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视角下木偶戏的时代价值与文化传承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基于非遗视角下木偶戏的时代价值与文化传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明娟
(广东省木偶剧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木偶,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活跃在广东、四川等地的民间戏曲舞台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各地的传统木偶戏逐渐融入了历史、民俗、美学、戏剧等多种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被誉为“百年古傀儡,时代新经典”。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木偶文化,我国各地木偶戏艺人、文化工作者积极宣传木偶文化,增加木偶戏演出活动,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木偶戏,热爱木偶戏,促进传统木偶戏的传承和发展。部分地区的木偶戏,还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受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剧种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发展仍然困难重重,面临着消亡的危险。本论文将从非遗视角,对木偶戏的时代价值及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同时也希望为其他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木偶戏概述
木偶戏,在我国古代称作傀儡戏。据历史记载,木偶戏起源于汉代时期,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木偶戏繁盛于戏曲之前,艺术种类众多,包括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等,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木偶戏在我国各地流传、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种地方性艺术流派。仅就广东地区而言,就有高州杖头木偶、五华提线木偶等多种艺术流派。据记载,木偶戏是在南宋时期,随着南宋王朝的变迁,从汴京、临安等地,经福建进入广东、粤西地区。随后,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岭南特色的木偶戏表演形式,且目前成为了广东省木偶剧团的核心艺术品种。广东省木偶剧团成立于1956 年,且主要以杖头木偶表演为主,该剧团集中了省内优秀的木偶戏表演者、雕刻艺人,配备了专业的编剧导演、舞台设计、造型艺术等人才。自此,木偶戏从民间草台艺术,跃升为城市现代剧场艺术,并登上了艺术大雅之堂,受到了广泛赞誉,并在国际艺术交流中得到了国外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了很多国际大奖。
但深入分析当前广东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木偶戏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木偶戏的未来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受资金投入面窄、传承规模缺陷、艺术水准衰退、保护措施力度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演艺人对自身传承人的身份认同感不强,传承人青黄不接,其传承发展困难重重。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木偶戏的时代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到木偶戏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构建完善的木偶戏文化传承体系,为木偶戏的传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更多人主动加入到保护、传承木偶戏的行列。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大众加深对木偶戏的了解,充分感受木偶戏的魅力,进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木偶戏的时代价值
(一)展示地区民俗文化
木偶戏是一种民间传统戏曲形式,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国古代老百姓娱乐的重要方式,且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地方文化元素,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性艺术流派。因此这种戏曲形式不仅可以娱乐人们的生活,还能够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在传统社会中,我国各地的老百姓,通常会在春节、元宵节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邀请木偶戏班到村镇进行表演,以此烘托欢乐的节日气氛,给老百姓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例如,我国粤西地区在当地独特的民俗节日——年例,至今有邀请木偶戏班前来表演的传统。在年例活动中,通常白天游神、宴客,表演木偶戏,晚上表演戏曲杂技等。年例期间表演的木偶戏,既是为了烘托热闹的节日气氛,又是为了娱神,向神灵传递人们的愿望,具有多重作用。因此,木偶戏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表演形式,还融入了大量的地方传统文化,是展现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内涵。
(二)传播木偶戏艺术知识
木偶戏表演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个故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仅是对现实故事的原样照搬,而是根据木偶戏的特点,及表演需要,进行适度改编,融唱、念、打、演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性。木偶戏的“演员”角色主要有丑角、旦角、花脸、生角等。表演动作大致上有卧、坐、侧、跳、扑、腾、转等,表演技巧主要有提、拔、挑、抡、摇等。木偶戏的唱腔非常生动,通常采用说唱结合的方式,且说唱衔接的非常自然。在“说”的时候,采用的是抑扬顿挫的语调,在“唱”的时候,采用的是夸张、自然的语调,其目的是让整个说唱过程浑然一体,自然过渡。还有一种似唱非唱,介于说唱之间的唱腔形式,表演者需要根据情绪变化,不断调整字调、语气、节奏,赋予其生动的生活气息,让听众沉浸其中[2]。此外,还配合地方百姓所熟悉的方言白话,并以插科打诨的方式体现出来,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为观看者营造出一种熟悉、亲切的场景。这种表演方式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各地区的传统文化象征,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传播历史文化
我国传统木偶戏剧目类型众多,被人们所熟悉的,主要包括民间故事、神话、历史演义等。如《岳飞传》,以南宋大将岳飞为原型,表现他精忠报国的一生,同时也对陷害他的奸臣进行了鞭挞。岳飞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民族大义的代表,通过演绎这样的剧目,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岳飞英勇、忠义的一生,还可以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观众潜移默化产生热爱国家、民族的情感。此外,还有《杨家将》《薛仁贵》等剧目,同样表现了一种中华民族英雄文化。而《嫦娥奔月》《哪吒闹海》《芙蓉仙子》等剧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如博大坚忍、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将这些神话故事以木偶戏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能够满足老百姓的娱乐需求,还能够传递优秀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激发民族奋进的重要推动力,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三、非遗视角下木偶戏的文化传承策略
(一)重视剧本的改进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家叶春生曾指出,我国当前的木偶艺人受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在演出时大多沿用传统的剧目,创新能力不足,内容过于陈旧[3]。以广东地区的木偶戏发展为例,以往我国广东地区的木偶剧团曾多次赴全国各地及国外演出,其表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表演剧目仍然以传统剧目为主,如广东木偶剧团的三件宝剧目——《张羽煮海》、《孙悟空三调芭蕉扇》、《芙蓉仙子》等,且都是按照既定剧本演出,人物、情节、对白等内容没有任何改动。虽然这些剧目多次获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有推陈出新,才能不断扩大受众范围,赢得更多观众的关注和认可,促进传统木偶戏的进一步发展。以广东省木偶剧团为例,为了更好地发展木偶戏事业,剧团在传承发展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创编了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神奇之旅》、世界经典童话偶型剧《匹曹诺历险记》、现实和神话并进的神话木偶剧《哪吒》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饱满,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的木偶剧剧目。这些剧目更能体现出木偶戏偶型设计生动制作精良、木偶操控表演细腻、演员注重戏曲功底的艺术特色。这对于传承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木偶戏,推动广东木偶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融入现代元素
木偶戏的生命在于演出,只有表演活动受到观众认可,不断增加演出活动次数,才能持续扩大木偶戏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木偶戏,产生保护、传承木偶戏的意识。因此,广东省木偶剧团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前提下,结合当代观众审美特点,主动吸收、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打破传统表演形式的束缚,融合多种艺术元素,推出符合现代审美的表演形式[4]。如,将传统乐器,如三弦、月琴、大笛、木鱼等,以及西洋乐器,如电子琴、萨克斯、电子鼓等,融入表演过程当中,以此提升木偶戏音色的灵动性,提升木偶戏的音乐表达效果。如,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自然融入的方式,营造神话和科幻的氛围,塑造一个木偶与演员、与影像相全新结合的创新表演平台。又如,打破传统概念上的木偶表演方式和技巧,将主题音乐巧妙地将民俗元素和当地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让更多现代观众对传统木偶戏产生兴趣,吸引更多人主动投入到宣传、传承木偶戏的队列当中。
(三)加强人才培养
木偶戏表演,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只有优秀的表演者,才能赋予木偶戏鲜活的生命力,推动木偶戏的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木偶戏人才的培养,为木偶戏发展储备更多的力量。以广东省木偶剧团为例,在木偶戏表演人才培养方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在各地的学校、民间寻找培养对象,定期举办木偶艺术培训班,重点培养年轻木偶艺人,不断为木偶戏表演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二,由木偶戏传承人、知名戏曲艺人共同制定木偶戏艺人培养计划,并邀请他们担任指导老师,培养更多专业性强的木偶戏艺人;三,借助于地方高校的力量,创办木偶戏艺术专业培训班,招收对木偶戏感兴趣的学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更多年轻后备表演人才。例如,本剧团与上海戏剧学院建立合作关系,由其代培木偶戏专业人才,毕业后到本剧团工作,为剧团补充新鲜血液。这样,可以通过点、面结合,普及、提高结合,近期计划与发展前景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多方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木偶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传统木偶戏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面临失传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其时代价值,积极探寻弘扬这种艺术形式的途径,通过吸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等方式,扩大受众群体,让更多人了解木偶戏,对木偶戏产生兴趣,进而主动保护、传承木偶戏,推动其不断创新发展。