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3-03-15 19:3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关于兴宾区革命老区情况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革命老区的调研报告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根据***召开的全市革命老区情况调研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我区在部署全区范围内的调研活动的同时,又专门组成四个督查组,分赴五山、三

五、小平阳、桥巩、良塘、七洞等16个乡镇,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与乡村干部座谈、进村入户走访、查看相关资料等形式,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还对乡村干群对今后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征集,并进行分类归纳。

一、革命老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下游,辖20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57个村(居委会),全区总面积4364.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公顷。2011年末***总人口1075870人,其中老区人口614980人,占全区人口的57.16%;全区有老区乡镇16个,占全区乡镇的66.67%, 174个村委,占全区村委的67.7% (其中贫困人口44680人,占老区总人口的0.07%)。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自治区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和老区特殊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老区人民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奋力改变老区贫困落后面貌,努力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减少贫困人口6万多人。2010年老区地方财政收入118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5元。

二、老区建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1 -

多年来,党和国家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我区部分革命老区所处地理位臵生态环境恶劣,资源十分匮乏,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极度脆弱等原因,导致老区在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建设明显滞后。一是部分乡村道路建设进展较慢,农民行路难问题还没有大面积解决。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交通建设非常重视,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特别是“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老区农村的交通难题得到很大改善,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路的目标。但是,由于路只通到行政村,我区仍然有寺山乡上水村委、迁江镇雷山村委、七洞乡桥勒村委等共32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一部分群众出行难,迁江镇雷山村委有3个自然村没有通电,14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严重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二是饮水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引用不安全水的人口仍有128165人,占老区人口的20.84%,缺水吃的人口仍有63581人,占老区总人口的10.33%,如寺山乡上水村委、平阳镇帽山村委、尖山村委,良塘乡龙林村委等村民,这些居住在大山区里的的村民饮水“雨天有、天旱无”的现象经常发生,遇到大旱时,需到5公里以外处挑水吃,有的半天只能辛苦的挑回一担水。牲畜饮水困难,大多数的村民主要靠自挖水井,建水柜接下雨屋檐水,自接山里流水,饮水很不安全,种植业、养殖业都受到严重损失。三是水利设施薄弱。水库、水塘、渠道、等水利设施本来配套不完善,又由于大多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缺乏投入,维护不善,使部分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作用。

(二)特色产业培植艰难,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全区老区主导产业基本确定了粮食、甘蔗、蔬菜、畜牧、林特等品种,但目前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逼着发展的状态,还没有达到

“市场需求,我要发展”的境界。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效益都还处于较低层次,加上难以抗御的自然、市场、政策风险并存,农民增收没有根本保障,外出务工创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限制。老区乡镇连片土地少,基本是零零星星,而且土层薄、土质差、坡度大、不肥沃,产业难成规模。二是投入短缺。农民本身没有多少富余资金投入产业发展,财政贴息贷款指标有限,近几年全区贴息贷款每年在1000万元左右,贴息50万元左右,贴息贷款程序繁杂,手续过多,贴息金额小,没有真正解决群众的实行困难。筹资困难重重,加上对市场前景的把握不准,产业大户培养不起来,示范效应发挥不了,产业化推进非常困难。三是效益不高的影响。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终极目标,效益不好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原因。

(三)住房困难仍然突出,直接影响安居乐业。据统计,全区有4万多人,居住在高山、深山、石山区,住地远离公路主干道。这些房屋大多坭瓦结构,以危房居多,居住很不安全。这些户资金短缺居住偏僻,加上交通不便,异地搬迁难实施,改造整修不合算,使他们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安居乐业非常困难。

(四)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直接影响转移就业。老区农村劳动力多数是小学文化,劳动力素质的不高,接受新事物慢、转移就业难、外出打工的人,由于缺乏技术,大部分只能做体力活。收入也相对较低。没有一技之长,自我发展、自我脱贫能力差。

(五)师资力量缺乏,山区儿童教育待遇不平等。由于边远山区生源较少,如迁江镇雷山、寺山乡新步等村委按教师编制配备教师,出现了一个教师教几个年级的局面,在同一个教室里一个年级在上课,另一个年级却在自习,不论是对于上课的教师或且是自习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六)“劳务大军”大量外出,农村发展缺乏活力。打工是贫困的标志,我区有94612人常年在外务工,占老区劳动力的38%,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问题十分突出:一是发展产业难。外出打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有技术的工资更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希望出门挣现钱,不愿在家发展产业。靠妇女、老人来兴办农村特色产业是很难的。二是农村建设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使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农村基本建设非常艰难,三是农村矛盾突出。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照顾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三、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扶持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乡镇通老区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设,扶持具备条件、500人以上的老区自然村通机动车路。由交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逐年解决人口较多村庄老区群众人行路难等问题。加大对老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老区小流域的规划治理。加快解决列入饮水安全规划的老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扶持老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建设,把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解决好,解决老区看病难的问题。

(二)扶持老区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大对老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老区丰富的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扶持老区乡、村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乡、一村的支柱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老区农户发展经济。走农、工、贸相结合,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特别要组织好老区特色农业的供销服务工作。加大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土地山林使用效益。

(三)扶持老区发展民营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到符合条件的老区乡(镇)、村投资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老区人民致富。对在老区举办的民营企业,要在土地使用、市场开发、资源配臵和人才引进、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助老区民营企业发展。

(四)加强培训和转移富余劳动力。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部署,制定规划,加快转移老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加强对老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家庭未能升入高中的子女免学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并给予补助生活费。劳动力承接地要制订规划,优先吸纳老区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实施人才引进战略。以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引进急需人才,开发使用好老区人才资源。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老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指导老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坚决打击“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活动,净化社会风气,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做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活动旧址和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维修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七)加大对老区扶贫开发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老区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要通过党报党刊、影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老区的历史,展现老区的风貌,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致富思源”教育,进一步弘扬老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增强建设老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整个社会敬仰老区、关注老区、热爱老区、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