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200字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范文(通用8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二、调查范围
1、调查时间:20xx年2月1日
2、调查地点:
4、调查方法:行动研究法
5、调查人:贺容容
三、调查结果
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2、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习,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3、实验课堂实验材料不足
我县属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
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四、调查分析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呢?
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办法。
(一)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合理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对学校实验教学装备配备、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应用水平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激励学校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例如学校要配足生物实验教学装备;安排专职生物实验管理员,协助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可以将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考查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课时,合理开放实验室等。
(二)提高教师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方面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能够全面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补充,看作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用“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使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缺乏。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做实验课前准备;在实验教学特别是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演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为学生做好实验规范性、细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使实验课堂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胜任。
(三)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现代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我们的生物实验课堂。想要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如,借助幻灯机进行实物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教化设备,可把一些教师做不了的实验和不合适做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视频、动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拖动功能,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流程,更好地熟悉实验步骤;利用白板存储记忆功能收集处理大量实验数据.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概况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初一初二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就这个问题我于**年4月份,对我校的学生就生物课学习方法的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发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及方法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初一、初二共6个班进行调查共有31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并包括学生对现今生物课的看法和建议等几方面内容。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3
班级:
初一、X班
调查地点:
xx学校
调查时间:
20xx年9月10日
调查目的:
了解校园陆生生物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认识绿化校园、净化空气的重要性,保护校园美好的环境。
调查方法:
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望远镜、夹子、手套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6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校园顺时针
调查记录:
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
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杂草、蝴蝶、蜜蜂、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苍蝇、七星瓢虫、白杨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等。
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初步学会了调查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的校园就有如此多而鲜活的生命,今后我会加倍认真、仔细调查我们洪山镇的周边的生物,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小树立认真学习的态度,养成善于留心观察的好习惯!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将来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同学们:为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努力吧!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八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八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
(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68.20%);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目的: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会将生物归类、做调查记录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4-5日
三、调查地点:
益阳大通湖
四、调查对像:
走访当地群众
五:调查工具:
照相机、记录本、笔
六:调查人:
伍子玉
七:方法步骤:
1. 准备好调查工具
2. 设计调查路线
3. 沿着调查线路进行记录
4. 整理收集的资料
5. 书写调查报告
八、调查报告内容:
1、整理调查表格
2,撰写调查小记
3、归纳生物种类
大通湖调查小记
伴着一路的欢声笑语,我们30人乘着车来到了益阳大通湖。一路上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笔挺的白桦林,呼吸到了清新无比的空气,闻到了一阵阵扑鼻的芳香……而最让我感慨的是我看到了烟波浩渺的大通湖。
大通湖是一个面积为12.8万亩,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已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示范区。大通湖渔场位于益阳市大通湖区境内,是洞庭湖的湖中湖。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了大通湖,不尝尝这里的水产品就算是白来了。在这里,你可以吃到黄多肉嫩的大闸蟹,味道鲜美的鱼,以及难得一见的尖角贝类。而我们的饭桌上也时时刻刻飘逸着鱼香,百吃不厌。
渔船从远处驶来,船上装满了刚打捞上来的水产品。同行的小朋友都去逗大闸蟹了,一个胆大的小男孩儿还把一根草伸进螃蟹的钳子里,结果,草被螃蟹剪成了好几节。当抓着那只螃蟹站起来时,螃蟹便张牙舞爪的挥动着那巨大的钳子,吓得其他的小孩儿都躲得远远的。妈妈的好朋友居然抓起了一条如水蛇般大小的黄鳝,我赶紧仔细瞧了瞧,真的是大呀!
在游玩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棉花。我们下车来到农户家,看到一大堆棉籽放在墙角,走进一看,却是褐色的。我问农户道:“这是不是黑心棉啊!”“哪里!这可是上等的好棉花啊!”农户一边说一边摇头:“要不是下了几天的雨,这些棉花才不会变黑呢!可惜了!”听了这话,我连忙拿起一个仔细观察。乍一看上去是黑的,可当我小心翼翼地剥开外面的荚、把里面的棉球撕开,才发现这是上等的好棉。“这里种棉花的多吗?”我问道。“多!你看,这周围到处都是棉花地呢!”
随处可见的白桦林则是动物们的家园,成群的牛和鸭子在林间嬉戏,嘿嘿!我都真想下去和它们玩耍。水中的柳树林则让我们这些城市的孩子大叫,一行人停下来,在水边游玩,感受这大通湖的静谧与美好。
在湖里,还有许多的水生植物呢!荷塘里的荷叶虽然已经枯萎,但是下面的藕长得真是好呢!在这个季节里,菱角可是最有市场的了!一个个菱角苍翠欲滴,分外可爱。在农户的水塘上漂浮着一些绿色的植物,一问才知道,这是水葫芦。我走过去拿起一个水葫芦,用手捏了一下,感觉像个气球一样,再小心翼翼地用手掰开,却发现里面布满了小孔,像海绵一样。农户告诉我,水葫芦可以净化水资源,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那为什么水葫芦像个海绵一样?”我很奇怪。“那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繁殖,繁殖的越多,水就越干净,我们就都能健健康康啦!
两天的行程让我感受到了大通湖生态的多样性,让我流连忘返。
关于生物的多样性调查小结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在大通湖生物游览期间我更加深有感触。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为了我们幸福的未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妈妈的话:这是小小的国庆生物作业,我们正好一行人约好去大通湖游玩,她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文中的照片都是她的大作。其它的表格和生物的文字介绍因版面的问题都已删除。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6
1 引言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巩固和扩大我们所学知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认识常见的淡水海洋植物,了了解其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经济意义或危害,了解水生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使我们学会海洋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固定方法,锻炼我们劳动观念及动手能力,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等。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各类水生环境(包括岩滩、泥滩、沙滩、池塘、河流)的生态环境特征及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定性定量调查,浮游生物的定性和定量调查,海洋生物标本处理制作等。
2 节肢动物
2.1 中国明对虾
2.1.1 简介
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旧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过去常因成对出售,故称对虾。学名,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旧称penaeus chinensis)
2.1.1 形态特征
个体较大,体形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 13~17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5对步足,前3对呈钳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额角上下缘均有锯齿。
养殖品一般体长12-15厘米,体重20-40克。生命周期为一年,个别能活二三年。
2.1.2 生态习性
中国明对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毫米,体重30-40克;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毫米,体重75-85克。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长半尺许,故又叫大虾。平时在海底爬行,有时也在水中游泳。渤海湾对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
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 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渔汛。其渔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渔具为拖网、锚流网和张网等,改秋捕后规定开捕期自9月份以后。
2.2 日本鼓虾
2.2.1 简介
鼓虾属动物的`总称。眼完全被头胸甲覆盖。第一对步足特别强大,钳状,左右不对称,雄性较雌性强大。生活时体上多具明显花纹,特别是鲜明鼓虾,体色鲜艳美丽。鼓虾的繁殖期在秋季,卵产出后抱于雌性腹肢间直到孵化。鼓虾遇敌时开闭大鳌之指,发出声响声如小鼓,故称鼓虾。
2.2.2 概述
鼓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鼓虾科、真35―55毫米。体背面棕色或约伸至第1额角柄第1节末螯长,长为宽的4倍。掌长内外缘在可动指基部后方各的背腹面各具1枚短刺。小虾下目。体长一般为缘褐色。额角尖细而长,端。额角后脊不明显。大为指长的2倍左右,掌部有1个极深的缺刻,外缘螯细长,长度等于或大于大螯,掌部外缘近可动指基部处背腹面也各具1枚刺。尾节背面无纵沟,但具两对较强的活动刺。栖息于泥沙质之浅海区。
3 甲壳动物
3.1 肉球近方蟹
3.1.1 分类
肉球近方蟹属爬行纲、方甲科。分布在中国南海沿海、近海。
3.1.2 概述
头胸甲方形光滑,黄棕色散生有红色斑点,前半部稍隆,后半平坦,胃、心域间有"h"形沟相隔。螯脚两指基部之间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则不明显。
头胸甲长约27毫米,宽约3毫米,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颗粒和红色斑点半部平坦。胃区和心区间具一横沟,心区和肠区两侧凹陷。额宽,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下肾外侧由小颗粒组成一条细线。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节肾面具红色斑点。长节内侧腹缘近末端具一发音隆背。腕内侧具齿状突起,掌节膨大,两指内缘具细齿。雄性两指基部间具一膜质球,雌性无此球。步足各节间具红色斑点,指节具六条纵列黑色刚毛。
3.2 宽身大眼蟹
3.2.1 分类
宽身大眼蟹头胸甲横宽长方形,宽大于长的2.5倍,粗糙有小颗粒突起。体黄绿色,腹面及螯足棕黄色。前侧缘有长毛,具有2个尖齿。眼柄长约等于体长。
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布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4 软体动物
4.1 单齿螺
4.1.1 简述
拉丁名: monodonta labio
俗名: 芝麻螺
纲目: 马蹄螺科
产地及产期:
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舟山内外侧岛屿沿岸均有发现,为习见种。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以海藻为食。
4.1.2 概述
单齿螺壳呈圆锥形,小型,壳质坚厚。一般高1-2厘米。壳表螺旋形肋明显,与生长线互相交结成许多方块形颗粒。壳面色多为暗绿色,夹以杂色。壳内面白色,具有珍珠光泽。
4.2 中华圆田螺
4.2.1 简述
学名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俗名田螺、香螺,英文名mudsnail。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
初一生物调查报告 篇7
一、 研究背景: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 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二) 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取得的一些成绩:
1、 学生的观察兴趣浓厚,掌握了基本的观测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成绩较前有很大进步。
四、 存在的一些困难:
1、 因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间有限。
2、 学生的观察兴趣有逐渐减退的现象。
3、 学生观察的耐心不足,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五、 今后计划:
1、 精心备课,挖掘每节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机会,分步进行。
2、 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学生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了解我校初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了解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能力低下的原因,制定生物课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计划。
二、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0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访问
调查对象:我校七年级100名学生
调查的内容
我主要从科学观察兴趣、科学观察方法、观察中的记录、观察后的讨论交流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科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观察是
A是用眼睛看(22人)B用眼睛有目的的去看(38人) C利用各种感官有目的看(40人)
2、你认为你平时观察事物观察的全面吗?
A很全面,发现很多(20人) B 不太全面,有待提高(48人)C 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32人)
3、你观察不全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 观察方法单一,只用眼睛看(21人) B 观察不能坚持,观察时好走神、好动(22人)C 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 (25人) D观察目的、观察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32)人
4、观察时你能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吗?
A每次都能(20)人 B 偶尔记录(54人)C 从没记录过(26人)
5、你和同学讨论和交流过观察结果吗?
A经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28人) B 偶尔讨论交流(47人) C从不参加讨论交流(19人)
6、你认为观察中要不要动脑思考?
A需要 (43人) B 不需要(57人)
7、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A有 (86人) B 没有(14人)
8、你认为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吗?
A是 (100人) B否(0人)
9、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帮助吗?
A有 (89人) B 没有(11人)
10、你觉得你的观察能力在那个学习阶段培养合适?
A越早越好(45人) B 就是现在(47人) C以后再说(8人)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38%的学生能够用眼睛有目的的观察,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的学生仅占40%。20%的学生观察时能经常记录观察发现,观察后能经常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占28%,19%学生从不参加讨论。在观察的全面性方面,20%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全面发现很多,48%的学生认为发现不太全面需要提高,32%的同学认为自己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在观察信息发现不全面的原因分析方面,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观察方法单一,22%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时不能坚持,观察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25%的学生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32%的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在观察后的思维活动方面,43%的学生能思考观察的现象,86%的学生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到实验现象就可以了。
综合调查结果,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整体不高,主要体现在观察不够全面,记录方式单一,观察时及时进行记录习惯未养成,学生对观察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做的也不到位,思维活动参与较少。
五、原因分析
1、因为教材每课内容安排较多,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完整的按照探究活动的程序开展教学后动,存在赶课的现象,教学探究深刻性不够。
2、学生思考、观察记录的习惯没养成,存在懒惰的现象,及时、有效记录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效率不高,思考讨论交流时,有说闲话的情况。有的同学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不高。
4、学生观察方法较单一,观察的自信心、全面性需要增强。
5、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观察表象后蕴含的科学本质,多数学生还不是很明确,不能自主对观察前后的预测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结 论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七、对 策
(一)教师要进一步深钻教材,不断通过读书和网络阅读寻找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途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把握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训练,实践探寻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途径。
(三)举行课题研讨课,实现同事之间的智慧碰撞与共享。
(四)创造条件,注意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课内外进行观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中,实现学生自主科学的观察。
(五)树立多元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发挥网络的功效。挖掘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潜在资源,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八、反 思
本次调查总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1)问卷编制比较规范:内容符合目的,数量适度,学生基本上都能在30分钟答完所有的问题;文字表达清晰,调查题准确、简明、通俗;排序合乎逻辑,由易到难,分类清楚,层次分明。
(2)组织工作比较规范,学生独立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了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完全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