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活动内容(攀岩的魅力)

2023-09-23 22:4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攀岩活动内容(攀岩的魅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攀岩活动内容

写给攀岩小白的入坑指导

作为一个业余的攀岩爱好者,从事这项运动已经十年了,深深感受到攀岩的魅力,以及攀爬对生理,心理,哲理上的影响。

此处就闲谈一番对攀岩趣味性的理解。

* 乐趣之一,体力和智力结合的运动。

这是需要脑力参与的运动,暂且叫做攀爬商(Climbing Quotient, CQ)。

对于野外的运动攀,攀爬之前只能看到线路,线路上的支点是不能完全看到的。在攀爬之前,根据观察到的支点在心中默想动作序列,甚至自己手舞足蹈一番,去模拟一遍攀爬动作和序列,这对于攀爬线路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看到的和实际攀爬往往有巨大差异。这有很多种原因,比如你低估了两个支点之间的距离。或者你看到的支点根本抓不住,或者脚点踩不住。所以,实际情况往往是边爬边找点,这就是个探索和尝试的过程,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径达到终点。但是,探索就意味你要在岩壁上消耗力量去找寻可利用的支点,对任何人来说,因为力量有限,这都是一个难以持久的过程。高手能快速找到下一个支点,因为他的力量强,可选择的下一个支点就要多很多,他的身体技巧好,找到下一个支点后,可以身体迅速做出调整进入下一个稳定状态。新手则相反,他能选择的支点要少很多,所以消耗的力量反而更多,更不容易进入下一个稳定状态。但是,对于任何的攀爬者,都离不开下述过程:稳定,观察,尝试,调整,再次稳定的循环。

CQ(攀爬商)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尽快找到这种可能性,完成这一次循环。数学里面一个特定的多元方程,变量的限制越多,问题解的可能性就越小,甚至是无解。依此类比,不同水平的攀爬者,由于经验,力量等等的差别,寻找攀爬问题解的空间就会差别很大。对于同一条线路,高手限制条件相对少,可能的解就更多,他就能更快地从这些解里面选择一个完成线路。新手限制条件多,可能的解越少,甚至无解。

对于水平接近的攀爬者来说,CQ就起到了区分作用,CQ高的,能够及时调整自己,适应一种新的状态,或者从前一次尝试中领会到失败的原因,及时作出相应调整,提高下一次尝试的成功概率。

对于室内的攀石,由于支点是事先设定好的,理论上来说,尝试的可能方法是有限的,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尤其是在限定几分钟的时间内,尝试的方法基本上在个位数级别。对于线路的解法,基本上遵循下列思路:

1,在攀爬前根据支点构想动作序列,明确其中的难点。难点可能来自中间某些支点很难抓住,或者距离非常远。

2,进行尝试,在尝试过程中根据支点类型和间距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遵循重心尽量落在脚上,手上负荷最小的原则。

3,如果上次尝试失败,则反思失败的原因,是支点抓不住,还是动作不到位,还是其他原因。

4,进行调整后的下一次尝试。至少有两类情况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

如果是上次的动作差一点能完成,只是没有尽力或者没有做到位,那么就继续按上一次的动作增加微调进行尝试。

如果是上次的动作进入了无解状态,比如指力不足以抓住支点,那么就要从根本上切换到另一种可能方法。

第二类情况的处理需要发挥想象力和一些自信。

* 乐趣之二,攀岩需要专注(focus)精神。

不管从事何种工作或者运动,专注都是提高致胜概率的法宝。对于室内攀石,尤其是竞技攀石,专注就格外重要。

专注,就是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大脑尽可能的在思考问题本身,寻求问题的解,甚至是最佳解。

在攀爬之前的线路观察阶段,仔细的观察每个支点的形状和间距,目测找到最好抓的位置,构想最大成功概率的动作切换序列。

在攀爬尝试阶段,做到心无杂念,控制自己的手脚和身体,以最恰到好处的力量抓住支点,迅速调整身体状态,进入下个稳定状态。尽量避免在某处犹豫不决,或者紧张地锁定双臂,任凭力量迅速被消耗。专注体现在动作序列的执行上,大脑和身体必须对岩壁或支点的摩擦力和对抗力非常敏感,尽快地将身体调整到有利位置。

竞技攀岩对于专注度的要求更高。例如,速度攀登的时候,两位运动员是肩并肩进行比赛的,边上运动员的情况随时会影响到自己,此时任何的分心都会导致失误,任何的失误都会导致失败,专注就是对此运动的必然要求。

* 乐趣之三,攀岩需要身体的综合能力。

攀岩,尤其是室内攀石,已经非常不同于传统的攀爬形式,变得更为多样化,对于身体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至少下列几种能力是需要的。

1,力量,尤其是手臂和手指力量。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下肢力量远胜上肢。因此攀岩发力主要靠腿。但是,现代攀石的线路设计,为了区分难度,很多时候就需要手臂和手指力量。对于线路中出现小扣扣(crimp点),指力就不可或缺。对于线路中特别光滑或者斜坡的大open点,就需要指力配合手腕力量才能锁住支点。

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就是说有力量能抓住支点的攀爬者就胜过另一个懂得技巧但抓不住支点的攀爬者。极端的来说,力量强的人很多线路光靠手拉引体就能上去。当然这种说法和做法比较极端,现实中很少有人会光靠手去攀岩,只想用这句话来强调力量的重要性。

2,身体的柔韧性,或者灵活性。攀石线路很多动作要求上高脚,即抬腿到很高的位置才能踩到下一个支点。或者劈叉到很远的位置才能踩到。或者要弯腰才能够到下一个支点。或者要身体横过来才能够到下一支点。

瑜伽动作对攀爬显然很有帮助,你的身体越柔软,越有灵活性,就更容易完成线路。

3,协调性。最典型的是动态窜跳动作(dyno),下一个支点往往距离较远。从一个起始位置到下一个位置,靠静态稳定的动作无法到达下一个位置。此时就需要借助dyno,迅速地从起始位置起飞,借助惯性把身体送到指定位置,精准地抓住下一个支点,并迅速将身体固定住。中间是双手双脚脱离岩壁,无支点的失重状态。

这种动作要求发力充分,抓点精确而且坚决,整个动作要一气呵成,自信果断,身体的协调性保证手脚和身体的各部位时机配合精确。

现代攀石引入了很多跑酷元素,要求攀爬者借助惯性发力。例如借助惯性在岩壁上快速行走到达远处支点。再比如借助甩荡的惯性力把整个身体甩到特定位置。这些动作都要求身体各部位对于时间和空间特别敏感,要求在特定的时序控制特定肌肉发力完成整体的动作序列。

4,平衡能力。攀石线路中会出现一些极端平衡线路。例如在slab或者直壁上出现无手点的情况,攀爬者只能借助脚点去转移重心,这时候就要求攀爬者对于自身重心比较敏感,能够控制自己重心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举个例子好理解一些,马戏团走钢丝的表演者借助一根长杆,可以只用双脚就保持横向行走。攀石除了攀岩鞋和防滑粉,不允许借助其他器械攀爬。攀爬者只能用心去体会重心所在位置,以及随时调整到一个稳定位置。

用点高中的力学知识就能理解攀岩的平衡概念。大致有两类平衡: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前者本质上就是要求在攀爬过程中抵消掉重力。线路支点能够给到直接的支持力,或者通过摩擦力给出支持力。设计巧妙的攀岩线路会尽量避免在线路上给出向上直接的支持力,而往往会通过摩擦力的形式给出支持力,这种摩擦力就来源于支点之间手脚配合产生的对抗力。

第二类平衡叫力矩平衡。举个例子,攀岩有个技术术语叫开门。非常形象,你看一扇门固定在门框上,但是可以旋转开关门,也就是说这扇门虽然达到力平衡了,但是力矩并没有平衡,所以只要有个轻微的力产生,这扇门就会旋转。攀岩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开门动作,有经验的攀爬者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时调整到力矩平衡的过程。攀岩的技术动作,例如flag,对向侧身发力就是力矩平衡的原理。

优秀的攀爬者对于上述两类平衡非常敏感,事先能想到哪些动作可能会破坏平衡,并作出相应对策,另外,他能够恰当好处的利用身体给出对抗力。举个例子,很多slab线路是基本上靠鞋子和斜面的摩擦力支撑攀爬的,定线员会把这种摩擦力的阈值设置到很低,只有脚上动作很精准,才能给出最大摩擦力,而这个最大摩擦力只是略微大于身体自重。

* 乐趣之四,成就感立即获得。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说,生存和吃穿之类的温饱问题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成就感是高级需求。大致有两类成就感:

一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成就感。比如某条线路经过很多次尝试,终于能完攀了,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一开始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动作。

另一类是对外展示的成就感,俗称装逼。比如某条线路,大神都无法完成,但是我完成了,发个朋友圈展示一下,友人纷纷点赞表示牛逼。

这两类成就感都是正面的,只不过第二类容易遭到一些人的抵触,毕竟人的想法是不同的。我认为第一类成就感的驱动力更持久更强大。经历多年的攀爬,一直都能体会到自身的成长,把一个个原先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每天经历的是量变,数年积累变成的是质变。

小时候我一个引体都拉不起来,后来爬树爬墙多了,某一天发现自己居然能拉起引体了。

刚开始学习攀岩的时候,很多两手指的指洞抓不住,某一天发现能双手拉住两指洞做引体了。

刚开始接触攀岩的时候,遇到dyno动作必死,后来有一次茅塞顿开,学会了用脚启动发力,dyno动作就轻松掌握。

攀岩给人带来的好处是成就感立即获得。一条抱石线路完成了,立刻就自信满满,尤其是一条久攻不下的线路完攀了,这种喜悦感简直和彩票中一百万一般。工作中,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搞定了一个客户肯定非常高兴,但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数月。但是攀岩不同,一条线路的完攀,短则数秒,多则几分钟,再多就是几天几月甚至数年完攀,都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可以说,接触了攀岩,能让你随时感受到自信爆棚。

* 乐趣之五,攀岩的玩法花样多。

和攀岩相比,跑步运动就相对枯燥多了,因为技术细节少,重复的东西多。

攀岩的花样,首先体现在每条线路要求的动作不一样,有些线路会要求非常奇怪的动作,例如要求身体横过来,手和脚互相对抗拉住支点,才能固定自己。短的攀石线路,可能只需要几个动作,长的大岩壁线路,可能需要数千个动作。重复的动作让人感觉枯燥乏味,充满变数,五花缭乱的动作让人耳目一新。

新人或者没有接触攀岩的人往往有个误区,就是认为攀岩就是靠手臂有力,这是非常错误的。攀岩是一个调动全身,以及大脑思考的运动,手臂力量充其量可能在里面占三成的因素。新手之所以有此误解,是还没有掌握重心移动的秘诀。

攀岩的种类很多,运动攀,传统攀,大岩壁攀登,抱石,速度攀等等,每一种都要求不同的器械和技术,每一种细分类型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每个攀爬者都能享受不同阶段的乐趣,但是要成为master,是必须有很长时间的潜心研究才能达成的。

世界各地都有很多攀岩场地,包括室内和室外。室内的最好攀岩场地基本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户外的攀岩场地,最好的在西班牙,法国,美国,泰国和中国。国内的阳朔,南宁马山,昆明,石鼓,黎明,北京白河等等,都是著名的攀岩圣地。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白河地区的攀岩场地在近几年形势恶化,在全国的地位有所下降。

爱好攀岩的朋友,可以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去体验不同风格线路的乐趣,顺便观景怡情。这种乐趣,对于平日习惯了被生活工作摧残的上班族来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 乐趣之六,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中国,攀岩还属于一个小众运动,参与的人数,可能全国也就几十万。相比篮球,足球和乒乓球羽毛球这类大众运动,简直是人数寥寥。读者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有几个是去过攀岩馆两次以上的。作为小众运动的好处是,大家往往容易惺惺相惜,毕竟找到个岩友不容易。

运动攀是需要保护搭档的,攀爬保护的时候,生命就交给保护者了,因此搭档之间可以说是生死之交了。这种彼此的深度信赖更是非常可贵的。

攀岩是一项比较技术型的运动,岩友之间的交流就会相对纯粹一些,大家以爬会友,互相帮助去完成一条线路,这样的友谊很纯粹。对于大岩壁攀爬这样的项目来说,要找到个靠谱的搭档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大家都要有时间,毕竟一次攀爬任务可能要耗费几周甚至几个月。其次需要很多器材,这些器材价格昂贵,要凑齐一套得费不少金钱。再次需要两人配合默契,才能克服攀登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险情。因此,这样的生死搭档,在平时也是彼此信任的好友。

多说几句为啥攀岩在当前阶段还是小众运动。

首先是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没有达到。大部分年轻人还需要赚钱养活自己,娶妻买房养小孩,每件事情都需要大量时间金钱精力,怎么可能有时间去接触攀岩?

第二是场地条件限制,现在国内只有大城市和个别小城市才有攀岩馆,大部分三线城市没有攀岩馆,民众没有机会接触。

第三是错误的观念限制。大部分国人还停留在攀岩是个危险运动的时代,大多数人不知道攀岩是有各种保护措施的,能够有效防范各种失误情况,把对人身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就这几年全球的统计数据看,攀岩的事故率和死亡率应该是远低于自行车运动的。

第四个因素是攀岩确实难学。大部分新人,去体验一次攀岩后再也不会去第二次。攀岩是克服重力的运动,显然不会是很舒适的运动。它的乐趣源于克服困难,到达终点的成就感。新人去体验,经常碰到的情况是:鞋子太小,脚挤得难受疼痛。手臂酸胀,爬一趟就涨手臂力竭。手指因为皮肤摩擦感受到疼痛。还有就是因为不适应线路造成巨大的挫败感。攀岩的各种技巧性动作,都和常人的自然反应是违背的。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入门技巧,不像是篮球,没摸过就能拍几下,随手投篮还能进一个。可以说攀岩的入门门槛相对大部分运动是比较高的。

第五个原因是价值取向。这点是特别针对于青少年攀岩而言的,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才是第一的,其他的,不管是攀岩还是篮球,除非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否则是很难得到家长支持的。毕竟,在传统的中国家长眼里,学习攀岩是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甚至有危险的运动。俗话说,兴趣爱好能当饭吃吗?大概表达的就是这意思。

* 乐趣之七,培养个人的意志品质。

攀岩既能给人带来成就感,也能带来挫败感。同样一条线路,别人都完成了,就你没完成,这种横向比较带来挫败感。去攀岩馆磕线,心想着能完成一条V5线路回家,但是可能一天也一无所获,爬完又累又沮丧。有希望,必然也有失望,因为并不是每个目标都能轻易达成。

意志品质,在这里就是指不轻易放弃的精神。换个角度讲,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发现自己弱点的机会,就是提高自己的机会。针对失败,学会反思和改进,每次的失败才会有意义,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和进步。

攀岩是有难度等级的,任何特定的线路,都可以标记一个难度级别,攀爬者在攀爬几次后,对自己的难度级别是有所了解的。完成能力自身等级以下的线路,往往比较容易,有时候一次尝试就成功了。也许你自信满满,但其实从技术上来讲并无收获。

想要进阶,磕线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不要太在意难度级别,同一个难度级别,对每个个体来讲是有差异的,因为每个人在当前状态的适应性不一样,定线难度是一个主观级别,只能是八九不离十的一个定级。努力去磕那些在自己极限边缘,而不是遥不可及的线路。这样既有成功的可能性,也能得到力量等各方面实质的提高。

本质上,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短板并把短板补齐的过程。记得学生时代有个学习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错题记下来,经常去看看重复做,直到自己不再范同类错误。那些自己轻松就能作对的题就不要重复做以免浪费时间,花时间去磕一些感觉有难度的问题。以这样的形式坚持一段时间,成绩就会提高。此方法应付学习考试和攀岩进阶的道理是相通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维持对攀岩的热爱。对于热爱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可能是一种坚持,但对于自身,应该叫追求和向往更合适。拥有热情,就不会轻易放弃,就会花时间精力去总结和反思,水平和能力也会渐渐提升,每天的一点点量变,坚持数年就是能力等级的质变。

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转到任何一项工作或者事业上面,都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和成果。因此,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攀岩训练,个人的意志品质也能得到提升。

广义来讲,攀岩和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想通的。比如,竞技攀岩是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仅看实力,心理,还需要运气。人生在世,人人向往的财富获得,不也是靠这几样东西吗?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