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调查报告 2019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调查报告 2019年度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19年度,国家博物馆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服务意识,创新管理服务手段,发挥国家文化客厅的作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观众服务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开放285天,入馆观众参观量为739万人次。2019年馆内参观观众数量少于2018年的主要原因在于,自2019年4月10日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着眼于提高观展体验,施行全员分时段预约参观,主动控制参观人数,每天预约人数限定为3万人,有效解决了观众参观难、排队久、易发生安全事故、观展体验差的问题,切实改进了参观环境。与此同时,为更好服务社会公众,满足观众多层次需求,国家博物馆自暑期起采取周日延时闭馆,10月开始实施周六开放夜场措施,全年开设夜场17次,累计接待夜场观众47,434人次。
月度馆内观众统计数据显示:7月观众接待量最高,达到931,385人次,全年最大接待日出现在2月7日,达到68,027人次。全年男性观众3,106,417人次,占比46.85%,女性观众3,524,142人次,占比53.15%。17岁以下观众671,676人次,占比10.13%;18-24岁观众956,789人次,占比14.43%;25-30岁观众831,472人次,占比12.54%;31-35岁观众757,873人次,占比11.43%;36-40岁观众910,376人次,占比13.73%;41-64岁观众2,122,442人,占比32.01%;65岁以上观众379,931人次,占比5.73%。
分省观众数据显示,全年来馆参观的河北籍观众最多,达到629,240人次,占比9.49%;北京户籍观众427,008人次,占比6.44%。外籍观众86,201人次,占比1.30%。
为节省观众入馆时间,及时调整观众参观路线,已在线上提前预约的观众从北门入场,经馆内安检入馆参观,每人仅需6-10秒便可完成现场核验,无需排队等待;未预约观众通过天安门广场安检从国博西北口入场。在西北通道入口搭建人工服务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持护照及港澳通行证、台胞证观众办理现场登记,已预约但电子凭证丢失或身份证消磁的观众办理核验补发凭证等。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建造母婴室等公共设施,解决特殊观众的不时之需。暑期在馆内大台阶上增设临时休息区,铺设“爱心”坐垫,方便观众参观累了歇歇脚。
二、安全保障
国家博物馆地处天安门核心区,政治敏感性强,又是公众聚集的开放型文化场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袭击、制造事端、扩大影响的目标。为确保观众参观和文物安全,国家博物馆全方位做好安全工作落实。2019年8月挂牌成立国博消防站,成为国内驻守在博物馆内的第一个消防站,为维护国家博物馆消防安全又增加了一把“安全锁”。加强安检力度,全年共检查箱包1,346,931个,检查车辆21,840余次,查出禁限带物品4,384件(易燃压力罐3,547瓶、水果刀837把)、违禁物品182件(电击器7个、自锁刀43把、鞭炮85个、摔炮14个、子弹壳4个、蝴蝶刀3把、防狼喷雾18个、甩棍3把、弹弓4个、护手1个)、打火机100万余个。全年共执行各级勤务保障任务481次。妥善处置观众用水杯砸展柜、翻越护栏、闯岗、充电宝在展厅自燃等突发事件60余起,涌现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150余次。
三、陈列展览
国家博物馆遵循“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倡导践行展览是最重要的服务产品、策展能力是核心能力的工作理念,2019年共举办展览63个,其中新举办展览47个,以基本陈列为基础、专题展览为骨干、临时展览为支撑的立体化展览体系基本形成。基本陈列包括“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专题展览立足馆藏,“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馆藏古代瓷器艺术展”“友好往来 历史见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受赠礼品展”等正在展出。临时展览逐步形成主题展览、精品文物展、历史文化展、考古发现展、科技创新展、地域文化展、经典美术展、国际交流展等展览系列。
2019年国家博物馆展览一览表
四、藏品征管
为健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在藏品征集工作中的作用,发布《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鉴定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国史文物抢救工程,制定实施《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当代国史文物征集实施细则(试行)》,大力加强近现当代国史文物征集力度,扩大馆藏范围,完善馆藏体系;全年共征集文物3,883件(套),包含“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载荷及手稿、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扫描隧道显微镜CSTM-9000设备、“嫦娥四号”签名队旗及臂章、王继才文物、马可日记等近现当代国史文物(含图片)1,329件(套),吴为山雕塑作品、孙晓云书法作品等艺术品244件(套),意大利归还文物、泰兴号沉船瓷器等古代文物991件(套),海外华侨华人文物、民国外交文献、“中缅印战区”及“飞虎队”文物和原版照片等外国文物1,319件(套)。截至2019年12月底,完成点交手续入库的文物共计6,283件(套)。
中国国家博物馆遵循“开门办馆”的理念,日益加大公众服务力度,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陆续公开藏品总目信息,为公众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渠道了解国家博物馆藏品基本情况,更大程度上满足公众参与文物研究、进行文物鉴赏的多元化需求。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第二期)正式上线,新增48万件(套)藏品信息可供公众浏览,公开藏品信息总量将近80万件(套)。与第一期上线藏品总目相比,此次公开的藏品信息数量更多,藏品类别更加丰富,既涵盖石器、玉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属、骨角、砖瓦、石刻、漆木、丝织品、印章、书画、徽章、杂项、碑帖、文献、民族文物、邮票、艺术品、纪念品等,还有多种近现代历史类、艺术类藏品,善本古籍、珍本书刊报、民国书刊报及特藏书刊等。开展藏品数据采集工作,一年来共采集文物高清照片2,420张,配合文物征集工作拍摄登编照片3,700张,采集并制作馆藏文物三维模型890个。开展已有数据整理工作,整理文物高清影像约47万张。
五、科研活动
2019年国家博物馆研究人员主持的科研项目达到14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0项(包括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国家艺术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9项,博士后面上资助3项,馆级科研项目100项;国博研究人员参与的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全年出版学术论著39部,展览图录17部,发表论文324篇。举办学术研讨会议、国博讲堂等学术活动52场,参加馆内外学术会议281人次。全年有94项科研成果获得奖励,包括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6项,馆级奖励84项,国际奖励1项。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之《藏传佛教金铜佛像卷》《瓦当卷》《古籍善本卷》《钱币卷(秦汉-五代)》出版工作。组织召开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中国博物馆五十人论坛和“新时代深化中国梦研究宣传教育”主题研讨会等,推动博物馆研究活动不断深入。
六、社教传播
为提高观众参观质量,国家博物馆认真做好社会讲解工作,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课程服务。全年提供讲解、课程服务13,150批次24,820小时,惠及观众约50万人次,包含青少年观众约22万人次。其中,提供专职讲解服务5,662批次11,324小时,志愿讲解服务4,248批次8,516小时;为来馆进行学习的中学生观众提供国博课程服务3千批次4,500小时,接待上课学生人数近10万人次;为儿童、青少年、成年、老年、特殊人群、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等群体提供分众主题课程服务240批次480小时。
2019年,国家博物馆努力加大社会传播力度,全年围绕重大活动、重点展览举办新闻发布会数十场。通过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结合官宣平台等多种渠道,围绕藏品征集鉴定、展览展示、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便民服务、员工风采等讲好国博故事,提升国博形象。不断创新媒体合作模式,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快闪短视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上线,首发视频浏览量3,880万次,超话阅读逾6亿次,讨论192万次,成为现象级正能量传播案例。在北京地铁一号线精心打造国博地铁专列,把5000多年中华文明呈现在近500万乘客面前。摄制国博全新形象片和“国博24小时”原创短视频,获得广泛好评。融媒体官宣发稿、阅读、粉丝量大幅攀升。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官方微博粉丝数474万,2019年阅读总量逾3.3亿;官方抖音粉丝数104.4万,全年播发原创视频55条,累计播放次数 1,171万;官方微信服务号“国家博物馆”关注数135万,其中“大美亚细亚”、暑期延时开放、“下雪了”、红楼梦文化展等博文阅读量超过10万次,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9年,国家博物馆接待外国来访团组280批次,其中国际政要24批次,国际知名文博机构负责人44批次。派出国(境)团组41个159人次,出访目的地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4个国家和地区。4月,举办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达成“国博共识“。举办“中德博物馆合作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13家知名博物馆及研究机构参与交流。召开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第二次执行理事会会议,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理事长、秘书长与国内外8家副理事长单位特邀嘉宾及相关代表出席会议。
八、文创开发
2019年,国家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围绕展览开发文创产品,通过自主研发与IP授权业务,打造具有国博自身特色的明星产品,助力“文物活起来”。全年自主研发“国博衍艺”文创产品230余款、文创类食品共计6种,其中包括国博日历、“大观园”系列产品、“甲骨文”系列产品、“以梦为马”系列产品、“天文图”系列产品、“元宵行乐图”系列产品、福禄寿喜财棒棒糖礼盒、四羊方尊巧克力(黑、白两款)、吉金之飨黄油曲奇、吉金之飨浮雕巧克力以及以我馆藏乾隆御题诗如意为元素的如意糕和普洱贡茶等。馆藏IP授权业务涉及食品、服饰、洗护、文具、家居品类14个品牌,其中伊利、肯德基、Lily等品牌授权成为经典授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