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看懂

2023-10-11 03:2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快速看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影像报告怎么看

说到CT检查,相信大部分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为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评估疗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CT检查进行健康体检、高危人群普查,肿瘤筛查、诊断和随诊,能够发现细小部位病变,精确定位,并协助提示病灶性质。

尽管CT检查早已被广泛使用,但仍有很多人对这项检查并不了解, 经常有患者或家属拿着CT检查报告单一脸疑问“CT报告怎么还有上、下两个部分啊,到底看哪个部分?”“CT报告单上的诊断意见这一部分,专业词汇比较多,想知道结果又看不懂内容怎么办?”

今天就根据患者提供的CT检查报告,对照着检查报告影像资料,教你快速了解做CT检查需要知道的那些事!

- CT检查是什么? -

CT,中文全称叫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CT的检查原理是X线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整块面包切成片来看,而且人体这个切片扫描厚度小于1mm,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头颅CT扫描图像 ▲

CT是利用X线对患者进行逐层扫描,但相比于传统X光片和X光透视来说,CT检查定位更细致,检查结果相对更精准。

CT检查有两种方式:

1、普通平扫

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几秒钟就完成扫描。

2、增强平扫

在平扫CT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碘对比剂会随着血液循环,跑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中去。打了碘对比剂之后,就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与周围正常的组织做对比,明确病变性质。相比于普通平扫,增强扫描看得更多更清楚。

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先让做一个普通CT检查,如果普通CT能看到病变,并且能明确诊断,就不需要做增强CT了。但是,如果普通CT看得不是很清楚,或者不能明确诊断,就需要做增强CT。

要提醒大家的是:增强扫描注射的碘对比剂,极少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所以,请仔细阅读碘对比剂增强同意书,在增强扫描前后多喝水,碘对比剂会随着尿液排出去,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排空。

CT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只需要患者在检查中保持不动,即可顺利完成检查,也比较容易为患者接受。

- CT用于哪些检查? -

CT检查应用范围很广,几乎可以应用于全身各部位!

颌面部、颈部:

颌面部肿瘤、骨折、炎症等,如眼眶内病变、鼻窦癌、鼻咽癌、中耳乳突病变及甲状腺疾病、颈部肿块等;

头部:

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血管畸形、脑肿瘤、脑发育异常等,急性脑梗塞、脑出血及颅脑外伤诊断首选CT检查;

胸部:

肺、胸膜及纵隔的各种肿瘤、结核、炎症、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不张、气胸、骨折、食道异物等;

腹、盆腔:

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腹膜后间隙,还有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肠梗阻部位及原因的显示,对胃癌、结肠癌及其对腔外结构的侵犯程度和远处转移灶的显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骨骼系统:

颅骨及脊柱细微骨折、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骨肿瘤、骨结核及炎症等,并能对病变部位进行三维成像。

当然,任何检查都有其适应症, CT检查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合理遵照医嘱的情况下, CT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检查作用。

- CT检查基本流程 -

开具CT申请单:

临床医师会依照患者病情需要开具CT检查申请单。

CT检查申请单的缴费:

一定要在去医学影像科CT室预约检查时间之前缴费。

预约CT检查时间:

在预约CT检查时间时,医学影像科工作人员会查看申请单信息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缴费情况,并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等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

检查前转登记:

预约CT检查时间只是在登记列表占个位置,而在预约当天需要再次到登记窗口转登记,转登记的目的是证明患者已经准备做CT检查。

CT检查:

CT检查前后遵医嘱做好准备,上机扫描。

取CT报告:

门诊、住院患者可在CT检查完成后的1-2天左右取CT报告,急诊患者可在CT检查完成后的1-2小时左右小时取CT报告。

- CT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CT检查适应症非常广,可以说适用于各个系统,尤其是对有密度和形态变化的疾病敏感,如炎症、肿瘤、外伤、血管性疾病等,而且禁忌症相对比较少。当然,对于患者而言,CT检查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

检查前

CT检查前患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通常医务人员在预约检查时就会告知患者一些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①备孕、已孕、哺乳期的女性受检者应该在检查前告知医生;

②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体外异物,消除伪影干扰;

③腹部检查前1天内少食豆制等多渣、易产气的食物;

④腹部扫描前1周不做消化道钡餐造影,前3天内不做其他腹部脏器造影,前2天不服泻剂;盆腔扫描前1小时憋尿;

⑤增强扫描前向医生说明有无糖尿病、甲亢、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情况,检查前禁食4小时以上,等待检查时,若因饥饿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饮少量糖水;

⑥携带相关检查资料以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CT检查前须查血肌酐水平。

检查中

①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扫描过程中避免讲话和移动身体;

②对胸腹检查的患者,作必要的呼吸练习,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③对不能合作的患者,如婴幼儿、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成人陪同或者事先给予镇定剂(镇定剂的用法、用量须遵从临床医师指导),陪同者应穿好防护衣;

④CT机上配有对讲机,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检查后

①听候医生通知,待医生确认图像满意后可离开。部分患者需要做延迟显像,需听从技术人员讲解注意事项,耐心等待检查完成;

②增强扫描检查完成后,患者应在诊室外留观30分钟左右,以观察有无迟发过敏反应;

③增强扫描完成后尽量多饮水,加快显影剂排泄,检查完成30分钟后可以进食;

④增强扫描完成后48-72小时后需要再次测量血肌酐水平。

- 如何正确解读CT报告 -

做完CT检查,拿着宛如天书一般的报告单,很多患者往往会发现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看不懂报告在说什么?

特别是遇到报告单上的“结节”、“钙化灶”、“纤维灶”等字眼,心头不禁一阵凉意……

接下来具体说说,非医学专业的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大致看懂CT片并正确解读CT报告,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

CT检查报告单

CT检查报告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影像描述和诊断意见。影像描述部分字数比较多,记录了医学影像科医生阅片时发现的正常和异常的情况。诊断意见部分通常比较简短,会给出影像科医生的倾向性诊断和建议。

对于不是学医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来说,只需要看诊断意见或诊断结论即可,对于检查所见或影像描述部分,主要是医生需要看的。

报告中专业术语代表的含义

①结节

发现结节不等于就是恶性肿瘤存在。结节的形态密度分布等情况可以大致评价它的恶性概率,如结节密度高甚至伴钙化,边界清晰,则为良性的概率比较大,如密度相对低,边缘不整甚至伴毛刺,则恶性的概率增大。

▲ CT影像显示肺内出现了一个直径小于30mm的异常密度结节灶

②磨玻璃样密度影/灶

磨玻璃样密度影/灶是多类疾病可出现的一种影像表现,例如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按影像学表现分为纯磨玻璃密度影和混合磨玻璃密度影,混合毛玻璃结节危险性相对高,要求积极处理的,而纯毛玻璃密度影的危险性相对较低。

▲ 肺腺癌患者的CT片可见左下肺磨玻璃结节,边缘清楚,可见血管进入,内见空泡征

③钙化

临床上指的其实是病理性钙化,除骨和牙齿外,在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钙盐沉着的现象:

一是代谢后的产物、

二是感染与发炎后的痕迹

三是肿瘤发展过程中因坏死及炎性反应而形成的组织变化。

基本上,钙化大多没有任何症状,和肿瘤也无太大关联。部分脏器,如乳腺、肾脏和胰腺的肿瘤常发生钙化,且钙化形态和分布对评价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性有较大意义,所以以上部位,尤其是乳腺的钙化灶常需要进一步评价 。

▲乳腺纤维腺瘤爆米花样钙化典型影像特征

④空洞性病变

空洞性病变可见于脓肿、结核以及癌症等。

▲肺部癌性空洞可以看到空洞壁厚薄不均,壁结节凸向腔内

当然,无论是对于肿瘤患者,或是短期内需要多次复查,还是需要长期随访的病人来说,可能需要不止一次的做CT检查,建议患者尽可能在同一个医院做检查,方便主诊医生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肿瘤是否进展,有无出现新的病灶,目前的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如果在不同的医院接受不同的医生诊疗,也要记得把病例资料和CT片及CT检查报告单带上,及时与主诊医生沟通既往的诊疗情况。

很多人担心做CT会被辐射致癌,事实上CT检查作为必要的医疗手段,机器的辐射量是固定的,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

事实上辐射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CT的辐射有多大,通过以下例子可以理解:乘坐飞机20小时的剂量0.1mSv,胸片一次剂量大约为0.2mSv,低剂量CT扫描一次剂量大约为:0.1~0.2mSv。普通人暴露在空气中,一年的辐射就达到0.3~0.5个mSv。因任何工作和生活引起的辐射建议的剂量限值为每年为1mSv。因此可以说短期内过多的CT检查才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

CT检查有辐射,但也不用慌,在医生指导下,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就是安全的!

本文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请联系专业医生给予会诊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