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工作计划 在国外工作六七年以上之后回国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国工作计划 在国外工作六七年以上之后回国工作是怎样的体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躺在家里养病,正好反思,于是强答一发,虽然只在法国工作过一年,然而转眼在上海工作也一年了,一年对一年吧~
1. 效率 VS 过程
在法国工作时,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效率,好像这是个完全不用关心的问题。 作为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公司(虽然并不知道还能够撑几年 =。=),每一步都有良好的process, 而我们也坚信,只要完整地Follow process, 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的结果。譬如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开会都会提前预约好,会议前会做好议题总结,会后会按照模板发出会议记录,项目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每一步都有Issue discription - analyse - proposition - Pros&Cons- decison 要填写。 对于数据,文档等等的管理从内容到格式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措施,并且是严格遵守的。
然而在国内,虽然是同一个公司,但Process上也是弱化了很多的。常常是只要问题可以解决了,神马process都可以忽略。 所以现在在国内,每次严格按照流程办事都会被嘲笑
2. 电话 VS 邮件
我在法国工作的第一天,上司就跟我说: Hugo, 你要记得,能写邮件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讲电话,即使电话上说清楚了,达成一致了,也一定要写邮件让各方确认好。 实际工作中往往也是这样子的,由于对效率不是很苛求,大家基本都是以邮件来沟通工作。 然而把这个习惯带回国之后,却常常被老板骂。。。 国内公司不仅更倾向于非常频繁地用电话而非邮件,甚至会用微信来交流工作。。。
3. 甲方 VS 乙方
虽然汽车行业往往是甲方比较强势,但在法国这一点好像并不是很明显。主机厂和供应商的交流往往也是很平等客气尊重的,大部分供应商的研发主力也都在欧洲,所以对主机厂的支持力度也不错,交流起来是很顺畅的。 一切排好时间计划,按部就班。
在国内,第一周就吃惊了,听到同事讲电话,不禁感慨:原来可以这样对供应商说话! 很多讥讽责问的语气在欧洲是蛮难想象的,毕竟欧洲的圣母婊们在面子上还是要保持的温文尔雅。这一点上,Local OEM更甚,甚至出口成脏也是蛮司空见惯的。
而另一点上讲,尤其国际供应商的主要研发团队都在欧洲,国内更多是本土化生产,销售等,对主机厂的支持力度也很小,技术储备不完全,干事情拖拖拉拉,也使得OEM不得不push。某知名德系供应商改实验数据这事儿,我会乱讲嘛~~
这样,其实在国内管理供应商真的是蛮心累的,充满各种斗智(Si)斗勇(Bi),我一直的看法是大家都是出门在外,各混一口饭吃,都尽量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实际上却常常不得不撕。
信口开河, 想到再补充。
在英国工作过7年, 刚回来的时候觉得非常大的culture shock! 花了挺长时间才适应。 不过很幸运是在创业公司, 所以没有什么等级啊, 太多流程上的不适应, 下面是几个当时体会比较深的工作方式上的不同:
1) 效率, 在国内的效率整体比国外底。 例如在英国大家开会之前有明确的agenda, 会后有明确的action。 在国内很多时候开会就是为了聊聊, 没有明确的目标, 很多事后没有明确的结论。很多次开完会后结论就是: 你说的不错,我考虑考虑。 然后过了几个月再见面,还是讨论同样的问题。
3)Connection: 国内是要交朋友, 有关系,然后才有可能有商业机会。 但国外是先做事, 在合作的过程中长久了就变成了朋友。 所以在国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行业里social, 要认识足够多的人,足够多的connection, 然后才好办事。
4) 沟通, QQ vs email: 在国外主要的商务沟通的方式是邮件, 但国内商务沟通之前是QQ, 现在是微信。 邮件很少有人用, 碰到过毕业生连cc 和 bcc 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国内沟通都不是特别直接, 而且太直接的花反而先得不尊重对方。
5) 计划, 国内很多事情是没有计划的, 或者计划是可以随时改的。早晨10:00 会接到一个合作伙伴的电话, 说他中午过来找你。想提前2周约人一版都不可能, 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不能确定2周后的计划的。 但在国外,appointment 很重要, 大家的时间都排的很慢, 很多计划都是几周前就定好了。 不能说是哪个方式好, 但的确挺不适应的。
6) Work & Life Balance: 在国外工作是工作, 生活是生活。 在国内很少是能分开的。
我是花了不少时间来适应,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工作方式的不同, 思维的不同。 不知道将来回了英国是否又需要经历又一轮的culture 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