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开题报告(《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核心素养开题报告(《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双流区周晓玲工作室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基于教育现代化理念的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以及共建共享。“融合语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实践研究,着重突出“融合发展”这一理念,力求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普遍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难发现,语文核心素养所聚焦的内涵与新课标所强调的理念不谋而合,那就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融合语文”就是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即融合“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奠基语用能力;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夯实学科素养;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优化学习方式;融合“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延展学习空间。
(三)基于区域课程建设的实施需要
双流区“4+X”课程建设是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下,面向未来学生发展需求,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4+X” 课程体系:“4”即国家课程校本化、德育活动课程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化、教师专业发展课程阶梯化4个基础课程建设项目;“X”即X个特色创新课程建设项目。本课题的提出则是对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实践探索。
(四)基于工作室的教学主张
双流区周晓玲名师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至今,以“体验丰盈和谐的语文生命意趣”为愿景;以“学习的乐园、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宗旨;秉承“研学一体、互融共生”的理念;以“博学厚重、专业立身、灵动童趣、个性生长”为目标,在10年的探究积淀中,提出了工作室的教学主张“融合语文”。将教学主张课题化,才能在不断地实践中改进、完善研究成果,提升主张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形成工作室的特色,最终起到引领辐射作用,造福更多的教师和学生。
(五)基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工作室学员所在学校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在2019年3月,我们在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迎春小学等10所学校分别开展了对教师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10所学校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10份,学生调查问卷1200份,收到有效调查卷共1157份。学生问卷中,本次调查男女比例均衡,城区学生占68.12%,农村学生占31.88%,年级主要集中在中高年级,其中三年级最多,占31.08%。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工作室学员来自不同学校,所处地域不同,但是在语文教学方面都存在着共性问题。
1.重“理解”轻“运用”,导致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失衡。在在教学中,教师围绕语文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过分探究课文内容,重视对文本的理解,而忽视创设丰富的语言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2.重“合作学习”轻“自主学习”,导致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分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热热闹闹一大片”,忽略了“自主学习”,学生并没有沉下心来走入文本中思考,难有思维的生成。应把“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课堂生长。
3.重“课内”轻“课外”,拘泥于教材学习,忽视课外拓展。教师立足于教教材,关注课堂上的“精耕细作”,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文本;只注重课内知识与学习,忽略教孩子将其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
在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结合工作室的教学主张和成员语文课堂教学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
二、课题核心关键词的界定
(一)融合
“融”的本意指冬眠中的昆虫在春日里恢复生机,后来引申为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互相融合、浸润、影响。“合”指聚集,共同,与分相对。“融合”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本课题的融合指融合语文的多个要素,浸润、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融合语文
本课题研究中的融合语文指针对问题,聚焦在四大融合,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对学生的加工、影响、浸润作用,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
(三)融合语文的实践研究
融合语文的实践研究指基于融合语文的阶段研究成果,开展行动研究,分学段实践研究融合语文,在实践中验证修改,建构起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融合语文教学策略。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的实践研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的实践研究指立足工作室融合语文教学主张,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聚焦四大融合,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及行动研究,厘清融合语文教学的内涵、特征和要素,形成不同学段的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建构起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融合语文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使教师加深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提升学科教学及其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厘清融合语文教学的内涵、特征和要素,形成不同学段的不同课型的教学范式,建构起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融合语文教学策略。
2.使教师加深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提升学科教学及其研究的能力。
3通过研究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力度和研究,让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关注语文教学中最本真、最基础的属性,聚焦“四融合”进行研究:
1.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融合,重点研究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即“读”与“写”策略与方法的路径。
2.关注学习方式的融合,探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方法和策略。
3.关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探索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模式构建。
4.关注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探索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融合的有效路径。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关于“融合语文”的相关资料基础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具体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和课例研究法。
1.文献法
主要通过CNKI、万方、维普、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查阅国内外融合语文等方面研究的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关于融合教学、融合语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和不足,丰富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也确立了本研究的研究方向。
2.调查法
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参考借鉴了相关的研究,自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工作室成员所在的学校的进行调查。
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融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例研究法
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典型课例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开展理论学习,储备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的思想理念、科研理论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
2.组建高素质的课题研究队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工作室成员共计21人,来自于双流县不同地域层次的10所学校。根据学员自己的任教学段、兴趣特长以及所在学校的地域层次差异等因素,组建课题研究队伍,分解课题任务,将总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主研人员根据个人研究兴趣选择小课题开展研究。定期组织融合语文的展示课,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问题;不断收集教师的典型课例及案例,从中发掘和提炼有效的实施举措。适时邀请省市区专家深入课题指导,积极带领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培训学习。
3.健全研究制度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障,我们建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形成有领导、有指导、有管理的具体操作的格局。同时,我们将采取有效举措落实各项研究制度,如《课题管理及评价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1年3月。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8月)
1.对课题主研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定研究任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收集资料,学习有关理论。
2.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语文课堂的向往与期待。
3.课题申报并开题。
(二)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21年1月)
1.开展理论学习,掌握研究前沿信息,调整研究方向。
2.将总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主研人员根据个人研究兴趣选择小课题开展研究。
3.对研究课开展系列诊断,找到真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行动策略。
4.开展行动研究,扎根于语文课堂,重点运用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深入语文课堂,发现问题,讨论研究,形成相关策略;
5.适时邀请省市县专家深入课题,诊断把脉,指导研究向纵深发展。
1.全面收集资料,做好成果梳理,做好结题准备。
2.开展课题后测,对“融合”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梳理成果,课题结题。
八、研究的研究成效
(一)认识性成果
课题组教师及工作室学员加深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提升学科教学及其研究的能力。
(二)操作性成果
1.形成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即“读”与“写”策略与方法的路径。
2.提炼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融合方法与策略。
3.探索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模式构建,如:“低段绘本课”教学范式、“中段主题式群文阅读课”教学范式、“高段对比阅读课”教学范式、“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整本书交流课”“整本书汇报课”等教学范式。
4.关注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探索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融合的有效路径。
(三)物化成果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报告集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资料集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论文集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教学案例集
5.《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融合语文”实践研究》课例音像制品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本保障。我工作室将以《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科研课题研究制度》《科研课题研究奖励制度》为基本保障,规范课题研究,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管理,提高研究质量。
(二)组织保障
1.成立课题指导小组
拟聘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旭教授担任指导小组首席专家,并邀请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理论室主任易恩担任课题研究指导人员。
组员:冯茜、马香玉、周怡、苏莉、吴霞、喻玮、李红梅
3.研究小组
课题组负责人:周晓玲
姓名
职务
职称
工作单位
课题组职务
周晓玲
工作室导师
正高
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
课题组长
王晓露
工作室导师助理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实验小学
主研
冯茜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彭镇小学
主研
马香玉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主研
周怡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主研
苏莉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双华小学
主研
吴霞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主研
喻玮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西航港小学
主研
李红梅
工作室学员
中小学二级
双流区黄龙溪学校
主研
另有参研教师若干,包含所有工作室学员:唐国凤、骆茜、罗燕、樊丽萍、胡婷婷、邓丽、刘艳、郭晓平、韩梅、徐晓亮、唐溶、柳桂平、杜小艳、周金、陈紫函、王静、李诗敏、邹欣欣、黄佩茜。
(三)经费保障
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课题的有效开展。预计咨询论证费、专题研究费、学习培训费、小型会议费、文印资料费、开结题费共计三万元。
课题的前期研究
结合课题的研究内容,以“语文核心素养”、“融合语文”、“小学语文课堂”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进行国内外的文献的查新。
在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迎春小学等10所学校分别开展了对教师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每周开展教学研究课,整理出“整本书教学”“单元整合教学”“文言文教学”“绘本教学”等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