图书的流通。专业性的书籍在学校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借阅时间短又不利于读者利用,不利于文献资料作用的充分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我馆调整了借阅期限,文学类借期为半个月,社科类和专业类借期为一个月,学生、教师都可以续借一次。同时我馆实行的预约借书制度和超期罚款制度,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图书的有效流通。
4.培养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加强借阅引导工作。
一支过硬的服务队伍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学校和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的专业状况,图书馆的资源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通过前面的统计分析,文学、外语及计算机类图书的借阅量占有较大比重,这对于提高读者自身的外语、计算机及文学修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部分学生读者过于沉溺于休闲娱乐、文化快餐等方面的读物,从而忽视对名著经典、哲社类、科普类读物的阅读,这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修养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图书馆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制定一个有计划、有系统的读书计划,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大学生读者借阅科技图书少的现象,图书馆要大力加强科普科技方面好书、新书的宣传,根据读者对文学知识的渴求,聘请优秀专业教师举办中西方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知识系列讲座,介绍国际国内的各种文学流派,增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读者在阅读与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能获得较完整的文学修养,真正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美化心灵的目的。
5.加强文献资源评价,优化藏书结构。
加强文献资源评价与使用效益评估分析对文献资源及其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对于合理的丰富馆藏资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对文献资源采购中的问题进行纠正,调整文献资源采购计划,加强图书订购的针对性和计划性。近年来,随着高校专业自的提高,为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开设了新的相关专业,因此图书馆在馆藏结构中应根据专业设置情况适时配置新专业图书,以保证读者需求。做到突出重点,照顾一般,重点收藏与学校专业设置、所开课程、科研及所对应的学科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保持其系统性、完整性。对于读者借阅频率较高的热门图书(如英语及计算机等方面指导书),要加大复本量,充分满足读者用书需求;对于消遣性图书,可适当增减复本量,采购时严格把关,确实采购那些文学艺术思想水平都较高的书籍,使广大学生读者在欣赏图书的同时能够不知不觉地吸收精华,提高文学修养与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在当今信息时代,图书馆要想生存发展,必须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创新服务、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读者真正爱上图书馆,离不开图书馆,这才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艺群.独立学院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探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2]李艺群.优化创新服务,提升独立学院图书馆流通部建设浅析[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3(4)
[3]宋丽花.数据挖掘技术在读者服务优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4]蒋祥春. 基于web的读者数据统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1)
[5]王晓晖. 优化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农技服务,2013(4)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4
大庆市图书馆于2013年11月开始搬入现在的新馆址。新馆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藏书百万余册,期刊800余种,报纸50多种,有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少儿部、读者服务部、辅导部、技术部、地方文献部、资源建设部、信息部组成。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搬迁任务,直接影响新馆能否尽早投入使用,馆藏文献资源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和读者见面。
1.搬迁前的准备工作
1.1合理规划书库的布局
搬迁之前要了解新馆的设计,根据新馆面积提前规划新馆布局,确定各库分配方案。大庆市图书馆新馆有少儿部、文史类图书借阅部、科技类图书借阅部、密集书库、调节书库和期刊阅览部、专题阅览大厅、地方文献阅览部、古籍阅览室、盲文阅览室十个藏书地点。文史类图书借阅部主要存放文学、艺术和历史类(即中图法的I、J、K类)图书、科技类图书借阅部存放除文学、艺术和历史类(即除I、J、K类)以外的图书、密集书库一半存放2000年以前出版的社会科学类图书,另一半存放的是供流动站、图书分馆和流动图书车定期更换借阅的图书、调节书库存放的是2000年前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和2001年至2012年间采购的图书。专题阅览大厅存放的是2000年到2013年间采购的图书和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
1.2清点工作
搬家前应对图书馆藏书进行摸底,包括已经外借的图书,在搬迁前必须下发通知,在规定时间内让读者所借图书全部归还。这样可达到清欠长期失落在各类读者手中的馆藏书,以便达到对馆藏书科学管理的目的。
在图书馆搬迁期间,可以对馆内常年不用,时间久远,利用率低,已无利用价值,陈旧的、复本量过多的、内容重复和破损不能修复的图书进行剔旧,为借阅率高的图书留出空间,使新馆有充足的架位引进读者需求的专业书籍,但在剔旧前应征求专家和科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对图书清点时,对错库、错架、错类、错号的图书在迁入新馆后应及时校正、归位。并对保存书进行核查、对账,做到心中有数,账物相符。
2.书刊搬迁工作
2.1图书下架和打包
图书打包前,要做好除尘工作,否则会使搬迁后期整理图书时会增加许多工作和困难,势必会影响部分工作进度。所以无论是以后对读者正常开放的藏书,还是进入密集书库的藏书,都应借此搬迁机会做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洁除尘,确保搬迁后的图书以洁净的状态面向读者。
图书下架、打包是一项基础、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继搬迁工作的效率。在图书下架时要做好书面记录。对下架的所有书刊要严格按照顺序排列,图书应按照分类号分组下架,捆绑并统一编号,每捆上面都应有分类号、序号、馆藏地,如少儿部文学类第一捆,就在左上角标“少”,在中间标“I(1)”。将打包好的图书分类堆放,分类统计,方便运输。
全馆人员分成若干个组,将藏书划片到组,包架到人。把下架图书打捆,要求做到整齐结实,大小均匀,每一捆图书都要系井字花扣,并且系紧打牢。从书架拿书时,图书封底都要朝下。要求每捆图书的标准一律高30厘米左右,不能超过这个限定。同时注意区别图书的开本大小问题,类似32开本的图书和16开本大小的图书尽可能捆在一起,够一捆时,就按顺序捆;不够一捆的图书就把大开本的图书放在每一类或每一小类后面打捆,避免搬运过程中散包。
2.2书刊运输
为使搬迁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在图书、设备搬运之前,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搬运计划,内容包括搬运日期,需搬运图书包数,装卸车地点、行车路线等,并对人和工作对象进行科学划分、组合,做到各司其职。出馆点数、装车、押车、卸车、归位等过程均要有专人负责。
图书搬运是搬迁工作中劳动强度最大、节奏最紧张阶段。这项工作要请专门搬家公司协助完成。图书馆应严格把住“首尾”关,即负责出馆点数的工作人员要认真清点图书出库包数,种类,装车包数和起止号。按包上的编号顺序装车,保证装车时不出差错。运输时,有专人跟车押运,严禁扔包,防止散包、掉包现象发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卸车时,工作人员要事先清楚到达图书的存放地点,清点包数,核对装车时所登记的种类及数量。确保准确无误后组织人员把图书搬到相应地点。
2.3设备搬运
设备搬运时,应提前将设备归类,按类别装车,计数要准确。重点是装卸车,要有专人盯死,防止设备在装卸车时损坏。
3.后期工作
3.1图书上架
图书上架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经历了繁杂的准备过程。因为少儿部、文史类图书借阅部、科技类图书借阅部、专题阅览大厅四个地点都存放2013年新采购的图书,所以我馆对这四个库的图书都是先分大类,分小类,分细类,排架的过程进行的。其次对书架进行统计和编号;最后对图书进行分架,根据图书馆资源建设部的图书采购策略,估算出各类图书上架的饱和率,为未来图书的采购预留出合适的架位,并计算出每类图书在书库中的起始架和终止架,再利用累计测量法,测量出每页图书的厚度,结合每类图书分配的书架总数计算出每层书架存放图书的页数,然后计算排序结果与书架编号进行匹配以得出每本图书的精确上架位置。
3.2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其他收尾工作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主要是新馆工作用机和读者检索用机。设备安装和调试的工作专业性强,因此设备到位后,技术部的同志应积极配合厂家安装设备并进行调试,确保尽早开馆、正常接待读者。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5
图书馆借阅统计是了解文献流通与读者需求变化的重要方法,通过日常借阅统计,分析馆藏文献被利用情况,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掌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还可以反映出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分析,去研究和探索图书流通中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及时地调整馆藏结构,为建立一个高质量的馆藏提供数据保障,更好地开展读者工作。
1、统计目的、内容与方法
1.1 统计的目的
图书借阅率是衡量图书馆图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借阅统计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馆藏文献被利用情况,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掌握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以及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统计还可以为采访部门反馈信息,加强藏书建设,调整购书比例,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态藏书规划,从而为完善图书馆今后的藏书建设提供有效依据。总之,图书馆借阅情况的统计对图书馆藏书质量的提高和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统计的内容与方法
统计的内容是对我院图书馆联网书目数据库里的中文图书借阅数据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为一年,统计对象以全院读者借阅情况为统计样本,类别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统计。统计方法是对读者每天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最后进行累积汇总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我院图书馆年度的借阅情况。
表1 读者及借阅情况统计表
2、统计结果分析
2.1 本院读者情况
由表1可知,统计期间图书馆读者共有1687人,其中院领导6人,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21人,高级工程师369人,工程师421人,助理工程师640人,一般干部17人,技师5人,工人48人,信息工作人员60人。
2.2 馆藏及借阅情况分析
统计期间,馆藏图书及借阅情况以园区联网馆藏图书的类别涉及到各学科类型的文献。馆藏和借阅情况的统计均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大类进行。
由表2可知,统计期间图书馆藏书类别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工业技术、航空航天、数理科学和化学、经济、语言类图书。而借阅量前5位的图书类别依次为:军事科学、语言文字、航空航天、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类图书。从馆藏图书类别、藏书数量和图书借阅数量来看,前5位基本吻合,只是排列次序有所不同。这说明我院图书馆藏书的结构基本上符合研究院的专业设置。
通过以上的情况统计可以看出,读者借阅图书的类别涉及到各学科类型的文献,一方面反映了员工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阅读兴趣广泛,涉猎范围宽阔,求知欲强。同时,员工对自己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视,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图书借阅量最大。
2.3 藏书的利用率
对22个大类下借阅量大的图书类别也进行了统计。(1)馆藏图书利用率。由表2可知,统计期间馆藏34887册,借阅图书册数为4730册。图书的年平均利用率13.6%,读者年均借阅册数为3册/人。(2)各大类图书利用率。由表2可知,藏书的利用率前5为的依次为:军事、语言文字、航空航天、工业技术、数理统计和化学。
3、原因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3.1 原因分析
我院员工所借图书流通量最大的军事科学,占藏书总量的38.8%,其次语言文字,占藏书总量的23%,排名第三的是航空航天,占藏书总量的22.8%,排名第四的是数理统计和化学,占藏书总量的13.1%,排名第五的是工业技术,占藏书总量的10.4%。流通排名前五名的图书都非常符合我院的专业特色。因为我馆的读者群大多为研制军民用飞机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员,他们具有比较宽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知识面,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研究性、探索性和专业性,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既要系统全面,又要国内外兼顾,他们对本专业的新观点、新动向、新热点非常敏感,对特定文献资源的判断、选择、鉴别、检索和阅读分析能力均较强。
3.2 存在的问题
(1)专业图书借阅率低;我院是研制军民用飞机的飞机研究院,航空航天、工业技术两大类图书是我院图书馆藏书主体,由于我院图书馆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好多专业图书被一些读者长期占用,而其它读者却无法及时借阅该文献,严重影响该类图书的流通。二是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相当专业,很难搜集齐全。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文献可能只印几千册甚至几百册,有的会议文集可能根本就不正式出版,有的可能只是前辈学者个人的读书笔记,采购起来相当困难,有些文献甚至无从采购。三是近几年来,研究院型号任务非常繁重,大多数员工没有时间看书。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了图书的利用率。
(2)开展服务不细;从目前我馆图书的利用情况来看,我们对馆藏资料和图书资料借阅系统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读者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与技术都还比较欠缺,先进的检索系统、丰富的馆藏资源,许多读者却不会用或用的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没用做好导读工作,对读者的心理和需求研究的不够,只做到为人找书,而没有做到为书找人,文献资料的二次开发、三次开发做的都不到位,馆藏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藏书变成死书,资源的利用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图书馆的价值也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主,进一步挖掘馆藏,提高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和主动服务,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
(3)读者可利用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我院图书馆重视电子资源的建设,2008年开通《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并陆续增加了一些电子图书,读者可利用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纸质图书不再是唯一可以用的资源,随着电子资源利用率不断增长,纸质图书的借阅量相应减少也是属于正常现象。
4、采取的措施
4.1 制定藏书规划,精选图书
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态藏书规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读者需要藏书的质量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图书馆采访人员思想上只是有笼统和模糊的或者一成不变的订书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依照我院发展规模和学科调整趋势,逐步修订完善藏书结构,制定出近期和长远规划。通过统计、了解和分析不同读者的具体要求,从图书的流通过程中获得借阅的效果反馈,为保证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提供数字依据。如:图书流通率、拒借率,读者借阅图书的册数、图书馆接待读者的数量等指标的统计工作,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馆藏结构及馆藏的利用情况,掌握读者的借阅需求,使图书采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及时补充读者需求的图书,进一步优化馆藏建设,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图书馆传授知识的职能。
4.2 增加与读者互动的平台
一是经常开读者座谈会,以了解各类读者的需求;二是让读者知道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推荐图书。例如:联系电话、联系地址、在网站上的“专家推荐”、“新书推荐”、“读者留言”、“网上书刊订购征询”等,使读者能够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及图书馆网页来反映对藏书的需求。
4.3 自建专题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应该依托本馆资源特色、技术力量,针对用户需求自行建立各具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的结合、分化或交叉发展,给科研人员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图书馆应该以研究所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为基础,利用园区网建立专题数据库,突出馆藏特色和科研方向,全面地揭示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用以满足学科用户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4.4 提高服务,宣传图书
由于我院图书馆实行闭架管理,图书均是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排架,尽管每位员工入院时进行了新员工培训教育,但还是有很多读者对《中图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一知半解,再加上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地对读者进行宣传,服务没有跟上。致使有些图书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我们要提高服务,大力宣传图书。作为我院图书馆,读者对象主要是科研人员,他们的知识层次较高,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图书馆员除了对一般性咨询做好口头解答之外,还应帮助读者学会如何利用文献资料,更要协助图书馆其他部门做好较高层次的咨询工作。
(1)提高服务质量;要使馆藏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全面掌握馆藏图书情况,用良好的态度和优质的工作为读者提供服务,做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作用。在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利用率成了衡量管理和服务业绩的重要尺度,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如果信息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藏书变成死书,那么由此而产生的无形浪费将更加严重。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平时要用心工作,留心读者的需求变化,在流通工作中,馆员还应主动积极研究读者的各种兴趣,掌握他们的阅读需要和阅读特点,以便为他们提供对口的服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体系。更应该深入读者中去,听取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将了解到的结果反馈到采购部,以便采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协助改善馆藏结构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2)课题跟踪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根据科研人员研究课题需要,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对一些热点问题、代表论著、新观点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将学科新动态、新观点及其潜在价值、深层内涵揭示给读者,为其科研提供参考。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参与课题跟踪不但可以大大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提高课题攻关的效率,还可以培养锻炼图书馆人才队伍,促进图书馆专业人才水平的提高;另外可以通过参与课题和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最新文献和有用数据,有利于图书馆积累专题数据库。
(3)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图书馆的核心因素是人。一个图书馆仅仅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那么它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就不可能充分地借鉴和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图书馆所用,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要想真正搞好这项工作,图书馆不仅要有图书、情报等相关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它各相关专业知识,善于从各类信息源中搜集到特定的信息并加以整理、提炼、归纳和总结;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在学术国际化、知识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中,迅速地了解、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源;精通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技术上的领先的优势;能把握读者的心理,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
5、结语
通过对2011年中文图书外借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图书馆今后在制定馆藏方针、采访政策时需注意: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态规划,增加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及时掌握读者借阅情况及他们的需求动态。根据我院各专业机构、各学科读者人数、图书利用率,确定各类图书的合理采购比例,对不同学科图书采取不同的复本标准,适当调整馆藏结构。图书馆员除做好管理工作,还要提高服务质量,采用各种形式,广泛挖掘信息,主动服务、跟踪服务、超前服务,进一步增强图书资料的利用。
参考文献
[1] 陈力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借阅统计及分析.《中国电力》,2008.1.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6
1.1 馆内阅览量
馆内阅览量(in-house use)是进行馆内阅览研究的基本依据。它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一月或一年),在图书馆馆内被抽取使用过的馆藏文献的次数。这个概念是与外借量相对的。馆员们在巡库理架时,会将散落在书桌、书架、书车上的图书或期刊收集起来重新上架。对这些文献进行统计就形成了馆内阅览量。虽然这种方法不是非常精确(有些读者在阅览后又将文献自行放回了原处),但这类数据与流通数据相比较,前者在期刊利用和工具书利用研究中仍非常重要[1]。
馆内阅览量相对于外借流通量来说,包含着读者利用藏书的不同信息。当读者准备将文献借出时,这些文献对他们来说肯定是有用的。人们通常不愿将那些仅有少量参考价值的文献带回去,不仅是因为受借阅册次的限制,同时也因为来回携带的麻烦。而且,一些期刊、工具书、多媒体资料只有很短的借期或不外借。可以说,读者只有经过精挑细选后才将馆藏文献借出馆外。相对来说,馆内阅览更显示了读者的随意性。有时,他们在书架间踌躇徘徊,并没有专指明确的目的,只是随意抽取书籍翻看;有时,他们希望查考一个问题或阅读书的一部分,在查询完毕后,他们将书留在书架附近后离去。因为选择的随意性,使馆内阅览量与外借流通量相比,类别更多,数量更大。在某些研究(如期刊利用率研究)中,馆内阅览量表达的信息较外借信息更为恰当真实。
借助于馆内阅览量的研究,馆员们可对馆藏利用情况有着更为精确的把握,并据此来合理规划藏书布局,预测藏书增长所需的空间,对一、二、三线藏书进行经常性的调整;对低利用率的藏书进行剔除以节省馆藏空间。因此,对馆内阅览量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已有相当多的文献就馆藏外借量进行了研究。据统计,国外早在1967年就有逾700篇相关论文[2]。但馆内阅览量却很少被考虑在内,原因之一是认为馆内阅览与外借流通存在相似性,但现在研究者发现此两者间并不相似[3]。但此项发现并未促使对馆内阅览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探索。这可能是源于数据收集困难或缺少合适的分析方法。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适合馆内阅览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对馆内阅览量作精确的收集和分析。Fussier和Simon提出在读者中发放调查表[4];Drott用随机抽样法来定量计算图书的利用率;Jaint建议把调查分成不同的调查单元,在不同的时段收集数据。但问题是这些这些调查可能并不能涵盖图书馆所有馆藏的内阅情况,而且,如果时机选择不当、样本面太小或分析策略应用不当,所得的研究结果并不可靠。一个完整的能包含图书馆所有藏书利用情况的调查将非常费时费力,而且,没有一种调查方法能为馆员动态提供一系列数据以便长期追踪馆藏的利用情况。从上述分析来看,对馆内阅览量无法进行科学的收集和分析是馆内阅览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国外学者Morse于1968年时就指出统计藏书利用率的复杂性,推荐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研究[5]。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馆内阅览研究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应是可行的。这需要开发一种自动化的工具:它首先需包含一个馆藏内阅量的数据库(能过手工或机器扫描输入),一个数据处理机制以便分析这些数据,一个整合的用户界面以便动态和直观地输出结果。使用这种工具,馆员能有效地掌握与藏书利用情况相关的必要数据,并能据此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2 GIS的应用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为记录、处理、检索、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位置信息的计算机系统[6]。它可以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以不同层次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形等可视化方式提供。作为一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GIS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人口规划等,成为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7]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7
前言
图书馆,凝聚了人类所有的智慧结晶与真实的世界存在,担负起对人们传播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渐渐发挥更大作用,成为现代社会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基地。由于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信息资源,图书馆当仁不让成为民间智库。图书馆(室)将人类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集合,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人才。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图书馆还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为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让更多人受益于知识给予的能量,享受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成果,是我馆一直以来思考与践行的问题。
一、建立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的背景研究
东城图书分馆现有馆藏图书达10万余册,书架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我馆认为,解决藏书过剩及扩大图书流通量的最佳解决方法,在于建立社区外借服务点,将藏书下拨到社区居民手里,以加强图书流通、缓解馆藏压力、更新图书类别、丰富阅读体验。
以新技术、新方法为手段,改进图书馆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是我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益的必要方法。“图书馆通过藏书、馆员的服务和硬件设施满足读者需求,这种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图书馆的功能。效益与功能成正比,功能越大,效益越好。另一方面,效益与成本成反比,功能大,成本高,效益就越低。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功能和成本两大因素,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一方面要降低成本。”[1]
为提高服务效益,我馆计划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固有模式,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在条件成熟的社区率先建设图书外借服务点。并在资源相对紧缺的社区,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务求百分之百完成图书外借点的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社区。
二、建立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的实践研究
2013年3月以来,我馆按照“小场地应用,多图书馆藏、全方位流通、大群体读者”的“四位一体”流动图书服务体系要求,着力重点建设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具体步骤如下:
(一)以“政企合作、镇村联动”为抓手,强化图书流通模式
为积极、有效、有序地完成社区图书外借点的建设,我馆与永正购书中心签定了《东城区社区图书室项目方案》,分别对我区23个社区的图书室全年流动图书调出,作出详细而科学的计划,通过科学决策,为每一个图书室量身订做流通图书数量和书目。
除了永正购书中心提供专业的服务外,我馆还积极寻找社区帮助,采取合作共建的方式,设立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根据社区居民实际要求及时更新图书内容,让有限的图书资源无限流动起来,使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及合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源二者达到有效统一。
早在2012年底,我区建设“五个有”工程时,鳌峙塘、星城与同沙3个社区的图书室就已实现与东城分馆联网,以上图书室是我区最先设立的三个社区图书服务点,2013年初,东城分馆通过举办“送书到基层活动”,累计向上述三社区图书室输送图书近7000册,初步实现了通借通还,为我区设立图书外借点提供了经验支持。部分社区由于毗邻其他镇街坊,已有读者利用就近原则,选择在该镇图书馆借阅或归还喜爱的书籍。
(二)以“外强中干,分步推进”为方向,扫清图书流通障碍
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拓展和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结合社区图书短缺的实际,我馆创新服务模式,设立图书外借服务点。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合理的运行机制。所谓系统运行机制,是指为保证管理信息畅通无阻,机构运转统一协调,系统功能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最优化管理及科学管理的目标所需遵循的原则”[3]
在场地、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在原有社区图书室的功能上,从东城图书馆下拨数千册书籍到社区,借助联机检索、简化互借手续,通过“馆际通用借书证”,持证读者能“一证在手,多家通用”,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切实实现“二十分钟文化圈”,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借书难”问题。图书室联网工作分三步推进:一是率先完成东泰、岗贝、光明、火炼树、立新、牛山、主山等8个社区的联网工作。二是于11月前完成23个社区图书室联网。三是由永正购书中心全程负责读者借书证、借书登记卡、资料袋等工具的制作和购买,以方便社区居民进行图书借阅。另外,社区居委会为图书外借服务点提供了书柜、阅览桌椅及场所,配备了专人负责图书管理及借阅等工作,向社区居民进行免费开放,并为各图书室培训了一批图书管理人员。
在实施过程中,我馆克服某些社区没有活动场地、资金不足等困难,于2013年底完成23个社区的图书编目录入系统,设备采购、安装,图书分类标识、图书借阅证制作等步骤,为图书流通扫清障碍。
(三)以“本土力量、精品藏区”为保障,提升流动图书质量
东城图书分馆于2013年5月向区办事处申请以20万元购买7000册图书,涵盖了休闲、儿童、摄影、文学等类别。通过增购图书,图书馆藏书量达约12万册。除了在数量上得到大跃升外,质量上也以精品藏区取胜。我馆2011-2012年打造的特色摄影专区,专门收集、展示了我区十年来的摄影成果,藉此呈现出东城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城市发展缩影。
(四)以“阅读口味、读者需求”为导向,优化流动图书网络
“由于读者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层次。居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读者,由于自身条件不一样,反映在思想、行为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也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趣,因此,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4]
为此,我馆与社区图书室共同协作起来,对每个社区读者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各种阅读期待,专门设计了“社区读者阅读兴趣调查表”,并派出专门的调查员展开随机的入户调查,以提高图书外借服务点的导读工作,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需要。
三、普及和推广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的经验
(一)不断探索发展思路
2013年,我馆电子阅览室上机读者达9804人次,图书外借量达57713册。每年社区分馆的开馆天数约为312天,以辖区内23个社区图书室为计,则平均每个社区图书室每天的借阅量约为8至10册。由此可见,社区图书室的利用率不容乐观,其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居民并没有享受到该项文化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的文化效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图书馆服务的普及率,是目前社区图书室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馆认为,除了提供社区图书外借的常规服务外,还要经常为社区居民举办各类讲座、培训、展览等活动,各类生活信息等,吸引广大居民走进图书馆,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养成阅读习惯,使社区图书室成为居民活动、读书、学习的场所以及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目前,社区图书室的正式宣传非常不够,大部分居民没有充分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和意义。社区图书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具体来说,社区图书室的宣传推广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负责阅读推广的常设机构,将阅读推广作为基本业务看待,保证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全面推广,通过网络、报刊、海报等各种方式宣传阅读推广计划,提高阅读推广计划的知晓度;三是重视活动的创意和策划,邀请各界专业人才以及广大读者参与其中,提高活动主题的创意水平,设计深受读者欢迎的图标、旗帜、宣传画等,推出一些主题响亮、口号鲜明、内容精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三)丰富阅读体验
2013年以来,我馆推行了“黄旗山放歌”五月诗会、“创新作文大赛”、“儿童故事大王比赛”、系列“书香行”、“本土作家写东城”、暑期读书活动、“赠书到社区(企业)活动”、读书心得征集等近20项活动。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读者们通过更多的阅读欣赏方式,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我区读书节办公室小组除在区内积极开展各项读书节相关活动和比赛之外,还配合市读书节,组织读者参加市级读书节活动比赛、策划系列“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等。“书香校园”建设包括图书进校园,设立学校服务站;办理“书香校园”卡,享用海量数字资源以及建立校外阅读基地,馆校联办读书活动等三部分内容。去年的“五月诗会”以“放歌黄旗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东城区诗作者近期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讴歌生活,赞美故乡,以诚挚的情感表达出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东城的热爱和依恋。读书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受惠群众达60多万人次。
(四)以读者的需求为最大考量点
至今,我区23个社区都有一个独立的图书室,但相对发达国家及国内的一些城市,无论是规模数量、藏书结构、设施设备、运行推广以及服务范围、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社区图书外借服务点的建设,是主动把书送到读者手中,成为社区居民的大书房,在读者与图书馆馆藏资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由于设施问题,社区图书室以往只有阅览功能,不能外借图书。从2012年底开始,图书室安装了全市图书通借通还系统,全部被贴上条码,电脑、条码扫描仪、读卡器等设备一应俱全。读者不仅可以外借图书,还可以还在其他图书馆借的书。真正实现通借通还,避免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程亚男.图书馆工作概论[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王宗义.世纪之交的中国图书馆活动[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8
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范本【一】
藏书楼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教室”,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因此,我校藏书楼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好学生利用藏书楼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藏书楼的工作规律,加强藏书楼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图书室工作的基本任务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
三、工作思路
1、安排好各年级学生借还书的时间,尽量保证每班每周不少于1次借书时间。为了保证学生借书时间、质量,每天上午对当天轮到教室的还书及时归类入库,对未能按时归还的书与教室领导及时联系。下午学生借书后及时对书架进行整理。每周对学生的借书情况及时公布。
2、每学期必须保证新书及时入室、上架,并及时新书信息。做好书刊的入库、出借登记工作。
3、做好图书总括帐、分类帐及注销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随时做好破损书刊的修补工作。
4、与教室领导老师联系,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提高学生的借书质量。低年级重点是拼音读物的集体阅览;中高年级名著的推荐阅览,提高学生对书的品位,配合语文学科教师上好“读书课”。
5、学校开放式书廊分年段由学生自主管理,每学年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由学生自愿捐书补充,倡导学生文明阅读、规范阅读。
6、根据学校实际开展读书活动,创设优良的阅读氛围。
7、教师图书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
8、教室图书角每学期每班借书50册以上,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0本。
9、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和各种征文比赛。
10、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11、学生进图书室每周不少于一次。
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范本【二】
一、指导思想
以某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实施目标管理、更新教育观念,加大配备力度,强化图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图书的育人效益。严格 按照《什邡市图书代办站2020年工作计划》开展工作,继续努力工作,加强图书管理工作创新、不断改善内部设施、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服务。
二、工作目标与措施。
1、保证资金投入,搞好图书室建设
加强图书室建设和内部设施的管理。学校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指导、现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图书室每月进行一次大检查。继续加大图书配备力度,超额完成优质图书生均增加一册和征订一套超过本校图书室藏书量的电子图书及报刊50种以上的计划。积极征订教育印刷品,完成生均11元的征订任务,按时结清书款。学校要克服资金困难,确保征订计划的顺利完成。
2、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图书的育人功能
管理员要认真学习《什邡市图书代办站2020年工作计划》、参照市站考评细则,掌握标准、明确责任,增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图书室要管好七本帐,做到帐帐相符、帐物卡相符。图书分类要准确,做到及时分类、上架、借阅。著录卡、书袋卡、图书章齐全,书标成一条直线,图书要及时回收、回位,破旧图书要及时修补,及时做好新书介绍工作。
图书室要及时开放、工作到位。加强管理工作。报刊要及时回收、装订、登记。装订要规范,编号要正确,主动与有关人员联系,索取、收集、积累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为教育教学服务。
进一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每学期要完成生均借书3次以上的任务。图书室对师生全天开放,要上好阅览课。继续做好送书下班级工作,增加班级图书橱的图书数量,教育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办好阅读专栏。
开展丰富多彩的图书活动。继续搞好图书征文比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两次阅读笔记展览评比活动、办好一期《读书报》,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演讲比赛,两次读书感想交流会,继续搞好“自己的书大家看”活动。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管理员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创出自己的管理特色,要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法,虚心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意识和服务质量。发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做好服务这篇文章。要配合学校有关处室和班级做好图书报刊借阅工作,搞好各种活动。管理员和图书代办员要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学习管理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每学期的学习笔记要在3000字以上。
4、加强对分校图书工作的指导。每年组织两次工作研讨会、两次图书工作检查指导活动。
5、积极收集图书工作信息,按时完成什站布置的各项工作。
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范本【三】
图书室内蕴藏着的知识资源,是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终身学习的地方。小学图书室,藏有的书籍、报刊等文献,为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了的服务。图书室的情况,本学期将如下的管理工作:
一、科学管理,为读者服务
学校采用任我游管理系统师生图书的借阅。为一~六年级的学生办理图书借阅证,对学生借阅图书借还的方法,让学生能看上书、看好书。对新书分类、编目和上架,装订、入帐。
二、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图书室的天职,读书活动,吸引更多的读者图书室,图书室,从而学生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的建设本学期将“读书写作工程”,安排教师阅览室学习阅读书籍资料。
向学生推荐多彩,适合阅读的书籍。鼓励低年级学生摘记好词好句,好的片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词汇量,在读读写写中运用。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对摘记归类,对照,语言,能写出的感受,写好读后感、读书心得。从而激发爱读课外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学生管理
一支强的学生图书管理员是搞好图书室工作的保障,期初在一~六年级的每个班中挑选出两名热爱读书、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学生图书管理员,协助图书室的管理人员图书借还,书库整理、秩序,图书馆的安静。
四、素质、精通管理
图书管理员学习图书室的规章制度,政治学习和学习努力自身的素质,学习书籍,对照要求规范图书室管理工作。
培养优秀的学生管理队伍,对学校成立的学生管理员队伍图书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
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图书室工作计划
2、整理暑期的报刊杂志,发放到师生手里
3、推选学生图书管理员,专题会议
4、新生借阅知识讲座和图书室专题知识讲座
5、学生图书借阅,开始流通
6、图书室环境的布置
十月份
1、征订新书
2、编制新书简介期
3、学生阅览和借书工作
4、参加县图书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十一月份:
1、参加县图书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2、举行期学生图书管理员培训
3、图书室专题会议
4、读书节活动
5、编制新书简介期
6、师生刊杂志的征订工作
十二月份:
1、学生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评
2、图书室专题会议
3、编制新书简介期
一月份:
1、评选优秀学生图书管理员
2、图书归还工作和教辅用书(循环使用教材)的整理工作;
3、2010年期刊装订、上架流通
4、图书室专题会议,总结本学期图书馆工作
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范本【四】
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因此,我校图书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好学生利用图书馆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馆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馆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目标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不断添置新书,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并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目和上架工作。
4.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橱窗介绍推荐新书,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5.报纸杂志及时整理。当日上架,报纸月底装订,杂志年底装订。为教师查找资料提供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馆常规工作管理
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重视一库三室的日常管理,做到书刊排放有序,整齐美观,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进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
认真采购、订阅图书、报刊资料,注意选择,力求发挥文献资料的育人作用,对于订购的各类书刊资料,把好验收关,避免学校损失。
根据图书分类标准,分类编目科学、细致,做到分类合理、便于检索。
3、加强电脑化管理
不断完善和更新图书馆网页,让师生及时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进一步为师生服务。
4、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①提高学生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定期培训,组织借阅知识和图书馆情况介绍讲座,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②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落实好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
5、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中增知,读中悟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读书摘记,积极写读后感。并做到三结合: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与课堂教学、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及不足相结合。
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9
我国图书馆对借阅权限的分配通常采用等级划分和同级平均分配的办法。等级划分就是先将读者按级别或水平划分为几个等级或层次,然后给予不同等级或层次的读者不同的借阅权限。以普通高校图书馆为例.通常将读者分为教工读者和本科生读者二个等级,分别给予不同待遇。不同等级层次允许借闷使用的藏书范围不一样,允许的借书数量不一样,借书期限也不一样。另一个特点是在划分等级的前提下,同等级借阅权限分配的绝对平均主义。同等级或层次的读者享有完垒相同的借阅权限,而不管每个人借阅能力的大小差别。这种平均主义的划分方法固然以图书馆藏书有限、对读者应一视同仁等诸多理由为根据,但这种做法的致命缺陷在于忽略了“藏书是为了用的”这一公认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服务工作基本原则,也忽略了不同读者阅读能力与阅读需求并不相同这一客观事实。因此,在实际执行中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同学手里握有借书卡却常年闲置不用,而一部分同学的借阅要求又得不到满足。
如何合理分配借阅权限,设置合理的借阅规则.使有限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使每个读者的借阅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已成为图书馆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读者借阅权限相关因素的分析
1、文献资源
足够合理的文献资源是保障读者借阅权的基础条件。按读者数量、一定比例地购置文献,并做好相应的系统服务,是图书馆接服务对象需求规定的满足读者对文献需求的最低数据。按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应该达到80—1 00册,人均年进书量也得达3—4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体系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主要类型包括教学参考书、学术著作、参考工具书、普通读物。各专业和学科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和工具书为图书资源建设的重点,应当根据专业和学科的特点,专业学习读者人数以及教学参考书性质(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加以考虑。既要保证普通读者的一般需要,又要重视重点读者的特殊需求,以及两者的共同需要,同时,还要注意品种和复本的关系。需求量大的图书复本量过少,就会增大拒绝率。在图书采选时学术性强的图书应扩大品种而减少其复本量,来满足研究型读者的需要,而对于那些知识性、普及性、娱乐性休闲性图书可适当增加其复本来满足读者的共同需要。
2、读者借阅需求 不同时期或不同类型的读者借阅需求不同。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层次主要可以分为专业学习读者和专业研究读者两个层次。专业学习读者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及相当水平的读者,专业研究读者包括研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图书的价值取向不同,图书本身质量和学术价值是影响取舍的重要因素。专业学习读者的水平不及专业研究读者,但是对文献的需求数量大。专业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特点表现为对其所研究的各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文献品种要多、学术水平要高、内容要新颖而专深,但是数量要求不高。常用语种因掌握的读者人数多,需求量大。不同类别(学科)的图书、不同品种(或著者不同)的图书,读者的借阅率亦不相同,有的品种需求紧张,有的品种借阅需求很低以至根本没人借。即使同一名读者,由于所处阶段不同,目的不同,对图书馆的需要程度也不同。如大一年级学生忙于学习基础知识,对专业书籍资料要求不多,对图书馆需要的迫切性不强。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开始需要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专业参考书籍及利用业余时间选读符合个人兴趣的读物,这些都需要借助于图书馆。三年级学生一方面专业学习达到一定水平,需要借阅大量专业相关书籍,另一方面还要为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做准备.对图书馆的要求最为迫切,是利用图书馆最多的,到了四年级,除撰写毕业论文需查阅一定书刊资料外,专业课已大部分学完,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找工作和为毕业后做准备,安心读书的比例降低了。由此可见,即使是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对图书馆需要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借阅致量
每个读者每次借阅的数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应根据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读者群的需要加以确定。据调查国内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册数权限,本科生一般都在5册左右,教师一般在10册左右。按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应该达到80-1 00册,人均年进书量也得达3—4册。依这样的规定,我们按一个图书馆的可经常利用文献量约为2 0%计算,理论上.每生借阅权限在15—2 0册之间是没有问题的。对新书、热门图书适当限制借阅册数.对专业性较强的研究性图书因借阅面窄、滞架期长可以增加借阅册数。
4、借阅期限
如果所有文献都规定相同的借阅期限,每个读者在借阅数量相对有限的前提下,受到相同借阅期限的制约,都愿意借阅自己和别人都最需的文献资源,这种从众的。甚至有点盲目的借阅动机,会造成大家都需要的文献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许多专、深文献无人问津。合理的借阅期限,有利于加快图书流通,及时满足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加快图书的周转,降低拒借率。对新进图书、热门图书适当地缩短读者借阅的期限,可以加速图书周转,保障广大读者的利益,从而克服某些优秀图书长期滞留在少数人手中的缺陷。有些图书专业性很强,读者很少,借阅面不宽,图书滞架的时间长,应适当放宽这些图书的借阅期限。使冷门闲置的图书重现光彩,提高图书利用率。
图书馆借阅工作计划例10
近年来,我校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理念,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图书进班级”活动,推动图书由图书馆馆藏向教室流动,大力推动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提升文化素养,收到显著的效果,受到上级好评和学生的喜爱,促进学校成为一所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一、创新服务理念,让沉寂的“僵尸书”活过来
一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基本以传统的“坐等式”为主。每年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投入大量经费购置的新书被束之高阁,逐渐成为常年无人问津的“僵尸书”,落满灰尘。面对这种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阅读服务,想方设法方便学生读书,主动将图书送进班级。
二是树立“走出去”的主动意识。“图书进班级”实际上就是将传统的图书馆借书模式,改变为将图书送到班级由学生自由阅读,甚至是“强制”阅读。所以,这一过程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走出去”,甚至是“上门服务”,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坐馆式”服务转变为进班服务。
三是营造“和谐图书馆”的服务文化。针对我校学生较多、学习任务较重,而图书馆人员少、工作量较大的实际,我校图书馆着力在营造“和谐图书馆”上下功夫。坚持热情服务、微笑服务,耐心细致地做好为每一位学生的借书等服务。坚持每周为学生推荐一本新书,指导学生选书,每月公布学生喜爱的图书和流通率高的图书。
二、加强教育引导,把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树起来
一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图书管理员队伍。每学期开始,每个班级推选两名表现好、责任心强、乐于奉献、能热心为全班师生服务的学生作为班级学生图书管理员,主要负责班级“小小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做好本班学生的图书借阅登记、发放工作,并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好学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学校图书馆在物质奖励的同时,通报所在的班级和年级组,在评优评先上予以优先考虑,激发了学生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建好班级“小小图书馆”。 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发专用图书柜和图书架,指导建好一个“小小图书馆”。采取从“学校借一些、学生捐一些”的方法,每班图书达到人均至少2~3册,确保“小小图书馆”长期有书,每个学生都能随时借到图书,阅读图书。我校图书馆采取分时分段借书的方法,把全校学生按年级分别分配到周一至周五的不同时间段,由学生图书管理员在规定时间段内为本班学生借书。同时,根据“学讲计划”的实际,各班学习小组组长可以根据本组情况,在本班学生图书管理员的带领下到图书馆借书。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到图书馆借书。对于借到班级的图书,要求学生存放在专用图书柜内,保持一月时间左右,每周可以到图书馆更新借书总量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确保所借图书学生能够喜爱。这些措施既确保学生能够借到自己喜爱的图书,又提高了借阅率。
三是进行机动灵活的图书馆知识培训。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都要制订详细的学生图书管理员培训计划,先后4次集中培训学生图书管理员400余人次。主要进行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借还书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召开学生图书管理员会议,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水平,树立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对于前来借书的学生,我们采取随机教育的方式,进行借还书知识教育培训先后多达3000余人次。现在,所有的学生图书管理员都能熟练应用图书系统进行借还书,能够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分类上架等工作。全体学生的“图书馆意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
三、开展多种活动,确保阅读成效显出来
一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每天早上、中午和下午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开展诵读诗文及默写大赛,全校学生参加,对于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经常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读书主题班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组织开展“读书感悟”“读书心语”“我与书的故事”“经典伴我成长”等征文活动和心得体会评比活动,抒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之情。开展“我向同学推荐一本书”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并向大家推荐。对于学生多次推荐的图书,学校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列入购书计划,以便在下次购书时优先采购。
二是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写作指导。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校语文教研组联合,通过开展阅读课,建立阅读社、读书社、文学社和创办校报等方式,采取集中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大赛。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文化比赛中表现抢眼,成绩显著。在“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有3位同学获一等奖,十多位同学荣获二、三等奖,在其他的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狠抓制度落实,促进“书香校园”建起来
一是明确规章制度。我校制订《学生图书管理员职责》《班级图书馆建设细则》和《“班级图书馆”图书借阅赔偿规定》等文件,明确了学校图书馆、班主任、学生管理员三者在“图书进班级”活动中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明确规定学生在借阅中如果损坏图书要进行赔偿,促使学生爱护图书、珍惜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