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情况分析报告(HR如何做好离职分析)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员工离职情况分析报告(HR如何做好离职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HR 6大模块提升资料合集←
做离职分析,估计百分之八十的人最先想到各种表格。当然表格是没错,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可以说,离职分析,最考验HR的境界。
最后再锦上添花,用图表展示离职分析结果。
这样的离职分析看上去挺美好的,不是吗?有没有想起我们常做的绩效考核,虽然各种KPI堆砌的很完美,结果还是流于形式。
有些HR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核心放在原因深层分析上。
如员工离职原因占比排名第一的是个人职业发展。说明员工在企业现状下已经失去工作动力,开始关注个人发展和提升。
这意味着企业的当务之急是为员工提供比较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给员工更多挑战不同岗位或工作内容的机会,在横向及纵向上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样的离职分析,为HR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遗憾的是,很多HR最终只是停留在分析层面,并未有任何行动。
做数据分析时,如离职分析时,最忌讳的是分析结果根本不能为决策提供任何帮助。
当离职的原始数据本身不具备参考性时,很多HR开始重视离职访谈。
据我所知,很多公司压根没有离职访谈一说。员工说个人原因,HR就如实的记录,根本不做深层次挖掘。
离职访谈的方法有两种:面谈法和问卷法。面谈法能够体现公司关怀,敞开心扉倾听员工心声,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得不到真实的反馈;问卷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鼓励员工坦诚相待。
在使用问卷法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个小技巧:从第三方角度出发,不要让离职员工站在你的对立面。给员工的感觉我们在谈公司的离职现状,而不是针对个人离职。
在确保原始数据真实的前提下,我们在运用上述离职分析,才能得出更客观的结论,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如果在离职分析的基础上有实实在在的行动,离职分析到这里是不是该大结局了?其实,我们换一种思维,离职分析依然大有可为。
上面的离职分析,更多的是从离职原因和员工的现状分析,并未结合员工在企业的表现。我们能看到离职员工的工龄,但无法判断员工在企业的表现。
于是,一些HR在此基础上做了延伸,将绩效结果与离职分析结合,用于判断离职的是哪类员工。
如果是正常的优胜劣汰,对企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有助于人员的流动,保证企业的鲜活;如果出现“能者走、庸者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事。
这样,我们就将离职分析从单纯的数据上升到人资战略层次,离职对高端人才的影响,离职对新人的储备等,让离职成为企业螺旋式上升的助推器,而不是包袱。
普通的离职分析类似绩效考核,只是对结果的一种评估,显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如何让离职分析有预判效果,是很多HR考虑的问题。
员工离职,是一个结果呈现,员工的学历、年龄、工龄等只是属于,并不对离职产生直接影响,我们更应该从员工的行为上对离职进行预测。
我们在做离职分析时,除了绩效表现,还有引入一些员工的行为作为参考,如外出频率、漏打卡情况、请假次数、工作积极性等。通过对离职员工的上述指标分析归纳,来判断在职员工的离职可能性,让离职分析起到预警效果。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离职率的高低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分析离职率的时候,如何界定离职率的高低?
如果只是简单的离职数据呈现,很难得到结论性的概括。在借鉴行业离职率的基础上,我们会结合企业现状,进行环比等各种分析,让决策者看到企业离职率的变化。
前几天和朋友谈起他们公司的离职率,朋友骄傲的说,我们公司整整一年仅离职2个业务员,我的第一反应是,公司的业务并不掌握在企业手中,更多的收到业务员的影响。这样的低离职率绝对是异常。
从这个逻辑上讲,我们在做年度离职分析时,不仅从整体分析离职率,还可以按不同阶段分析,如试用期内,转正后,不同工龄的离职率,不同渠道的离职率,然后敏锐的发现问题,对我们的招聘以至于整体人资工作起到促进。
更多干货加入三茅官方社群:点击三茅HR联盟,得《500份HR必备表格工具包》。
三茅人力资源网作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里面的学习资源是真的非常丰富。在这里,不管是精品资料,还是各种技能,你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