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课翻转课堂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 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热潮。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尝试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用和实践微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拓展和深层延伸。
2、课题核心概念:
“微课”这种教学形式,既引导学生和教师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式,还推动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就是缩小的课堂,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它在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如何设计、开发和实施微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课题所要解决问题:
通过对当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内容:
(1)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3)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使用价值;
(4)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5)微课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研究突破口:
(1)努力促进微课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的同时尝试实现微课与小学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链接;
(2)通过课题的研究,构建教师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微课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达到资源共享,分享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3)课题研究中制作的微课程因其独特的视角,有助于走出思维定势,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寻找新的问题解决策略;
(4)形成微课库,大问题小视角,小问题深追问,返朴归真,积累真正的校本研修资源库;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3、研究方法和原则
本课题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效果。
(1)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等,从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采用个案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验证课题假设。
(3)总结阶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微课在小学各学科课堂上的实际使用情况,形成研究报告。研究原则:本课题研究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此后,随着第一届微课大赛的成功举办,微课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应用中不断升温,引起了越开越多的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微课”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教学形式。但微课在我国还处于建设初级建设阶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因为各个地区不同条件的限制,微课在我国的应用实践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在大力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的基础上对微课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实践探讨,尝试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组成员主要分工
课题负责人胡学良、胡海主要策划和安排课题研究的工作进程,制定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引领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和名家专著,组织和开展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
其他课题组成员积极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各项相关工作与活动,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和名家专著,主动承担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任务,并及时进行反思与小结,形成文字性资料。
五、课题研究主要阶段和具体工作
1、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5.4—2015.8):课题立项准备工作。包括了解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一些调查和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第二阶段(2015.9-2016.6):初步探索阶段。拟定实践活动方案,开展初步实践工作。
第三阶段(2016.6-2017.6):深入探索阶段。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并进行资料整理和成果总结。
2、阶段成果形式:
(1)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撰写学习心得,分析调研材料。
(2)按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逐步建立微课应用资源库,撰写优秀案例、论文和阶段小结。
(3)全面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3、具体研究工作:
(1)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3)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使用价值;
(4)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5)微课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六:关于微课的参考文献
1、微课来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龙镇(广东科技报)
2、“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胡铁生(电化教育研究)
3、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胡铁生; 詹春青(中国教育信息化)
4、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吴秉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5、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胡铁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6、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黎加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7、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胡铁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8、从“微课 微型课题 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罗刚淮(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9、微课 微型课题 微型讲座--例谈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草根行动——罗刚淮(中国音乐教育)
10、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焦建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1、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肖安庆(青年教师)
12、微课,开启教育“微”时代——徐靖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3、“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高尚德(上海教育)
14、“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黄烨(科技风)
15、学校“微课”校本开发的要点——陈文生(新课程【下】)
16、我国微课发展三阶段及其启示——胡铁生,黄明燕等(远程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