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践报告怎么写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9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实践报告怎么写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9,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合集[9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1
填表说明:所有学员必须认真填写此表,认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报告的内容、范围必须与自己的专业相一致。调查报告的字数在1500字以上。此表填写后与调查报告一起按时交到所属学习中心。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二、调查范围
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2、调查地点:
3、调查方法:行动研究法
4、调查人:贺容容
三、调查结果
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开出率较低,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 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⒗啾曜迹ㄋ娜艘蛔椋,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
2、 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习,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3、 实验课堂实验材料不足我县属贫困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 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5
调查题目:调查并观察植物种子传播特殊途径
调查目的:部分了解生物种子和它的传播途径,增长知识
调查方法:和家人一起去乡下调查。
调查结果:下表
植物名称传播途径观察情况
1、苍耳每
当秋天它的果实成熟后,就会找机会用自己身上的小钩子牢牢钩在碰到它的人或动物身上,借机远行,掉落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一般生长在田埂,山道旁,草丛中,长得很矮小,很常见,苍耳子外形是椭圆的绿色球体,外面长满了小刺,就像刺猬一样,刺的顶端长了很小的钩子,威力非常大,只要稍稍一碰,就会沾上衣服,成熟的种子听说附着力更强。
2、凤仙花:
一种常见的家庭室外栽培花卉。蒴果,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属自体传播。自体传播种子的散布距离有限,但部份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发生,鸟类、蚂蚁、哺乳动物都是可能的二次传播者。
3、蒲公英: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散播远方。借风力传播。
4、谷子:
靠鸟类传播的种子。鸟类啄食的种子可能漏下或将种子吐出或排泄。靠鸟类传播种子的植物是比较先进的一群,因鸟类传播种子的距离是所有方式中最远的。
结论:各种植物自身生存繁衍因为必须适应环境,通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其种子发展出各不相同的传播途径。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2
一、调查概况 :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七、八年级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对我校的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
(一)具体目标 :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共7个班进行调查共有28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三、调查结果 :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调查总结 :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3
学期接近尾声,我们组的实验也结束了,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未按照计划做完所有的室内实验,而是重点做了两个实验。虽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从中却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不少的经验,也总结了其中的教训,还算颇有心得。
一、种子的向重力性:
这个实验我们做了不下三次,因为种子泡下后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不能同时发芽,为了使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生长,我们只有等其他种子发芽后再观察做实验,但到最后结果就是一些已经发芽的种子泡烂了。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二、番茄的缺素培养:
本学期我们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这个实验上了。从营养液的配制到种子发育长成幼苗等,似乎就经历了这整个学期,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经验教训:
⒈种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里的方法使它发芽的,虽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还有一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毒物质,使种子烂掉。
⒉在平时配制培养液时,由于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实验室里总是将元素分为几部分,配制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将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养液分为:有机、无机、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时,由于各培养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养液那样配制,因此,我们采用了“先将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单独配成溶液,然后需要哪种就添加哪种”的方法,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配制各缺素溶液时,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们用到了“枪”,从而也学习了“枪”的使用方法,枪只能竖直放置,不可以来回晃动,防止残液倒流进枪里,这样不仅会在下次使用时与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导致实验不严密,还会对“枪”造成一定的损害。
经分析,缺素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我们配置培养液的时候,其中的有机物质由于配置时间太长、温度太高(放在实验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长毛了,而我们平日是将栽培的植物放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的,阳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类的有机物质坏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现象大致相同,没有表现出缺素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另外,我们还种了云豆,虽然宿舍在阴面,我们植物的长势也是不错的,经过自己亲自动手种植物,才清楚水和阳光真的是植物必备的.非物质条件,因为刚开始种植时,总是忘记浇水,我们的小麦就整天弓着背不肯抬头。
至于室外,我们则是对校园植物进行了一些阶段性观察,主要是集中在两种不同种的叉叶槭、广玉兰和大叶黄杨上。经观察发现,广玉兰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长,广玉兰是落叶乔木,一般花期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绽放;在观察过程中,我们与大叶黄杨一起经历了新生;学校有两种叉叶槭,一种为生科院门外的乔木,绿叶,一种为图书馆外借部门外的灌木,紫叶,经查资料这种叉叶槭叫做鸡爪叉叶槭,我们用比较的方式对两种植物进行了生长阶段的观察。
经过这学期的自主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匪浅。首先我们过去没有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培养实验材料的经历,所以锻炼了我们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其次,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做实验其实和一场比赛是一样的,需要彼此之间的配合与默契,仅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够的;再次,实验结果固然能说明问题,但是重要的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与治学的认真严谨态度;最后,就是动手能力的增强。
以上是本学期实验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会铭记,努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在结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了解我校初中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现状,分析了解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能力低下的原因,制定生物课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计划。
二、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0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访问
调查对象:我校七年级100名学生
调查的内容
我主要从科学观察兴趣、科学观察方法、观察中的记录、观察后的讨论交流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以此来判断学生的科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1、你认为观察是
A、是用眼睛看(22人)
B、用眼睛有目的的去看(38人)
C、利用各种感官有目的看(40人)
2、你认为你平时观察事物观察的全面吗?
A很全面,发现很多(20人)
B、不太全面,有待提高(48人)
C、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32人)
3、你观察不全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
A、观察方法单一,只用眼睛看(21人)
B、观察不能坚持,观察时好走神、好动(22人)
C、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25人)
D观察目的、观察重点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32)人
4、观察时你能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吗?
A每次都能(20)人
B、偶尔记录(54人)
C、从没记录过(26人)
5、你和同学讨论和交流过观察结果吗?
A、经常讨论交流得出结论(28人)
B、偶尔讨论交流(47人)
C、从不参加讨论交流(19人)
6、你认为观察中要不要动脑思考?
A、需要(43人)
B、不需要(57人)
7、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吗?
A、有(86人)
B、没有(14人)
8、你认为观察能力可以培养吗?
A、是(100人)
B、否(0人)
9、你认为观察能力对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帮助吗?
A、有(89人)
B、没有(11人)
10、你觉得你的观察能力在那个学习阶段培养合适?
A、越早越好(45人)
B、就是现在(47人)
C、以后再说(8人)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38%的学生能够用眼睛有目的的观察,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的学生仅占40%。20%的学生观察时能经常记录观察发现,观察后能经常参与讨论交流的学生占28%,19%学生从不参加讨论。在观察的全面性方面,20%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全面发现很多,48%的学生认为发现不太全面需要提高,32%的同学认为自己观察发现少,要努力提高。在观察信息发现不全面的原因分析方面,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观察方法单一,22%的学生认为自己观察时不能坚持,观察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25%的学生不能综合利用各种感官观察,32%的学生观察目的不明确,不知道观察什么。在观察后的思维活动方面,43%的学生能思考观察的现象,86%的学生认为观察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到实验现象就可以了。
综合调查结果,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整体不高,主要体现在观察不够全面,记录方式单一,观察时及时进行记录习惯未养成,学生对观察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做的.也不到位,思维活动参与较少。
五、原因分析
1、因为教材每课内容安排较多,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完整的按照探究活动的程序开展教学后动,存在赶课的现象,教学探究深刻性不够。
2、学生思考、观察记录的习惯没养成,存在懒惰的现象,及时、有效记录观察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效率不高,思考讨论交流时,有说闲话的情况。有的同学参与交流的主动性不高。
4、学生观察方法较单一,观察的自信心、全面性需要增强。
5、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观察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观察表象后蕴含的科学本质,多数学生还不是很明确,不能自主对观察前后的预测及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六、结论
本次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七、对策
(一)教师要进一步深钻教材,不断通过读书和网络阅读寻找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途径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把握教材和学生学习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训练,实践探寻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方法、途径。
(三)举行课题研讨课,实现同事之间的智慧碰撞与共享。
(四)创造条件,注意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课内外进行观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中,实现学生自主科学的观察。
(五)树立多元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发挥网络的功效。挖掘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潜在资源,为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八、反思
本次调查总体效果还是比较理想:
(1)问卷编制比较规范:内容符合目的,数量适度,学生基本上都能在30分钟答完所有的问题;文字表达清晰,调查题准确、简明、通俗;排序合乎逻辑,由易到难,分类清楚,层次分明。
(2)组织工作比较规范,学生独立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了有效问卷的回收率,完全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5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八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八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篇四: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生物学科 王霞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利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式,
从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解答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 20xx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68.20%);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下校听课调研中,a校与b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6
一、 研究背景: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能力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 开展的研究工作:
一) 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显示,我校七年级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一般,观察的全面性、思维参与度和观察记录水平急需提高。
二) 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 取得的一些成绩:
1、 学生的观察兴趣浓厚,掌握了基本的观测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学习成绩较前有很大进步。
四、 存在的一些困难:
1、 因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间有限。
2、 学生的观察兴趣有逐渐减退的现象。
3、 学生观察的耐心不足,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
五、 今后计划:
1、 精心备课,挖掘每节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机会,分步进行。
2、 深化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学生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7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
调查目的:
1、了解学校及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记录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尝试对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调查笔记。
调查方法:
在老师带领下实地调查。
材料用具:
调查表、笔、放大镜 、照相机 、摄像机等
方法步骤:
1、设计调查表:设计合理的调查表
2、分组:以5为人为一组,确定一个人为组长
3、选择路线:由学校大门前开始,经东边绕过办公楼、教学楼进入操场,边观察边 记录,最后由学校西边回到大门口。
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沿途观察到的生物主要有:石榴、冬青、樱花、杂草、蝴蝶、蜜蜂、雪松、三叶草、鼠妇、蚜虫、蚯蚓、小叶黄杨、蜘蛛、蒲公英、蚊子、狗尾草、小飞蛾、毛毛虫、桃树、苍蝇、梧桐树、七星瓢虫、白杨树、月季、枣树、壁虎、爬山虎、松树、槐树、蚂蚁、蚱蜢、蝗虫、蜻蜓、麻雀、蜗牛、橡皮树等。
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初步学会了调查方法,认识了许多生物,明白了小小的校园就有如此多而鲜活的生命,那么整个地球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小树立认真学习的观念,丰富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将来才能为我们的祖国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最后,我呼吁:让我们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初中生物调查报告8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泸水县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一、实验开出率较低
有的实验效果较差。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⒗啾曜迹ㄋ娜艘蛔椋,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一些实验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实验开出率高,实验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也浓。但有些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或让学生念实验、背实验。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任课教师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习,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调查还了解到,就是生物专业教师.有的知识结构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少,实验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有些实验效果不佳,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只教书本,照本宣科,他们过分调强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学校领导不重视和学生厌学等原因,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三、实验课堂急需保障我县属贫困地区.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条件稍好的一些学校则把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便节约实验费用。由于地区差异,课本中规定的一些实验材料难以找到。如洋葱、天竺葵、黑藻、小鱼等。由于水质污染或动物过度捕捉,诸如水螅、青蛙等材料获取较困难。有些材料是由于教师不认识或不熟悉其生活环境而难以找到,如铁线蕨、葫芦藓、水绵、草履虫、水螅等。特别是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安排不够合理,与时间、季节不协调.致使实验材料难以采集或实验效果不佳。如早春气温偏低,草履虫、水螅难以采集或培养,蚯蚓、蜗牛行为观察和脊蛙反射实验园气温低而实验效果不明显等,秋季上植物部分的实验课因采不到桃花.而有的教师又找不到替代材料,实验只好放弃。如果将植物和动物部分的课程对调一下,上述某些问题就不难解决。由于生物课时少,实验多,有时还被其他课占用,而生物课多为兼课教师上.他们的工作最大,有的每周多达12―16节,连上理论课都忙不过来,无暇顾及费时费力的生物实验课,况且有的兼课教师是上主课的,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主课上,上生物课只不过是凑够教学工作量而已,生物课形同虚设。在所调查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教师,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员.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四、学校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的今天,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驱驶,一些学校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一个学校、一个校领导的成绩,就看升学率,对于升学不考的科目,难以受到重视,有关教师常受到冷落。有些学校的生物任课教师或实验员认为在评职、评优、福利、劳保方面学校对他们存在有偏见,在制定实验教学工作量时,本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改革方面工作做得很出色,曾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赞扬,并且有教学论文获全国或州的奖励.只因为是一个生物教师至今还是中教二级职称。在对他们的业务进修、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方面也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进修无门,学校设订阅生物教学方面的刊物,教师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了失望感,失落感,心情不畅,对中学生物教学现状表示担扰。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呢?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办法。
1、改革认识误区,加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尽快改⑽。或改1+1为2+1,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让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
2、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目前对生物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上存在与主科权重不一致,学科内存在重课本轻实验的倾向等。同时加强对中、青年生物教师的培养,在晋级评优中适当向生物教师倾斜等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生物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群体核心素养”,并明确指出“环保意识与行为养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全面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以确保初中生群体能够在掌握生物知识、发散主体思维、拓展能力的同时形成坚定的环保意识,并能够自觉践行环保理念,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新途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环保教育;渗透路径
初中生物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关注度较高,对该类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元素,即环保教育渗透却多有忽视,以至于多数学生盲目地认为环境保护属于社会层面内容,更多应由企业和公益性组织负责,践行意识缺乏。对此,教师应充分明确环境教育中所强调的不仅是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破坏,也包括人类诸多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活行为。教师只有自身对环保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渗透环保教育时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案。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环保意识
初中生心理已经较为成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也有明确认知,大部分学生将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对于生活领域中的各类事件关注较少,这样一来极易导致学生群体知识视野变窄。在生物教学中突出环保理念可以让学生对生态保护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关注整个社会与家庭环境。除此之外,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坚定自身环保意识,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鉴于此,环保教育渗透绝不可出现形式化问题,而是要真正做到从根本上唤醒初中生群体的践行意识与价值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承担社会发展使命,并为环保工作投入全部精力。
(二)有利于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近年来,社会环境严重恶化,其中雾霾、温室效应等问题越发凸显,不仅对大众生活有严重影响,甚至会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初中学校在实施环保教育时,通常会提倡学生在校园或家庭中多栽种绿植,爱护花草;同时要求学生在假日出行或日常上学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碳污染;在购物与就餐时减少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全力预防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引导初中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可让初中生明确自身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价值,立足生活细节履行环保职责,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使初中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与氛围中学习知识、拓展技能。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现存问题
首先,师生群体对环境保护理念的认知有限,这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片面。例如,生物教学中提及农药使用,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农药过量会对食品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但却对生态文明及环境影响有所忽视,其无法认识到化学剂农药对土地的危害,也无法正确认识生物剂农药、化学剂农药两者的区别,充分体现出初中生对环保理念认知不足。其次,环保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环保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实施环保教育时也应利用多种途径,但部分教师仅将目光局限在课内,即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载体开展环保教育,而这会导致学生对于环保理念和知识理解不足。除此之外,枯燥的教育形式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容易使其对环保产生强烈抵触情绪。与此同时,实践教学中也有部分教师会鼓励初中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养成环保理念,但因组织与监管不足,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极为有限,最终导致未能将环保教育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最后,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用传统教学模式渗透环保理念,并未对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应用优势做深入研究,不仅无法满足新时代环保教育要求,甚至会使环保教育成效逐步降低。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坚持科学渗透,提高教学成效
环保意识渗透应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深入贯穿,以此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力。实际渗透环节教师应对环保理念进行着重讲解,帮助学生分析透彻,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步提高其环保重视度。当前社会中依然有个别群众盲目认为地球上人类是主宰,所以人类可在生态环境中获取一切想要的物质。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引导,当前社会中频繁出现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此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圈是人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之处,这是环保教育开展的基础。以“认识生命”的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中为让初中生对生物圈形成完整认知,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导入环节,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太空视角下的地球图片并提问“图片中地球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板块皆由什么构成”,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从太空中观察地球仅是一颗表层有诸多颜色的星球,如果能够站在太阳系观察地球,应该会更加渺小,但这颗星球却与其他星球有极大不同,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吗”,反应较快的学生能够直接回答“因为地球上有人类”。此时教师可引入本节内容向学生阐述,“确实,地球上有人类,但同时地球上也生存着多种生物,人类只是其中一种,也正因有如此多的生物地球才能够充满生机,所以是生物生存环境以及地球表层生物结合构成了生物圈,换言之,生物圈是一切生物的家园”。基础教学结束后,教师应特别阐述生物圈不可替代,其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唯一场所,因此人类作为生物圈存在的高等生物一定要珍惜、爱护这片空间。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将环保理念有效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使命感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以及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的问题时常发生,人类为一己之私随意猎杀野生动物,并在河流和空气中排放大量污染性的`固体废弃物、废水以及废气等。例如,过度砍伐导致长江、黄河流域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日本核污染废水排入太平洋,许多野生动物皆处于濒临灭绝状态以及光污染问题等。近年来,针对环保问题国家已经提出诸多工作建议和要求,并不断加强环保宣传,但局部的生态环境改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其中资源浪费惊人、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等生态矛盾仍在加剧,这些无不彰显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可将以上问题与生物教学结合,培养初中生群体责任感与使命感。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播放泥石流以及荒漠处风沙乱吹的视频资料;也可播放一些水中动物被垃圾困扰的影像;或者通过海边对比图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环境保护提出意见,并积极践行。通过将实际污染问题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初中生能够对环境污染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切实感受到污染的危害,更好地培养其爱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利用身边小事,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报道内容也越发全面,如各国针对环保所采取的全新举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生存问题以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重要影响等报道日益增多。针对此情况,生物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和各种线上平台对该方面的信息定期进行查询和了解。教师也可组织环保演讲活动,让初中生结合最新的环保动态发表自身见解,鼓励其针对某些热点事件形成自己的独到观点并提出建议。除此之外,生物教学中还可让学生阐述常见的生活污染问题,随后要求其在放学后完成一项环保实践,例如在家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节约水资源、随手捡起马路上的垃圾等,通过该类活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小事着手,逐渐养成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环保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突出环境教育多样化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是初中生群体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生物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首先,应对现有教材资源,如“认识生命”“动物资源保护”以及“家居环境与健康”等内容皆可作为环保教育的主要资料和教学依据。其次,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拓展教学,生物教材中部分知识带有明显的环保特征,却未详细说明,而且所占篇幅十分有限,所以教师为突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应进行适当拓展,丰富教学内容。以“家居环境与健康”的教学为例,该部分内容是为让学生正确认识家居环境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并让其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引起重视。针对此授课目标,教师除要讲解家居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外,还应将教学内容逐步向生态环境拓展。课堂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家居环境不良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哪些影响”“有哪些能够改善家居环境的有效方法”“家居环境是否是生态环境的构成部分”,通过前两个问题,让初中生对家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个全面的了解,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由家庭转向整个自然生态,引导其重新思考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也可将生态环境数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自然环境现状的同时能够积极践行环境保护。最后,引导学生集中讨论。课堂上,为引发学生思考可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是否见过有捕杀野生动物的情况”,有学生回答“经常见到有人捕鸟”,也有学生回答新闻中常会报道贩卖野生动物的事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多张贩卖野生动物的图片,看见这些图片时学生纷纷流露出愤怒和震惊的表情。接下来教师特别强调“野生动物与人类是平等的,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2.开展不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引领初中生群体落实环保行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可在植树节、“世界水日”等与环境相关的特殊节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邀请专家入校进行环境保护演讲,制作与环保相关的板报、专题墙报或者举办“我爱环境”学生演讲竞赛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在市场中寻找是否有贩卖野生动物的情况出现,并通过拍照、询问、记录等方式收集相关材料,随后再利用互联网查阅其他与贩卖野生动物相关的信息,以此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实践调查报告。学生通过亲身感受,逐步形成环保观念、履行自身职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中全面渗透环保教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其环保意识与能力有重要影响,但该项工作并非短时间即可完成。教师需要长久坚持科学渗透理念,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使命感和利用身边小事以及优化教学过程等构建完善的环保教育体系,以此促使该项教育成效显著提升,让初中生群体将正确环保理念内化于心、自觉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